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

京城,壽寧侯府內,張氏兄弟第一時間得知了太子歸來的消息。

對二人來說,終於可以長長地鬆一口氣。

張皇后有沒有兒子繼承皇位,對二人甚至是對張家以後的走向,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張氏兄弟不希望因爲太子失蹤而令張家失勢。

張延齡幸災樂禍地道:“兄長,你可有聽聞?據說那些文官鬧事,以劉健和李東陽爲首,居然對地方泄露太子失蹤的消息,今日陛下把他們召到皇宮敘話,還親眼見到了太子,這下總算是讓劉健等人丟盡了老臉!”

張鶴齡道:“太子失蹤,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只能說謝於喬去南方確實用了心,用了幾個月時間,關鍵時刻,總算把太子找回,打了那些不安分的文臣的臉!”

張延齡笑嘻嘻地問道:“兄長,你就如此確定是謝遷找回來的?指不定還是太子自己回來的,又或者乾脆他就躲在宮裡沒出去去。”

“這小傢伙,平日裡做的胡鬧事可少了?現在我見到他,就一陣頭疼,唯恐避之不及。我估計,目前他那套爲人處世之道,都是跟曾經的東宮講官姓沈的小子學來的……哈,這次太子去南方,十有八九是去找沈溪,你說太子這歸來,皇上能不治沈溪的罪?”

作爲沈溪的死敵,張延齡一直想方設法要報復沈溪,但因沈溪這兩年都在外領兵,偶爾回到京城也是準備被皇帝委以重用,張延齡可說沒有絲毫機會下手。

今時不同往日,沈溪在京官中的地位雖然沒有出類拔萃,但在地方官員中,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封疆大吏。

除了六部部堂外,沈溪現在被委命爲任何外官,都是可以的,事實上江贛、湖廣兩省總督,已經是大明僅次於九邊總督、巡撫的職位,甚至論實權,猶自在九邊總督之上,關鍵是沈溪治下的人口和軍隊實在太多,不是九邊等荒蕪之所可以比擬。

張鶴齡皺了皺眉,道:“沈溪到底爲陛下牧守一方,手上有兵,在地方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且他在軍事上的造詣無人能比,難道陛下就不怕治他罪,令其心生怨惱?”

“在我看來,無論太子是否去見過沈溪,陛下都不會追究其責任,現在陛下並非春秋鼎盛,他要爲自己的後事多想想,開罪前途無量且對太子影響甚大的沈溪,對陛下可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張延齡冷笑不已:“沈溪當了總督,以爲有了護身法寶?我建昌府封地,目前正在他治下,也沒見他給我來封信,熟絡一下。別是他已在暗中針對我的封地,要讓我來年顆粒無收……”

張鶴齡道:“你怎麼處處針對沈溪?既然他不在眼前晃悠,不想他就是。反倒是京城這幫翰苑之臣,尤其是兩個閣老,上躥下跳,欺負陛下病重,獨攬大權。如今爲太子之事他們竟然直接逼宮,回頭難保不會做出什麼忤逆的舉動。以太子這年歲,即便登基也壓不住他們,卻不知誰能輔佐太子,將這幫無法無天的大臣給壓下去!”

張延齡問道:“兄長不行?”

張鶴齡搖頭:“我可沒這本事!”

……

……

沈溪要率軍出征,消息很快便在南昌府乃至江西行省傳開。

尤其是沈溪帶人在城中各世家大族收繳一遍軍資後,大軍開拔前這兩天,府城百姓一方面警惕巡撫衙門的一舉一動,另一方面則準備敲鑼打鼓送“瘟神”。

沈溪就是個打土豪分錢財的欽差,領兵出征沒有從普通老百姓身上攤派一分錢,可因爲百姓被地方官紳矇蔽,他們不會領沈溪的情,只有等市面上主要專營貨物降價後,他們才能真切感受沈溪的好。

至於官紳們早就把沈溪當成豺狼猛虎,如果沈溪只是不知輕重拿地方世家大族開刀的愣頭青文官也就罷了,他們有的是辦法把他搞下臺,甚至會莫名其妙丟了性命。但偏偏沈溪手上掌握着軍隊,將領們就算不要財色等好處,也都願意無條件站在沈溪一邊,在官紳們看來,真是邪了門了。

“這沈大人簡直會妖法,江贛軍隊從上到下都好像着了魔一般,放着美女和金錢不要,就算倒貼,都要跟在他身邊,簡直把他當神明一樣崇拜!”

