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

劉瑾肺都快氣炸了。

原本以爲把沈溪送出京城,就等於少了個心腹大患,以後朱厚照會逐漸把這個人給忘了,就此高枕無憂。

但在朱厚照提出要在宣府建行在後,劉瑾終於明白,想把沈溪的政治前途徹底扼殺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死亡。

除此之外,再無良方!

回去後,劉瑾當着孫聰和張文冕的面大發雷霆。

“……定要將沈之厚在赴任宣府途中除掉,就算花費再大的代價也要達成……炎光,咱家不是讓你去找殺手了麼?情況如何了?”

見劉瑾逼問,張文冕稍作遲疑,這才爲難地說:“公公,這倉促間……實在是難以找到合適的人選……許多人聽到是要去刺殺沈之厚,立即表示不接受這單生意……這些年沈之厚引進和推廣番薯、玉米,活人無數,又在韃靼入侵中建立偉業,保境安民,一般人都視其爲再生父母……”

“夠了,咱家不是聽你爲沈之厚表功來的……民間不好找,就從跟沈之厚有間隙的人中找尋。”

劉瑾黑着臉道,“這小子,不識好歹,走到哪兒都會得罪人,肯定會有人願意爲咱家效勞……對了,不是有個江顧嚴麼?這次讓他好好表現,務必把沈之厚誅除……炎光,你去一趟宣府,若是能把姓沈的小子弄死,回來後咱家讓你入朝爲官。”

張文冕雖然有些振奮,前途一下子有了指望,但惶恐的心態終歸佔據上風。

之前劉瑾就想行刺殺之舉,但沈溪的安保措施做得非常到位,作爲具體執行者張文冕非常清楚這一點,沈溪身邊親衛如雲,更有王陵之等好手保護,實在難以找到下手的機會。

以前張文冕覺得要除掉一個人不是難事,下毒、近身刺殺、遠程射殺等手段都可實現,但他在沈溪回京路上動手腳時,連續出錯,才知沈溪有多難纏。

劉瑾道:“咱家也沒想到,這個沈之厚簡直是陰魂不散,即便去了宣府,陛下依然時時將他掛在嘴邊,咱家若不除掉他,難免寢食難安。”

孫聰問道:“那公公是否按照陛下吩咐,要在宣府建設行在?”

劉瑾瞥了孫聰一眼,道:“若沈之厚死了,在哪裡建行在都無所謂,咱家有的是辦法阻隔陛下與外臣聯絡,但若沈之厚在……這行在建來有何意義?難道讓陛下去宣府跟沈之厚聯絡感情?”

張文冕道:“公公,在下有不同見解。”

“說!”劉瑾沒好氣地道。

張文冕咬了咬牙,“若公公在宣府建行在,無論陛下是否過去,都可以讓地方上孝敬銀子……”

劉瑾破口大罵:“狗屁主意,你的意思是咱家缺這點兒銀子,是嗎?”

張文冕利慾薰心,知道自己要往宣府,當然要找個斂財的機會,否則自己離開京城,便等於離開權力核心,當初他可是差點兒有去無回,於是道:

“公公,安撫好陛下才是重點……公公的確不是貪財之人,但現在陛下隨時都可能會徵調銀兩,無論什麼時候公公手頭都要有充足的供給才行……當初陛下可是因爲公公能管好內庫,纔將公公調回京城來。”

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劉瑾之前遷怒於孫聰和張文冕,但在仔細思索張文冕的話後,便覺得多撈銀子有其必要。

“這倒也是。”

劉瑾語氣稍微平和些,道,“咱家雖然不缺銀子,但到底不是搖錢樹,陛下隔三差五便要撒錢出去,每次都是幾百兩上千兩,便是金山銀山也經不起如此折騰。讓地方納捐修建行在之事,你在離開京城前趕緊搞定章程,時間越快越好!”

