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市易所

熙州,市易所。

天剛矇矇亮,市易所便忙碌起來。

熙州的市易所是從古渭寨遷來的。

古渭寨的市易所的前身是永寧寨。

永寧寨之前屬於秦州,后王韶在古渭寨設爲通遠軍後,永寧寨被劃入了通遠軍。

在宋真宗時,別說古渭,連秦州以上也就是渭水北岸,也生活着幾十萬蕃民,一直到了熙寧二年前,西夏還經常入侵秦州打草谷。

但這一切從熙寧三年起,便全部改變。

有了熙河路頂出西面,秦州及整個秦鳳經略安撫使路幾乎成爲腹地。

慶曆二年時秦州還蕃部入宋的第一站,當時所有回鶻,青唐,西域諸蕃部的使團都必須在秦州接受檢驗,約定入京的人數,所攜帶的貢品都必須由秦州的官府派遣差役押送,並不許使團私自僱人,以防不測。

秦州是宋朝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但因爲秦州所在蕃部聚居,同時又沒有山川之險,所以宋朝面對西域使團都是提心吊膽。

街道上人羣可謂接踵摩肩,四面都是商人。

李憲看着這熱鬧的場面很是高興對章越道:“去年市易所被焚,這纔不過半年就恢復了。”

李憲問道:“處罰如此之輕?如今禁得住?”

李憲沒有多問,而是隨着人羣一直抵達了榷場中心。

蕃人本是衝着市易司的錢財來的,但守此的官員卻提前將二十幾萬貫鹽鈔揮之一炬。

而數股蕃部僞裝作商隊想要潛入襲擊熙州城外的市易司,不過被宋軍識破,但榷場也遭到了劫掠焚燬,被燒作了一片白地。

李憲問道:“若私下以金銀交易者呢?”

對你而言是一百萬,答案是對國家而言是一萬多。

榷場城門前但見從西蕃商人以駱駝,騾馬組成了一支龐大的商隊正在緩緩入城。

章越道:“子範有所不知。”

而對章越而言,這很好解決後世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有一百萬軟妹幣被燒成了灰,對國家和個人而言損失多大?

但這一切熙寧三年後全變了。

所以城中街道是以一個丁字形。

在空地上這般牙人有好幾十個。

李憲聽聞官兵也加入私市貿易,也是吃了一驚,章越則對李憲道:“當初營邊時,朝廷曾允邊回易,如今要整飭,先要禁了軍隊回易之事。”

李憲聽說除了馬匹西番商人喜歡用麝香、水銀、牛黃、珍珠來交易宋人絲綢、茶葉、金器、銀器、漆器等等。

整個榷場如一座小城般分三個城門,分別通往東西兩個方面,北則是朝着熙州城,唯獨南面不設城門。

至於宋人則也是百貨在此,似秦州特產龍鬚席、芎窮也有販賣。

之後熙寧年後市易所從永寧寨轉至古渭寨(通遠軍),而從熙寧五年時,從通遠軍又轉至了熙州。

當時目睹這一切的官員們都說似看到人生中最昂貴的一場火焰。

既是連軍隊回易都禁止不了,那麼民間私市也禁不成。

章越道:“有,若有以一罰三。一百貫以上杖一百,兩百貫以上徒一年,三百貫以上則經略府過問。”

榷場中心這裡看守更嚴,前面就是市易所。

李憲與章越穿着一身便裝至市易司巡視,章越對李憲言道:“熙州的市易場是三日一集,市易所裡強制用鹽鈔市易!”

永寧寨是最早的博馬場,當時如此形容永寧寨,至蘭州五百五十里,至宗哥城(西寧,董氈陪都)九百里。當初陝西轉運使薛向便在這裡大量以鹽鈔向蕃人買馬,每年可交易一萬至一萬五千匹。

守着城門的士卒正在盤查覈對。

結果是薛向只用了幾張破紙買到了大量的戰馬,卻導致了鹽鈔暴跌,最後章越在汴京設交引所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市易所就好似榷場,好似海關,不僅抽稅還要強行鹽鈔結算,而私市就好比走私。

