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八六章 拂袖而去

謝遷當衆質問,基本上算是把沈溪逼上絕路。

之前沈溪雖然已跟謝遷產生分歧,但至少二人在公開場合保持了基本的禮重,但現在謝遷主動撕破臉,且以長者的身份訓話,目的便是要讓沈溪當衆屈服。

沈溪被所有人目光盯着,大臣們都想知道,沈溪是否有魄力當衆頂撞,跟謝遷交惡。

沈溪心想:“如果我現在直接告訴謝遷,堅持出兵,等於是跟世人說,我罔顧當年謝遷提拔之恩,以晚輩的身份,公然挑戰這位首輔大人在朝中的聲望地位,將自己置於不仁不義之地,就算那些支持我的大臣也會倒戈相向。”

“但若我就此屈服,將意味着以後我在謝遷面前失去話語權,在出兵之事上更是出爾反爾,以後在皇帝跟前也無法自處。”

“謝遷此舉我雖然早就防備,卻沒料到他倚老賣老,真會當着這麼多人的面給我難堪,更是以他在朝中的聲望做賭注,行要挾之舉,實非君子所爲。”

何鑑作爲和事佬,立即看出問題關鍵所在,現在無論沈溪贊同還是拒絕謝遷的提議,都等於在朝堂上無法立足。就在沈溪凝眉思索,現場一片鴉雀無聲時,何鑑走了出來:

“於喬,今日我等聚集於此爲的是等候午朝舉行,有什麼事情好說好商量,何必把話說得這麼僵?”

謝遷惱火地道:“私下裡商議?現在跟他說什麼,他能聽進去?沈之厚,老夫當初破格提拔,看中的是你的能力,你現在卻拿大明社稷安危作爲晉升籌碼,你憑何以爲老夫和滿朝文武會贊同你出兵的觀點?”

這話已不是辯論,而是指責,謝遷已給沈溪定義,那就是禍國殃民,雖然沒有明白無誤地點出來,卻直白易懂。

沈溪在衆人凝視下,恭恭敬敬向謝遷行了個禮,隨即轉身而去,連一句“告辭”的話都沒說。

“之厚,你……”

何鑑趕緊上前挽留。

人羣自覺地讓開一條路,謝遷的喝聲傳來:“讓他走!陛下要舉行朝會,某人卻私自離開,這是要公然造反嗎?”

這話其實是想讓沈溪知難而退,自動留下來,但沈溪卻沒有聽從,因爲謝遷提出的問題,無論他怎麼回答都是錯的,既如此最好的方式莫過於不答,這個選擇最好的一點,是讓他可以不陷入謝遷設置的陷阱中。

當然,如此也無異於跟朝中文武百官說,兩人的矛盾已不可調和。

沈溪頭也不回地出了文華殿偏殿,等他的背影消失在殿門外,在場大臣仍舊鴉雀無聲。

就算之前開口勸說的張懋和何鑑也都默不作聲,這會兒誰出來說話都屬於添亂,而且可能會得罪謝遷。

大家夥兒都跟商量好一樣,沉默以對,無論人們知道謝遷如何上火,如何需要人捧場,都保持“客觀中立”。

“他這是目無君上!禍國殃民!老夫絕不允許他這麼做!”謝遷仍舊在咆哮。

這話入耳,大臣們的神色都不以爲然,因爲誰都知道謝遷完全是在給自己撐面子……以往爲他長臉的晚輩已拂袖而去,沈溪用一種近乎違背臣子忠義的方式選擇迴避,算是對謝遷之舉作出交待。

你問的問題實在太過刁鑽,我不願得罪你,更不想違背自己的真實想法,乾脆就此離開,哪怕知道如此做可能會被皇帝降罪。

謝遷黑着臉坐下,喘息聲重得偏殿裡的人均清晰可聞,可就是沒人上前相勸。

張懋先一步帶着夏儒避開,白鉞、楊一清等人也識相地走到殿門口,假裝看天色,始終堅持留在謝遷身邊的只有何鑑、楊廷和、樑儲三個,算是謝遷最後的班底。

“他這是要造反!”

謝遷仍舊用一些過激的話給沈溪定性。

何鑑見大臣們們都躲得遠遠的,分成一個個小圈子交頭接耳,私下議論,沒人再留意這邊,他才湊過去道:“於喬,你這是難爲之厚,把他推到懸崖邊啊……”

“世光兄,你的意思是說,老夫給他出難題了?他回答一句放棄出兵有那麼難嗎?是老夫給他難題,還是他給老夫難堪?”

謝遷仍舊沒意識到自己行事有多陰險,覺得自己沒錯。

何鑑嘆道:“就算你對之厚再不滿,大可私下說,你這麼讓他當衆表態,他怎麼跟陛下交待?難道你讓他跟陛下說,因爲被你說服,所以他放棄出兵構想?現在堅持要出兵的不是他,而是陛下!”

謝遷怒道:“分明是他從中作梗,如果不是他,陛下會隨便說出兵之事?世光,都這樣了,你怎麼還爲他辯解?”

