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山頭

辭別陳昇之後,王安石騎着毛驢回到鐘山定林寺中。

定林寺爲南朝名寺,當年梁武帝興佛,此爲佛宗聖地。這裡也是文人聖地,劉勰在此寫出了《文心雕龍》。

王安石退隱之後在定林寺中有一書齋,名爲昭文齋,這原是僧房被改建爲書房。

昭文齋聽起來好似昭文館大學士的意思,好似自己乃山中宰相一般。

其實王安石自寫了一首詩迴應了衆人的這個想法。

我自山中客,何緣有此名。

當緣琴不鼓,人不見虧成。

這句詩取自昭文鼓琴的意思。

說得是一個名爲昭文的琴師。莊子中有云,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之古琴也。

昭文雖說琴技已是出神入化了,但只要你彈琴了,就有成功與失敗的地方,你要想真正用中,就是‘不鼓’,不去彈琴。

這首詩可知,王安石雖隱居鐘山,但對變法的得得失失從未放下,時不時便拿出來反芻。

王安石固然想雲淡風輕地過歸隱後的日子,但沒有真的到雲淡風輕的地步。

王安石入了書齋,看到棋盤上一盤殘棋,正是前日他與寺中長老對弈後所留,后王安石有事離去,如今棋局還擺在這裡。

書齋裡還掛着王安石所作的一首詩。

詩名就是定力寺。

衆木凜交覆,孤泉靜橫分。

楚老一枝筇,於此傲人羣。

城市少美蔬,想今困惔焚。

且憑東北風,持寄嶺頭雲。

王安石脫去幅巾,坐在椅上看着眼前的殘局不由感嘆,天下之事真似這一盤殘棋。

陳昇之方纔的話對王安石是有觸動的,他心底對章越變更役法當然是有意見的,當年熙寧變法種種,其中最令王安石得意的還是募役法。

儘管募役法確有不美之處,但天下事就如昭文鼓琴般,除非不鼓,否則有成必有虧。

王安石治天下猶如昭文這等絕代琴師視己琴技,認爲自己的變法就是完美無缺的。

王安石將此事悶在了心裡。他說了歸隱後一字不提朝政便是不提,但不是他真不關心,他也是參詳着役法得失。

他此刻想起陳昇之的話,當初揚州簪花的四相,除了韓琦已是故去,他與陳昇之已是下野,唯有王珪一人仍在相位。王珪,韓絳二人都是王安石的同年,王安石慶曆二年進士,位列一甲者三十九人,僅有五人沒有位列公卿,稱得上是人才濟濟。

王珪雖持政中立,但用力的在禮制上,譬如濮議和郊祀陪享,他都有所倡議。而且在征討熙河之事上,王珪從始至終都是支持王安石和吳充的。

王安石知道王珪雖面上不說,但他與韓絳,吳充都是有矛盾。至於自己在位時,王珪何嘗不忌自己,只是王珪從來不發就是。

想到這裡,王安石立即給王珪寫信。

王安石被稱爲拗相公不是沒有道理,他不肯有絲毫妥協,旁人越是從各方面打擊他,他越堅持自己的想法,甚至六親不認,衆叛親離,也要將自己想法貫徹下去。

有這一段氣力的人是可以辦成大事的。

王安石可以肯定韓絳、章越變動役法並不合乎他的心意,而韓章二人以後絕不會僅限於更改役法一事。

所以王安石當即提筆給王珪寫信。

王安石寫字飛快,他的書法特點就是着急忙慌。每個字寫來如橫風疾雨般,好似急急忙忙趕工一般。

不過仔細看來卻自有他的意境,及他的性格蘊含在其中。

……大朝會依舊由王珪押班。

王珪拜相三年來,沒幹什麼事,下面的官員也瞧不起他,戲稱爲三旨相公。

何爲三旨?

