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一章 太子請命

乾清宮大殿。

朱厚照環視朝臣一眼,朗聲說道:“韃子進犯京城,如今採取的策略是嚴守不出,等待各地勤王兵馬,但請問要等多久才能迎來各地勤王兵馬?即便來了,是數百數千,還是上萬?他們又是否具備跟韃子正面一戰的能力?”

因爲問題本身就有諸多不確定性,各地勤王兵馬數量不一,而且各自爲戰,並不一定能對京城防守起到促進作用,劉健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所以乾脆來了個默不出聲。

朱祐樘咳嗽兩聲,問道:“所以呢?”

朱厚照道:“兒臣看來,各地勤王兵馬,只是我們對外打的幌子,讓韃子瞻前顧後,不能專心攻城……其實即便勤王兵馬到了,也有很大的可能會被韃子擊敗潰散,那時京師或許依然是孤立無援的狀態!”

熊孩子的話說完,在場大臣沒人應和,但公道自在人心,有人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因爲這個分析合情合理。

連大明最精銳的邊軍以及京城京營人馬都無法抵擋韃子入侵,指望地方主要任務是種田的衛所官兵?

這玩笑開得未免有點兒大了!

朱祐樘看了劉健一眼,見劉健皺着眉頭沒有搭茬的意思,略一思索,道:“太子,你的話倒是有幾分道理,繼續說下去!”

“是,父皇!”

朱厚照側目打量劉健、李東陽,他知道之前自己擔任監國這兩位對他最是敷衍,到了後來乾脆架空他,於是有針對地說道,“兒臣認爲,真正能抵禦韃子入侵,並且將韃子趕走的,只能是京城守軍,指望勤王兵馬不切實際……因爲援軍沒人統一指揮,不管來多少都會被韃子逐一擊破,這就叫添燈油戰術,不管添加多少燈油,最後都會燒光。”

“如果京城守軍只是一味防守,不敢與韃子在城外交戰,那這一戰就會越打越被動,遲早會有把守城門的將領被韃子收買,那時城門洞開,一環出錯,滿盤皆輸,京師淪陷,我等也將落入韃子之手!”

這話說完,在場大臣面面相覷。

太子的話一套一套,聽上去有理有據,說白了就是太子對內閣做出的死守策略意見很大。

在大臣們看來,太子沒能力自己組織這番話語,那就有很大的可能是出自皇帝授意,一來皇帝不方便直面說,讓太子代爲轉達,同時也好奠定太子在朝中的地位,爲儲君培養威信。

朱厚照最後看向首輔劉健,問道:“劉先生以爲呢?”

儘管劉健對太子有諸多不滿,心中也有很多話能駁斥太子的言論,但在這種羣臣彙集的場合,他還是不願意公然對着幹,因爲連他自己也懷疑太子這番話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劉健暗自琢磨:“難道之前太子撰寫的軍務策中的主張,也是由陛下授意找人教授?”

只有謝遷心中直樂,心想:“太子是沈溪栽培出來的,太子身上留下太多沈溪的烙印,只是沈溪習慣在人前裝熊,而太子則性格直爽,加之位高權重,不需要給朝臣面子,有話直說罷了。”

在場人中,唯獨謝遷相信太子有這能力,別人都帶着這樣那樣的偏見。

劉健仍舊不語,朱祐樘等得有些心焦,又問朱厚照:“太子,那……若你出面主持大局,當採用何策略?”

朱厚照道:“必須主動出擊,敢於在野外跟韃子交戰,兒臣願意親自領兵在城頭督戰,定不能讓韃子再肆無忌憚攻城。只要將戰場從城內挪到城外,一戰之勝,便可鼓舞軍心士氣,戰事將更容易維持……請父皇恩准!”

說完,朱厚照便跪了下來,請求朱祐樘准許。

朱厚照這一跪,大殿中的文武大臣們就很尷尬了……太子跪下,他們作爲臣子如果依然站着,顯得僭越和不敬,但下跪是否意味着贊同太子的意見,向皇帝請命?

朱祐樘眉頭緊鎖,出城和不出城在他看來都有道理,但他怎麼也不願意自己的兒子上城頭督戰,不想自己唯一的兒子以身犯險。

朱祐樘看向滿朝大臣,希望得到大臣們明確的態度,而大臣們卻側頭看向劉健、李東陽和馬文升等人,他們希望通過觀察這些重臣的反應,來做出自己的抉擇。

第一個跪下的,是謝遷!

