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

“抓鬮?”

在場人等聽到沈溪的話後,面面相覷,在他們想來,沈溪的建議簡直荒誕透頂。

張永直接道:“沈大人,您想讓誰去,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作何要如此麻煩,讓我等來商議,甚至還要做出抓鬮之舉?咱們都聽從您的安排還不成麼?您不想去,咱家替您去便是了。”

經過一番脣槍舌戰,張永算是第一個主動提出要去見駕並懇請朱厚照回來的人,當然張永不是傻子,他拎清了狀況,在心裡將得失計算一番……留下來固然不會出錯,但也沒有功勞可言。在這個甄選司禮監掌印的關鍵時刻,張永覺得自己不如放手一搏,或許到了皇帝身邊能立下大功,直接進位爲司禮監掌印呢?

其他人則沒有張永的覺悟,尤其是戴義和高鳳等人,已經站在了權力頂層,從沒打算去蔚州,辛苦不說,還容易耽誤手裡的差事,最可怕的是受喜怒無常的皇帝遷怒,丟掉現在的一切。對他們來說,守在居庸關最符合當前的利益。

而兵部兩位侍郎陸完和王敞,從一開始就沒說話,他們冷眼旁觀,坐等最後的結果,這個時候他們根本就不會出來主動請纓。

沈溪問道:“如此說來,張公公願意領下這份苦差事,去蔚州請陛下回來?”

張永站起身,長長地嘆了口氣:“總要有人爲此辛勞,若咱家不勇於任事,誰來擔當?”

恰在此時,小擰子從麗妃身後走了出來:“若是張公公覺得辛苦,那不妨讓咱家去吧……咱家也想爲陛下和沈大人分憂。”

“啊?”

之前誰都不爭,不願冒着極大的風險去蔚州請朱厚照回來,但突然間風向就變了,不但張永主動請纓,就連小擰子也出來說話,願意承擔重任。

沈溪看了小擰子一眼,默默的點了點頭。其實小擰子的態度很容易理解,現在皇帝不在,他這個受寵的近侍沒了憑靠,與其留在居庸關受到方方面面的壓力,不如去迎接朱厚照,立功之餘,還可以避免許多麻煩。

張永和小擰子說完,全都看向沈溪,目前擁有最終決定權的人也只有深受皇帝寵幸的沈溪了。

胡璉站出來道:“沈尚書,陛下出遊身處險境,下官願意前往勸說陛下回京……請沈尚書調遣!”

突然間又有人出來爭奪迎駕的名額,這讓一些態度搖擺不定之人開始動搖起來,尤其是李興這樣有機會進入司禮監任職甚至可以爭奪司禮監掌印之人,也琢磨着是否該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搏一搏。

唯有馬永成老謀深算,笑眯眯地看着,一語不發。

麗妃心中不由一陣發怵,暗忖:“沈之厚到底想做什麼?這麼多人被他玩弄於股掌之間,絲毫也沒發現自己被沈之厚牽着鼻子走……難道從一開始,便是沈之厚精心醞釀的陰謀詭計?”

沈溪輕嘆:“本以爲沒人願意領受這差事,未曾想兩位公公和胡巡撫都想去,本官不好貿然決定誰去誰留下,且以本官想來,若一人前往蔚州,對勸說陛下並無多少用處,不如三位一同前往如何?”

麗妃插嘴道:“沈大人,去一兩人便可,這麼多人有意義嗎?陛下不是說誰想見就可以見到的!再者,大家夥兒放下手裡的正事不做,於大局並無助益。”

沈溪微微搖頭:“這件事跟麗妃無關,就算有所牽連也不能這般指手畫腳,畢竟後宮不得干政乃是祖訓。”

“迎駕三人中,擰公公的職責是照顧陛下起居,陛下不在居庸關,試問他的本職工作如何完成?張公公的任務是陪同本官征伐草原,如今戰事結束,不正好利用這次機會前去面聖稟報嗎?而胡巡撫,他的差事是負責軍中糧草和後勤,這些怕也不是他現在應該擔負的職責了!”

