第二五七四章 藉口

朱厚照在原地停留三日,想找尋婁素珍下落,可惜遍尋無獲。

他還想留下找人,但心中牽掛南京的沈亦兒和鍾夫人,最後勒令江彬帶人留在地方找尋,而他則先一步回南京。

朱厚照回到南京城時,已是臘月十四。

徐俌先一步回到南京,在徐俌帶領下,南京六部和應天府、上元縣、江寧縣的人到城外迎接朱厚照凱旋。

本來準備隆重的慶祝儀式,朱厚照這會兒卻心不在焉,完全不想經歷那些大陣仗,躲在車輦裡拒不出來,最後儀式只能潦草收場。

朱厚照住進南京皇宮,洪武門、承天門、端門、午門次第關上,然後便與世隔絕,絲毫也沒有召集南京小朝廷的文武大員過問朝事的意思。

進駐乾清宮的第一件事,朱厚照便下詔召沈溪來南京,跟他一起回京師。

次日沈溪上了一道奏疏,沒按照以往的慣例送往京城,走通政司、內閣、司禮監這一流程,而是直接快馬加鞭送往南京。

傍晚時分,奏疏送到張苑手上,張苑立即看過,發現沈溪請求繼續留在江南領兵。

張苑不敢怠慢,馬上去皇宮求見朱厚照,伺機告江彬一狀……因爲他已確定鍾夫人失蹤了。

昨晚朱厚照本想跟沈亦兒好好花前月下一番,不想卻吃了閉門羹,心情鬱結之下喝了點悶酒,然後呼呼大睡,直至次日中午才起牀。

慢悠悠吃過飯,朱厚照擺駕到暢音閣看戲,可是教坊司排練的劇目非常老舊,全無新意,去請沈亦兒前來一起看戲也沒得到迴音,正感百無聊賴,張苑前來求見。

朱厚照打了個哈欠,然後衝着小擰子擺擺手。

小擰子一時間有些發懵,過了一會兒才問道:“陛下,讓張公公回去嗎?”

朱厚照無精打采地道:“既然跟沈尚書有關,朕就不能不聞不問……讓他進來說說吧。”

小擰子趕緊出去傳話,將張苑叫到朱厚照跟前。

張苑當即把沈溪的上奏拿出來,呈遞到朱厚照跟前:“陛下,這是沈國公請求留在江南繼續督戰的上奏……看意思是不準備跟陛下回京城了。”

朱厚照沒什麼反應,過了一會兒才側過頭,瞥了張苑一眼,語氣幽幽:“江南該平的亂事都已平息,如今四海昇平,聽說連西南土司之亂都被地方官府搞定……他留下來督什麼戰?繼續平倭嗎?”

張苑解釋道:“以沈國公之意,是要準備跟佛郎機人的戰事。”

“什麼!?”

朱厚照陡然瞪大眼,“佛郎機人?”

張苑回道:“正是如此,陛下……以沈國公上奏,之前海上決戰時,佛郎機人本想跟倭寇一起,對朝廷艦隊圖謀不軌,突施冷箭,悍然參戰……但後來戰事發展超出他們的想象,佛郎機人船隻折損嚴重,只能選擇逃離戰場。”

朱厚照皺眉不已:“既然佛郎機人逃走了,我們爲何還要跟他們開戰?相安無事不好嗎?”

張苑道:“陛下,別忘了佛郎機人手裡有銀子……朝廷正是通過跟他們做買賣,才讓國庫充盈起來,若就此斷掉聯繫,朝廷以後想過好日子就沒那麼容易了,很可能再次回到之前帑幣不足的狀態。”

本來朱厚照對於跟佛郎機人開戰全無興趣……他以前曾聽沈溪說過,大明距離佛郎機國幾萬裡,兩國之間開戰的話很難撈到好處,純屬徒勞無功之舉。

但現在涉及切身利益,也就是國庫充盈與否的問題,那朱厚照就要好好琢磨一下了。

仔細思索半晌,朱厚照問道:“沈尚書之意,是說再也不能跟佛郎機人達成和解,重新做買賣了嗎?”

張苑一聽大驚失色:“陛下,佛郎機人狼子野心,甚至跟倭寇狼狽爲奸,攻擊朝廷水師……如此情形如何跟他們做買賣?”

顯然在這件事上,張苑全力支持沈溪。

張苑不想沈溪回京城。

沈溪既是朝廷國公又是兩部尚書,勢力之大如今在大明首屈一指,就連內閣首輔謝遷都要靠邊站。

張苑最爲忌憚的就是未來在朝事上跟沈溪意見相左,發生嚴重對立……他知道自己跟沈溪作對毫無勝算。

所以張苑極力想留沈溪在江南,尤其這次還是沈溪主動提出來留下備戰,張苑自然就“順水推舟”。

朱厚照嘆道:“話雖如此,但就算把佛郎機人打敗又如何?我們依然需要佛郎機人的銀子……大海遼闊,無邊無涯,那該死的海外產銀地究竟在何處,只有佛郎機人才知曉,我們派出水師搜尋的話不合算。”

張苑道:“可是沈國公提出,佛郎機人能自如地前往那地方開礦,還把產出的銀子運到大明來,一年左右就能走個來回,那爲何我們不派人去?如今我們的火炮和船隻都比佛郎機人先進,我們可以奪取礦山自己開採,豈非一本萬利?”