謝遷失去他青睞的接班人沈溪,對於太子的脾性倒是有幾分欣賞,尤其太子提議的事情,跟謝遷之前提出的派出騎兵繞到韃靼人側翼作戰類似,謝遷也認識到死守不出太過危險。

隨後跪下的都是朝中的中層官員,他們的想法是搭上太子這條船,當然更主要還是他們認爲這是出自皇帝的授意,不能不識相。

但劉健、李東陽、馬文升、張懋等人始終未下跪,劉健出列道:“陛下,太子領兵之事,實在太過冒險,不如由老臣親自上城頭督戰!”

朱祐樘遲疑起來:“先生年老體邁,怎能上城頭?這江山,雖是朕的,但也是天下黎民百姓的,朕既是這大好河山的擁有者,也是守護者,理應由朕親自上城頭督戰,鼓舞三軍士氣!”

說着,朱祐樘站了起來,目光炯炯,逼迫在場大臣表態。

大臣們此時已經沒法再回避,皆都下跪,奏請:“陛下,臣等願往!”

一時間,劉健和李東陽,還有張懋等武將都不得不下跪,朱祐樘看着畢恭畢敬的大臣們,臉上露出寬慰之色,道:

“諸位卿家乃朕之左膀右臂,朕豈能讓諸位犯險?太子效忠社稷之心天日可表,朕心甚慰……謝先生、李先生,便以你二人督導,親自護送太子前往正陽門,不知你們可否替朕完成教導太子的重任?”

謝遷一聽自己這把老骨頭要上正陽門,心裡發怵,但想到國難當頭,朝中這些頂級文臣中他算是最年輕的,不得不硬着頭皮領受差事。

李東陽的態度跟謝遷差不多,最後二人俯首聽命:“遵旨!”

朱祐樘臉上滿是安慰之色,笑道:“好!有兩位卿家助朕陪同太子上正陽門,朕心寬慰,熊侍郎,從即日起,京城調兵之事暫由你負責,如何?”

皇帝突然說出如此話語,用意明顯,朱佑樘顯然對劉健之前一系列軍事部署不是很滿意,想要改弦易轍。

熊繡哪裡敢有絲毫猶豫,當即俯首領命:“臣遵旨!”

劉健臉色鐵青,他沒想到自己會被皇帝直接剝奪統調兵馬大權。

朱祐樘又安排六部協調防守城池,最後輕嘆:“朕身體大不如前,可能沒多少時日了,諸位卿家,太子將來成就如何全看諸位輔佐,朕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你們身上,請盡心盡力,不負朕之期望!”

說完,朱祐樘對滿朝文武鞠躬致禮,大臣們不敢怠慢,趕緊磕頭還禮。

這會兒朱厚照卻是一臉的懵逼……我說的重點難道不是說主動出擊嗎?怎麼變成督戰了?那和以前有什麼區別?

朱祐樘可沒顧忌熊孩子的感受,當下屏退衆大臣,唯獨留下謝遷和李東陽。他要交待些事,讓兩位閣臣把太子送上城頭,再儘快把太子從城頭帶下來。

第二四五四章 知情識趣第二一九九章 絕情絕義第一三四六章 一潭渾水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九九五章 過泉州第一六五一章 最信任之人第六七一章 抵京第一四四八章 武岡州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區別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七十九章 請人第二二五二章 你們效忠誰?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一三三三章 大權在握第六一三章 宴無好宴(第五更,再謝書友)第一二五〇章 有旨不遵第三九九章 相思夢中人(第九更)第五十九章 議辦商會第四九七章 貓哭耗子(第十更)第一一九九章 半吊子監國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一三八四章 等我來年爲皇帝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一六九二章 閹黨做大第一一九二章 承諾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二一八五章 內訌第二六四八章 花在刀刃上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一六五八章 風波起第一八四〇章 得償所願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一〇三五章 是爲上策(第二更)第一一〇七章 女使(第一更,求月票)第一九三九章 鎮不住了第三七六章 周胖子(求訂閱)第八九八章 烤地瓜和烤玉米第一〇二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更)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〇六七章 西北無戰事(第一更)第三八六章 山人自有妙計(第四更)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一二一八章 沒有火炮?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二一九七章 戰場之外的精彩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舉(第四更)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一四六六章 治喪之臣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六三七章 如此長夜,竟有佳人?第二七四章 涉險過關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親第一八七七章 另請高明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覈(第二更)第一六〇三章 君臣之隙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一九八三章 把自己閹了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一六〇五章 翻手爲雲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九八〇章 壓抑後的爆發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