張文冕顯得很謹慎,道:“公公,若要讓沈之厚無法到宣府,越早出發越好……在下這就去制定納捐章程,整理好後,便帶着江顧嚴去宣府,一定要讓沈之厚死在半道上。”

“嗯。”

劉瑾態度這纔好轉些,微微點頭,望向張文冕的目光中多了幾分嘉許。

孫聰道:“公公難道不怕在地方強行納捐,激發民變?”

劉瑾冷笑不已:“民變?就靠那些拿鐮刀、鋤頭的賤民?你擔心的是兵變吧?哼,那些個大頭兵要身份沒身份,要地位沒地位,誰敢隨隨便便造反?再者,就算鬧出兵變來,自然由地方官員來負責,關咱家何事?現在想來,要是宣府地方不靖,或許可治沈之厚之罪!”

孫聰本想提醒劉瑾幾句,但見他如此狂妄自大,有些話便不好說出口。

“克明,炎光走後,咱家要處置的奏本,就得靠你了。”

劉瑾表現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微笑着說道,“咱家相信你能把事情處置好,這一步步走來,咱家手頭權力越大,你也越忙碌,你若是想徵調人手到身邊做事,只管跟咱家說,不管涉及誰,他的職位有多高,咱家都會滿足你的請求。”

孫聰行禮:“公公多慮了,再多的事情,在下也會處置好。倒是現在公公手下魚龍混雜,還是用心好好梳理下,免得爲公公招惹麻煩。”

“嗯。”

劉瑾點了點頭,又跟孫聰和張文冕商量了一些事情,這才匆忙離開府宅,往豹房去了。

……

……

張文冕在爲劉瑾列出一份厚厚的索賄清單後,匆忙上路。

這次他帶上江櫟唯做幫手。

江櫟唯爲壯聲勢,除了帶上親信家奴,還從東廠和錦衣衛抽調人馬,如今劉瑾已把張苑給打壓下去,東廠基本爲劉瑾掌控,劉瑾要從廠衛徵調人手不再是難事。

江櫟唯對殺沈溪之事非常上心,得到張文冕通知後,認爲之前一直苦苦等待的良機終於到來,準備全力一搏。

這邊劉瑾去了豹房,將人事任免安排呈遞朱厚照知曉。

樑儲被髮配南京爲禮部侍郎內閣空出一人,而張彩又明確拒絕入閣後,劉瑾單獨跟劉宇商議過,準備讓劉宇入閣爲大學士,如此一來,閹黨在內閣就有了焦芳和劉宇的雙保險。

雖然劉宇不太情願,但本身他在吏部就是個空頭尚書,權力被劉瑾看重的左侍郎張彩竊奪,現在能入閣,對一個沒有實權的文官來說算是無比光彩的事情,劉宇不敢忤逆劉瑾,於是答應下來。

如此一來,吏部尚書便由張彩替代,刑部尚書則由原刑部左侍郎劉璟充任。

經過如此安排,在劉瑾眼中朝局已是穩如磐石,沒人再能威脅到他的地位。至於內閣首輔謝遷,他全然不放在眼裡,由於現在朱厚照被他玩弄於鼓掌間,要讓謝遷退下去乃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反而不那麼着急了。

劉瑾見到朱厚照後,把名單呈遞上去。

朱厚照看了一下,對名單上的人非常陌生,畢竟官場經過幾輪清洗,弘治朝留下來的二三品大員幾乎爲之一空,現在上位的都是以前坐冷板凳的或者是越級拔擢的中下層官員。

這些名字對應的分別是誰,有什麼來頭,以前做過什麼差事,朱厚照一臉茫然,劉瑾見狀趕忙逐一進行介紹,經過他一番美言,入朱厚照之耳都算是“資歷派”,於是正德皇帝沒有多過問。

“既然劉公公已把人選定下,朕就沒必要多過問了,不過……若是這些人在任上出了什麼差錯,朕爲你是問!”朱厚照故作嚴肅地說道。

這話,有點嚇唬人的意思。

劉瑾當然知道幾乎與世隔絕的朱厚照挑不出毛病來,如果朱厚照知道朝中局勢已經完全被他一個閹人掌控的話,必然會做出一些舉動來。

但這會兒朱厚照只在乎兩件事,一個是吃喝玩樂,還有一個就是未來出塞平定草原。

劉瑾道:“老奴回去後,便安排人詳細籌劃宣府行在的建造,只是銀兩方面……可能會有短缺!”

