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

宣府之地再次普降大雪。

這已是亦思馬因撤兵到宣府後的第四天,這天一大清早,他收到沈溪率部突破土木堡外韃靼防線、愛將烏力查全軍覆沒自身生死不明的消息。

“我早料到會有這麼一天!”

亦思馬因聽到這消息,未感覺有多驚訝,在他想來,烏力查根本就沒有與沈溪一戰之力,沈溪得勝,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預料之外,主要是沒想到沈溪對戰機把握如此好,而且一戰便定輸贏。

此時,跟亦思馬因做了幾日露水夫妻的阿武祿走進房間,將親手泡製的熱茶送上,柔聲道:“將軍明知烏力查不是沈溪的對手,爲何會留下他殿後?這不是將自己族人的性命視若兒戲嗎?”

亦思馬因擡起頭看向阿武祿,滿臉的無奈。他伸出手接過熱茶,卻遲遲沒有飲下,半響後索性將茶水放在帥案上,輕聲嘆道:

“中原人有一句老話,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烏力查雖是我麾下大將,但這幾年他都在爲汗部做事,所率兵馬只知有大汗,卻不知道當前部族面臨的危險。之前我下令全軍撤離,但烏力查卻覺得大汗那邊不好交代,而且他說自己有把握能把沈溪困在土木堡。既然是他自己做出的選擇,如今兵敗,那便怨不得旁人!”

阿武祿心頭一顫,沒想到自己鍾情的男人,如此的“寡情薄義”,只因爲烏力查想完成大汗交與的任務,就讓他帶着兩千多將士送死,要知道烏力查的屬下,基本都是亦思馬因部族的勇士。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昭使可覺得我如此做有錯?”亦思馬因察覺到阿武祿神色的變化,擡頭問道。

阿武祿微微一笑:“當斷不斷必有後患,將軍能壯士斷腕,必能成就大事。將軍行事乃爲勢所迫,不如此如何能向草原子民證明將軍確實費盡心力與明人一戰?可惜土木堡中的明軍突然得援軍助陣,方有此大敗……妾身心甘情願站在將軍一邊!”

亦思馬因對於阿武祿的善解人意大爲高興,一時間意氣風發,哈哈大笑:“好,昭使之心拳拳可表,我心甚慰。”

“明軍着實可惡,居然破壞大汗逐鹿中原的大計,我當收拾兵馬,與明軍在宣府好好較量一番……”

“此戰必將打出我韃靼第二大部族的氣勢,不敢說大獲全勝,但至少要讓明軍上下對我部族心存忌憚,輕易不敢再言出塞之事。”

“我知道大汗要對付的明朝兵馬,正是明廷最後的希望,明朝兵部尚書劉大夏親率的三邊兵馬。”阿武祿有些疑惑地問道:“但沈溪和他在土木堡的兵馬呢?置之不顧嗎?”

亦思馬因搖頭:“那路兵馬數量不多,即便加上明朝邊軍騎兵,也不足以與我汗部兵馬交鋒,昭使當準備一番……有些事,差不多該進行了!”

話中有話,阿武祿略一琢磨,已明白亦思馬因的意圖。

跟劉大夏率領的兵馬苦戰爲假,亦思馬因真正的用意卻是要撤兵迴歸草原,趁着達延可汗巴圖蒙克入侵中原後方空虛的有利時機,迅速擴充勢力,確立其在草原上的霸主地位。

以前亦思馬因沒這資格,因爲他沒有黃金家族的血脈,但現在他有巴圖蒙克的親生兒子作爲倚靠,只需扶植巴圖蒙克的幼子成爲汗王,他便可大權獨攬。

巴圖蒙克的幼子,便是阿武祿的兒子。

這正是阿武祿跟亦思馬因狼狽爲奸的最主要原因,因爲二人都感到自己勢單力孤,一旦達延部強勢崛起,兔死狗烹的亦思馬因絕對沒有好下場,阿武祿的子嗣也永遠不可能擁有汗位繼承權。

