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

西夏是農業和畜牧業並存的國度,農業主要集中在黃河兩岸,這裡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從漢唐時期就進行耕作,開闢了大量農田,主要是由漢人和一部分轉爲農業的党項人耕種,而西夏的畜牧業更加發達,主要集中在三塊地方,一塊是北面的河套地區,一塊在賀蘭山腳下,另一塊則是河西走廊,所有肥美的牧場幾乎都被党項八部瓜分殆盡。

党項八部在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都有自己的牧場,但他們部落本部卻集中在賀蘭山腳下近千里的草原上。

自從各部落聯軍和宋軍進行了一場激戰後,雙方都沒有繼續作戰,保持了一種對峙狀態,這種對峙已經延續了近十天。

這天下午,一支兩萬人的宋軍騎兵出現在賀蘭山腳下細封部的牧場邊緣,這裡距離西夏軍大營約三百里,需渡過黃河才能抵達,兩萬宋軍騎兵是由統制曹猛和向淮生率領,屬於龍驤衛,也是京兆軍成立最久,裝備最精良,戰鬥力最強悍的騎兵。

遠處是一片大帳,約有千餘頂,這裡只是細封部的一個分支小部落,由數千牧民組成,當兩萬宋軍騎兵出現在數裡外時,牧民忽然發現了他們,衆人開始沒有注意,但很快他們就意識到了危險,牧民們驚恐萬分,迅速向北逃離。

這時,宋軍騎兵迅速發動,向營帳駐地席捲殺來,儼如黑色風暴席捲而至,宋軍騎兵下手狠辣,絕不容情,千餘名來不及逃走的牧民全部被殺,他們養的十幾萬羊和羊乳也成了宋軍的軍糧,軍隊隨即點燃了大帳,又向下一片牧場殺去。

短短一天一夜,細封部的十四個部落便被端了八個,牧民被殺死數千人,草場上到處火光沖天,濃煙滾滾。

細封部大酋長叫做細封黑塔,眼看細封部要被滅族,而細封部的軍隊卻在數百里外靜州和宋軍作戰,細封黑塔驚恐萬分,急派人分兵兩路,以最快的速度趕去興慶府和靜州求援。

接下來另外兩個比較大的部落,費聽部和往利部也同樣遭到了宋軍騎兵的血腥殺戮,傷亡慘重,損失巨大,一時間,賀蘭山腳下人心惶惶,很多部落都開始向山上轉移。

興慶府王宮,李乾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書房來回打轉,他已經接到來自党項各部的緊急求援,宋軍騎兵開始屠殺党項各部牧民,這就等於是在抽西夏國的腳筋了,一旦党項各部被屠殺殆盡,西夏的立國基礎也就坍塌了。

當然,党項人還有百餘萬農耕党項,這也是党項人的立國基礎,西夏的八萬常備軍就是從農耕党項中招募而來,但這些常備軍已經全軍覆滅,只剩下一萬最精銳的騎兵保衛着都城。

李乾順緩緩停住腳步,嘆口氣對英貴和焦彥挺道:“李延慶下手狠辣,連老弱婦孺也不放過,我們偏偏又無兵可救,這可怎麼辦?”

焦彥挺急道:“李延慶派兵攻打党項部落,顯然是在擾亂靜州軍心,一旦軍心失去控制,各部落軍隊很可能就會殺回去,聯軍就崩潰了,微臣建議陛下立刻派鐵鷂子騎兵趕赴賀蘭山阻擊宋軍,同時再好好安撫住靜州軍隊。”

“不可!”

英貴當即反對道:“鐵鷂子騎兵是陛下御前的侍衛軍,絕不能離開都城,況且三千鐵鷂子騎兵殺去賀南山也無濟於事,面對兩萬宋軍騎兵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反而容易被宋軍半渡而擊,如果軍隊去多了,那都城就沒有了防禦,一萬宋軍就能攻下我們都城。”

李乾順也覺得英貴說得有道理,鐵鷂子確實不能離開京城,不能離開自己身邊。

焦彥挺見英貴總是反對自己,他心中也着實惱火了,便冷冷問道:“那英尚書說我們現在該怎麼辦?任由宋軍把党項各部殺絕嗎?”

英貴沉思片刻對李乾順道:“陛下,不如先穩住軍心,告訴他們,陛下已派一萬騎兵趕赴賀蘭山,請他們安心和宋軍作戰。”

李乾順和焦彥挺同時瞪大了眼睛,這不就是在欺騙前軍將士嗎?

焦彥挺頓時急了,“前軍將士並不是瞎子聾子,有沒有人去救他們家人,他們會不知道?你這樣做只會讓他們對朝廷徹底失望,更會加速聯軍的分崩離析。”

英貴也針鋒相對道:“那你說怎麼辦?各部落以前都可以集結二三十萬軍隊,但爲什麼這一次只肯拿出十幾萬軍隊?他們明明有軍隊能自保,卻要向朝廷求救?這不是把朝廷置於兩難境地嗎?他們根本就不想出兵幫助朝廷渡過危機,現在他們不過是找到一個召回軍隊的藉口罷了!”

焦彥挺也承認英貴說得有一定道理,但問題是現在大家都應該顧全大局,而不應只考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西夏完了,他們的日子也絕不會好過。

焦彥挺又對李乾順道:“微臣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置換防禦。”

李乾順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似的,連忙道:“什麼置換防禦?”

焦彥挺一邊想一邊道:“現在唯一還能兵力的就是党項部,拓跋萬利還算比較有大局觀,不如請他出兵三萬人來鎮守興慶府,然後將興慶府的一萬騎兵派去救援賀南山各部,陛下覺得怎麼樣?”