朱厚照皺眉:“怎麼,朝廷沒銀子了麼?”

劉瑾爲難地道:“陛下應該知道啊,以往建行在,都需要提前幾年甚至十幾年進行籌備……這次時間倉促,陛下要求在一個月內便有進展,老奴只能讓戶部籌措,但資金方面還是……捉襟見肘。”

朱厚照差點想說把之前戶部送來的銀子拿去修造行在。

但話到嘴邊,他又捨不得了,到底銀子已經落袋爲安,哪裡願意就此放棄?還是東宮太子時朱厚照就知道銀子的可貴,遊歷江南一圈回來後更是知道無錢寸步難行的道理,實在忍受不了沒錢的痛苦。

劉瑾看出朱厚照所想,繼續道:“老奴的意思,是在地方籌措銀兩,爲陛下修建行在。”

“這樣可以嗎?”

朱厚照這話雖然是疑問句,但說出來的實質卻是跟劉瑾說,既然你想從地方上弄銀子,還來跟我請示作何?

劉瑾顯得很自信:“陛下請放寬心,老奴已派人去宣府,務求把銀子籌措上來,光靠宣府一地怕是不行,宣大和三邊地域寬廣,軍戶百姓衆多,還有家財萬貫的王公貴胄,讓他們出一些銀子爲陛下修造行在,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朱厚照臉色終於舒緩下來,但依然惺惺作態,皺眉道:“可是……朕不想做搜刮民脂民膏的昏君……”

劉瑾笑道:“老奴豈能讓陛下聲名受損?此番乃是以自願爲原則,誰願出銀兩誰就出,不出也不勉強……老奴的想法是,誰出的銀兩多,那就可以酌情提升官爵,不知陛下以爲如何?”

朱厚照一聽,覺得好像有哪裡不對,但既然有人肯出錢爲自己修行宮,這種大好事怎麼能拒絕?

至於給誰提升一下官爵,他更不在乎了,反正在皇帝眼裡所有官爵都不值錢。

“嗯。”

朱厚照點頭嘉許,“你的計劃很好,朕覺得非常妥當,那就按照你說的去辦好了,不過……誰捐了多少銀子,可是要羅列清楚,若朕有了銀子……始終還是要歸還回去!”

劉瑾笑呵呵道:“陛下放寬心,老奴一定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

朱厚照鬆了口氣,在他眼中,劉瑾越發順眼了,如此一來他便覺得之前沈溪攻擊劉瑾的話有失偏頗。

朱厚照心想:“沈先生或許也是被人挑撥……嗯,都是那些御史言官惹出的禍事,回頭一定要把這些多嘴多舌的傢伙一併法辦,看誰還敢在朕跟前說三道四!”

……

……

沈溪往宣府去了。

這條路對他來說並不陌生,從京城到宣府,本來路途就不長,加快速度趕路的話用不了多長時間。

這條路將經過幾年前沈溪創造的戰爭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奇蹟的土木堡舊址,那場戰爭結束,土木堡頭一兩年還駐紮過軍隊,但由於缺水,自去年開始又恢復到荒無人煙的狀態。

從京城過居庸關,一路上都很太平。

沈溪沒有在居庸關停留,歇宿一晚便出關前往宣府,經過連續高速行軍,不到三天便到達土木堡。

既然到了土木堡,沈溪怎麼都要去看看,這裡到底是他創造輝煌的地方。

此番跟着沈溪趕路的人,少有參與過那場殘酷的戰爭,就算是王陵之,當年也沒在土木堡停留太久。

當天下午未時剛過車隊便在土木堡停靠駐紮,許多人不太理解,爲什麼要在這個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駐紮。

照理說這荒廢的城池根本不適合人馬駐紮,主要問題是周邊沒有水源地。

“……師兄,看過了,附近沒人,甚至一些地方還能看到枯骨……這地方可真晦氣。”

