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

十一月六日,正陽門遭遇韃子兵馬猛攻,城頭上下的喊殺聲驚天動地,響徹京城,明軍甚至動用剛剛從工部領回的佛郎機炮,隆隆的炮聲,宛若驚雷,京城百姓聽聞後無不惴惴不安,惶恐度日。

正陽門大戰一直持續三個多時辰,從正午打到黃昏,明軍在未主動出擊的情況下,與韃子在城牆和城門部門展開激烈的攻守大戰,一番血下來,明軍折損超過八百,而韃靼人丟在城頭的屍體也有六百餘具。

朱厚照留在擷芳殿,這兩天他被弘治皇帝“禁足”,除了不被允許前往乾清宮見駕,也不許出宮門,但他卻時時刻刻關注着京城各處的戰事。

“……錯了錯了!真是糊塗!這場仗根本就不應該這麼打!”

朱厚照在聽張苑轉述德勝門和正陽門的戰事後,聲音頓時提高了八度,“韃子攻打京城,如果只是一味防守,連主動出擊摧毀敵人的攻城器具都不敢,官兵士氣很容易被韃子壓制。”

“一旦將士看不到希望,就會有人動歪腦筋,試圖在改朝換代中博個好前程。只要有一個城門失守,韃子就會蜂擁而入,以京城幾條主要大街作爲支撐,派出騎兵巡守,再逐漸蠶食各街坊,最後進攻皇城!”

“如此要不了幾日,京城就會陷落!”

張苑暗自竊喜,能夠把太子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但如今聽到這一套接着一套的理論,不由一陣頭疼。

朱厚照越想越不安,霍然站起,吩咐道:“張公公,你且隨本宮去見父皇,我要對父皇言明此中內情,理清利弊,不能再讓父皇執迷不悟了!”

太子要去規勸他的皇帝老爹,還是勸皇帝老爹別“執迷不悟”,張苑聽了心裡一陣發怵,暗自琢磨:“我不阻攔,分明是要等着挨板子?”當下愁眉苦臉道:“太子殿下,您且不可如此魯莽,京城九門防備自有朝中大臣負責,您只管安心待在宮中就是!”

朱厚照怒不可遏,瞪着張苑喝道:“你這是什麼話?眼看就要國破家亡,說安心真能安心得下來?”

“朝廷制定的戰略根本是錯誤的,你要本宮怎能無動於衷?”

“不行不行,本宮這就要去奏請父皇,讓父皇罷免這些庸碌無爲的昏聵之臣,本宮要親自帶兵出城,摧毀韃子的攻城器械,挫其鋒芒,然後駐兵城外,與京城互成犄角,確保京城不失!”

張苑大敢無奈,他知道這位小主子性格蠻橫,說出來的話很少有收回去的,行事從來都是風風火火,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朱厚照擔任了一段時間的監國,並且上過正陽門和崇文門督戰,他在宮中的地位無形中拔高了許多……弘治皇帝雖然對他下了“禁足令”,但他真要使性子去乾清宮見駕,也沒誰敢出面阻攔。

當朱厚照抵達乾清宮時,劉健等人尚未離開。

這天吏部尚書馬文升病況有所好轉,加上京城的確到了危若累卵的地步,馬文升就算拖着病軀也要強撐着來乾清宮參加議事。

朱祐樘終於不再是坐在寢殿的病榻上接見大臣,而是在乾清宮大殿的案桌前處理朝政,劉健等人剛剛把今天下午正陽門戰事詳細奏稟,算是對皇帝有一個交待。

畢竟從開始分派守軍,到徵調兵馬增援,都是由內閣主導,如今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都聽從內閣的調遣,若不稟報有僭越的嫌疑。

朱祐樘聽完奏稟,略微沉默一下,這才問了句:“……韃靼攻城兵馬,退去了嗎?”

劉健略顯尷尬,他之前把戰事詳細經過俱都奏報,但皇帝在意的似乎並不是這些,唯有韃靼人是否退兵。劉健恭聲道:“是的,陛下!我正陽門守軍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成功將韃靼兵馬逼退……”

在劉健想來,應該爲正陽門守軍表功,所以纔會說“浴血奮戰”,但越是“驚心動魄”的說辭,越是讓皇帝發怵……朕之江山,韃靼人來去如入無人之境,天天都在朕的睡榻旁“血戰”,這不是給朕添堵嗎?

朱祐樘先是搖搖頭,接着又點頭,說道:“通報表彰德勝門和正陽門守軍,我三軍將士齊心協力,繼續堅守下去,定要等到各處勤王兵馬到來!”