沈溪的話說完,在場人全都點頭,倒不是說他們贊同沈溪的觀點,而是因爲實在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或者說,沒人敢出來反駁,若說得不好,就得罪沈溪這個瘟神,他們不想正面跟沈溪起衝突。

戴義出面道:“沈大人說得對,總需要有人辦事,涉及陛下安危,哪怕放下手中的活計也是應當的……讓擰公公等人前去,自然最好不過,連咱家都想拋棄一切去勸說陛下回來,國不可一日無主啊!”

很多人都用鄙夷的目光望着戴義。

你想去就提出來啊,在這裡惺惺作態,到最後還是不肯放棄自己首席秉筆太監的殊榮,說話就跟放屁一樣。

沈溪點頭:“本官本想以抓鬮決定誰去蔚州,現在既然有人主動請纓,那本官也就不多做思量,還是尊重諸位的意見……事不宜遲,稍後就請三位啓程前往蔚州,不知可有問題?”

胡璉最是幹練,行禮道:“下官領命!”

隨即小擰子和張苑也做出俯首聽命的姿態,沈溪一擺手:“三位,本官這裡先跟你們說明白,北直隸和山西地界地面不靖,有諸多叛亂人馬,若陛下執意南下,諸位務必及時調動人馬護駕。若陛下不肯回來,諸位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賭氣放棄隨行!”

小擰子和張苑聽到這話心頭一緊,朱厚照的脾氣他們都知道,此行禍福難料,不過從方方面面的情況看,或許禍要大過福。

陸完開口詢問:“難道不從居庸關調遣人馬前去護駕?若黃河北岸的地方叛亂往蔚州蔓延,當如何是好?”

沈溪看了周圍人一眼,顯然他們也擔心朱厚照在蔚州遇險,當即道:“沒有陛下調令,誰都不能貿然從居庸關調一兵一卒,連本官都沒資格,更勿要說在座諸位。當然,護駕人馬必須有,可以讓錢指揮使帶着人一同前去,這次陛下出事,錦衣衛責無旁貸。”

在這個問題上,錢寧只能吃啞巴虧,就算他沒有站出來主動請纓,但依然被勒令前往迎駕,而且這次乾脆是沈溪直接下達命令。

麗妃皺眉道:“沈大人親往,難道不是最合適不過嗎?”

小擰子苦着臉道:“麗妃娘娘,您莫要爲難沈大人了,陛下不在,軍中上下總要有人統領,沈大人留在居庸關內,就不會有人犯上作亂,京師也能保太平……還是讓咱家這種無關緊要的小人物去辦差,最合適不過。”

麗妃很生氣,沒想到小擰子再次跟她的意見相悖,覺得這小太監已徹底背叛她。

對於小擰子來說,他的選擇非常明智……我就要去蔚州護駕了,你麗妃就留在居庸關自己玩自己吧!這次短暫的分別也算不錯,不然我還得繼續聽你的,受盡閒氣。

沈溪點頭道:“既如此,事情就此定下,本官終於可以放心了。諸位回去後簡單收拾,連夜出發!”

……

……

簡單的會議結束,參會者各自回去。

小擰子、張永和胡璉都主動請纓去蔚州,絲毫也沒有強迫的成分在內,所以這次會議算是比較和諧。

各自都有各自的心思,其中最生氣的要數麗妃,因爲她到現在都沒摸清楚沈溪的路數,如此一來沈溪做的決定對她來說就像看天書一般。

“……娘娘,這就稀奇了,沈大人爲何要這麼做呢?本來他安排誰去,誰就必須動身,非要弄這麼多花樣作何?”

