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

章府之內。

章越面前乃大理寺丞吳處厚。

吳處厚一臉恭敬地道:“當初大參拜相之時播告大廷。釋天下霖雨之望,慰海內岩石之瞻。”

“帝渥俯臨,輿情共慶。秉一德以亮庶工,遏羣邪以持百度。始進陪於國論,俄列俾於政經。論道於黃閣之中,致身於青霄之上。竊以閩、川出相,今始五人;章氏登庸,古惟二士……”

“處厚早辱埏陶,竊深欣躍。稀苓馬勃,敢希乎良醫之求;木屑竹頭,願充乎大匠之用。”

吳處厚這一番話說下來,正常人聽了都要汗顏,老臉一紅,慚愧不已。

章越笑了笑道:“吳兄,這話當初對韓丞相也是這麼說過嗎?我怎聽來如此耳熟能詳。”

吳處厚聞言赧然,正色道:“絕無與他說過,處厚對章相公的敬仰絕對是發自肺腑的。”

章越點點頭道:“以往倒是沒有聽聞,今日方纔知曉,你的事我放在心上了,朝廷若有闕我會省得的。”

吳處厚聞言大喜道:“以後願爲大參執鞭,鞍前馬後。”

章越微微點了點頭,當即黃好義帶着吳處厚下去。

一旁陳瓘、秦觀,晁補之從屏風後繞出,陳瓘不由道:“相公,似吳處厚這般小人,爲何你將他收入帳下?”

秦觀也道:“此人不是君子。”

章越笑了笑道:“不要看不起小人。小人有五處地方勝過君子。”

陳瓘,秦觀詫異道:“還請相公賜教。”

章越道:“其一小人對名利都很執着,能夠爲了名利破格辦事,這是君子一不如的地方。”

“其二辦事責效,只問結果不問過程,這君子是二不如的地方。”

“其三除了名利,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旁人譭譽如何從不放在心上,這是君子三不如的地方。”

“其四既是辦了,就辦到底,不怕任何打擊或身後名聲,這是君子四不如的地方。”

“其五問心無愧,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任何不對的地方,這是君子五不如的地方。”

陳瓘三人聽了都是暗自慚愧,章越對三人道:“你們三人需多學着些。”

三人一併道:“是。”

其實章越用吳處厚並非是上面幾個原因,衆所周知吳處厚之前想要投奔蔡確,數度求他引薦而不得,所以懷恨在心,到處說自己當年如何如何栽培蔡確的,如今蔡確忘恩負義。

而蔡確用了背叛自己的邢恕,這點令章越尤其不悅,所以他也就接受了吳處厚投靠,噁心一把蔡確。

但既身爲執政,伱一定要讓別人知道,幹了對不起你的事,冒犯了你的威嚴,就一定要付出代價。

當然話對外肯定是不能這麼說的。

章越繼續道:“仔細看來吳處厚,他也並非是那等真正的小人。”

“他與王平甫交好,他病逝前曾多番向我舉薦他,故而我也願讓他一試。”

陳瓘道:“相公所言令我想起,吳處厚一直遭到蔡持正的冷漠對待也是不爭之事,但全然歸咎於蔡持正也未必見得,因爲吳處厚一直反對變法的,蔡確不念私情不用他也是情理之中。不過蔡持正與馮當世成婚我也看不懂了。”

章越笑了笑,朝堂上不拘泥於變法,不變法之論的,恐怕只有他與蔡確了。

章越道:“無論是支持變法,反對變法,怎麼選都是錯。”

“蔡師兄便有些調和和折衷之意,當然這是出於官家之意,但是這麼選也是錯。”

“爾等要曉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不在問題之上。”

衆人聞言都是拜服。

章越道:“從長安至西京,再從西京至汴京的郵政之事已是有了眉目,我與你們引薦一個人。”

片刻後一名三十多歲其貌不揚的男子出現在室內。

“在下陳行見過諸位!”

此人名叫陳行,是陳襄族親,也是他引薦給章越的,當初在杭州城外對方持陳襄名帖見過了章越。

章越雖不輕易收禮,但陳行這幾年上門問候一直不斷過。

章越與商人保持聯繫的一個是當初爲他創辦交引所的沈陳,還有一個便是陳行,對方在杭州經營棉布行,同時自己也買了棉田經營。

幾千年官場排名第一的格言絕對是‘朝中無人莫做官’。

而經商更是如此。

當然陳行本身也很有能力,有眼力見,辦事也很有魄力,敢冒風險。

陳瓘三人都是起身行禮。

章越對陳瓘道:“這一次辦郵政之事要勞動於他了。”

陳瓘道:“不是要官營嗎?”

章越道:“不,還是老規矩官營商辦,但又有些不同。以往朝廷辦交引所時朝廷有錢,但如今朝廷沒錢,所以錢系陳掌櫃出。至於朝廷則出路、出人出驛舍!”“也是設立董事會,但董事會由官員,商人,高管三方組成。”

無論是交引所還是郵政,章越始終貫徹的就是政企分開。

設立董事會作爲二者中介。借鑑後世從淡馬錫模式到深圳模式,再到合肥模式,常州模式都有一脈相承,變和不變的地方。

陳行道:“從汴京至西京,再從西京至長安,從長安至秦州,朝廷每年都要花大量錢財來維繫。陳某若能爲朝廷分憂,爲天子解難,也是榮幸之至。只是陳某本錢不多,怕是力有未逮。”

章越道:“這個容易,讓交引所給你募大頭,再從市面上找幾個富有商人合投。”

比如章越在杭州,秦州佈局以棉紡業爲核心,以政策佈局配套新產業。那麼郵政則引入類似於風投。

如今知杭州的便是章越老師陳襄,而知秦鳳路轉運使則是章衡,素來是上陣親兄弟,打虎父子兵的套路。

章越將其中理念與衆人細細說了清楚,陳行等無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只要從汴京至長安,明年至秦州,再至河州的郵路能夠貫通,不說盈利,只要能自負盈虧,那麼每年爲朝廷節約百萬貫不在話下。

如此之前答允天子六百萬貫,便先了了一百萬貫了,至於以後的……以後再說。

衆人交談直至深夜,都是興致勃勃。

……

王珪回府後,王安禮來到其府上。

“見過丞相!”