官紳們知道沈溪要走,表現得很客氣,各家各戶不但在之前納捐中表現了對沈溪領兵到湖廣南部作戰的支持,甚至還在沈溪即將出徵時,又送來大批犒賞三軍之物。

沈溪一共準備帶兩千兵馬南下。

兩千士兵外,還有一千名推着獨輪車負責運輸軍資的民夫。這麼一支隊伍,馬匹沒有幾匹,基本都是步兵,兵器倒還湊合,卻是整合南昌府周邊衆多衛所才湊齊,保證士兵手頭都有替換的兵器。

如果仗打到最後,士兵連兵器都沒有,那可就貽笑大方了。

沈溪讓王禾把地方上徵繳的火藥,一併往前線運送。

沈溪的想法很簡單,雖然這些火藥暫時派不上用場,因爲南昌府沒有工業園區,沒人能把火藥製作成與佛郎機火炮配套的炮彈,還有火銃的子彈。但若不運上前線,連起碼的材料都沒有,沈溪總不能憑空變出來。

物資暫時送到長沙府,部分物資可能貯藏在長沙府的醴陵或者湘潭,全都臨近官道,方便沈溪隨時徵調取用。

出征這天,沈溪一大早就起來作準備,兩千兵馬枕戈待旦,但卻不是等着打仗,而是等着出征。

聽說跟沈溪這個百戰百勝的統帥出征,這些士兵興奮得睡不着覺,沈溪從江贛巡撫衙門出來,打着哈欠,看了看前方,官紳們前來送行的隊伍已排滿一整條街,大箱小箱的東西堆積如山,說是要慰勞出征將士。

沈溪嘀咕道:“出征將士基本都在城外,在城內尤其是巡撫衙門門前慰勞算幾個意思?”

王禾笑着解釋:“大人,這是地方士紳對您的心意……您千萬別拒絕,若您實在覺得不妥,大可將這些東西交給身旁的侍衛,讓侍衛們帶着,多一些物資送到湖廣西部和南部,總歸是好事!”

因王禾在沈溪親點出徵將領之列,王禾顯得很興奮,他以一省都指揮使的身份,協同沈溪出征,屬於被沈溪這個兩省總督臨時徵調,道理上說得通。

之前沈溪不想帶王禾去,主要因叛亂沒有發生在江西,而是在湖廣地界,調江西都指揮使去算是跨省,有僭越的嫌疑。但王禾跟他的關係,可比蘇敬楊親密多了,沈溪一邊琢磨如何才能栽培王禾,一邊又顧慮無法先回武昌府徵調人手,身邊無可用的人才,終於下定決心讓王禾隨軍出征。

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五十八章 家書值萬金第八二〇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更)第一七一八章 變法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一一〇七章 女使(第一更,求月票)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一五六八章 老資歷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一八二七章 孩童心性第一〇一〇章 “不太好”的消息第二〇二五章 不幸之女第二四八章 夫妻禮數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五九四章 偷樑換柱(第四更,謝書友)第三百一十九章 面子問題(第六更)第一三〇九章 文武之別第一六八四章 有仇必報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第二五九三章 目的何在第一二〇〇章 練兵第二六一章 告狀第一三三二章 合不合適第八十一章 貴賓桌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四十章 天花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一二〇六章 銀甲大將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二〇九章 義氣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一七九七章 死皮賴臉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二一七〇章 對策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三四三章 向盜匪問路(第八更)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一九二二章 連番籌劃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二〇八八章 買消息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一二六八章 搞平衡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七三七章 出其不意第一七〇二章 疑慮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一八九二章 各有立場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二九二章 戰爭之王的落寞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計劃第一四七四章 兩條路徑第九六〇章 揚帆第七六七章 小郎,小郎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六四四章 諂臣(第三更)第五六八章 狀元娘和狀元奶奶(第四更)第七九〇章 龍體有恙第四三八章 兩位尚書賞識(第四更)第一一〇六章 求和?第五七七章 祭祖(第二更)第二一八〇章 出戰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七七三章 找宮女生弟妹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三〇九章 女大當嫁(求贊)第一四二一章 馬九歸來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七七三章 找宮女生弟妹第二四七六章 識香念舊人第一〇八七章 非常規戰役(第三更)第二四六〇章 趕鴨子上架第一六五章 逆水行舟(求訂閱和月票)第二〇二八章 倒張苑聯盟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