李乾順當然也知道拓跋部和細封部的百年恩怨,讓拓跋軍去救援細封部落確實不太可能,不過正如焦彥挺所言,讓拓跋軍來守城,讓守城的軍隊救援細封部,這確實是個可行的辦法。

英貴這次也沒有反對,他也沒有辦法了,他不得不承認,焦彥挺的這個辦法還算是可行。

李乾順見英貴沒有反對,便當即立斷道:“那就煩請焦尚書跑一趟拓跋部,請他們出兵三萬前來鎮守京城。”

焦彥挺和拓跋部的關係很好,由他出面是最好不過,李乾順想到帶兵去救援賀南山的大將,便道:“速令濮王李仁宗進宮!”

李仁宗接受了委任,準備率領一萬精銳騎兵趕赴賀南山救援,但他並不可能立刻就出兵,至少要等拓跋部的軍隊過黃河趕來興慶府時,他們纔可能離開,否則興慶府出現了無兵駐守的空窗期,後果不堪設想。

就在李仁宗整頓軍隊準備出發之時,興州城開始進行管制,只准進不準出,並開始清理城內的漢人,嚴防宋軍探子向宋軍傳遞重要情報。

大街上到處是一片混亂,此時剛剛下達了清查漢人的命令,其他措施正在陸續執行,城內的漢人嚇得攜家帶口向城外奔逃,正南方的興慶門已經封閉了,不準漢人外逃,但據說幾個副門沒有傳達到封城命令,漢人們紛紛聞訊趕去。

魏英自從喬氏商行被查封后,這幾天便一直住在老僕家中,這時,他的一個消息來源告訴他一個重要情報,守衛興州城的一萬騎兵即將趕赴賀南山,改由三萬拓跋軍來守城。

魏英意識到這個消息極爲重要,他也顧不得收拾東西,急向城門處奔去,他剛跑上大街,一名夥計氣喘吁吁跑了過來,“魏掌櫃,所有城門都禁止外出了,只有西北水門可以出去,再晚就出不去了。”

“副門不是可以出去嗎?”

“那是假消息,我就從西北副門過來,城門早就關閉了。”

魏英調頭便向西北水門方向奔去,此時所有的城門都接到了封城命令,只准進不準出,所有城門處都擠滿了要出城的漢人百姓,叫聲、喊聲、哭聲,鬧成一團。

興州城也有一條漕河,連同黃河,各地的糧食物資都通過這條漕河運入城內,水門仿造宋朝水門修建,修建了兩座鐵柵門,只要鐵柵門一放,內外船隻無法通行。

此時鐵柵門前也擠滿了數十艘小船,船上人在吵吵嚷嚷要求出城,兩邊站着幾名執矛士兵,正和船上人爭吵。

魏英確實發現了機會,鐵柵門雖然已經放下來了,但沒有放入河中到底,只是船隻出不去,他趁周圍人不備,跳上一艘船,又翻身下了水,他從水底向五十步的城門處潛去。

水中擠滿了小船,沒有人注意到水底的情況,魏英在岸邊悄悄換了兩次氣,憋足了氣向鐵柵門下面游去。

鐵柵門沒有徹底放下來的原因是幾艘船正好卡在城門洞中,士兵正在驅趕這幾艘船出去,所以裡面鐵柵門放下了,但外面的鐵柵門還開着,這幾艘船也不肯出去,大家就在僵持在城門洞內。

魏英一口氣潛出了數十步,等他探出頭喘氣時,已經在城外二十幾步處了,他心中大喜,爬上一艘船便跳上岸奔去。

第九百三十一章 御史張山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七百六十六章 視察店鋪第八百四十章 五女湊份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奪踏割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舉攻城 上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舉攻城 下第三百零八章 局中六人第二百七十八章 高家捉婿第三百四十七章 完美誘餌第六十六章 梁山宋江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爲棋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選第二百三十八章 弓馬大賽 十五第七百七十一章 碼頭遇舊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弓馬大賽 十八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風而降第一百一十五章 解試科舉 三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絕密情報第三十一章 另謀良策第九百七十一章 滅國之戰 二十四第十八章 功課事件第六百零八章 宋金爭燕 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軍營顯威 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清河大戰 下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二百四十三章 弓馬大賽 二十第七百一十三章 黃河南岸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七百九十七章 深夜偷襲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斷處置第六百四十九章 提攜舊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舉攻城 下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八百六十三章 白銅宋奴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情把柄第四十二章 大器翻身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一十九章 鼓勵無效第九百六十八章 滅國之戰 二十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軍北上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消息第八百二十章 鴨子變雞第七百三十章 遠程優勢第九百五十四章 滅國之戰 七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四十九章 武功秘籍第五十六章 面臨抉擇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決戰將至第三百四十章 夜火攻城第七百三十二章 再度進攻第八百六十九章 知府人選第九百三十四章 連夜抓捕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七百八十五章 再求和談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一百九十一章 矛盾初現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五百七十一章 朝報新聞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三百五十九章 血戰石州 下第三百九十三章 備戰不力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訪吳宅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蔡家出事月初求月票第六百三十七章 磨礪之戰 上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相國蔡京 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莫俊毒計第六百四十七章 礬樓茶局第八百五十四章 再奪踏割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二十三章 如願以償第九百七十八章 最後一環第八百零五章 太后懿旨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計第二十二章 良心建議第七百七十五章 書生誤國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九百三十二章 人心難測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引金入甕第七百七十五章 書生誤國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攻克燕京第四百二十四章 梁山烽火第二百六十九章 冷僻之題第一百五十五章 新橋買店 下第二百零六章 尋釁報復第八百四十九章 汴梁隱患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樓事件 下第三百九十章 逃出須城第九百八十七章 高舉大旗第六百九十三章 勇救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