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六章 督戰

馬九怎麼都沒料到,自己此生有機會見到太子,未來的皇帝如今就活生生站在他面前,他感覺自己的人生恐怕要改寫了。

當朱厚照帶着馬九,一起跨進兵部大門時,馬九整個人恍恍惚惚的,腦袋“嗡嗡”作響,旁人跟他說什麼,他根本聽不進去。

馬九跟沈溪經歷過風浪,從一個不識字的小混混,成長爲沈家不可或缺的部分,擁有小玉這樣沈家忠實的丫鬟爲妻,夫妻二人都要靠沈家過活,他現在腦袋裡只想着一件事,全靠自家老爺,自己纔有機會飛黃騰達。

來到兵部正堂,朱厚照進去後裡面圍坐在一起商談的人全都恭敬地站起身行禮,除了暫代尚書事的兵部左侍郎熊繡,前兵部尚書馬文升外,尚有兵部郎中、員外郎和主事等官員若干,另外便是張懋和張鶴齡。

內閣三位輔政大學士沒有到場,因爲這是一場軍事部署會議,朱厚照不希望別人來干涉他的安排,馬文升純屬是不放心,不請自來。

“這位是跟沈卿家在東南沿海平定倭寇和盜匪,立下汗馬功勞的馬九!”

朱厚照如此介紹馬九,“本宮請他來,是想讓他參謀軍機,如本宮有何調遣,也會遣他做事!”

馬文升和張懋對視一眼。

二人均未想到朱厚照對沈溪的人如此看重,但不管怎樣,馬九隻是個小角色,馬文升和張懋不想過多幹涉,由着朱厚照“胡鬧”。

馬九雖被朱厚照接納,但他以前只是沈溪的跟班一枚,即便跟沈溪和自己的妻子學會讀書識字,但只是屬於執行者,對於軍事韜略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

不過馬九這人有旁人不及的優點,那就是忠心和坦誠,做事一絲不苟,即便弄不明白也會一絲不苟執行,而且他將太子當成神明看待,即便太子年少,對於太子的命令也沒有任何遲疑。

朱厚照在兵部大堂侃侃而談,之前張懋和馬文升對太子多有輕視,但聽朱厚照將當前戰局分析得頭頭是道,除了佩服有加,心中都在想,究竟是什麼人給予太子這方面的指導?

“……好了,就這麼多,料想一兩日內,韃子就會殺到京城九門下,至於韃子主攻哪個城門,本宮尚不能確定,但每處城門都需要提高警惕。之前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安排領兵的將領,本宮今晚要見上一見,如果韃子連夜發起攻城,本宮會親自上城頭鼓舞軍心士氣!”

朱厚照此時仍舊沒斷了出宮的念想,在大明遭遇劫難時,他少年血氣方剛,初生牛犢不怕虎,斷無退縮之意。

這跟朝中許多老臣的想法截然不同!

朱祐樘之所以讓兒子出來打理軍政,除了對朝中大臣不信任,主要還是希望利用兒子的血性,跟韃靼人好好較量一下,彰顯大明決不退縮的信心和勇氣……這是朱祐樘看到兒子親筆寫就的用兵策後艱難做出的決定。

朱厚照看向馬文升幾人,問道:“馬尚書,張老公爺,國舅,本宮安排的事情,沒問題吧?”

“太子殿下指揮若定,讓人欽佩!”

張懋誇獎一句,然後代表軍方表態:“老臣會遵照太子指示,調兵遣將,確保京城守備萬無一失。今北寇雖未進犯京師,但據報其先鋒兵馬距離京城已不到五十里,今京師九門封閉,北寇斥候未有機會混入城中!”

“沒有讓韃靼人混進城就好,本宮也怕那些韃子密探來個裡應外合,那情況就危險了。這樣吧,張老公爺,今日你先代本宮到九門巡視,鼓舞軍心,本宮明早收拾好後,也會前往督查,你看如何?”朱厚照隨口做出安排。

張懋神色尷尬,他本想說,自己年老體邁,爬個城頭就要老命了,哪裡還有餘力督導巡察兵馬?

但太子命令已下,當着馬文升、張鶴齡和這麼多兵部文官的面,回絕太子的調派,他知道這對太子的威望有極大損害。

張懋只能恭敬領命:“老臣遵命!”

……

……

京城九門防備,如火如荼展開。

京城駐守兵馬,以中軍都督府下轄衛所、天子親軍京營兩大部分組成,總兵員大約爲十二萬到十四萬,但其中近半爲預備役,真正能調遣上城頭的軍戶兵,數量約在七八萬間。

韃靼前鋒主力,在達延大將蘇蘇哈率領下,於十月二十八清晨殺到京城西南三十里的盧溝橋。

蘇蘇哈所部騎兵,大約在一萬到一萬五千之數,當日蘇蘇哈並未發動攻城,也未對京師周邊興州中屯衛、營州前屯衛、神武中衛、定邊衛等衛城和宛平、通州等縣城做出騷擾,直接駐兵於永定河畔,準備來日韃靼主力兵馬抵至後,再行出兵。

十月二十八當天傍晚,張懋遵照朱厚照指示,親自到城頭巡查,張懋得知韃靼先鋒兵馬已兵臨城下,馬上派人前往皇宮奏稟。

三位內閣大學士留守文淵閣,收到韃靼最新消息,第一時間轉呈司禮監,又由司禮監掌印太監蕭敬傳報皇帝知曉。

然而朱祐樘此時仍不能理政,之後蕭敬急匆匆帶人前往擷芳殿,將正在睡夢中的朱厚照喚醒。

朱厚照不敢怠慢,帶着常侍太監張苑等人,直接前往文淵閣議事。

當朱厚照進入文淵閣大門,三位內閣大學士皆整理好衣冠上前行禮,朱厚照打了個哈欠,一擺手:“三位閣老,不知韃子情況如何?”