朱厚照眼睛瞪得圓圓的,脫口道:“這倒是個好主意……可問題是,現在知道那地方在哪兒嗎?”

張苑笑道:“陛下,您忘了沈國公是何人?這次爲了製造大船,沈國公聘請許多佛郎機人爲他工作,就算沒去過,也可以從佛郎機人口中得知內情……有了嚮導還有船隻,我們大明兵馬和火炮更是不缺,還怕奪不來海外的領土?”

朱厚照一拍大腿:“沈尚書果真是奇人……有他運籌帷幄,朕何懼得不到海外之地?”

“正是,正是。”

張苑笑呵呵應道。

朱厚照突然又開始發愁了:“但現在的問題是,沈尚書不能親自去啊……他也說了,一去一回就是一年,大明根本就離不開他……如何才能在不出動沈尚書的情況下把佛郎機人的銀礦給佔了,讓旁人去……能行嗎?”

“這個……”

張苑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想了想最後乾脆將奏疏交到朱厚照手中。

“陛下可以親自看看沈國公的建議……沈國公的想法是……製造出一百條左右大船,一條船運兵兩百,其餘空間用來裝載糧食、衣物和火炮、火銃等物資。一次性出兵兩萬,即便不是沈國公親自領兵,這些兵馬也足以把海外產銀地給拿下。”

朱厚照犯嘀咕了:“兩萬兵馬……這不少啊!”

張苑開解道:“陛下您想啊,之前咱跟佛郎機人做買賣,從他們手上得上千萬兩銀子,結果不過一兩年時間,他們又運來同樣多的銀子……而正常年份國庫年收入爲二三百萬兩銀子……這打佛郎機人,獲得的利益比起大明年收入多出好幾倍。”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朱厚照猛一拍桌子:“打!必須打!”

朱厚照是個貪財的皇帝,受小時候南下游玩手裡缺錢的影響,他對銀子遠比別人渴望,當知道派兩萬兵馬去,就可能讓大明每年國庫收入增加四五倍時,怎麼都不願意放棄這麼好的賺錢機會。

朱厚照也開始分析起來:“我們只需再花個一二百萬兩銀子的成本,加上兩萬兵馬和必要的火器和甲冑,就可以擁有一塊海外之地,每年給國庫帶來一千萬兩銀子的收入,大明百姓也能過上好日子,朕的江山也能穩固,何樂而不爲呢?”

張苑反倒開始潑冷水了:“但陛下,現在沈國公只是上奏,具體如何落實,現在沒法確定。沈國公的意思是這件事需要經過朝廷商議,得到一個確切的答覆……畢竟攻城略地容易,堅守卻難,若攻下海外之地,需要有人看守地盤,這兩萬官兵可能……暫時回不到大明。”

朱厚照一聽,頓時沮喪起來,問道:“那沈國公的意思是……?”

張苑皺眉苦苦思索,最後試探地問道:“沈國公未在上奏中提到如何解決,但以老奴看來,恐怕出征將士非要輪換不可……每一批出去的人可能只能在海外停留個一兩年或者三四年,然後再從國內派出將士去替換他們,周而復始。”

朱厚照點了點頭:“這倒是解決之道,兵馬輪換,其實很有必要,畢竟每年都會運大批銀子回來,只要每次運銀子的時候,把應該撤換的將士給捎回來就行了。朕也可以安排官員和將領過去,專門負責這事,而且他們跟大明境內的官員一樣,每過幾年就輪換,一切都當是大明的領土就行了。”

“陛下英明,陛下英明。”張苑笑着恭維。

朱厚照本來垂頭喪氣,此時卻精神百倍,興致勃勃地問道:“現在沈尚書是怎麼個意思?”

張苑道:“以沈國公之意,要徹底平掉海外之地,先要將大明周邊盤踞的佛郎機人給徹底擊敗……沈國公得到線報,說是這羣人盤踞在南邊的海島上……其中一座島物產豐饒,之前朝廷曾以沈國公牽頭在那邊開闢鹽場和工坊,不過這麼多年過去,那邊的鹽場和工坊多有荒廢,被佛郎機人佔去不少。”

朱厚照皺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佛郎機人狼子野心,居然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圖謀不軌,實在可惱!”