這是一次利益的結合。

亦思馬因嘆道:“沈溪兵馬,此時應該退向居庸關了,很可能與亦不剌的兵馬遭遇……這可是除達延部外,草原上最精銳的部族兵馬,若沈溪能戰而勝之,那他下一步就是揮師勤王。哈哈,那時候大明京師可就熱鬧了。”

阿武祿問道:“沈溪敢率兵去京城嗎?大汗可是糾結了十餘個部族,在平原上作戰,沒有土木堡外的溝溝壑壑,沈溪未必有一戰之力……”

亦思馬因微微搖頭:“沈溪此子心思,我無法揣度,其智計在我見過的人中,數一數二,對於戰場和局勢的把控,我自認不如他……能在明朝這樣人才濟濟制度森嚴之所快速崛起,不是沒有原因。”

“我原以爲中原人只會死讀書,沒想到還有沈溪這樣出類拔萃的奇才。放眼整個大明,也只有他才能讓我折服!”

阿武祿連連點頭,心中在想:“沈溪此人確實深不可測,可惜他不是草原人,無法爲我所用,我只能委身於亦思馬因這麼個糟老頭子。”

雖然二人是合作關係,阿武祿也把亦思馬因當成情夫和最有力的支持者來看待,但阿武祿對亦思馬因缺少敬重。

凡事就怕比較,放眼天下,亦思馬因的能力已屬佼佼者,他能把劉大夏和大明朝廷玩弄於鼓掌之間便是明證,但跟沈溪一比,那就相形見絀了。

……

……

十月二十七下午,未時一刻。

文淵閣公事房裡,劉健、李東陽和謝遷聚在一起研究當前形勢,部署京城防務。

之前的七人顧問團,隨着太子被委以監理軍政重任後,沒有了繼續存在的價值。

七名顧問各自回到原先的崗位,總攬軍政的是太子朱厚照,制定計劃的是內閣三名大學士,兵部侍郎暫代尚書事的熊繡作爲傳達和執行者,張懋、徐源、張鶴齡等人則履行領兵作戰的義務……

上午朝會結束時一切都還顯得雜亂無章,不過才過了兩個時辰,事情便已安排得井井有條。

三人商議完京畿用兵,對兵部委派具體職司官員的奏摺進行票擬,重新擬定好後形成書面報告,準備呈遞朱厚照。

事情眼看談完,劉健突然發出感慨:“賓之,於喬,你們說,爲何邊關發生如此大的變故,連張家口堡和宣府鎮城都失守,烽火臺那麼多,卻無法將消息準確傳至京城?”

李東陽沉默不語,謝遷回答:“劉少傅或有不知,內關以西的烽火臺,從永樂之後便多處受損,宣德年間曾有修復,但隨即便經歷己巳之變……己巳之變便是因各處烽火傳達不暢,情報閉塞所致。”

“之後成化以及本朝初年雖有修繕,但修繕之烽火臺基本爲三邊之地爲主,內關以及宣大一線從未受到重視。事有巧合,狄夷兵馬或許正是掌握我大明防備上的漏洞,陰謀纔會得逞!”

劉健非常氣憤:“邊關但凡有隻字片語傳來京城,何至於到如今地步?京師危殆,如今加上各衛所兵馬,京城防備兵力總數不過十萬,比之己巳之變後駐守兵馬少了五成,然狄夷兵馬卻有十萬往上,遠超當年瓦剌進犯中土兵馬,此戰堪憂啊!”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兵馬一共也就七八萬之數,雖然精銳,但數量有限。

當時于謙在京城保衛戰中出動的明朝兵馬超過二十二萬,並且新皇登基,軍心齊整,一戰得勝。

而這次戰事,卻是由蒙古汗王親率兵馬,集合草原各大部族,甚至之前投靠大明的兀良哈等部族,也都參與出兵,兵馬總數約在十萬到十五萬之間,反而明朝京營和五軍都督府在京衛所兵馬數量大爲銳減,總數僅爲十萬。

