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

朱厚照在掌控絕對權力上得不到突破,便在吃喝玩樂上做文章。

在享樂上朱厚照就是個天才,以前尚是東宮太子時想玩什麼玩不到都會想方設法,更何況如今無人管教?

出宮已是家常便飯,甚至朱厚照偶爾還會在宮外歇宿兩三天才回來,輟朝已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接連好幾天,到後來那些大臣想見到皇帝一面都難。

之後朱厚照感到厭煩,劉瑾想出一個好點子,那就是將好吃好玩的東西搬到宮裡,免除了他出宮的疲累。

這件事朱厚照全權委託劉瑾去做,劉瑾本來就擅於此道,加上他身邊還有一堆人巴結和逢迎,很快宮裡就變得烏煙瘴氣。

劉健和李東陽等大臣得知情況,準備好好教訓一下小皇帝,讓他知道創業難守業更難的道理。

劉健和李東陽將謝遷、張懋、馬文升、劉大夏、張升等大臣叫到文華殿,趁着當天午朝面聖不得,做出安排,商議如何讓新皇“改邪歸正”。

李東陽作爲主持人做開場白:“……自陛下登基以來,除國喪時,少有臨朝聽政,近來更是變本加厲,多日輟朝,甚至緣由都不告之,宮中盛傳陛下連續出宮,幾到夜不歸宿的地步。”

“諸位都是先皇臨終託孤之臣,現如今陛下如此胡鬧,諸位有何看法?”

張懋蹙眉道:“賓之,這種事你可莫道聽途說,若真有此等事,當由內閣進言太后,怎能由我等私下商議?”

張懋是隻老狐狸,他知道參加這樣的聚會犯禁。皇帝不在,重臣私下串聯,商議怎麼教訓皇帝,傳出去對名聲有損,回頭皇帝知曉了也會拿這說事,就算暫時不會,等皇帝羽翼豐滿後也不會放過。

李東陽道:“張老公爺,這件事已涉及大明國祚安定,難道你我爲人臣子,能放任不顧嗎?”

張懋笑着擺擺手,意思是這種事跟我沒多大關係,你們自行商議就是。

李東陽看着謝遷,問道:“謝尚書這幾日都在家中養病,不知是否聽到宮中之事?”

論老謀深算和處事圓滑,朝中無出謝遷之右者,他有些好奇地問道:“怎麼了,賓之,陛下這些日子都輟朝嗎?老夫病體違和,多日未曾上朝,竟不知此事,諸位同僚如何看待?”

謝遷不想牽扯進這種事。

無論勸諫皇帝,還是跟張太后告狀,都是得罪人的事情,這大明天下到底姓朱,就算皇帝再胡鬧,也沒有爲非作歹到天怒人怨,現在朝政牢牢把控在劉健和李東陽之手,謝遷可不認爲朱厚照出宮遊玩能讓大明亡國。

李東陽臉色漆黑,主動表明態度:“我等必須向太后進言,讓太后勸誡陛下,必要時我等臣子當跪諫!”

禮部尚書張升有些遲疑:“李大學士,如今陛下出宮只是傳言,若就此跪諫,是否……太過小題大做?其實只要陛下回朝聽政便可,這輟朝多日,有些事不便處置,若陛下回心轉意,別的事……暫且放放爲宜!”

朝廷上下誰都不傻,之前樑儲被劉健和李東陽當做出頭鳥,在皇帝那裡鬧了好大的難堪,現在劉健和李東陽明顯又要拿在場大臣當槍使,通過跪諫的方式讓皇帝迴歸朝政……說白了就是給皇帝施壓,讓皇帝不能對朝政放任不管,老老實實回來當傀儡。

在場都是在官場廝混數十年的老臣,都很清楚現在的形勢,不想牽扯進這次朝廷的紛爭中,因爲無論最後皇帝和內閣誰得勢,他們都沒有實際的好處,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劉健見張升出面表態只是勸說朱厚照回朝,而不做其他規勸,於是開口道:“老朽聽聞,陛下將宮外人等召集至宮中,於擷芳殿暫居。這些人白天休息,到了晚上在擷芳殿形成街市,喧囂異常……你們認爲,陛下如此是明君所爲?”

在場朝臣平時不在宮裡辦差,聽到這消息非常驚訝。

劉大夏問道:“劉少傅可有親自求證此事?”

劉健道:“這還用得着求證?你們出了文華殿,走幾步路便到擷芳殿,看過便知……老朽現在只想對太后進言,請太后規勸陛下,若不成我等唯有跪諫陛下一途,諸位同僚不會有什麼意見吧?”