小羅子自作聰明,回去後便一個勁兒在麗妃跟前唸叨,讓人心煩意亂。

此時門口有太監進來,將小擰子整頓行裝準備離開的情況告知。小擰子沒有按照麗妃的吩咐來見她,顯然是不打算再聽從她的命令行事。

“沈之厚別的不行,蠱惑人心倒是一把好手!”

麗妃氣惱地道,“好像誰都願意相信他,最後倒讓他賺了個好人,這其中只得罪了錢寧……對了,錢寧這狗東西不來見本宮?”

小羅子道:“娘娘請息怒,錢指揮使要調遣錦衣衛前去蔚州護駕,估計沒時間來見。沈大人規定的出發時間,是在半個時辰後,太過倉促,恐怕連整理行囊都夠嗆。若娘娘要見擰公公或許有可能,要不娘娘親自去見一見?”

麗妃怒道:“你當本宮去了,就可以見到小擰子本人?現在一切都在沈之厚管控下,本來他做事還有忌憚,現在卻明確告知陛下不在,那他說明他已控制一切,居庸關內外他可以做到說一不二,誰敢站出來反對他?”

小羅子一愣,隨即覺得自己有點危險。

以前麗妃有朱厚照撐腰,可以橫着走,他這個跟班也好在大樹底下乘涼,誰都不怕。但現在情況不同了,正如麗妃所言,皇帝不在沒人給麗妃、錢寧這樣的寵臣撐腰,沈溪想做什麼基本可以肆無忌憚。

“總算看出來了,他從開始就沒打算把事情長久隱瞞,什麼陛下遇險,根本是他找出來的託詞,陛下怎麼可能會有危險?誰有這麼大膽子敢冒犯陛下?他分明想轉移注意力,讓人把目光放到蔚州,其中必懷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麗妃道。

小羅子緊張地看了看左右,小聲道:“娘娘,若沈大人要謀反,當如何是好?沈大人心機深沉,實在太可怕了。”

麗妃瞪了他一眼:“若沈之厚謀反,你就等死吧!”

小羅子嚇得渾身一哆嗦,愣了一會兒才意識到麗妃是在嚇唬他,不由搖頭苦笑一聲,退到一邊去了。

麗妃黑着臉道:“不行,不能讓沈之厚處處掌握先機,他若徹底控制局面,朝廷上下都會圍着他轉,可惜陛下完全相信他,若陛下真遇險的話,怕是沒人懷疑是他動的手腳……看看沈之厚跟誰聯繫,尤其是那些皇親貴胄,若沈之厚有意置陛下於險地,必會想到皇位繼承人選……”

或許是意識到言多必失,麗妃打量着小羅子道,“杵着作何?把廖晗叫來,本宮要安排他做事!”

……

……

當晚,小擰子、張永、胡璉和錢寧四人,在大批錦衣衛簇擁下前往蔚州,勸說朱厚照返京。

但此時朱厚照還在蔚州衛逍遙快活,並不着急回京城,他還計劃下一步到哪裡去逍遙快活。

朱厚照得到趙員的妻妾婢女,猶自不滿足,準備繼續在城中胡作非爲,地方官府和衛所都被江彬挾持,朱厚照不需要擔心會泄露身份,在蔚州城胡作非爲。

至於如今北直隸和晉、豫等地愈演愈烈的匪患問題,江彬根本不在意。

江彬的任務就是到處找女人,讓朱厚照可以在微服私訪期間發泄獸慾,這次他終於體會到大權獨攬的滋味,因爲蔚州範圍內沒有敢跟他叫板。

京城,壽寧侯府。

一大早建昌侯張延齡便來找兄長,入了府門才知道張鶴齡尚未起牀。

張延齡趕緊讓人去催促。

張鶴齡出來時還在整理衣襟,對弟弟的突然造訪有些不太適應。

“二弟,你平時晚睡晚起,今日怎麼轉性了,天不亮便跑到我府上來?莫不是城中防務出了問題?”張鶴齡不解地問道。

在他看來,就算城防出問題,也不該是張延齡來,而是城防衙門的官員或者京營將領求見。

張延齡道:“大哥或許不知道吧,小弟剛得知,皇上跑到蔚州去了,姓沈的小子派張永、小擰子和錢寧他們去蔚州勸說皇上回京。”

張鶴齡眉頭一皺,顯得有些不耐煩,坐下來後大致問了一下情況,問道:“這些事你從何得知?”