說完,謝遷站起來,氣呼呼離座而去。

……

……

謝遷沒走,只是出門冷靜一下。

他本抱着一種希望,沈溪或許沒走遠,依然在附近徘徊,只等太監前來通知朝會召開便直接到乾清宮。

等他出來後才知道,原來沈溪態度異常的堅決,周邊根本看不到其身影。

“……最好現在陛下馬上傳話說舉行朝會,這樣他不出席,又沒告假,我便可以在陛下跟前告他個欺君罔上的大罪……他不是要裝風度,隨便離開嗎?我一定要讓他知道這麼做的嚴重後果!”

謝遷心中充塞着懊惱,根本不顧沈溪是他自己親手提拔出來的現實,一門心思想把對方壓下去,連自己都不知爲什麼。

其實除了謝遷自個兒,就連宮裡這些值守的侍衛都看出來了,現在朝中最大的兩派,分別就以謝遷和沈溪爲代表,二人在朝堂上矛盾的根由在於皇帝的寵信,當謝遷發現無法從皇帝信任方面將沈溪比下去,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憑藉他的身份地位和老資歷,不擇手段進行打壓。

出兵草原只是個幌子,哪怕可戰可不戰,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大明手上,依然被謝遷拿出來做文章。

可惜的是謝遷完全不知昨日發生了什麼,不清楚朱厚照這小子天亮後才醉醺醺回到乾清宮寢殿,以其酒量,沒有四五個時辰根本醒不過來,也就是說,等正德皇帝睡醒已是黃昏時分,根本不可能再舉行朝會。

此時剛走出午門的沈溪心情也很鬱悶:“我千算萬算,已儘可能迴避,本以爲到了文華殿偏殿只是跟他打個招呼,然後大家相安無事,結果謝老兒卻主動把矛盾挑起來,而且把事情鬧得這麼大……既然你喜歡鬧騰,那我就奉陪到底。”

這種時候,沈溪不會選擇逃避,這涉及朝堂上權力之爭,謝遷明顯已大權獨攬的情況下,他這邊如果就此認輸,等於說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作爲退縮的一方他都沒有翻身的機會。

關鍵在於,只要他自認不如謝遷,甘做“二把手”,謝遷就絕對不可能再把朝堂接班人的位置留給他,謝遷會對他千防萬防,將來樑儲和楊廷和等人無論誰崛起,都是狠角色,再加上朝中有謝遷未來幾年栽培的“親信”當道,沈溪只能趁着下一個劉瑾崛起把朝廷清洗一遍,纔有機會問鼎權力巔峰。

否則他就得再等二三十年,等他也可以跟謝遷一樣,對一羣后生論資歷的時候,才能把話語權接管過來。

沈溪心想:“一旦我現在認輸,不是打不打一場戰爭的問題,等於說我未來的仕途被你牢牢拽在手裡,你想怎麼處置我都行,本來我敬重你的爲人,不想跟你明面上抗爭,但現在你逼着我跟你翻臉,現在朝堂上已是有你無我的態勢!”

……

……

轉眼未時已過三刻,滿朝文武依然在皇宮中等候。

謝遷可不會承認自己打壓沈溪,更不會承認自己要支配沈溪未來在朝中的發展方向,甚至還不會承認要栽培一個強有力的接班人來對抗沈溪……這些事,他內心很反感,但其實卻不自覺向這個方向做。

此時謝遷已在想怎麼在正德面前告狀,讓沈溪徹底失去皇帝的信任,他不會覺得自己有多卑鄙又或者怎樣,只堅持認爲做這一切都是爲了沈溪好,目的是讓沈溪能在合理有序的規則中發展,而且自己作爲一個負責任的長輩,所做的事情對大明、對朝臣、對沈溪、對天下百姓都有利。

謝遷一心等着朝會開啓,可惜直到日落,朱厚照都沒影子。

不但朱厚照沒露面,連張苑、戴義和小擰子等皇帝身邊的近侍也沒露面,甚至沒人出來知會一聲他們是要繼續等下去,還是就此打道回府,所有人都飢腸轆轆,倍感時間難熬。

“於喬,你看這時候不早,我等……是否就此離開?”何鑑跟一些人交換過意見之後,過來以請示的口吻問詢。

謝遷黑着臉:“等!繼續等下去,今日怎麼也要把陛下等來!”

剛把話說完,就見張苑帶着人進入偏殿殿門,謝遷連忙迎上前,迫不及待地問道:“陛下可是要召見我等?”

張苑道:“諸位先回吧,陛下暫時不會見朝臣,今日朝會延後,再開不知要等到何時了……”

謝遷惱火地質問:“劉公公這話是什麼意思?朝會就這麼無疾而終?陛下作何不出來相見?”

“對啊!”

何鑑、楊廷和等大臣也上來爲謝遷撐腰。

張苑沒好氣地道:“陛下的意思,本來這次朝會乃是兵部沈尚書力主所致,但現在沈尚書已離宮,也就沒了舉行的價值。現在陛下無暇他顧,親口諭旨取消朝會,諸位若有什麼奏疏,只管把奏疏呈遞上來,然後自行回去吧!”