“不可,父皇!”

朱厚照的聲音突然從乾清宮門口傳來,這已經不是朱厚照第一次跳出來打斷朱祐樘的話了。

跟上次朱祐樘怒不可遏相比,這次朱厚照故技重施,朱祐樘神色已然坦然許多,或許在皇帝心中,也覺得自己的兒子長大了……太子有膽量上正陽門和崇文門與韃靼人交戰,他自問沒這魄力。

兒子面對強敵臨危不懼,說明兒子有本事。

“太子殿下!”

所有大臣見到朱厚照進入大殿,俱都恭敬行禮。

朱厚照“噔噔噔”來到龍椅前面:“兒臣今日來見父皇,是奏請京師用兵之事,諸位臣工免禮吧!”

朱厚照對京城防衛屢屢發表意見,劉健等人從來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因爲他們自來帶有偏見,認爲太子年少無知不堪大用。

站在大明儲君的角度,朱厚照雖然貪玩好耍了些,但他的聰明伶俐以及有擔當還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劉健、李東陽等崇尚儒學的老臣,講究中庸之道,纔對一個太過活潑跳脫的儲君不接受。

朱厚照一進入乾清宮,許多大臣臉色都有些不自然,顯然是認爲聽一個熊孩子胡言亂語實在有辱斯文。

朱祐樘擡頭打量義憤填膺的兒子,皺眉問道:“太子,你來作何?”

朱厚照正色道:“父皇,兒臣聽過這幾日德勝門和正陽門發生戰事的經過,認爲京城守備採取的應對策略不當!”

一句話,就讓在場君臣氣氛變得異常尷尬。

連皇帝都對當日京城正陽門戰事予以肯定,但現在太子卻指責朝廷採用策略不當,分明是太子當衆打他皇帝老爹的臉。

換作以前,劉健沒必要跟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爭辯,但現在涉及到皇帝的信任,他希望能得到京師保衛戰中獨一無二的指揮權,所以朱厚照發出如此言論後,他有些惱火,當即不客氣地質問:“太子以爲何處不當?”

朱祐樘見首輔大臣似乎帶着火氣逼問自己的兒子,心頭一沉。雖然他氣憤這些大臣之前架空自己兒子,但國難當頭自己卻沒太多精力和主見,不得不倚重眼前的重臣。

朱祐樘道:“是啊,太子,你如何會質疑朝廷的決定?”

身爲一國之君,先制定一個基調,就是劉健的決定是由皇帝和內閣共同商議的結果,你作爲朕的兒子,不能破壞朕在大臣心目中的形象。

但朱厚照這年歲只明白死理,可不知道什麼是人情世故。

第二〇八五章 當衆表態第一七八六章 躲瘟神第一四六〇章 又添新兵第九四七章 佯攻南澳島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二一一〇章 朝中無好人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一五一一章 分家的困局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一二〇〇章 練兵第二四五一章 斷糧道第一七五六章 掛牌開張第七一〇章 鄉試主考(第四更)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五一一章 分家(第五更)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一四四三章 君前召對第五九九章 晉升的機會(第二更)第六四三章 皇宮祈福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一五二九章 一步一步來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第一九一八章 該信誰?第一二七章婷婷玉影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五七一章 妾的問題(第七更,賀盟主)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一五七章 老員工的重要性第一〇四二章 冷眼旁觀(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鋒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二三七八章 看熱鬧第三八一章 娃娃臉的權臣第一一八〇章 二次工程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一三一三章 奉詔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一七二章 負心人(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二四七五章 不給面子第一八六九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七二三章 陰謀(第四更)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二三七七章 還她自由第一〇〇五章 沈家的寶貝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三三六章 鄉試(中)第二九〇章 美人相求(第九更)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六九二章 大明國史第四十章 天花第二〇二章 放人(第三更)第一〇五三章 就是不給面子(第一更)第一四七二章 家不成家第一〇三二章 先見之明第一〇三五章 是爲上策(第二更)第一七四一章 把胡鬧進行到底第一八〇四章 偏袒與質疑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六八〇章 落難的鳳凰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二四八章 夫妻禮數第二五四七章 進發第三一三章 長大的不是時候(第六更)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四八四章 恩將仇報(第三更)第一二六〇章 最後的戰鬥第一〇九二章 並非只有火炮第七二九章 私慾和大義第六四一章 看似不升實則高升(第四更)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二九一章 鍼灸麻醉(第十更)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七十二章 給小蘿莉當先生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三九一章 跟師兄師姐過日子(第一更)第八五四章 真正的目的(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