王陵之負責隊伍日常安保工作,在他帶人將土木堡周邊仔細搜索一遍後,回來跟沈溪通稟。

沈溪點頭:“大家夥兒都是經歷過戰火的漢子,難道還怕幾具枯骨?吩咐趕緊把營寨紮好,明日一大清早出發。”

土木堡飽經戰火,城牆幾乎已經倒塌光,在這幾乎沒有防護的地方駐紮,連沈溪自己都覺得不太適合,好在現在大明邊疆相對穩定,韃靼人已無法興風作浪,主要歸功於這幾年邊陲對外戰爭的連續勝利。

以前邊陲十戰中,大明能贏個一兩場就不錯了,但這幾年,大明就未在戰場上輸過。

就連一向英勇善戰的韃靼人,這會兒也考慮跟中原朝廷和談,因爲瘋狂的大明君主提出要在兩年內平定草原,而現在距離兩年之期只剩下一年時間。

晚上,沈溪沒有出帳去吃飯,就着熱肉湯吃了點乾糧就算完事。

雖然已經是三月天,但晚上仍舊很冷,沈溪躲在帳內,於昏黃的燈火下看書,順帶整理一下手稿,整個人都顯得很蕭瑟。

“兩年平草原,在有劉瑾扯後腿的情況下,談何容易?卻不知這場仗要死多少人!”

沈溪整理了一會兒書稿,心中的寂寞愈發突顯,不由想起京城的妻兒。

過了一年安穩上班族日子,轉眼就要到宣府喝西北風,要說沈溪沒有心理落差,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土木堡這種荒涼之地,聽着呼嘯的北風發出的嗚咽聲,讀書之餘不免神遊天外,開始思考自己存在的人生意義,衡量做一些事是否值得,或者說自己應該怎麼做才合適。

最後總結起來,沈溪覺得自己的人生還算是一帆風順,雖然經歷大明歷史上一段特殊的劉瑾擅權的時代,但要說有多困難倒也未必。

“這麼持續下去,這場戰爭看來難以避免……但爲了不改變歷史,要等一年後再將劉瑾剷除的話,不知要經歷多少事情,甚至可能讓自己面臨死亡威脅……如此一來,最好能在短時間內將劉瑾剷除!”

沈溪將書卷合上,心裡暗自做出決定。

第一八四章 美輪美奐的銀票第九二六章 不甘又如何?第一八一五章 求助內侄第一四二七章 伯樂第八七七章 哄孩子專家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三七九章 希望與失望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一八二章 與嚴嵩比肩的神童第一五七九章 狼狽爲奸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一一二五章 “馬雷”(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八〇五章 無條件信任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六〇三章 追思會(第二更)第二〇四八章 玩出事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一四二一章 馬九歸來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二〇五二章 我們是冤枉的第一五八章 他們是要私奔第一四三九章 兩張臉第二一八五章 內訌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六四七章 北上之路第七十三章 老爹的秘密第一一六三章 誘敵深入第二〇四七章 來一回野的第四二一章 禮樂之治(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一一四二章 內外交困第十八章 師兄弟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一九七二章 本小姐動口也動手第二〇七〇章 大問題第二二四〇章 喪家之犬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六七章 講理不成反被揍第一九七七章 即將到來的午朝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三五七章 批命(第四更)第二二三七章 摧枯拉朽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八八四章 出巡第七三七章 恩仇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五二一章 未來探花郎(第九更)第二八五章 學藝不精(第四更)第一九八五章 新老之爭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一二二二章 突然到來的戰機第八一八章 放火殺人(第三更)第九二六章 不甘又如何?第二三八八章 連環罪證第二六一五章 先解燃眉第一九三二章 晚到一步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一七〇一章 潦草選後第八六八章 屬驢的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一〇三二章 先見之明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三二八章 抵達武昌府(第二更)第二二八八章 遇賊第一五九二章 如魚得水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二四三七章 評理第一八二〇章 失策第一六五五章 應對之策第三一〇章 謝小姐,沈夫人(第三更)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二三〇一章 閨中事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