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大軍北上

黑夜中,到處是喊殺聲,金兵始終無法集結,被強大的宋軍騎兵撕得七零八落,在混亂中,他們只能單兵作戰,但他們遠遠不是成羣結隊的宋軍騎兵對手,在黑暗中,一個個金國騎兵被劈倒、被刺翻,死傷慘重。

完顏察刺幾次想集結軍隊,但都沒有能成功,他見大勢已去,只得帶着千餘名騎兵向大同城奔逃,距離大同城還有數裡,迎面卻逃來十幾名守城士兵。

完顏察刺大驚失色,急聲問道:“出了什麼事情?”

“啓稟都統,大同城已被宋軍攻入,弟兄們抵擋不住,城池已經失守!”

完顏察刺儼如一腳踩空,眼前一黑,身體晃了晃,險些從馬上栽下,幾名親兵連忙扶住他,“都統!都統!”

完顏察刺慢慢穩住心神,又問道:“你們主將呢?”

“主將下落不明,有人看見他在倉城那邊和宋軍激戰。”

完顏察刺長長嘆息一聲,又回頭看看跟隨自己的騎兵,還不到千人,遠處宋軍騎兵滾起的塵土遮天蔽日,距離他們已不到三裡,進城只是能死路一條。

他只得大喊道:“跟我走!”

他帶着千名殘兵敗將向東面奔逃而去。

天漸漸亮了,一夜的激戰拼殺,遼闊的曠野裡再也看不到漏網的金兵,能逃的已經逃遠了,逃不掉的,也死在宋軍無情的殺戮之下。

戰後,隨軍司馬進行了戰況統計,死在這天晚上的金兵達一萬六千餘人,包括戰死在城內的一千八百人,而宋軍也付出了近四千騎兵的傷亡,損失也相當慘重。

奪取大同府後,劉錡並沒有急於撤軍,而是派劉鐵率領三萬人趕赴蔚州,前去奪取奪取進入燕山府的北部戰略通道。

在李延慶的通盤戰略中,大同府的作用是攻守兼備,一方面它可以防止金兵向夏州府和靈州府進攻,同時解除河東路北部的危險,使大宋西北和河東路都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戰略緩衝地帶。

而另一方面,奪取大同府,使宋軍第一次能北部威脅燕山府,打開了宋軍從北部進攻燕山府的通道,戰略意義十分重大,對河北的金兵形成了巨大的戰略壓力。

在宋軍奪取大同府的同時,吳階和張浚的六萬聯軍正揮師北上,劉子羽率兩萬軍也趕到太原府,兩支軍隊太原府會師,八萬大軍大軍隨即進入井陘,發動了對真定府的進攻。

這時,李延慶率領的二十五萬大軍抵達黃河南岸,開始在白馬渡口北渡黃河。

完顏斜也在大名城下慘敗後,他始終不甘心,又連續兩次發動攻城之戰,在付出傷亡一萬五千人的慘重代價後,他終於不得不承認自己無法攻下大名城,攻打大名府金兵已傷亡三萬餘人,高慶裔的冀軍也傷亡近兩萬人。

無論金兵還是漢軍都士氣低迷,作戰鬥志渙散,而完顏斜也在得知完顏宗幹三萬騎兵全軍覆滅的消息後,他心中又悔又恨,又是惶恐,最後竟一病不起。

白馬渡口是黃河中游最重要的渡口,當年官渡大戰時,關雲長便是在這裡斬殺了袁紹大將顏良,這裡重要的原因不僅僅是它地勢平坦,易於渡河,而且對岸便是重鎮黎陽縣,早在兩漢時期,黎陽便是著名的糧食中轉之地,在南北朝時代更是修建了聞名天下的黎陽倉,一直延續數百年,在隋唐時代,黎陽倉同時也是天下四大糧倉之一。

而黎陽倉的北面更是戰略要地相州,李延慶便將渡河北伐的起點選在了白馬渡口。

黃河之上,數百艘大船正來來往往,晝夜不停地運送着宋軍士兵、戰馬和物資,這時,一艘五千石的海船靠上了碼頭,一名將領奔來對李延慶道:“都帥,船已到碼頭,請上船了!”

李延慶點點頭,對岳飛、韓世忠和劉光世笑道:“走吧!咱們可不能耽誤了運輸,去河北吃午飯!”

衆人紛紛跟隨李延慶下了亭子,向碼頭走去,這時,王貴快步迎上前問道:“都帥,聽說劉錡已經拿下大同府了?”

李延慶笑道:“你的消息倒很快,確實拿下了,怎麼,你心中不服?”

“不服倒沒有,只是有點好奇,拿下大同府,劉錡是不是要繼續東進燕山府?”

