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

在河東大戰結束後,李延慶一直在忙碌安撫河東各地百姓,同時清算投降金兵的各州縣官員,不過河東各地官員也並不是全部要清算,也要區分具體情況。

主要是根據民意,這是最真實可靠的依據,比如金兵派糧派人,當地官員是否積極配合,不顧民衆死活強徵糧食和人力,這樣的官員一定會被追究罪責,如果已經逃掉則在各地張榜通緝,沒有逃掉的官員首先免去官職,然後進行審訊,關進牢城營還算是幸運,如果是罪大惡極,那就要公開處斬,沒收其一切家財。

短短半個月內,李延慶便下令公開處斬了十三名縣官和州官,免去三十四個知縣、縣尉等職,所缺官員從軍中調文職官員充任,象嚴九齡出任隆昌知府,張曲出任知晉州事,唐凱出任知汾州事,另外還有數十名參軍和司士出任知縣或者縣尉之職。

按照李延慶朝廷達成的默契,河東防禦使和太原知府由朝廷任命,各州府的主次官由李延慶推薦,名單由吏部提交天子批准後任命,而知縣、縣尉一級則直接由李延慶任命,報吏部備案。

四月中旬,新任太原知府張叔夜和河東防禦使張浚上任,接手了李延慶臨時兼任的知府和防禦使之職,李延慶將太原府招募的五萬軍隊交給張叔夜和張浚,他自己則率三萬京兆軍返回京兆府。

這天上午,李延慶率領三萬大軍撤離太原城返回京兆,二十幾萬太原百姓傾城而出,將李延慶和他的軍隊送到二十里外,太原新任知府張叔夜也出來送別李延慶。

張叔夜望着遠處依依不捨的百姓嘆息道:“老弟給了我太大的壓力,我真不知該怎麼做才能讓太原百姓接受我?”

李延慶微微笑道:“明公太過謙了,以明公的人品和能力,一定能勝任,相信太原百姓很快就會忘記我。”

停一下,李延慶又道:“不過我有三個建議給明公,也算是我的經驗之談。”

張叔夜肅然道:“李經略請說!”

“第一是不要相信金人,就算將來宋金達成什麼協議,明公都要時時刻刻提防,太原對金國至關重要,如果有機會奪回太原,金國是會毫不猶豫撕毀協議。”

張叔夜點點頭,“我也知道金人無信,多謝經略忠告,我記住了。”

李延慶笑了笑又道:“第二個建議就是要守住井陘,我留給明公的三百枚超大型震天雷,至少兩百枚要放在井陘,井陘是金兵殺進河東路北部的唯一通道,只要守住井陘,太原城就安然無恙。”

張叔夜雖然是太原知府,但他同時也兼任太原同知一職,實際上就掌管了太原府的軍政大權,而張浚的河東防禦使職權範圍並不包括太原府,他主要是負責鎮守河東路南部各州。

張叔夜默默點頭,李延慶又道:“第三個建議就是要依靠太原民衆,真正抵抗金兵意志最強的並不是軍隊,而是太原府民衆,要依靠他們,發動他們,那麼太原府一定會守得如鐵桶一般,讓金兵無懈可擊。”

“李經略的金玉之言我已銘記於心,若太原遇危,還望李經略能及時派兵來救援。”

李延慶點點頭,“如果有那一天,我一定會以最快速度趕來救援!”

這時,遠處傳來送行百姓的大喊,李延慶催馬上前,向數十萬百姓招手,十幾名白髮老者顫顫巍巍走上前,跪在李延慶面前,將一隻裝滿泥土的陶罐高高舉起,高聲喊道:“這是李經略守住的土地,請李經略不要忘記他,當它再遭災難時,李經略一定要來挽救它!”

李延慶連忙翻身下馬,接過陶罐交給親兵,又扶起一衆老者道:“請各位老人家轉告太原的父老鄉親,我李延慶身體裡同樣流着和他們一樣的血液,他們的痛苦如我親受,我絕不會再讓太原父老鄉親們遭受金兵的蹂躪。”

“李經略保重!”

“各位父老保重!”

李延慶翻身上馬,向數十萬百姓揮揮手,調轉戰馬向西疾奔而去,在一邊保重的吶喊聲中,李延慶的身影漸漸和三萬大軍一起消失在遠方。

.........

建炎二年八月,經過三輪的艱苦談判,宋金兩國達成了五年停戰協議,從五月初一開始至五年後的四月二十九日,宋金雙方不再進行交戰,雙方維持目前各自的控制疆域,宋朝不承認金國目前對大宋疆土的佔領,金國也無意將佔領之地交還金國,但出於停戰誠意,金國承諾不在海州、邳州、宿州、亳州和潁州等五州駐軍。

另外,宋朝將俘獲金國戰俘悉數交還金國,金國也將送還太上皇和先帝趙桓以及一衆王子大臣,宋朝將以遼國的歲幣交付金國,而金國同意將擄掠到遼東和上京的所有宋朝民衆遣返回鄉,作爲金國治下的宋地平民。

戰爭終於停止,宋朝迅速進入休養生息階段,而金國也騰出手開始征討漠北各部,人口和兵力不足的矛盾開始顯現出來,金國不得不從中原抽兵北撤,這樣對中原的控制也隨之減弱。

爲了解決對中原的控制問題,完顏斜也、完顏宗翰以及完顏宗弼便聯合上書,建議以宋人治宋,金國皇帝完顏晟接受了三人的建議,封前濟南知府劉豫爲齊王,在汴梁建齊王府,管轄山東和中原地區,又封高慶裔爲冀王,在河間府建冀王府,管轄河北兩路,完顏斜也依舊坐鎮燕山府,遙控中原各地。

建炎二年九月,太上皇趙佶和先帝趙桓以及一衆王子抵達了江寧府,趙構派範致虛、呂頤浩、高深、鄭望之、朱勝非、範宗尹等六名相國趕赴江寧府,迎接二聖南歸。..