李憲聽了默然。

勾當下面則是行戶,一共有十六家大行戶獲准進入市易司,這些行戶推舉出十六人組成行會,與市易司共同管理整個榷場。

如今熙州的市易司之前是由呂升卿,黃察二人勾當。

章越道:“私下以金銀銅錢交易者,一律扣押貨物,徒三年。”

這些牙人都操着熟練的蕃話或用漢話與西番商人討價還價。

李憲看着不少西番商人沒有理會街道左右的店鋪,而是朝榷場中心直去不由好奇。

榷場的四面都修建了土牆,土牆每隔幾十步便建一座木製望樓,由幾名宋軍負弓在望樓上瞭望。

章越笑道:“眼下只有抓大放小,可以禁金銀,卻禁不了走私,子範再看看!”

在去年踏白城大敗,河州被圍,疑似失守之下,熙州當地蕃部在木徵策應下造反,數度兵臨襲擊熙州城。

河州城外的市易所,準確地說是市易所與榷場的綜合體。

總而言之即便燒成了灰,也不讓敵人佔得半點便宜。

榷場裡盡是商戶以及蕃漢百姓定居其中,人口足有上萬之多,一旦到了市易之日,整個榷場會再涌進來兩三萬人。

此外在洮河臨水處還修了一座子堡。

一般而言,榷場是由三司的催轄司管理,但熙河路卻自設市易司以來,繞開了三司,直屬於熙河經略使路。

商鋪上擺滿了西域的商品,似麝香、水銀、硃砂牛黃、真珠、生金、犀玉、珊瑚、茸褐、駝褐、三雅褐、花蕊布,兜羅綿、碉砂、阿魏、木香、安息香、黃連、犛牛尾、狨毛、羚羊角、竹牛角、紅綠皮等等。

不僅是民間有偷稅,連秦鳳路熙河路的宋軍官員也是有走私,禁之不絕。

李憲點了點頭道了句:“善!那可有私市?”

李憲入城後,但見整個街市上都是買賣的商鋪。

萬幸的是鹽鈔沒有貶作一錢不值,落得同交子一般命運。

在鼎沸的人聲中,章越笑道:“這也是錢之所向,無往不利。”

在市易所前還一個大空地,西蕃商人們帶着駝隊,馬隊來此,指着馬背上的貨物與面前的牙人大聲言語。

章越對李憲解釋道:“這些西蕃商人所攜貨物太大,生怕被外面商鋪的商人壓價,故而先到市易所詢價。”

“而這些牙人都是市易所所僱,每個人都有擔保,他們可以定一個最低價格收購遠來的蕃商們手頭上貨物。這錢由朝廷來出!”

李憲讚道:“這便是王相公的市易法啊!”

第239章 相聚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321章 御試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863章 宰執以下第一人第773章 異化第102章 婚姻之事第57章 神童詩第334章 二事第246章 殘信第658章 屯田之罪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394章 急變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591章 薦人第432章 又見故人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736章 章質夫請假第786章 收復河州城第104章 醉漢第14章 餅子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978章 權臣奸臣第47章 論文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949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278章 王者第353章 卻扇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153章 茶香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403章 鈔鹽法第903章 王安石復相第320章 相交第414章 入股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593章 主政太學第197章 錦衣玉食第520章 重聚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179章 買房第196章 村夫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915章 投機(第二更)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300章 官職第835章 兵臨城下第714章 敲打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981章 宰相忽悠皇帝第256章 審卷第662章 出兵第492章 除裳第708章 成事第358章 岳父的一席話第752章 人性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125章 改專業第93章 入京否第696章 出戰第734章 該爭還是要爭第813章 問題第97章 翻山越嶺第20章 桂花茶和雞蛋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304章 光陰第589章 替手之爭第54章 饒我狗命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596章 正反相攻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902章 廣施恩德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115章 饅頭不錯第597章 正反之論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298章 有錢故而任性第419章 變革第248章 展望第207章 不累心第310章 青松第578章 齊道德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43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478章 岳父回京第204章 人可找到了?第314章 六論第60章 上架感言第145章 期限第870章 交換單章第10章 望族第679章 報捷第233章 弊案第498章 離開第394章 急變第320章 相交第101章 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