“那肯定的,好像我給你們都說過,拿下大同府的一個戰略目的,就是從北面打開進入燕山府的通道,阿貴,你得努力啊!不然劉錡可是率先進入燕山府了。”

王貴和劉錡在去年打了一個賭,賭誰先拿下燕京城,王貴爲此押下了自己最心愛的一口寶劍,劉錡也押上他的大宛黃驃馬。

王貴頓時有點急了,連忙央求道:“過黃河後,能不能讓卑職先率五萬軍北上,奪取河間府,截斷金兵退路?”

李延慶笑了起來,“如果你只是想截斷金兵後路,我可以答應你,但如果你截斷金兵後路只是藉口,真實目的是想北上燕山府,那我恐怕就不能答應了。”

王貴咬牙道:“卑職答應你都帥,只奪取河間府,不再北上,若有違反,願以軍法從事。”

李延慶拍拍他肩膀,“我理解你的心情,這樣吧!我原本是想讓吳階奪取河間府,那你也率五萬軍北上,如果你和吳階聯手奪下河間府,那就留吳階守河間府,你率五萬大軍再繼續北上,配合劉錡、張浚的軍隊圍攻燕山府。”

王貴大喜,“卑職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河間府!”

他向李延慶行一禮,匆匆去了,不多時,李延慶帶着親兵上了五千石的大船,岳飛、韓世忠等人也跟着上了這艘海船,大船緩緩調頭,向對岸駛去。

李延慶站在船頭,默默注視着渾濁寬闊的黃河水,這時,岳飛慢慢走上前,和李延慶並肩站在一起,岳飛沉聲問道:“都帥認爲金國會坐視燕山府失守嗎?”

李延慶搖了搖頭,“當然不會坐視,但關鍵是他們遠征漠北的二十萬大軍幾時能撤回上京,金國之前已經增援燕山府八萬大軍,上京現在兵力空虛,渤海部也不可能再派兵了,還有契丹和奚部落,幾乎已被金兵榨乾,所以金國也是在等二十萬大軍回來後才能增援燕山府,這需要時間,而我們搶的就是這個時間。”

“那大名府的金兵呢?”

李延慶冷冷一笑,“完顏斜也病倒了,嶽都統知道嗎?”

岳飛一驚,“完顏斜也病倒了,都帥從哪裡得到的消息?”

“我們在河北有一支活躍的斥候隊,約五百人,他們攔截了幾名金兵信使,從金兵口中得到這個消息。”

“病得厲害嗎?”

“據說比較重,已經不能處理軍務,軍務由副帥完顏闍母負責,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金兵已有北撤的想法了。”

這時,韓世忠走上前道:“如果金兵北撤,那就等於放棄了河北。”

“確實是這樣,但我們不能讓他們撤回燕山府,所以我同意王貴率軍去奪取河間府,斷金兵後路。”

“如果金兵不走河間府,而繞道走真定府呢?”

“真定府那邊有張浚的軍隊,況且還有我們二十萬大軍,我有信心將金兵全殲在河北。”

韓世忠嘆了口氣,“都帥運籌帷幄,步步爲營,卑職真心服了!”

岳飛默默點頭,他也是由衷贊同韓世忠的看法,沒有李延慶這些年的拼殺,光靠他們這些軍隊和大將,很難收復故土,一旦金兵結束漠北之戰,金兵再度大舉南下,恐怕宋朝的局勢還會惡化。

李延慶淡淡一笑道:“現在談大勝還早,我們真正的威脅是在金兵主力從草原回撤,那是完顏宗望、宗弼和宗翰三員大將也會回來,那時纔是我們真正面臨的挑戰。”

“希望那時我們已經奪回燕山府!”

李延慶點點頭,“這也是我們的第二階段目標,燕山府問題不大,我們有兵力優勢,關鍵是大名府的七萬金兵和三萬冀軍,尤其七萬金兵還是很有戰鬥力,我們必須用各種手段瓦解分化他們,這樣,我們完成第二階段目標的把握就大多了。”

岳飛醒悟,“都帥是打算從冀軍下手?”

李延慶微微笑道:“冀軍都是河北漢人,相信他們沒有人願意跟隨金兵去上京,這就是分化他們的基礎!”

渡河足足用了兩天兩夜,二十萬五軍和物資渡過了黃河,此時,王貴已經率五萬大軍先一步趕往河間府了,李延慶則率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向相州殺去。

而此時,大名府的金兵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當完顏斜也得知鄆州的三萬金兵已被李延慶全殲後,他當場噴血倒下,昏迷過去,他不僅僅痛心三萬金兵被殲,還有完顏宗幹,那可是老狼主的長子,爲了撈取戰爭聲望纔來到宋朝,不料卻實在戰場之上,自己怎麼向死去的大哥交代?