“這是昨天早晨發生的事情,距今已有一天時間,居庸關封鎖了對外消息聯絡的渠道,外人以爲咱那大外甥還在居庸關鬧騰,誰知道人壓根兒就不在……這不,姐姐派去的人還沒回來麼,高鳳那老傢伙也不往咱這邊送消息,好在李興這小子有眼力勁兒,派了快馬通知京城,聽說爲了瞞住沈之厚費了不少腦筋。總之,現在居庸關想傳出消息到京城非常困難!”張延齡道。

張鶴齡非常震驚:“你先說清楚,陛下之前不是在養病麼?怎麼突然……”

“這就要問沈之厚了,這一切都是他的傑作……大哥應該知道這小子有多狡詐,按照李興介紹,大外甥出了張家口堡當晚就開溜,身邊只帶了江彬,連錢寧和一衆錦衣衛都沒帶,只有沈之厚才知道皇上去向。沈之厚隱而不發,等到居庸關才告知少數幾人,還說大外甥在蔚州遇險。這事兒暫時沒法求證,不過想來有可能是沈之厚蓄意編造的謊言!”

張延齡言之鑿鑿,好像一切都在他掌控中,對李興更是毫無保留地信任。

張鶴齡皺眉:“消息證實了吧?”

“應該沒有問題,李興哪裡有膽子騙我們?”張延齡冷笑着道,“他指望我們提拔他出任司禮監掌印一職,所以殷勤備至……現在看來,沈之厚那小子馬上就會有大動作,萬一他想謀逆當如何是好?”

張鶴齡一擡手:“不可能,就算沈之厚想謀逆,也沒人依附他,他不是皇室中人,又是文官,憑什麼造反?他的勢力沒大到那種地步!”

“那他想做什麼?皇上失蹤這麼大的事情,他都能壓下來?說什麼我都不信。”張延齡氣鼓鼓地道,“之前就有人猜測,可能是沈之厚在玩手段,將皇上軟禁起來,現在卻說皇上人在蔚州,其中肯定有陰謀……萬一他想造反自己當皇帝呢?”

張鶴齡眉頭皺得越發深了:“就算他想造反,也可能是跟某個皇族合作,但陛下未有兄弟,就算先皇的兄弟也沒有野心家,倒是有藩王蠢蠢欲動……但陛下能給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難道他跟旁人合作謀逆,冒天下大不韙的風險,就能得到更高的地位?”

“誰知道他怎麼想的,大哥,這件事要趕緊通知姐姐,姐姐之前還擔心咱那大外甥的安危,現在有了準信,要趕緊通稟纔是。”張延齡緊張地說道。

張鶴齡打量弟弟一眼,他明白張延齡不是擔心朱厚照的安危,也不是怕張太后擔心,而是想借助張太后的手去做一些事。

張鶴齡道:“既然沈之厚已對外公佈陛下的情況,無論是真是假,相信很快便會有人將消息送回來,用不着你我擔心。而且李興在陛下跟前不得勢,你要幫這種人,最好想想他背後是怎麼謀劃的,別到時候給人做了嫁衣裳!”