張苑無意間透露的消息,讓在場大臣聽到後感覺很諷刺。

這次朝會居然是沈溪在背後推動,結果幕後功臣被謝遷擠兌走了,下次再面聖指不定要等到什麼時候。

大臣們面面相覷,他們都想找個人評價一下,或者勸勸謝遷,讓他不要跟沈溪的關係鬧得太僵,但誰都不願意站出來做這個出頭鳥。

張苑皺眉:“諸位,怎麼了?陛下已下旨朝議取消,難道諸位還要堅持面聖不成?”

謝遷更覺得面子掛不住,氣惱地道:“老夫要在這裡等陛下出來,今日見不到陛下的面,老夫便不走。”

“恐怕就要讓謝閣老失望了。”

張苑用陰陽怪氣的腔調道,“陛下之前剛帶人出宮,這次不是去豹房,而是直接去沈府見沈尚書……您覺得陛下有心思折返回來,跟諸位相見?”

“啊!?”

在場文武百官驚愕異常。

張苑對大家的反應很滿意,他本來就採取一切手段挑唆沈溪跟朝臣的關係,而昨日正是他向朱厚照進言,威脅杖打文臣,然後又不停向大臣們灌輸說朱厚照跟沈溪過從甚密,讓人們誤以爲皇帝跟前出損招的人是沈溪。

但顯然他對朝臣的頭腦太過低估,這些人從一開始就不相信是沈溪所爲,而且今日他們見到沈溪,聽到沈溪親口所說出的話,因此此時張苑挑撥的語言,反而像是在“啪啪”打謝遷的臉。

謝遷臉色一陣青一陣白,非常難看。

何鑑道:“於喬,你看……我等還是出宮吧,等陛下明日回宮後再想辦法覲見?”

謝遷不言不語,一口氣憋着,無地自容。

張苑看到這詭異的場面,有些不太明白,道:“諸位若不回,可以留在宮裡等候,不過按照規矩,諸位大人必須得移步午門,在那裡跪多久都沒人管,文華殿可不是諸位隨便駐留之地。”

說着,張苑居然直接下達逐客令……他故意把氣氛弄僵,想讓這些人把君臣間的矛盾轉移到沈溪身上。

張懋最是老奸巨猾,走過來哈哈一笑:“於喬,張公公,還有諸位,老朽年老體邁,力不能支,先回去休息了,告辭告辭。”

張懋離開,一大羣人跟隨,這其中除了勳貴和五軍都督府的將領,還有一些跟謝遷關係不那麼密切的人,尤其是對謝遷意見很深的陸完和張子麟等人。

何鑑看到有些人進退維谷,便擅自做主:“於喬,你要繼續留下,沒人勉強,不過請恕老朽不能作陪,告辭了。”

何鑑一帶頭,離開的人更多,謝遷看這架勢自己已然扛不住,一擺手:“都走都走,如今的朝堂只是兒戲之地,老夫也無法支撐多久了!”

謝遷心中滿是失落,開始打退堂鼓,旁人看到這一幕,還以爲謝遷回去後便要上請辭奏疏,但此時謝遷只是說幾句喪氣話罷了,以他現在胸中憋着的那口氣,絕對不肯輕易把權力交出來。他此時想的是:“一定要先把出兵的問題解決,我不能當大明的罪人!”

在一些事上,謝遷始終把自己擺到很高的位置上,甚至把沈溪定性爲“公敵”,至於旁人怎麼看他可不管,心中想的全都是如何打壓沈溪。

第九四七章 佯攻南澳島第二一一章 過府試(第四更)第八三五章 申冤事,衙門見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一八〇三章 深造第一九一八章 該信誰?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一八二章 與嚴嵩比肩的神童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鋒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八二六章 臨陣叛逃第六五三章 小丫頭不懂事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八三九章 出爾反爾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六三七章 如此長夜,竟有佳人?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二〇五四章 各有堅持第一七三七章 出其不意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二四三九章 潛力是逼出來的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一二一章 全要了(第三更,求月票)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一四〇四章 上門催討第二五二六章 以防不測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二六六〇章 讓你妥協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一四三二章 收穫戰果第二五四九章 進退維谷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二〇五二章 我們是冤枉的第一四七三章 僵持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一四二九章 反守爲攻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六五九章 大明國公第一三二〇章 南下之路(第四更)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八一一章 沽酒錢(第四更)第九七九章 折騰死人不償命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二二二三章 留着後手第八章 啓程第二二〇六章 矛盾第八七六章 太子的鬱悶第二一七六章 願望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來(第一更)第二二四三章 開脫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四二二章 請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一〇三〇章 入值文淵閣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一七二章 負心人(求訂閱和月票)第九〇四章 誰說這是行賄?第一三八二章 給你個任務第一三九四章 習慣就好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一八七一章 年輕人火力旺第八八四章 上川山和烏豬山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報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一四一章請個女大夫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六四五章 飛來橫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