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八五章 當衆表態

沈溪沒有勉強蘇通,二人又說了一些關於會試的事情,等話題深入時蘇通才暴露意圖:“之前遲公子說樑大學士和靳學士一起主持這次會試,但朝廷到現在都沒放任何風聲出來,事情究竟有沒有定下?”

沈溪心想:“會試之事,應是昨日朝會議題,不想君臣不和,這件事才未定案,也就沒辦法對外公佈……不過,本來會試主考官、同考官也不需早早便發佈,保持足夠的神秘,至少可以避免私相授受的情況發生。”

沈溪道:“不管誰來擔任主考官,蘇兄和鄭兄好好準備就是,朝中選拔出來的主考官,才學和能力毋庸置疑,一定能夠檢驗出考生的真實水平。”

“唉!”

蘇通重重地嘆了口氣,“沈大人說的是,主考官不出意外,便是在幾個大學士和翰林學士中選拔,他們學問擺在那兒,自然不會出現偏差……可在下和鄭兄學問稀疏平常,能通過鄉試更多是迎合主考官的文風,所以想早點兒確定主考官,揣摩其喜好……對了,不知兵部現在是否缺少打雜的官員?在下希望會試後能到兵部,跟隨沈大人做事……”

蘇通說到最後,似乎對今年的會試已失去信心,對進兵部當個微末小官的興趣倒是大增。

沈溪道:“蘇兄不想外放到地方?”

“外放之途……太過艱辛,像貴州、雲南等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倒是有官缺,可窮山惡水出刁民,民衆稍有不滿就圍攻官衙,日子難熬啊!而富裕點的地方,縣令很是緊俏,舉人履任充其量做個縣丞、主簿或教諭,到時上下都有制約,不如留在京城,好歹能得到沈大人的照應不是?”

蘇通已想明白自己未來做官的方向,“再者,在下於京城生活多年,對這裡的環境已基本適應,不想再瞎折騰,先混點兒資歷,若是能在兵部內部獲得升遷,將來就有機會外放地方做知縣,最好是咱們汀州府的知縣,如此纔不至於處處受到制約。”

沈溪點了點頭,明白蘇通的苦衷。

到地方上當官,舉人基本都是衙門裡的二三把手甚至更低的存在,上面不但有知縣制約,就連同級也有很多人爭名奪利,暗箭無數,完全不及留在京城當官自在……京官到地方,見官大三級,朝中有人,肯定想在京城混個差事。

只有在兵部熬到有資格外放知縣,甚至擔任更高品階的官位,蘇通才會主動尋求外放,那時主政一方也有油水撈。

沈溪點頭:“那回頭我給你看看,尋個什麼差事纔好,不過要先問過吏部,每年到吏部考覈的官員可不少……”

蘇通連連點頭:“在下明白,那些好的官缺,自然會有進士出身的人補位,若有那種進士看不上眼的……微末小官,沈大人記得給在下留着便可……感激不盡!”

蘇通知道,朝廷沒有放到實缺的二甲、三甲進士不勝枚舉,這些人在京城擔任觀政進士,就是爲了有一天能得到實缺,爲此也是拼命走關係。

他明白沈溪這裡必然是那些進士們嚮往的門第,可惜的是沒有門路,怎麼都進不來,反倒是沈溪承諾給他放實缺。

雖然這實缺,未必有那些進士得到的位置來得風光和重要,但怎麼說也是兵部尚書親自走動得到的,意義截然不同,上下級看他的眼光肯定也不同,將來升遷的機會大增,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成爲那些進士出身的官員的上級。

只要朝中有人,舉人並不比進士差。

……

……

紫禁城,大臣們又早早聚集到了文華殿偏殿。

等候入見君王時,衆人都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說事,這次朝會比昨日來的人更多,甚至還包括勳貴和五軍都督府的大員,除了幾個國公外,國丈夏儒、壽寧侯張鶴齡赫然在列。