“大哥,你……”

張延齡非常難以理解,吃驚地望着兄長。

“爲兄會派人去居庸關求證,這段時間你哪兒都別去,萬一京城出什麼亂子,非要你我弟兄來穩定軍心不可!”張鶴齡吩咐道。

……

……

張延齡本希望直接跟張鶴齡去覲見張太后,然後借居庸關的事情做文章,讓張太后下令讓他接管京城乃至大明王朝的軍權。

但誰知道剛開始就在張鶴齡這裡碰了壁,心裡很不爽,不過卻沒什麼辦法,回到家後坐下來生悶氣。

黃玉進來道:“侯爺,豹房那位貴人又派人前來送信,說是想知道陛下的近況。”

張延齡不耐煩地道:“她想知道,怎麼不派人去居庸關,問本侯有何用?等等,她是派人來問情況的嗎?”

“侯爺,小的剛纔就是這麼說的……您沒聽清楚?”黃玉很意外,詫異地問了一句。

張延齡冷笑着道:“這邊正愁事情沒法鬧開,既然有人前來過問,那就告訴她,讓她回去後好好宣揚一下……你也派人去城內散播消息,就說陛下在蔚州,有野心家想犯上作亂……”

黃玉傻愣愣地問道:“侯爺,何人這麼大膽,敢公然謀逆?”

“你豬腦子嗎?當然是沈之厚!”

張延齡罵了一句,隨即一擺手,“不過對外不能這麼宣揚,就說有人包藏禍心,但別說是誰,讓市井百姓自己去猜,只需要鬧得京城人心惶惶即可。哼,本侯專門負責搗亂,沈之厚不是想把消息彈壓下去嗎,我就讓消息傳播開,看看誰吃虧!”

黃玉似懂非懂,趕緊應聲:“侯爺請放心,小人這就去安排,這回非讓沈之厚身敗名裂不可!”

張延齡沒好氣地道:“他是否身敗名裂老子不關心,老子現在就想得到軍權,等他回來後最好將他當作亂臣賊子殺了,那時就沒人跟我們兄弟爭權奪利!”

……

……

張延齡打着如意算盤。

在他看來,只要將朱厚照失蹤的消息傳開,那朝野上下一定會非常緊張,到那時他就有資格在城中宣佈更爲嚴格的戒嚴令,然後軍權就會因爲跟張太后的親密關係而落到他手中。

這麼算計有一定道理,因爲朱祐樘就朱厚照一個兒子,若朱厚照出了狀況,誰來當繼承人必然要經過張太后首肯。

朱厚照出事,張太后地位就會隨之凸顯,而且張延齡也知道若是自己的姐姐得知她兒子出事,該會有多緊張,到時候他就可以通過姐姐來控制軍權。

事實上情況的確如他所料,當天消息便在城內傳揚開來,在戰爭剛過去皇帝不在京城的特殊時期,但凡有皇帝蒙難和權臣謀逆的消息,都會引爆輿論。

張太后本來就很擔心兒子的情況,城中有了消息,張太后第一時間便獲悉。

當天下午,張太后派人通知兩個弟弟入宮敘話。

張鶴齡氣惱地到了建昌侯府,見面後劈頭蓋臉叱問:“你就這麼着急把事情鬧大?如今滿城皆知,對你我兄弟有何好處?”

張延齡沒想到兄長會不分青紅皁白責怪他,當即申辯道:“大哥,你是否太過不講理?我這麼做,不是爲了咱兄弟的利益麼?你想想看,皇上下落不明,姐姐最相信誰?到時候受器重的人又是誰?”

“總歸不是你我,而是沈之厚!”張鶴齡惱火地道。

張延齡撇撇嘴:“怎麼可能會便宜那小子?姐姐讓咱進宮,自然是跟咱商議交接軍權的大事,陛下在蔚州乃是沈之厚一家之言,指不定有什麼陰謀詭計。我會跟姐姐分析一下,讓她防備沈之厚,將這小子的軍權給奪了,再將他下獄,拿回京城審問。”

張鶴齡罵道:“你算盤可打得真響,也不想想,太后會在不確定陛下安危的情況下得罪領兵在外的沈之厚,讓我們去奪他的軍權?”