完顏斜也已經完全明白了李延慶的謀略,利用一支亂匪來迷惑所有人,不僅劉豫上當,自己也跟着中計了,把三萬軍派去鄆州,卻被宋軍斷了退路,導致三萬軍孤立無援而被全殲。

完顏斜也恨透了李延慶,他爲自己草率決定感到悔恨,他終於承受不住內憂外患的打擊,病倒了,這一病就將近半個月,病勢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日趨沉重。

大名府金兵大營內一片死氣沉沉,校場上也沒有士兵訓練了,金兵都呆在大帳裡躲避酷暑,誰也不願出現在烈日之下。

儘管七萬金兵中有女真人、有渤海人、有高麗人、有契丹人和奚人,但他們所有人的心思都是一樣,士氣低迷,每個人都厭倦了戰爭,渴望回家。

這時,大營內馬蹄聲傳來,十幾名親兵向中軍大帳疾奔而去,爲首正是副帥完顏宗輔,除了都元帥完顏斜也外,金兵還有兩個副帥,一個是完顏宗輔,一個完顏闍母,兩人各率本部一萬軍隊,另外的金兵則是完顏斜也的直屬軍。

完顏斜也病倒後,完顏闍母憑藉他的資歷和輩分贏得了衆將支持,負責掌管軍務,但他的理念卻完顏宗輔相反,完顏宗輔主張立刻撤回燕山府,保存實力,但完顏闍母卻堅決反對,他很清楚,一旦退回燕山府,就等於放棄了河北。

這不僅違背狼主的命令,也不符合金國的國策,他堅持守住河北,等待狼主援軍到來。

兩人爲此爭吵多次,但完顏闍母手中有狼主堅守河北的最新命令,所以他的意見佔據了優勢。

完顏宗輔快步來到中軍大帳前,低聲問道:“元帥的病情怎麼樣?”

親兵黯然搖搖頭,“吐血很嚴重,已經出現連續昏迷了,軍醫說情況不妙!”

這時,大帳內忽然傳來完顏斜也虛弱的聲音,“是宗輔嗎?進來說話。”

完顏宗輔連忙走進大帳,只見完顏斜也虛弱地躺在病榻上,瘦成一把骨頭,臉色異常慘白,但眼睛裡卻有一絲亮色。

完顏宗輔連忙上前單膝跪下行禮,“參見大帥!”

“是不是有什麼重要軍情?”完顏斜也虛弱地問道。

完顏宗輔點點頭,“剛剛得到快報,李延慶率領二十五萬大軍開始北渡黃河了。”

“啊!”

完顏斜也驚呼一聲,一把抓住完顏宗輔的手,艱難說道:”立刻....撤軍回....燕山府,要快!”

完顏宗輔連連點點頭,“卑職明白!”

這時,完顏斜也忽然連吐幾口血,倒在牀上,親兵急忙跑去找軍醫了。

完顏宗輔見主帥嘴脣哆嗦着,似乎在說什麼?

他連忙湊上去,將耳朵放在他嘴邊,只聽完顏斜也微弱地說出兩個字,“撤軍!”

完顏斜也隨即吐出了最後一口氣,與世長辭了。

第二百四十章 弓馬大賽 十七第七百零三章 強勢作風誠摯道歉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試科舉 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反客爲主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騰 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凌晨急變第五百二十八章 委婉拒絕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高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器煩惱第二百九十六章 新官上任 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六百七十二章 樑家紅玉第六百四十章 兩相暗鬥第五百八十章 官復原職第三百九十八章 急救大名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州事件 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大舉攻城 上第八百六十一章 東進不利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將宗澤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六百四十八章 交換條件第九百一十五章 介休出擊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一百零八章 食鋪偶遇第九百七十九章 消息泄露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手小誡第四百八十九章 怦然心動第六百七十七章 輿論沸騰第八百三十章 全軍潰敗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勢力第九百九十六章 臨安投降第四百二十七章 夜襲敵營第二百一十六章 白馬風波第七百八十五章 再求和談第五百九十三章 童貫爭功第七百二十四章 雪夜偷襲第九百零一章 戰火再起 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賭弓鬥箭第七百七十二章 緊急召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意外消息第七百一十四章 號角聲寒第九百七十一章 滅國之戰 二十四第七百章 天子召見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二百零七章 再見嘉王第六百八十七章 井陘阻擊 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以漢制漢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幕消息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九百三十五章 孤注一擲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九百四十五章 鎧甲儀式第六百五十六章 三絕女將 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北伐高麗 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將宗澤第九百六十章 滅國之戰 十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約黃昏 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二百六十六章 京城遇舊第一千零三章 七大都統第二百七十章 無奈妥協第四百九十章 青兒失蹤第八百六十二章 攻下靈州第九百三十章 各耍心機第六百三十二章 知州心事第七百七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八百三十三章 兵臨錢塘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難測誠摯道歉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一百一十一章 酒樓事件 下第九百九十二章 高壓監控第六十三章 鹿山春社 上第九百五十章 滅國之戰 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五百四十章 奸人本色第九十一章 追查疑兇 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歲暮除夕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勝天第一百四十六章 魏縣救人 上第八百九十九章 戰火再起 上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八百五十五章 兵臨蕭關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鄉偶見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二百八十四章 難以善後第八百四十七章 西北不安第三百二十一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