因張延齡落罪,沒有資格出席今日朝會。

謝遷作爲首輔,昨日又是因他引發君臣糾紛,今天朝會正式召開前,謝遷自然成爲衆人關注的焦點。

衆大臣不管跟謝遷是否有關係,都自覺地過來跟他打聲招呼,再有意無意地談上幾句,表達出支持的意思,順帶試探一下口風。

人們都怕謝遷又亂來,有昨日的事情作參照,誰都知道跟蠻橫的少年天子是沒道理可講的,希望謝遷別那麼執拗。他們爲了自己的聲望必須要站在謝遷這邊,但若因此捱打,那就太過冤枉了。

謝遷自然不會認爲這些人乃是真心實意幫自己,昨日就連何鑑都打起了退堂鼓,謝遷更覺得滿朝官員都是牆頭草。

何鑑很識相,跟謝遷打過招呼,就去與其他人扯圈子閒談去了,謝遷身旁只有樑儲和楊廷和兩位閣臣,就算不時有人過來寒暄,也是短短几句便走,一點兒人氣都沒有,謝遷看到後心裡很鬱悶。

謝遷側首問楊廷和:“介夫,可有沈之厚的消息?他傷情如何,能否來參加今日朝會?”

楊廷和有些莫名其妙:“謝閣老之前未派人去問過?本以爲您老會派人,我等並未留心,畢竟這兩日內閣事務繁忙,我跟叔厚都早出晚歸……”

楊廷和跟樑儲都是聰明人,現在沈溪跟謝遷間的矛盾幾乎不可調和,說白了兩人就是爭奪朝堂的控制權。

從表面上看,謝遷這個首輔佔據絕對主動,因爲他擁有票擬大權,也就是說基本上所有朝事他都可以一言而決,但沈溪卻因爲有皇帝眷顧,同時牢牢地控制軍隊,使得兵部屬於不可控因素。

另外,沈溪還通過朱厚照,反過來影響司禮監和內閣的決策,使其在對抗中並未落於下風。

楊廷和跟樑儲都有自知之明,不敢貿然加入戰團,而是選擇當中立派,看似支持謝遷,可一旦有什麼變化,比如朱厚照主動跳出來爲沈溪爭權奪利,他們會立即逃避,甘做牆頭草,兩邊都不幫。

謝遷的目光一直留意門口,等臨近午時,差不多文武大臣到齊了,甚至連兵部侍郎陸完和王敞都到了,依然不見沈溪的身影。

謝遷叫人來問過,得到的消息是沈溪沒說來,也沒說不來。

何鑑到窗前看了看天色,然後來到謝遷身邊,問道:“於喬,時候差不多到了,爲何不見乾清宮那邊派人來傳話?”

謝遷黑着臉:“朝會舉行時間延遲,以前少了嗎?多等等吧!”

顯然謝遷不太想就朝會本身說太多,何鑑看出來了,謝老兒是在等沈溪到來,以便當面質問。他不想長久面對謝遷這張冷麪孔,幽幽嘆了口氣,便過去跟張懋等軍方的人打招呼,而大臣們該問候的已經來過了,自覺地跟謝遷保持距離,堂堂首輔居然形單影隻,無人問津。

等午時過去,朝臣們出去上過幾趟茅廁,乾清宮仍舊沒人前來傳話,謝遷開始琢磨是否找張苑問一下情況。

“看來那小子不會來了!”

謝遷叫太監去問張苑,這邊又開始想事情,看看天色不早,篤定沈溪當天不會出席朝會……既然昨天主動選擇迴避,今日再回避似乎是順理成章之事。

謝遷心裡有些懊惱:“這小子跟陛下出了那麼多損主意,把文臣得罪了遍,也不知他是如何想的,難道他真不在乎民間清議?非要讓自己落得個萬人唾棄的悲慘下場,才肯善罷甘休?”

但轉念一想,謝遷心裡舒服多了,“被人摒棄,意味着他在朝中再無奧援,也就不可能再整出什麼幺蛾子來……除非他跟劉瑾一樣權傾朝野,否則伴隨着他的聲望一落千丈,在朝的日子恐怕屈指可數!”

