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閨閣議論

第270章 閨閣議論

汴京這場遲來的春雨依舊在下着。

不過即便下雨,吳府上的下人們仍是出入繁忙,望去一張張烏蓬蓬的傘蓋穿行在白牆黑瓦之間。

一把塗抹了丹青水墨的油紙傘,經過了重重亭臺樓閣,來到高宅大院的深處。

主人家收了傘遞給了身旁的婢女,拍了拍衣裳的雨珠,擡頭看了一眼天井中飄飛的雨粉及正淅淅瀝瀝滴水的屋檐後,這才走進了閨閣中。

“姐姐你來看我了!”

十七娘見了吳氏一臉笑容迎了出來。

“是來與你和母親,還有兩位嫂嫂道賀的。”吳氏笑着言道。

一旁堂上李太君及長媳範氏,次媳王氏都坐着一旁。

李太君笑道:“你好歹是來了,我們都坐着說了一早上了,還問着十五姐兒什麼到,哪知你卻先到了。”

十七娘靦腆地道:“母親,姐姐,別說了。”

吳氏笑道:“還端着呢?”

十七娘笑了笑。

吳氏上上下下打量十七娘,然後嘆道:“沒料到,章家郎君第一次省試即是高中,還取了個第二回來。你可真是有福氣的。”

“哪裡是爹爹的眼光好纔是。”

李太君接過話道:“方纔還說呢,這裡不得不佩服老爺的眼光。如今章家郎君中了進士,我也放開話來說,老爺當初來來回回察看過不少次章三郎君的底細,最後才定了這婚約。”

“譬如章家郎君什麼出身,拜在什麼老師門下,他平日在太學如何,同窗之交遊,讀書之刻苦,甚至連去過青樓幾次都一清二楚。”

說到這裡,衆女眷們都是笑了,打趣着十七娘,十七娘終於吃不住避至房裡,但又被請出。

“老爺還常說章三郎君目光炯炯,像極了他當年的樣子。要知道老爺是十七歲那年中進士,正應了老爺的話,章三郎君也是十七歲中進士,可知老爺眼光多麼了得,連這都看到了。”

衆女眷們聞言都是佩服之至。

範氏道:“我記得爹爹不是還常常唸叨着一句話,什麼家世門第田財不如人品好,家風好麼?”

李太君更是高興道:“不錯,其實這些話大家都知道了,不過就是瞞着不與你們提,我如今也不用瞞着。”

十七娘在旁笑着,這時二嫂王氏湊近十七娘道。

“其實不止這幾句,我聽持郎說過,爹爹還說別看如今咱們與章家結親是低嫁了,但不出二十年,就憑他們兩位哥兒的出息,還要仰仗人家呢。”

“都聽說女兒家有胳膊肘往外拐的,可爹爹竟爲了新女婿貶起自家的兒子了。”

十七娘一愣見了二嫂倒一片善意,當即道:“不敢當二嫂。”

吳氏也到二人身前道:“你們說什麼體己話,十七,聽說你昨晚看榜見了章家郎君了?”

“姐姐知道了?”

吳氏道:“見了一面,你可有問他既是中了進士,那麼按着之前約定,他可打算何時來提親?”

十七娘道:“我何時問了這句,看了榜後,即是散了。”

吳氏聞言,略有所思笑道:“我知道了,你是要他自己上門提親。”

十七娘道:“約定是約定,總沒有女兒家求嫁的道理吧。若是章君另擇婚事,我也不會說什麼。”

“他敢,”吳氏道了一句,“我與你姐夫先不饒他。”

頓了頓吳氏又笑道:“不過就憑他送你這對玉簪,就知他不是負心之人。”

十七娘聞言撫了撫頭頂的玉簪。她心底並無芥蒂她人如此議論她的婚事,李太君出身大族,家裡風氣反比普通官宦人家放得開。

不過如今還是第一次將婚事拿至桌面上談論,十七娘多少還是有些吃不消。

“不過還是多個心眼,我來前聽說昨日有半個汴京的媒婆倒是都去章家提親了。”吳氏言道。

十七娘不由訝然。

王氏安慰道:“十七放心,汴京真正的達官貴人裡不少知道你與章家郎君的婚約,如今往上湊的多是些不知根底的,看看能不能撈個狀元或榜眼探花女婿的。”