劉健奏稟:“回太子殿下,狄夷前鋒一萬之數駐兵京城西南永定河兩岸,其斥候遊騎已經在宣武門、正陽門等地出現!”

朱厚照捏着手指頭算了算,驚訝地問道:“以韃子兵馬的強悍,區區三十里,一個時辰就可殺到京城城下!危險,太危險了。劉尚書,你認爲韃子是否會趁機出兵擾亂我城南天地壇?”

大明修築南城城郭是在嘉靖年間,此時京師尚且只有內城九門,連皇帝祭天的天地壇都不在城牆保護下。

劉健對此多有無奈,道:“回太子殿下,狄夷兵馬若趁機北犯,天地壇恐被賊兵佔據!”

“啪!”

朱厚照突然一拍桌子,怒不可遏,“豈有此理,皇家祭祀天地之所怎容有失?傳本宮命令,馬上派出一路人馬,鎮守天地壇!”

劉健、李東陽和謝遷面面相覷,面對太子如此軍令,他三人就一個想法,這不是瞎胡鬧是什麼?

京師防禦中壓根兒就沒有天地壇的事情,就連瓦剌人當初攻打京城,于謙也沒說對天地壇予以特殊眷顧,一直到瓦剌人撤兵後,纔對損毀的天地壇進行修繕。

現在朱厚照居然捨不得放棄城外一個不具備防禦價值的地點,這跟上門給韃靼人送人頭有何區別?

劉健趕緊勸諫:“殿下,天地壇在正陽門外,無堡壘鎮守,出兵後,若狄夷兵馬進犯,如何鎮守?”

“那……就拼了,我就不信,都是一個腦袋兩條腿,我大明軍隊就不如人家。再者說了,就算拼不過,也要讓韃子知道,我大明將士不是善茬!”

朱厚照握緊拳頭,小臉憋得通紅。

劉健差點就要說“荒唐”,心想:“太子對於軍國大事如此兒戲,陛下讓他出來主持,莫非是天要亡我大明?”

作爲首輔,劉健無論如何也不能公開頂撞朱厚照,他看了李東陽和謝遷一眼,見兩位同僚並沒打算就太子的意見發表看法,只得道:“殿下,與狄夷交戰,首戰得勝方能穩定軍心,若貿然出兵天地壇,一旦遭遇兵敗,必會導致軍隊士氣大挫,不利於之後連場惡戰!”

“這樣啊……”

朱厚照雖然頭腦發熱,但卻會思考,當劉健提出首戰必須要告捷這說法,他思慮良久,終於點頭道,“劉少傅說的有理,那這事就算了吧,時候不早,本宮已收拾妥當,準備前往正陽門督戰!”

劉健纔剛鬆口氣,聽到這話,幾乎跳起來,剛把太子不靠譜的出兵計劃給勸回,怎麼太子自己又要去“督戰”?

一個熊孩子上城頭,除了增加危險,還有什麼別的益處?

劉健道:“太子身系江山社稷,切不可親身犯險,太子三思!”

朱厚照這次卻出奇地堅持:“不用三思,本宮已決定,誰都不用說,這就引路吧!”

劉健哭笑不得,但他沒有辦法勸阻太子,畢竟名義上太子纔是主持大局之人,他只能聽命行事。

就在劉健感覺無計可施時,謝遷突然走出來,道:“太子殿下,不妨等天明後,由老臣陪您一同上正陽門。此時夜深霜重,太子還是先休息爲是!”

朱厚照琢磨:“來文淵閣的路上,那風吹到臉上就跟刀割一樣,冷風直接往我衣領裡灌,凍得我全身起雞皮疙瘩,確實不好受。不如遵照謝先生所言,等天亮後再去……反正韃子沒殺來,早去晚去效果都差不多,嗯,就這麼決定了!”

想到這裡,朱厚照點頭嘉許:“謝先生言之有理,本宮予以採納,好了,幾位卿家先休息吧,不用理會本宮,本宮隨便找個地方就可歇息!”

說完,朱厚照沒有回擷芳殿,就在文淵閣後院找了個過得去的房間休息,他靠着軟枕,卻因心頭激盪,一時難以入眠。

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二〇一章 救人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一八七四章 傷害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二四五章 贓官上任(第九更)第一五八五章 定奪第一二四二章 神兵天降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一七一三章 入京第一三九六章 逼宮第一三一一章 分歧第四〇四章 捉姦(第二更)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二一五七章 捱打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一三二三章 熱臉貼上冷屁股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一二二〇章 詐敗第七八四章 閹黨之禍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六〇四章 收弟子?(第三更)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九二一章 粗俗的讀物第一二八七章 豪華陣容第二三五九章 不能不防第一四七〇章 未來權宦第二〇九三章 瘋狂與理智第二四七六章 識香念舊人第七十七章 敲定第三二二章 同屆考生(求贊)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一七九六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一六七七章 樂得清靜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二五〇一章 我的夢想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二三三三章 京師叢林第六三八章 替閣老審奏本(第一更)第一三二六章 雲柳(第四更,求月票!)第二二三二章 千古一帝第二二三八章 目光放長遠些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二四〇〇章 無能爲力第四三七章 張氏外戚(第三更)第一一八七章 太子監國(中)第二三三〇章 競爭與合作第九九五章 過泉州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二一三四章 不行軍就回頭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二二四四章 做主第二三一九章 靠山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二四一七章 沒門兒!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一九四九章 沒了蹤跡第六一一章 皇宮考覈(下)第一二二一章 奪權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一二三章 最後幸福夜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