“怎麼不能?”張延齡不服氣地問道。

張鶴齡怒其不爭地叱罵:“你真是沒腦子,你將消息傳開,等於告訴天下人,大明很可能會出現內亂,你有什麼本事讓軍中上下都聽命行事?難道太后不會想,此刻誰能穩定軍心,可以出來主持大局?”

張延齡得意地拍了拍胸脯:“當然是你我兄弟!”

“呸!”

張鶴齡啐了一口,“咱除了國舅爺的身份,軍中從未將我們當回事,張懋那老匹夫的態度便決定一切!”

……

……

紫禁城,永壽宮。

張太后高坐鳳座上,面色陰鬱,無論張延齡說多少沈溪的壞話,她都不動聲色。

“……姐姐,現在皇上很可能遭遇不測,當務之急是將沈之厚的軍權給剝奪了,他是兵部尚書,又是此番對草原用兵的副帥,擁有西北各處兵馬指揮大權,居庸關的人馬都聽從他的號令,若他造反的話,咱們恐怕難以應付。另外,京師軍權咱也該收攏起來纔是……”

張延齡一直說個不停,不過張太后基本沒答話。

張鶴齡看出端倪,也沒有作聲。

許久後,等張延齡說累後,張太后才慢悠悠問道:“你們說,皇上爲何要去蔚州呢?”

張延齡重新站起來道:“姐姐,我不都說了嗎?這是沈之厚的陰謀,或許皇上被他軟禁了!”

“二弟,你還是省省力氣吧。”

張鶴齡實在看不下去了,說道,“沈之厚將自己率領的征服草原的人馬都留在宣府,此番跟隨一起撤回居庸關的都是陛下統領的中軍,沈之厚若要造反,怎會將自己的嫡系人馬派駐旁處?”

張延齡道:“這小子陰險詭詐,誰知道他怎麼想的?”

張太后神思恍惚,似乎沒聽到兩個弟弟爭論,張鶴齡請示道:“太后娘娘,現在應當早些派人請陛下回京纔是。”

張太后回過神來,看了張延齡一眼,嘆道:“建昌侯,你說沈卿家要造反,怕沒什麼根據吧?在皇上班師回朝路上出了這麼大的變故,他隱瞞一下也有道理,再者他回到居庸關後不也馬上將消息告訴京師了嗎?回來通稟的人說了,沈之厚已派人請皇上回京,現在一切太平,只是需要趕緊找到皇上。”

張延齡心裡一陣懊惱,坐下來不言不語。

張鶴齡道:“太后娘娘,沈之厚派出的是張永和小擰子兩位公公,以及原本由他親手提拔起的一個叫胡重器的人,此人掛宣府巡撫銜,在山東打響馬時立下功勞,不過隨陛下御駕親征則碌碌無爲。太后娘娘是否要增派人手?”

張太后沒好氣地道:“哀家派人,需要你們提醒嗎?早就派去了!”

張氏兄弟對視一眼,目光中滿是震驚。

張太后又嘆了口氣:“你們哪,做事只顧自己,也不想想皇上的安危。皇上他太任性了,登基後倒是做了不少大事,但主要還是手下能幹,也就是沈卿家能幹。哀家收到沈卿家來信,他告知已提前通知謝閣老那邊,希望謝閣老早一步回京穩定大局,哀家倒覺得沈卿家做事得體,你們兩個……太過小人之心了吧?”

張氏兄弟這才知道,原來沈溪還單獨給張太后來了信函,告知正德皇帝的具體情況。

“姐姐,你不會相信沈之厚那小子的胡話吧?上次我被皇上降罪,就是他在背後搞鬼!”張延齡聽到這裡不由怒從心頭起,黑着臉問道。

張太后道:“皇上出走,沈卿家穩定大局,把一切安排得頭頭是道,現在他也沒馬上回京城,而是等謝閣老先回京,他留在居庸關派人找皇上,這麼做有什麼問題嗎?上次的事情,完全是你咎由自取,你暗害沈卿家不成……建昌侯,你該反思一下,沈卿家乃大明功臣,是先皇留給皇兒的擎天巨柱,你居然想謀害他。哼,皇兒沒進一步治你的罪,已是看在哀家的份上,你還想如何?”