想到這裡,謝遷覺得很解氣,好像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事情,眉眼慢慢舒展開了……

可就在謝遷以爲某人不會來的時候,沈溪卻姍姍來遲。

沈溪來得很低調,進文華殿偏殿門口時,甚至沒人留意他,畢竟這會兒已過午時,照理說朝會應開始,不會再有人前來,再加上官員不時外出上茅廁,還有太監進進出出,所以沈溪的到來並未引發太多關注。

“沈大人來了……”

等沈溪入殿,沒走上兩步,終於被附近的官員發現,立馬有人過去打招呼……正是發現後面人羣開始聚集,謝遷找人一打聽,才知道沈溪來了。

“這小子……”

謝遷頓時氣不打一處來,當即就要站起來要找沈溪當面對質,卻發現情況有些不太對勁……沈溪身邊前呼後擁,文臣武將都跑過去問候,場面比起剛纔官員們向他這個首輔打招呼時大多了。

謝遷心裡納悶兒:“武將的行爲倒可以理解,文官們是怎麼回事?經歷昨日朝會上的羞辱,難道他們看不出這小子在陛下跟前挑唆?就不憎恨他?還是說,這些人只是想問詢下情況?”

因爲過去溜鬚拍馬的人太多,謝遷不好意思往前湊,不然倒顯得他這個首輔分量不足。

就在沈溪身邊裡三層外三層圍得密密麻麻時,何鑑從張懋身邊過來,呶呶嘴道:“於喬,你看,之厚不是來了嗎?”

謝遷黑着臉:“哼,他還有臉來!”

只是一句話,沒有多餘贅述,就讓何鑑看出謝遷對沈溪積壓多時的怨恨和不屑,他暗自嘆了口氣,問道:“於喬不過去問個明白?昨日之事,未必便是之厚進言的結果。”

“不是他還有旁人?”

謝遷瞪着何鑑,好似在威脅對方,不能跟他持不同的立場。

謝遷回到座位坐下,覺得就算這中間真有什麼誤會,也應該是沈溪過來跟他解釋,而不是他主動跟沈溪照面。

但沈溪那邊人實在太多了,每個人哪怕寒暄一會兒,累積起來時間也相當可觀,根本沒辦法過來跟謝遷打招呼。

何鑑看這架勢有些尷尬,苦笑一聲,再次搖搖頭,然後又往張懋那邊去了,走出幾步卻驚訝地發現張懋也往沈溪那邊湊了過去,只得停下腳步。

謝遷心煩不已,看着人一撥撥往沈溪身邊匯攏,越發費解:“這些人不應該對這小子恨之入骨嗎?爲何他身邊一堆人有說有笑?他們之前來見老夫時,可沒見他們有如此好心情。”

以謝遷老古董的心態,根本理解不了爲何這些人會有如此舉動,更不會用心去揣摩,這些人到底是恨他多一點,還是恨沈溪多一點。

“你怎麼不過去?”

謝遷見何鑑轉身回來,不由板着臉問了一句。

何鑑嘆道:“於喬你都不過去,我這把老骨頭去作何?難道當衆撕破臉質問之厚?這些話,還是留着你們老少二人私下裡說吧。”

謝遷的呼吸聲越來越急促,顯然很不爽,怒火鬱積於心,覺得何鑑這番話是有意嗆他。

那邊沈溪終於跟衆大臣打完招呼,連勳貴和五軍都督府的將領也都見過,這纔有心思找尋謝遷的蹤跡,然後過去恭敬行禮。

剛纔一大堆人圍着沈溪,可當他們發現沈溪是往謝遷身前走時,自覺地避開了。

跟隨沈溪一起過來的,寥寥無幾,其中便有張懋和夏儒。

沈溪上前,恭敬行禮:“見過謝閣老。”

謝遷坐在那兒,好像是被人賀壽一樣,雙手扶着椅子的扶手,突然輕哼:“瞧瞧你最近做了什麼好事!”