王珪上朝只是說去:“取聖旨。”

皇帝表態之後,他也不問是否,只是恭恭敬敬回答說“領聖旨。”

退朝之後,見到臣僚,便說:“已得聖旨。”

“取聖旨。”“領聖旨。”“已得聖旨。”

王珪合稱三旨相公。

這外號就是下面官員譏諷王珪任相三年以來一事無成,毫無建樹,所以面上對他都不是那麼敬重。

相反官員們對章越,韓絳都是恭恭敬敬的。

爲什麼政績是官員是要緊的?這說明他們對上能說得算,對下能夠壓得住人。這也是爲何上位者都是喜歡以權破法,用重新分蛋糕的辦法來抓取權力的緣故。

王珪退入班中,看着韓絳心底有些灰溜溜的。

三旨相公的譏諷,他不知道嗎?他是知道的。奈何如今大權盡在韓章二人之手,王珪站在一旁只能幹看着。

王珪本來不欲顯露,但昨日接到王安石來信後心思有了變化。

今日照例領取聖旨時,王珪離開殿中,手持着聖旨對羣官道:“已得聖旨。”

羣官聞言正要照例散去,王珪突道:“且慢着!本相有幾句話交待!”

羣官訝異這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嗎?

你王珪什麼時候這麼‘多話’?

……

而在殿下看着王珪的蔡確,明銳察覺到了這些。

在役法變動之事上,蔡確看到了韓絳,章越的魄力。雖說如今韓章二相因變更役法氣勢正盛,蔡確也繼續保持既結盟又中立的態度,在新黨舊黨之間自成一座山頭。

蔡確是一個非常善於體察聖意的人,在他心底本沒有什麼變法與不變法的政見之爭。

他從來到尾只有一個心思,那就是官家的心思在哪裡。

韓絳,章越變動新法,這令蔡確也看出了官家也是要調和新法之意。

所以他敏銳地察覺到這一切,出於平衡之意,他一改以往對舊黨喊打喊殺的態度,主動與舊黨領袖馮京結了親。

今日王珪突然站出來了,說明這中間暗流涌動。

這時候邢恕來到蔡確身旁道:“今日王史館有所不同啊!”

蔡確看了邢恕一眼。

當初邢恕見章越受新舊兩黨夾攻,覺得對方成不了氣候,主動與官員面前表示與章越劃清界限,全然不顧當初章越對他的提拔之恩。

此事令司馬光也很生氣。

後來章越相位穩固了,邢恕後怕不已,立即左右尋覓重新找自己的後臺。

找來找去只有蔡確敢接納他,從此邢恕便依附於蔡確。確實蔡確要自立山頭,肯定要接納那些被大臣們所不容之人,邢恕自也有他可以利用的地方。

蔡確道:“王史館看來是有所持了。”

邢恕點了點頭贊同了蔡確的觀點。

第93章 入京否第779章 宕昌城第351章 迎親第224章 表白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728章 推恩第76章 飯堂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655章 箭在弦上(第二更)第987章 盜書第326章 入對第1043章 良知(兩更合一更)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316章 破天荒第806章 集思廣益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92章 章家子弟第282章 上巳第969章 駐真定府第402章 爲官一任造福百姓第409章 貪婪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626章 狀元必出寒門第560章 升遷之喜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777章 幾日經略使第963章 遼國的謀略(兩更合一更)第249章 關撲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287章 唱名第205章 憑信(感謝kown1書友的盟主)第944章 探病第164章 俯視第15章 孝經第560章 升遷之喜第329章 封還第223章 圈子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357章 回門第624章 寒門出身第947章 決定人選第854章 推辭和接受第697章 步步爲營第143章 詩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337章 強幹之法第809章 度之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12章 一以貫之第869章 王安石的推舉第714章 敲打第123章 章府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794章 短兵相接第479章 章家又出了兩個進士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1013章 道理之爭第762章 管仲與桑弘羊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175章 談話和心跡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927章 想罵就罵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969章 駐真定府請假下第212章 照料第883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第1019章 遠利和近利第757章 得不償失第765章 這個人可以用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310章 青松第484章 翁婿聯手第357章 回門第391章 仁君第321章 御試第498章 離開第836章 信任危機第208章 蒐集齋第668章 福將第933章 指路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326章 入對第329章 封還第135章 答案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745章 嫉妒第268章 捉婿第371章 經筵第663章 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