“姐姐……”

張延齡不甘心,想繼續申辯,卻被張鶴齡拉了一把,最後只能緘口不言。

張太后繼續道:“哀家已按照沈卿家的建議,通知英國公和內閣、六部衙門,讓他們穩定朝局。不過現在城中突然有很多人大肆傳揚這件事……也不知是何人所爲,簡直其心可誅!”

張延齡突然間噤聲了,若姐姐知道事情是他乾的,肯定會遷怒於他。

張鶴齡道:“太后娘娘,是否派人調查一下?”

張太后沒好氣望了張延齡一眼,似乎猜到這件事跟張延齡有關,沒好氣地道:“你們哪,做事守住底線吧,不能過激,哀家就你們這兩個弟弟,張家未來的興衰系在你們身上,難道你們想讓我們張家萬劫不復嗎?”

“太后娘娘教訓的是。”張鶴齡識分寸知進退,恭敬行禮。

張太后又一擺手:“你們趕緊派人去一趟蔚州,就算不能把皇兒勸回來,也要保護他的周全。”

“是,娘娘。”

張鶴齡再一次行禮。

……

……

出了皇宮,張延齡非常不爽,但一路上依然靜默不語。

一直等到了壽寧侯府,張鶴齡纔打破沉默:“你也聽到太后所言,現在不是跟沈之厚置氣的時候,不但朝臣們全都相信沈之厚,連太后和陛下都相信他,你這麼做除了篤實自己小人行徑,還能作何?”

張延齡惱火地道:“我是小人嗎?有沒有搞錯?請問沈之厚行事光明磊落嗎?”

張鶴齡沒有跟張延齡計較到底誰是小人的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根本不需要論證。

張鶴齡道:“太后所說很有道理,現在既然消息已外泄……總歸對陛下的安全造成威脅,那就趕緊派人去蔚州。目前北直隸和晉、豫之地有匪寇出沒,若陛下繼續南下,出了事你我兄弟豈會有好日子過?”

“要派人大哥你自己派,反正我不會湊熱鬧。”張延齡灰心喪氣地道。

張鶴齡瞪了他一眼:“爲兄自然會從京營調遣,就讓宋書去吧,他跟沈之厚有些交情,此行或許有所收穫。”

張延齡冷聲道:“大哥對沈之厚也太包容了吧?也不想想是誰讓咱兄弟過了一段時間苦日子!”

張鶴齡恨其不爭:“你啊你,什麼時候才能吃到教訓?沈之厚是你隨便得罪得起的嗎?他現在的功勞足以封侯,之前已有消息說陛下要給他加封爵位,若他成了勳貴,你覺得咱在軍中的地位能超過他?連你最後的憑仗怕是都要落後於人!”

“那就更應該及早把他拉下馬來!”張延齡怒道,“大哥去找皇上,我去對付這小子,咱們各顧各!”

說完,張延齡頭也不回出了壽寧侯府。

“這脾氣……唉!”

張鶴齡無奈地連連搖頭。

張延齡直接回到家中,黃玉已在等候吩咐。

“說吧,有什麼消息?”張延齡怒氣衝衝問道。

黃玉道:“侯爺,有人給您送來一封信,小人沒看懂,就讓人把內容給謄下來,給侯爺過目……送信之人跟侯爺關係匪淺。”

張延齡怒火中燒,罵罵咧咧道:“他孃的,有人給老子寫信,老子就非要看?這算他孃的什麼世道?都把自己當盤菜?”

黃玉試着湊上前:“送信的人以前也是錦衣衛,聽說追隨劉公公,得罪了沈大人,他就……逃到南方去發展了。他以前也跟過侯爺您,不過那時小人可跟這樣的大人物攀不上關係。”

“誰?江顧嚴那小子?”