不過吳氏仍是大是憤慨還道:“或也有些渾水摸魚的未可知。”

“你可知咱們汴京這些婦人平日閒得就愛嚼舌根,之前知你婚事沒選那劉幾,一羣人笑話咱們家短視,爹爹識人不明,如今倒好章家郎君得了省試第二就有些好事的人編排話來了,眼紅嫉妒於你。”

吳氏說到這裡,不好往下言,她倒是聽了幾句,說吳家好野心好算計,要用庶女換得一個狀元女婿,如此買賣真是賺大了。

十七娘則心想,之前她與章越婚事爲自家親戚所知時,倒有不少親戚說了幾句閒話,大意是此婚事不配或是吳充夫婦有意刻薄庶女,想着嫁給寒門子弟可省卻些嫁妝。

但如今……

吳氏又對十七娘言道:“你可知昨日榜單一出時,就有人從貢院裡傳出消息,說主考官要排名省試名次時,卻見窗外飛了十數只彩蝶,盤旋於你家章郎的卷子上。”

“甚至還有數只,不偏不巧正落在你家章郎的名字上不去。考場上所有考官都看見了,引以爲奇觀啊!你說到了殿試之上……”

一旁李太君與範氏聽了都不由問道:“竟有此事?”

吳氏點頭道:“千真萬確,如今京城裡倒是傳開了。”

李太君她覺得,章越這女婿越來越出乎自己意料,他這般年輕如果能考中進士就好了,哪怕是最後一名也成。沒料到章越不僅考了省試第二,且還有如此奇遇。

至於範氏看着十七娘,也是感嘆自家公公的眼光爲何如此好,十七娘爲何如此有福氣。

這時範氏開口向吳氏言道:“姑爺不是與章家郎君交好麼?不如探探口氣,問他什麼時候上門提親?”

吳氏看了十七娘一眼,這話真要問麼?

吳氏推道:“我家官人一問,章家郎君十有八九知道是我們吳家的意思,如此讓咱們家臉面往哪裡擱呢?”

“倒是嫂嫂,你的侄兒不是章家郎君的同窗,又是至交好友,若是他相詢不會令他起疑吧。”

範氏也是爲難道:“我那侄兒也不太會說話。”

最後李太君道:“哪怕人家當了宰相,但我們吳家也不會求嫁女兒。但我看得準,那章家郎君是明白事理的人,大可信得過。”

此刻內廷之中。

翰林學士王珪權知貢舉,以及同知貢舉翰林學士範鎮,御史中丞王疇同在殿外等候。

如今省試已畢,他們來至殿中向天子覆命。

ps:這兩天加班更新少了,明天更個大章補償。

(本章完)

第601章 吳府壽宴單章第705章 姐妹第444章 風波第46章 周禮和儀禮第417章 求教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131章 佩服第268章 捉婿第397章 三衙第883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第518章 特旨升遷第289章 殿上詩第727章 回京?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24章 章氏族學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669章 渡河後再議封賞第87章 星河第828章 叛亂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707章 面授機宜第40章 糖霜第584章 安居平亂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879章 殿議第738章 既濟未濟第23章 回家第553章 棋逢對手第728章 推恩第463章 柳暗花明第549章 曾鞏和章俞第91章 釋懷第158章 我的地盤第101章 熟人第995章 必也正名(兩更合一更)第58章 考取第714章 敲打第105章 離別第106章 瀑布第225章 放榜第324章 誰爲三等?第756章 數其罪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25章 君子厚德載物第818章 便商貿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326章 入對第704章 熙河經略安撫使路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133章 託付第335章 選房第944章 探病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676章 不退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152章 相中第125章 改專業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871章 提攜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530章 商議第599章 越次召對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第395章 更替第232章 搏擊長空明日更新第150章 相贈第493章 公用錢第312章 良人第731章 佈置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656章 莫遇玉汝第619章 天下絕不可無參政第667章 初出茅廬第812章 大略第866章 所言極是(兩更合一更)第387章 嘉祐八年明日更新第434章 演講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861章 孤勇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93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273章 論名第173章 傳頌第434章 演講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343章 下聘第923章 九百一十五章沙堤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673章 大戰第408章 改變第984章 耶律宏第314章 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