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

熊熊烈火將整個山谷都吞沒了,火借風勢,風借火威,烈焰騰起足有三十丈高,將兩邊山崖上的藤蔓也點燃了,火勢蔓延極爲迅速,短短一刻鐘內,十餘里長的盤秀谷都變成了火的海洋。

李延慶率領近兩萬士兵在二十里外望着漫天的火光,感受着熱浪一陣陣撲面而來,他們前面兩裡範圍內都沒有樹木,這是東面吹來的穿山風被烈火烤熱了,帶着一股股令人心悸的煙火氣息。

在他們面前築起了一道寬約兩丈的擋馬泥袋牆,防止金兵衝過火海突圍,就在這時,前面傳來了急促的馬蹄聲。

李延慶立刻意識到這是有金兵突圍了,他大喝一聲,“弓弩手準備!”

‘嗚——’

低沉的號角聲吹響,排列成兩排的五千名神臂弩手唰地舉起了強弩,對準了峽谷東面,這時,兩千多名騎兵如鬼魅般從東面衝來,個個被煙火薰得漆黑,爲首穿着銀甲金盔的大將,正是副統帥完顏昌,他的金盔在夜色中依然清晰可見。

李延慶一伸手,“拿我的銅弓來!”

一名親兵將銅弓遞給了李延慶,同時又遞給他一支鐵箭,李延慶搭箭上弦,猛地拉開銅弓,眼睛微眯,他的箭瞄準了金盔下的面門,手一鬆,鐵箭如閃電般射向爲首的完顏昌,這一箭來得極爲迅猛,一眨眼便到了眼前。

完顏昌剛從火海中逃出,雙目酸澀,他只看到一個黑點,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只覺額頭上一陣劇痛,眼前一黑,便什麼都不知道了。

完顏昌慘叫一聲,翻身落馬,當場陣亡,李延慶的箭就是命令,五千弩手同時發射,箭如疾雨,射向百步外的金兵,金兵紛紛中箭落馬,他們不可能再回頭,剩下的數百士兵大聲吼叫,拔刀向宋軍殺來,宋軍士兵依舊冷靜的放箭,數百金兵還沒有殺到擋馬牆邊,便已全部落馬陣亡,一陣熱風吹拂而來,山谷內再沒有一個金兵活口,只剩下千餘匹戰馬不安躲避在山崖下。

“去收拾戰場,不留一個活口!”

李延慶下達了命令,兩名統領各帶五百士兵奔向戰場,殺死重傷未死的金兵,收攏馬匹,掩埋屍體。

這一場大火足足燒了兩天兩夜才因一場大雨的到來而熄滅,這場大火使一萬五千金兵無法逃出而慘死,另外五千人雖然逃出大火,卻逃不過宋軍的截殺,也同樣死在宋軍的亂箭之下,兩萬金兵全軍覆滅,連完顏昌也慘死在李延慶的銅弓鐵箭之下,這是金國發動南攻以來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

駐守臨汾的蕭伯鬆得到消息,他當機立斷,立刻率軍南下,利用皮筏從孟津渡過了黃河。

就在太原戰役結束短短一個月內,李延慶便發動了對河東路南部的戰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殲完顏昌的三萬金兵,除了蕭伯鬆的一萬燕山漢軍反應迅速而逃脫外,整個河東路從雁門關以南已再無一個金兵。

完顏斜也無奈,只得上書金國皇帝請罪,這次源於去年十一月開始的南征,雖然在中原地區和山東獲得勝利外,但在陝西路和河東路遭遇慘敗,金兵損失了十三萬軍隊,包括六萬女真族士兵,副帥完顏昌陣亡,另一名副帥完顏婁室被俘,連金國的三王子完顏宗雅也落在宋軍手中,這樣的損失和奪取中原、山東地區相比,實在是過於慘重。

完顏斜也自知功不抵過,便正式向金國朝廷辭去徵南都元帥一職,完顏斜也同時建議金國暫停南征,鞏固已佔領地區。

此時金國遼東以北和上京府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雪災,牛羊損失慘重,國力空虛,也無力再發動南征,金國皇帝完顏晟和其他金國重臣一致同意了完顏斜也的建議,派完顏希尹和蕭仲恭爲正副特使,出使臨安議和。

.........

李延慶率領京兆軍在太原和臨汾大勝,已收復河東路全境的消息傳到了臨安,使飽受中原、山東淪陷痛苦的朝野儼如嚴冬裡吹來了春風,朝野上下一片歡欣鼓舞,消息迅速傳開,整個臨安府都爲之沸騰了。

京城百姓載歌載舞,歡慶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天子趙構興奮異常,他深知收復河東路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宋軍在北方和西部有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資本。

欣喜之餘,趙構當即下旨,冊封李延慶爲晉王,升太傅,賞黃金萬兩,所有參戰將領皆官升一級,賞上田三百畝到千畝不止,每個士兵賞良田五十畝,立有大功者另行封賞。

就在消息傳來幾天後,從長江水路過來的戰俘船也抵達了臨安,送來了完顏婁室和完顏宗雅二人,過了沒多久,李延慶又送來了另外三名女真部的猛安萬夫長。

三人是完顏昌的女婿浦察鶻拔魯和兩個兒子完顏斡帶、完顏烏達補,三人是從盤秀谷東面突圍時被王貴抓俘,王貴深知三人的重要,便沒有殺害,而是活捉交給了李延慶,李延慶隨即派人將他們押往臨安。

很快,大宋朝廷便得到了消息,金國已決定議和,金國特使正在趕往臨安的途中。

這天的早朝爭論得格外激烈,按照金國慣例,完顏婁室等五名女真貴族戰俘可以和金國進行交換,換土地,換人口,或者換相應的宋朝貴族,但在具體交換方面朝廷卻出現了明顯分歧。..