張苑再道:“所以沈國公主張先把那些島佔回來,建立城池管理,用兩三年時間掃平南方諸島,在此期間摸清洋流和季風,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再派出船隊去征討海外之地,爭取用三五年時間,把海外有銀礦的地方給佔下。”

“好,這主意甚好。”

朱厚照誇讚完又苦惱起來,“但不能每件事都讓沈尚書去做,他是朝廷兩部尚書,很多事需要他處理。”

張苑爲難道:“但陛下,若是沈國公回京城的話,那江南這邊的事情必然會被拖延,您也知道……除了沈國公有此能力做成此事外,旁人……怕是力不能及,這也是沈國公請求留在江南的原因。”

“若不行的話,沈國公會請辭兩部尚書,或者掛個名,具體事務交由下邊的人去做,再不行的話乾脆把兩部衙門挪到南京來,讓沈國公在江南處理朝中事務。”

朱厚照想了想,自言自語道:“沈尚書不在京城,大明不沒沒出亂子嗎?這件事可以商量,但朕得把所有問題想清楚……這奏疏暫時留中不發,朕思慮後再行定奪。”

朱厚照學精了。

有些事他沒考慮明白前,不着急去做決定,畢竟跟佛郎機人開戰這種事並不在他的計劃之內。

此時的沈溪則基本能猜到朱厚照的想法,他對於跟佛郎機人交戰之事沒有多重視,新城一切照舊,船該造還是造,兵馬仍舊在進行日常訓練,新城百姓愈發增多,一切都那麼欣欣向榮。

朱厚照則在用心琢磨兩天後,依然覺得沈溪的建議是讓大明朝廷擺脫財政危機的最好方法。

發現沈溪無意跟他回京城後,朱厚照開始動搖回京城的念頭。

他隨即將張苑叫來,把自己留在江南的事跟張苑說了,但對話的方式並不是商議,而是以命令的形式讓張苑籌備一切。

張苑一聽非常難以接受,哭喪着臉道:“陛下,您不可留在南京啊……您不回京城,朝事當如何?”

朱厚照道:“京城不是有謝閣老他們在麼?朕可以在江南設立一個臨時朝廷……這朝廷甚至可以設在沈尚書親手督造的新城裡,朕把那邊當作臨時行在……有沈尚書參詳,朕處理政務也方便些。”

張苑愁眉不展:“陛下,這不合規矩啊,您留在江南一時尚可,但遲遲不回京城的話,就怕久拖生變……這天下間有很多人覬覦您的皇位……”

朱厚照沒好氣地道:“朕要做什麼,用不着你指點,你只需要按照朕的吩咐辦事就行了……現在立即把朕的意思通知下去,剩下的事情不用你管。”

張苑本來又想告江彬的狀,但見朱厚照態度不善,只能收起念頭,領命退下後去跟南京小朝廷的文武大員商議。

……

……

朱厚照下達在江南組建臨時朝廷的聖旨後,便準備動身前往新城,跟沈溪匯合。

不過此時留守京城的內閣首輔謝遷卻感覺問題重大。

謝遷在朱厚照從江西撤兵時便感覺皇帝又在胡鬧,居然爲了投水的寧王妃滯留饒州府多日,回到南京又接連爆出很多事,讓謝遷更爲擔憂,尤其是朱厚照想留在江南之事,在他看來太過荒唐。

謝遷馬上去見張太后,商議促成朱厚照回京之事。

張太后神色間頗爲無奈:“謝閣老,哀家也知道你的忠心……哀家跟你的想法一樣,希望陛下能早些回京城來,避免天下動盪……但問題是就算哀家跟你一起向他提請,能讓他回來嗎?”

張太后此時好像認命了。

想要得到兒子認同,卻一直被兒子牴觸;想要針對沈家人,卻發現沈溪直接舉家遷到江南,連人影都見不到,針對也就無從談起。

張太后就像一個失去兒子的母親一樣,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

謝遷道:“回太后,要讓陛下回來,並非做不到……若西北局勢有變,社稷不安,陛下肯定要回來……”

張太后打量謝遷,問道:“西北真的有戰事發生?那趕緊派人去通知陛下,讓陛下早些回京纔對!”

謝遷露出老謀深算的神色,行禮道:“老臣遵旨。”

第二一七九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二四〇六章 所謂的堅持第一三六八章 兩種作物(求月票)第十六章 夏主簿第二〇四四章 邦交無小事第一六八九章 前恭後倨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一六一四章 誤打誤撞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一二三七章 端倪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二六六一章 門道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一四二六章 穩坐釣魚臺第二三八四章 移駕審案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一七〇六章 有求必應第二四一三章 新立後?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一三九〇章 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第一八四四章 戲本不對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一八一八章 爭權第二二一二章 首戰告捷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四三九章 侯府送禮(第一更)第四十章 天花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五八六章 殿前彈劾(第六更,謝書友)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儀式第十四章 風箱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一一二〇章 死守待援(第二更,求月票)第二六五四章 同爲外戚第二三八三章 大權在握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一〇九四章 主帥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一九七七章 即將到來的午朝第一五一三章 寧化沈家第一一九章 股份制藥鋪第一〇四章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第二三三章 遊船河(第三更)第二六五七章 無須避諱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四五三章 爭奪第一三四五章 政治危局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一三二八章 抵達武昌府(第二更)第一四二章 來自京城的謝家千金第一二三三章 栽培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二六四四章 公卿過堂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一八三章 籠絡第一六一〇章 自尋出路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當男人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一七三六章 豹房面聖第二一九二章 命貴第六五六章 晚來一步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一九三六章 三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