王珪持王安石的信給王安禮看過,王安禮見了吃了一驚。

王安禮道:“不意兄長對韓子華如此言語。吾兄說過了,他下野之後不論朝政的。”

王珪道:“新法是令兄一輩子的心血,他自不願看韓章二相將之更易。本相對令兄倒是再瞭解不過了。”

王安禮道:“新法之事我與章相公所見略同,破除積弊必須有大魄力,但反過來也要能夠在微末上進行調整。有時候後退也是爲了更好的前進。”

王珪微微笑了笑,原先王安國,王安禮都是反對王安石變法。到了熙寧後,王安禮與章越是一直走得很近。

當年鄭俠案,章越冒着開罪呂惠卿的風險也要保下王安國。

章越不僅對其蔡卞很是提攜,對王安禮也是一般。王安禮心底感激章越對兄長的迴護之意,同時他與章越也是進士同年,二人交往很久了。

現在王安禮已是知制誥,同修起居注。

王珪對王安禮道:“你說他日韓丞相若下野了,章相公是否會支持老夫?”

王安禮一愣道:“章相公是丞相的門生,丞相不該說出這般見外的話來。”

王珪撫須笑了笑道:“本朝沒有座主門生之說,再說章相公入中書以來一直是與韓丞相走得近,與老夫走得遠了些。平日在政事堂,章相公也是多與韓丞相議論事。”

王安禮聽出王珪有那麼些酸溜溜的意思。

王安禮反問道:“難道王丞相要與韓丞相爲難?”

王珪道:“非也,你也知道本相立朝多年,從不耍弄陰謀詭計,換了他人在本相的位置或有取而代之之意,但本相卻沒有這個打算……”

王安禮道:“王丞相真長者。”

王珪道:“我有一事不明,爲何令兄不自己來作宰相,而要託我來爲之呢?”

王安禮道:“家兄曾與我道,變法之技陛下已是盡得之了,他自是不必再用了。”

王珪道:“是啊,陛下的意思是事無大小,盡由他辦。韓章二人要取代令兄怕不行。韓章改役法之意,陛下乃不得已從之。”

“陛下之所以答允,是因天下多盜亦民生確實疾苦,蘇軾不是也在徐州任上連續上疏說天災人禍,百姓多逃亡嗎?”

“故而暫且從之,陛下最後還是要把攬大小之事,一切自己來辦。”

王安禮道:“原來如此。”

王安禮明白如今百姓疾苦,用當時的話盜賊一出多一出,再如此下去老百姓們都要過不下去了。

官家迫於現實,所以答允更改役法,一旦時機成熟,官家還是要將變法推行下去的,如此便與韓絳,章越二人的主張衝突了。

“所以要罷韓丞相!”

王珪點了點頭:“其實韓丞相也早看出着點,那日在政事堂他私下與我道,募役法改作免役法後。也不算是三次任相皆一事無成,如今他心事已了,看來是流露去意了。”

韓絳前兩次任相都頗爲勢弱,這一次得章越支持後,改動了免役法,心事已了。

最要緊的是韓絳明白天子一直都不喜歡他。

王安禮道:“韓丞相如今辭相,倒不失功成身退。”

王珪道:“所以請你來替老夫作個說客,替我說一說章相。老夫長於經義,短於治國,於此事上他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單章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674章 渡河第377章 宮中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959章 射中者得候第509章 皇太子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第563章 蹀躞帶第245章 無心插柳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213章 行卷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631章 不易第318章 打壓第492章 除裳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817章 市易所第403章 鈔鹽法第576章 加擔子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69章 來信第881章 共識第813章 問題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173章 傳頌第389章 皇后與宦官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929章 拉攏第492章 除裳第828章 叛亂第645章 奪三職第74章 飯錢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979章 遼國的能臣(感謝一拾肆修書友上盟第198章 上元夜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469章 青衣第57章 神童詩第406章 商人第1021章 兩面夾攻(兩更合一更)第317章 考後第1016章 蔡卞進京第328章 授等第23章 回家第907章 用或不用(感謝楓愛雲書友盟主)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739章 賜宴第149章 外室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372章 商山四皓第917章 入京召對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687章 廣銳軍第712章 庭參第354章 拜堂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255章 筌與魚第568章 帝王心術第565章 朕不允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821章 結算貨幣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691章 鹽井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1042章 論孟第814章 閱兵第851章 抵京第137章 府元第818章 便商貿第153章 茶香第394章 急變第279章 水幾是道第286章 東華門第659章 圖窮匕見第193章 價值第971章 叔侄第639章 功勞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950章 坐而論道第1034章 重開天章閣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149章 外室第678章 凱旋第449章 小人哉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801章 保舉第913章 如何鬥爭第378章 消息第857章 齊家治家第469章 青衣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30章 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