大慶殿內,剛剛升爲禮部尚書的秦檜正慷慨激昂,強烈要求將五名戰俘換回在金國飽受折磨的大宋百姓,“微臣也曾不幸在金國爲奴,深知爲奴者的艱辛,苦寒着薄衣,赤腳走雪地,食不如犬,勞累勝過弱驢,女人還要蒙受羞恥,除了肉體折磨外,更有身心上的折磨,行走大街不能擡頭,逢女真人必拜,被斥爲宋奴,數十萬百姓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着王師北上,將他們救回家鄉,五名女真貴族皆爲萬夫之長,可換五萬百姓回鄉,陛下,國以民爲本,應先體恤百姓之苦啊!”

秦檜雖然言辭激烈,情義深沉,但他的號召卻並沒有得到太多大臣的響應,朝廷中近七成大臣都是同一個訴求,要求將二帝換回。

右相範致虛出列道:“陛下,我大宋子民以孝立身,以綱常五倫爲社稷之本,天地君親師,我們立於天地之間,當敬君、敬親、敬師,二帝既爲大宋之君,又爲陛下父兄,他們不幸被敵國擄掠,飽受摧殘,令大宋將士無顏,令朝野百官慚愧,現有機會將他們贖回,我們爲何還要猶豫?陛下,宣旨吧!”

數十名朝臣紛紛出列響應,“陛下,範相國精忠之言,也是出自臣等肺腑,迎回二帝是我們君臣的責任,請陛下下旨吧!”

除了七成大臣要求迎二帝,以及秦檜等少數大臣要求換回百姓外,另外還有以高深爲首的部分大臣則建議換回淮北五州之地,使淮河一線的戰略壓力得到減輕。

趙構着實爲難,最後他給殿中少監孫啓使了個眼色,孫啓立刻敲響了雲板,同時大聲喊道:“請注意朝會秩序,不可亂君臣之禮!”

雲板聲響起,大殿內這才漸漸安靜下來,趙構緩緩道:“各位愛卿的心情朕能理解,朕當然恨不得立刻就能迎回父皇和皇兄,但談判自有規則,我們不僅僅要迎回二帝,還應爭取更多的利益,所以請各位愛卿暫時忍耐,不用急這一時。”

大殿內沒有了反對之聲,趙構又道:“今天的早朝就到此結束,請知政堂各位相國商議談判主副使人選,儘快報給朕,散朝!”

散朝的鐘聲敲響,百官恭送天子從側道離去,大家這才三三兩兩離開大殿。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五百零七章 磁州匪訊第一千零十三章 夜襲大名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計第一千零十八章 揮師北上第八百一十章 出發南下第八十九章 追查疑兇 一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風而降第三十五章 郊遊墜驢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一百三十八章 紛爭再起第四百六十九章 重啓舊案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一百七十二章 相國蔡京 下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五百六十七章 奇兵破賊第五百六十八章 裡應外合第九十四章 各退一步第六百一十二章 木秀於林第七百二十八章 第二戰線 下第九百七十二章 西夏滅國第六百九十七章 宋金和談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六百四十一章 再進一步第四百八十一章 樑宦警告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夜戰金兵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六百零六章 宋金爭燕 一第七百二十章 知己知彼第一千零十九章 三英拜主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別重逢聊聊新書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二百三十八章 弓馬大賽 十五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府高論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大舉攻城 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手小誡第十章 兄弟相商第九章 以直報怨 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五百九十九章 作繭自縛第六百六十章 女兵招募第八百六十五章 青崗陷阱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價條件第九百二十七章 曹蘊之憂第三百五十章 將帥不和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九百六十一章 滅國之戰 十四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九百八十章 城門遇刺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八百章 生死大戰 三第九百零七章 倉皇棄逃第六百六十二章 重大軍情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西夏消息第五十章 岳父做媒第八百九十七章 收復義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弓馬大賽 十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攻其必救 上第七百零五章 各自站隊第三百一十二章 籠絡手段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第八百四十二章 事情鬧大第二百四十八章 師師請客 下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五百八十章 官復原職第六百七十九章 緊急部署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單風波第三十八章 勇奪魁首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 上第一百八十章 可疑之人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七百零四章 針鋒相對月初求月票第九百七十七章 鄂州訪舊第一百零五章 慶賀上榜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凌晨急變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備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軍營顯威 中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湯陰第七百零九章 三字要訣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五十章 岳父做媒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陽消息第二百三十七章 弓馬大賽 十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揪出奸細第二百九十四章 奔赴西北第五十四章 大雁喜鵲第一千零四章 梁山舊將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門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