衆大臣不由面面相覷。

皇帝把街市開到皇宮來了,聽起來就很荒唐,沒人站出來反對劉健,於是相約去看擷芳殿的情況,再做定奪。

……

……

當日,坤寧宮。

衆大臣到坤寧宮來求見張太后,提出新皇輟朝、離宮、宮內開市集等種種荒唐胡鬧的行爲,跪請張太后規勸新皇,規行矩步。

張太后沒什麼主見,求助地看向侍立身旁的蕭敬,蕭敬臉上滿是尷尬之色。

這會兒蕭敬正爲手中硃批大權暗中跟朱厚照相鬥,沒有底氣爲張太后出謀獻策。

劉健進言:“太后在上,陛下已輟朝多日,朝堂內積壓奏本無數,中樞和地方政務得不到妥善處置,天子不聞百姓事,上令不得下效,長此以往國將不國。請太后以國祚爲上,規勸陛下,讓陛下早日歸朝……將擷芳殿集市撤出宮門!”

張太后非常爲難:“劉少傅,本宮乃婦道人家,關於陛下之事,你們該去找陛下當面陳情,爲何要到本宮這裡來?先皇安排你們擔任顧命大臣,就是希望你們好好提點陛下,如今他行事荒唐,你們要盡到爲人師長的責任啊!”

對兒子那些胡鬧事,張太后其實是知道的,但卻沒有阻止,甚至有意縱容,讓朱厚照玩心愈大。

劉健等人來找張太后,顯然找錯了人。

張太后壓根兒不想勸兒子,因爲她覺得兒子把胡鬧的地方從宮外換到宮內,再如何折騰總歸沒有出宮門,安全方面更有保證,她一直認爲劉瑾出了個好主意,現在劉健卻說要將宮市撤走,意味着兒子將來還要出宮遊玩,她更擔心。

劉健道:“先皇臨終託付,希望陛下勤奮好學,知人善用,做盛世明君,但如今陛下不但輟朝,連早晚兩課也荒馳多時,經筵日講更無一次……我等臣子多日未曾面聖,無法將心中之意上達天聽,請太后明鑑……”

張太后點頭:“本宮也知諸位卿家辛苦,這樣吧,等皇上來向本宮請安時,本宮會跟他好好說說,讓他不得再如此胡鬧。自明日開始,他不會再缺席朝會,至於具體情況,你們在朝會上見到他時再跟他提及,如何?”

劉健跟李東陽對視一眼……總算是看明白了,張太后根本就不管事,作爲一個母親,張太后在這種事上心向着兒子,就算他們說再多,也是徒勞。

知道朱厚照來日會上朝,劉健不再堅持,他知道這麼多朝臣來逼迫先皇遺孀不是什麼好事。

劉健跪拜叩謝:“謹遵太后懿旨!”

其餘大臣沒有誰主動站出來說話,覲見張太后結束,各懷心思散去。

謝遷準備回去後便繼續稱病不出,短時間內不再回朝。劉大夏心情有些煩悶,幾步跟上謝遷,問道:

“於喬,你近來身體可有好轉?幾次投遞拜帖,都未曾得見,今日看於喬身體似乎已無大礙,癒合有望!”

謝遷斜着看了劉大夏一眼:“多謝劉尚書關心,之前老夫病症已基本痊癒,但……咳咳,只是不知爲何又患上咳嗽之症,一咳起來就沒完沒了……”

劉大夏看着謝遷蹩腳的演技,不由皺眉,他回首看了馬文升一眼,但馬文升走得慢悠悠的,根本沒過來跟謝遷搭茬的打算,當下輕嘆:“那就預祝於喬你早日身體康復……時候不早,我去兵部處理公務!”說完,便徑直而去。

謝遷看着劉大夏的背影,嘆息一聲,慢悠悠往宮門去了。

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一四五章 稚子無邪第二四二〇章 去打架的第一四五二章 兩個沈家第二五五八章 叛臣第六章 爭奪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八十八章 紅袖添香第二六一三章 寧得罪閻王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一〇一五章 莫欺老實人(求月票)第二三三三章 京師叢林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一五九一章 初體驗第七二五章 蠟槍頭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並非薄情人第二五七三章 紅顏難覓第一六〇八章 家事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九十七章 好吃懶做的新掌櫃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三八四章 鄉試真相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九一七章 稅賦(第二更,求訂閱)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二一七章 我與士子共存亡第八一四章 收禮,送禮(第三更)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一一六六章 破城在即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二一九八章 不出兵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七五九章 好死不如賴活(第三更)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四一一章 杏榜(第一更)第二二四五章 日期第一一九〇章 一將功成第三六九章 倩影相隨第二三五四章 講心不如講利第二五八八章 海瑞難做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一九一七章 亂象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二三四一章 勸退第二四六五章 區別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二五一〇章 暗潮第二〇六三章 荒唐事第一四一章請個女大夫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難逃第一一四一章 捅破窗戶紙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第一八三九章 留劉瑾第一五九三章 何必當初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九二四章 困難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二一六一章 斷案難第二三八六章 京城一盤棋第八五〇章 造訪衆香國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九五五章 血書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八三〇章 瘟神莫再來(第一更)第八八七章 風林火山第四四五章 狀元夫人(第二更)第一五二五章 叫苦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一二五二章 決戰在即第一二五四章 襲擾與應對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二三七七章 還她自由第一七一九章 日常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