場面瞬間凍結,就連遠處說話的人也都緘口不語,所有人都看着這邊,想弄清楚沈溪和謝遷的衝突會發展至何模樣,而旁邊那些有一定資歷的人不想出來說話,沒資歷的人更是自覺後退幾步,擔心殃及池魚。

張懋笑呵呵打破近乎凝固的氛圍,笑道:“於喬,剛纔老朽問過之厚,近來陛下並未找他說及出兵之事……”

“他的話你也聽?”

謝遷氣呼呼說了一句,等看到張懋臉色變得尷尬,才意識到自己沒資格向張懋這個四朝元老吼叫,但他沒有道歉,黑着臉道,“陛下昨日突然就出兵的問題大發雷霆,甚至要對勸諫的大臣施加杖刑,這件事你敢說不知?”

沈溪語氣淡然:“在下的確不知。”

“哦。”

現場突然傳來一陣齊刷刷的會意聲,不管沈溪說的是真是假,至少大多數文臣都願意採信,在他們看來,那更像是朱厚照的一次惡意刁難,畢竟朱厚照平時做的荒唐事多不勝數,絕大多數都跟沈溪無關。

至於沈溪不出席朝會,很多人看來再正常不過,因爲誰都知道沈溪被張延齡派去的人刺傷,那是年前發生的事,沈溪這麼快便能出現在這裡,在他們看來恢復速度已足夠讓人吃驚了。

謝遷沒料到沈溪如此爽快地矢口否認,不由瞠目結舌。

何鑑出來說和:“既然知道是個誤會,那咱們還糾纏不休作何?料想之厚不會向陛下進此等讒言。出兵之事既然沒定下,回頭再商議便是。”

謝遷瞪了何鑑一眼,似乎在怪他多嘴,稍後他咳嗽一聲,慢慢地站了起來,在所有人注視下,打量着沈溪:

“沈之厚,老夫就信你之前所言,但你現在必須當着羣臣的面,說說對於出兵,你究竟持何態度!你若繼續堅持的話,老夫跟你勢不兩立!你更是跟滿朝文武作對!”

謝遷不是吃素的,他知道怎麼把握分寸,尤其是圍繞着沈溪主戰的態度來做文章,藉此拉攏大多數大臣。

私下裡他跟沈溪商議出兵之事,已被明確拒絕多回,而這次他卻趁着朝會前的空暇,當着滿朝文武的面把問題擺出來,讓沈溪難堪。

第七十九章 請人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一六五三章 劉謝之分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二一二四章 敢諫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二六一五章 先解燃眉第二一四五章 待遇差別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九四五章 贈婢第一一九〇章 一將功成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轉變第二六六九章 撤兵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二十八章 考校學問第二〇七〇章 大問題第二三七九章 壓不住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一四一九章 紛爭第一五三章 金錢帝國(求訂閱和月票)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五十章 爲欽差演示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一一五七章 沙盤演兵第八五九章 城裡我最大(第一更)第二〇五八章 戰時衙門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變化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三八四章 鄉試真相第八三一章 自己送上門(第二更)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四五六章 皇帝賜宴(第五更,祝新盟主)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二〇一章 羣狼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一三一五章 添女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一六一三章 找人不容易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一二二六章 勾心鬥角第一〇九四章 主帥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二七〇章 全家備考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一二六七章 大有作爲第一三一五章 添女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賢相第二六三四章 作別第十三章 團聚(求收藏)第二一三七章 皇差不好當第一三七〇章 相見第一三二三章 熱臉貼上冷屁股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一九八〇章 習慣性放鴿子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七六一章 非正常渠道(第二更)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二三二〇章 糾結第四二五章 閱卷潛規則(第八更)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一五七九章 狼狽爲奸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五四三章 任君採擷(第三更)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八二六章 請託上門第一二八九章 主持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一九九七章 失心瘋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二一七〇章 對策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二四九九章 共鳴第一四三四章 唯親是用(第一更!)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一〇六章 小財迷第二二七九章 提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