直到踏上江寧府那一刻,趙佶和趙桓才終於放下心,他們終於回來了,父子二人忍不住抱頭痛哭,剛任江寧知府的駙馬曹晟忙前忙後,將一行人安頓在江寧行宮,這時,範致虛、高深等六相趕到江寧府,君臣見面,又是一番抱頭痛哭。

行宮書房內,太上皇趙佶接見了範致虛和呂頤浩二人,在趙佶稱帝時代,範致虛就曾經出任相國,只是後來範黨案發,範致虛被貶去巴蜀,而呂頤浩也是哲宗時代的老臣,兩人的資歷深厚,趙佶也認可他們二人爲左右相國。

但趙佶心中也有三大不滿,一是不滿他從前信任的寵臣一個都沒有保留,第二個不滿是兒子趙構沒有親自來江寧府迎接自己,第三個不滿是李延慶封爲晉王。

李延慶封安陽郡王他承認,那是他父親神宗皇帝的遺旨,畢竟李延慶是第一個攻入燕山府的宋將,种師道不肯接受郡王,由李延慶來接替也是名至實歸,但晉王屬於親王,非直系皇族不能冊封。

李延慶娶了帝姬,最多隻能算外戚,哪有資格冊封爲異姓親王,就算再立下大功也不行,壞了列祖列宗留下的規矩。

其實趙佶詬病李延慶冊封親王也只是一個藉口罷了,真正對李延慶不滿的原因,還是秦檜在燕山府密告他,李延慶不支持迎他回宋,顯然李延慶是堅決站在自己兒子那一派,這讓趙佶心中十分惱火。

不過這幾年的不幸經歷也使趙佶的城府更深了,他心中的三大不滿絲毫沒有表現出來,他笑眯眯對範致虛二人道:“朕很清楚皇兒在擔心什麼,國不可能一日無君,同樣,國也不能一日有二君,兩個都是朕的兒子,朕作爲太上皇有責任解決這件事,之前秦檜已經把皇兒的顧慮告訴了朕,所以朕決定在江寧府正式下旨,承認官家爲大宋君主,同時改封恆兒爲北王,明天將在江寧府行宮舉行簡單的退位儀式,請六位相國作證。”

範致虛和呂頤浩對望一眼,兩人心中大喜,官家派他們六人前來就是爲了解決這件事,既然太上皇做主,那這件事就算圓滿解決了,不過先帝沒有隨同太上皇一起接見他們,想必他心中還是有芥蒂,範致虛又小心翼翼問道:“那先帝的意見呢?”

趙佶一揮手,冷冷道:“他兄弟肯接他回國就已經是念手足之情了,他還有什麼不滿足?他的意見不重要,一切由朕做主!”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品香脂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友進京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一百二十章 解試科舉 八第四百一十九章 意外升職第七百五十四章 夜訪吳宅第一百五十章 離鄉進京第九百四十六章 全力備戰第九百零九章 兩方求情第七百三十四章 無米下鍋第七百八十五章 再求和談第七百七十章 條件成熟第七百六十八章 年輕氣盛第六百四十四章 思思心事第八百八十二章 洛交縣城第九百八十五章 殺出重圍第九百五十三章 滅國之戰 六第四百九十二章 教授飛石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四百四十八章 曹府家宴 四第七百四十九章 暫時讓步第五百八十三章 五軍之將第一百一十三章 解試科舉 一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內第五百零五章 再回湯陰第六百四十三章 久別返家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六百零四章 虎狼相遇第二百零二章 鄭氏壽宴 四第四十八章 灑淚惜別第三百八十六章 組建軍衙第二百一十一章 意外絕殺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任原職第二百二十七章 弓馬大賽 四第八百二十八章 決戰蘇州 中第九百二十四章 微服出巡第一百六十七章 西郊狩獵 一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第九十五章 盧氏父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一百四十二章 接花移木 中第四百九十六章 潘府家宴第五百二十一章 曹母見婿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第三百五十三章 暫停進攻第二百五十章 磨刀霍霍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第八百一十八章 三雄投效第四百零九章 夜破莘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七百零二章 開封府尹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三百七十一章 縣尉周春第七百八十七章 魔鬼出籠第五百四十九章 官場小規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慶殿試 下第六百七十八章 連夜離京第六百四十六章 曹府高論第七百五十六章 事態升級第十四章 姚老牛兒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兵立規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子請客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器之憂第四百五十二章 新官上任第八百一十六章 阮氏三雄 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三百零三章 絕境拼殺第八百三十二章 不戰而勝第一百五十章 離鄉進京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八十七章 羣衆運動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府家宴 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意外之財第七百章 天子召見第五十章 岳父做媒第四百三十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一十二章 窺視解元第六百八十九章 亂中商機第五百九十一章 藥師歸宋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七十二章 再考武技第五十三章 意外收穫第五百二十七章 鄆王之勸第六百一十章 宋金爭燕 五第九百一十章 重責輕罰第四百八十七章 佳人賞雪 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金兵將至第四百一十一章 走入絕境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上礬樓第二百三十四章 弓馬大賽 十一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貴到來第九百六十章 滅國之戰 十三第六百六十七章 並非西夏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軍北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五百九十章 夜襲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