本來在單兵質量上就有不如,現在連數量也都不能取得優勢,情況確實非常之惡劣。

謝遷有些不屑……誰說邊關沒有隻字片語傳來?沈溪小兒不是早就說明情況?只是你們自己不予理會,認定沈溪信口雌黃。後來沈溪說遭遇韃靼主力,你們仍舊選擇不信,對朝廷所謂的烽火臺信任無比,現在倒好,嚐到惡果了吧?

李東陽道:“當務之急,是對各城門嚴防死守,防止韃靼人的哨探進城,錢糧、輜重也必須提早安排,京城戒嚴日久,民生疾苦,若不及時籌備,徵調城中大戶人家錢糧,恐無足夠軍資進行持久作戰!”

劉健琢磨一下,打仗打的是後勤,韃靼兵馬入侵中原,糧草補給線拖得很長,這倒是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李東陽跟他說的是大明糧草缺失的問題,而劉健則在想如何利用韃靼後勤糧草補給困難做文章。

李東陽見劉健不語,看向謝遷:“於喬以爲如何?”

謝遷搖頭:“城中戒嚴已久,糧草匱乏,且各處糧倉皆有虧空,此爲戶部貯糧之長久弊端,非旦夕之功。今大戰來臨,若強行徵掉民間糧食,恐人心不服,不若仿己巳之變後,先與將官派發半年錢糧,令軍心穩固,再圖一戰,如何?”

土木堡之變後,于謙爲軍心穩固,將通州貯藏的糧草先行分配到軍將手中,如此既斷了被瓦剌兵馬搶掠之虞,又提升了軍心士氣,乃于謙所使妙招。

李東陽遲疑:“故技重施,是否可行?”

劉健點頭:“非常時期,不得不如此,便按照於喬所言,照例執行罷!”

正要做出決定,謝遷卻道:“此事,需上奏太子,由太子定奪!”

第一九九章 以棋會友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二六四〇章 不決第二四六五章 區別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一九四八章 賜宴文華殿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一六四一章 好日子到頭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二六四八章 花在刀刃上第五四九章 至福州(第六更,求月票)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二一八六章 被封鎖的消息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一〇二二章 止戰第一三一八章 迷茫與執着(第二更)第一一六八章 枕戈待旦第二四七八章 出爾反爾第二五〇〇章 老臣遵旨第九五四章 太子饒命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十四章 風箱第二五八三章 爲害一方第八五八章 招招連環(第三更)第九三三章 審結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二一九七章 戰場之外的精彩第一四〇一章 就是任性第八十三章 一層窗戶紙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三十章 賣畫租屋第六八六章 大明才俊第一人第二〇六八章 故人第一一七八章 汗部大會(中)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一五一二章 沈元中舉第一四〇三章 又值出兵時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五三二章 教唆綁架(第二更)第二〇六四章 強勢的女人第三六一章 帶女眷上京(上)第四九九章 師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五四七章 志不在朝堂(第四更)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一八八章 太子監國(下)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五六九章 母女之情(第五更)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五一章 大病是災,小病是福第三〇〇章 偶像的意義(第七更)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一六四九章 老鼠見到貓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第二三五四章 講心不如講利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八一八章 放火殺人(第三更)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計劃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一四七二章 家不成家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八五八章 招招連環(第三更)第一七八一章 發難第五章 選人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二六四八章 花在刀刃上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二一九四章 聯名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〇〇九章 不後悔第二二六五章 權臣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覈(第二更)第一九八九章 變化的時代第五七〇章 從來沒有開始(第六更)第三三九章 賣了還是害了?(第四更)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四六七章 朝中忌諱事(第一更)第一九八〇章 習慣性放鴿子第一六一八章 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