張延齡馬上就想到一個人,脫口問道。

“對對,就是他,他說如今在南方站穩了跟腳,還說找到可以幫侯爺的方法。”黃玉道。

張延齡咬牙切齒:“這小子,以前跟過本侯,本侯對他多有提拔,結果劉瑾那閹人得勢,他便眼巴巴跑去投靠,結果如何……哼哼,純粹是咎由自取,被沈之厚盯上,連官都沒得做。怎麼,他現在打算重新投奔本侯名下?”

黃玉道:“要不侯爺您親自看看他送來的信?”

“拿來!”

張延齡之前還惱恨無關人等給他寫信,但在知道是江櫟唯送來的信,頓時多了幾分興趣。

等看過信函內容,張延齡將信往地上一丟:“果然不識相,以爲他是誰呢?本侯稀罕用他?”

黃玉彎腰將信撿起來:“侯爺,聽這位江大人信裡表露的意思,應該是跟南邊的倭寇有了聯繫,想找一些東洋人來京城,爲侯爺除掉沈大人……此人不正是侯爺急需的人才?”

張延齡沒吱聲,似乎並不想就此寬宥江櫟唯。

黃玉又道:“倭人的關係,咱一直沒有,聽說這兩年倭人在沿海一帶肆虐,他們手頭有生意有門路,還有大批殺手,若能調用一下的話,會是難得的助力。”

張延齡罵道:“他孃的,讓本侯去跟一羣賊寇合作?本侯乃大明國舅,那些倭寇是大明的敵人。”

黃玉笑道:“銀子面前不分敵我,再者他們都是東洋人,在中土沒有人脈,還能危害大明江山社稷不成?跟這些人做買賣大賺特賺,侯爺您不是擔心京城的買賣,以後沈大人回來後生意難做麼?這不就有新門路送上門來了?”

“唉!”

張延齡嘆了口氣,對黃玉所言有幾分動心,嘴上嘀咕道,“若是其他途徑聯繫上這些人倒也不錯,關鍵是江顧嚴吃裡扒外慣了,現在他還被沈之厚盯着,若本侯跟他合作,沈之厚非把注意力轉到本侯身上不可。”

“最好咱通風報信,讓沈之厚把江顧嚴給殺了,倭人的關係由我們來繼承,這纔是做買賣的正途!”

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一四三三章 接班人第一八三九章 留劉瑾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二〇六三章 荒唐事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四十六章 小買賣第一九三五章 三人成虎第一七一九章 日常彈劾第一二二二章 突然到來的戰機第六四八章 算謀(第四更)第二五九〇章 本性難移第八三九章 出爾反爾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一〇五章 彩色連環畫第一〇二三章 走投無路第一七四一章 把胡鬧進行到底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二一九二章 命貴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覺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一二二一章 奪權第一四五三章 迴光返照第一二九八章 炙手可熱第一〇〇四章 激勵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二二六六章 你來當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八三一章 自己送上門(第二更)第九五六章 太子失蹤了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一〇六三章 噩夢成真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一〇〇章 白雪公主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一八八一章 未老先衰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八八九章 黃金萬兩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五〇六章 姑娘,你認錯人了(第六更)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六九三章 公公救我第一七八一章 發難第二〇四二章 賜宴第九六三章 招安第三十二章 喬遷之喜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二五四七章 進發第一五三一章 內宅相安第二四一七章 沒門兒!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六二二章 誰是正使?第二四七六章 識香念舊人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一一〇二章 京城人士(第一更)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一六七〇章 差事第四六〇章 御賜墨寶(第一更)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二八四章 沈家誰說了算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二四五〇章 不睦第二八六章 拜見大儒(第五更)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二五二三章 責任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第一七八八章 剷除異己?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二五九三章 目的何在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二六三七章 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