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

時隔多年,李延慶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但故鄉早已面目全非,昔日的小村莊早已坍塌殆盡,只有一些地基瓦礫顯示這裡曾是一座村莊,方圓幾十裡內看不見一個人影,就連鹿山鎮也變成一片廢墟,只有昔日的鹿山書院還剩下幾座殘破的建築矗立在山崗上。

村子的道路已經不復存在,到處長滿了半人高的荒草,親兵們不得不開闢出一條道路,李延慶纔來到了自己的老宅前。

老宅早已變成一片廢墟,童年的記憶已找不到寄託之處,李延慶穿過廢墟來到後面的一片草地,親兵們已經把草地清理乾淨,這裡應該是母親的墓地,但墓地的痕跡已經沒有了。

岳飛指了指一棵楊樹,那是他當年種下的,就是李延慶母親墓地旁邊,爲了將來尋墓留下的一個記號。

此時楊樹已變成一棵參天大樹,它的根系早已伸進了墓地,李延慶嘆了口氣,在楊樹前跪下,擺上了祭品和香爐,李延慶焚了香燭黃紙,又給母親的亡靈磕了三個頭,這才站起身。

“都帥,要不要建一道牆把這裡圍起來,再派兵駐守?”曹猛在一旁小聲建議道。

李延慶沉思片刻道:“可以這樣,不過這件事留給地方官員做,軍隊就不要管了。”

大軍隨即啓程繼續北上,不多時便來到湯陰縣,靠近湯陰縣城,終於有了一點人氣,圍城一圈十里內都是麥田,路邊有了擺大棚賣涼茶的小販,城外還有幾家腳店和飲食店。

大軍沒有進城,縣令帶着縣丞等幾名官員出城拜見攝政王監國的到來。

“下官吳乾拜見攝政王殿下!”

李延慶倒沒有爲難這個湯陰縣父母官,湯陰縣城人口沒有減少,說明十里八鄉的百姓都逃到了縣城,說明這個縣令還是比較親民。

“吳縣令請起!”

李延慶很客氣地請他起來,這讓幾名官員都稍稍鬆了口氣,至少攝政王殿下沒有喝令士兵把自己推下去斬了。

縣令吳乾又連忙道:“請殿下進城休息!”

“不用了,大軍還要繼續北上,你們自己維持好秩序。”

“下官遵命!”

李延慶回頭令道:“大軍繼續北上!”

二十萬大軍繼續浩浩蕩蕩北上,這時,一名親兵跑到吳縣令面前道:“攝政王殿下有一件私事要請縣令幫忙。”

幾名官員面面相覷,還有這等好事,吳縣令連忙道:“儘管吩咐!”

兩名士兵將一箱銀子放在縣令面前,親兵道:“攝政王殿下母親的墓就在鹿山鎮南面,我會帶縣令過去,這一千兩銀子用來修墓,再請一個看墓人,以後的需要的各種費用由攝政王負擔,只是煩請縣令保護好墓地。”

縣令連聲答應,“我一定把此事辦好,絕不讓攝政王殿下失望。”

親兵笑道:“如果縣令有時間,我們現在就去看看。”

“好!我帶幾名衙役一起去。”

不多時,縣令和縣丞便帶着十幾名衙役以及修墓工匠,分乘兩輛騾車,跟隨着親兵向鹿山鎮方向而去。

..........

離開湯陰縣約五十里,李延慶接到了斥候的緊急稟報,這支斥候是李真率領的,活躍在河北各地的五百斥候軍,他們一直在嚴密監視着大名府金兵,當完顏宗輔率一支軍隊北上後,斥候便以接力快報的方式,緊急趕到相州,向李延慶彙報。

這個消息讓李延慶立刻意識到,金兵內部發生內訌,這是上天賜給自己最好的戰機,他立刻命令曹猛率四萬大軍火速騎馬北上。

同時又令河間府的王貴和吳階調頭攔截北上的金兵。

曹猛率領的四萬大軍並非全部騎兵,包括三萬騎兵和一萬特種士兵,特種士兵是指五千重甲步兵和五千火槍兵,他們平時也乘馬代步,戰爭時刻也能長途奔襲。

就在曹猛軍隊北上後,李延慶率領其他十六萬大軍也同樣加快了速度,準備攔截後面的部分金兵。

此時,王貴率領五萬大軍剛剛抵達河間府,而吳階的三萬軍卻比王貴提前兩天抵達,河間縣的冀軍只有八千餘人,在八萬宋軍的重兵威脅下,八千冀軍開城投降,使宋軍兵不血刃佔領了河間府,佔領河間府也並非截斷金兵北上道路,金兵依舊可以繞道而走。

但宋軍卻有了一座後勤重地,河間縣的大量糧草物資給了宋軍足夠的後勤保障,然後多派斥候,判斷金兵北上路線,基本上就能攔截住了。

不過王貴卻志不在此,他一心北上燕山府,就在拿下河間府的當天晚上,休息了半天的宋軍就要拔營出發了。

就在這時,吳階急派人叫住了王貴。

“吳都統找我還有什麼事?”

王貴有點不耐煩,他正要揚鞭打馬北上,吳階卻派人叫住自己。

“卑職也清楚,吳都統說有極重要的軍情,他馬上就到,請將軍稍等片刻。”

“叫他趕緊過來,我沒有時間等他。”

這時,吳階騎馬疾奔而至,“王都統,現在暫時不能北上。”

“爲什麼?”王貴不滿地問道。

吳階揚了揚手中一份情報,“剛剛接到的情報,一支三萬人左右的金兵正從大名府北上,請王都統務必留下,與我一同攔截。”

王貴可是身經百戰的老將,雖然他極爲想去燕山府,但並不代表他是一個不知輕重緩急的大將,他當然知道金兵北上意味着什麼,他立刻跳下戰馬,走上前接過情報,在一支火把下打開細看。

情報上說,約一支三萬的騎兵已離開大名府北上,軍中契丹人和奚人頗多。

“這是金兵分裂了嗎?”王貴驚訝問道。

吳階點點頭,“具體不清楚,但這個時候分兵,絕不是好的決定,這就給宋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王貴沉思片刻,騎兵北上河間府大概要走五天左右,現在接到情報,就算用飛鴿傳信,也至少兩三天過去了,那都統也一定知道了這件事,讓自己攔截敵軍的軍令也應該在半路上了。

想到這,王貴回頭令道:“取消北上,所有士兵立刻返回軍營。”

王貴做出了重大決定,暫停去燕山府,而且留在河間府攔截三萬金兵北上。

軍營大帳內,王貴展開了一幅地圖,和吳階研究金兵的北上路線,雖然河北是大平原,但並不是可以隨便奔行,遇到河流阻攔,可能奔行數百里都找不到橋過河,而且軍隊還需要糧草補給,所以金兵必須走人口稍微密集之處。

一般而言,河北有兩條行軍官道,一條是東線,從大名府北上,經過河間府和雄州進入燕山府,另一條則是西線,從相州、趙州北上,經真定府進入燕山府。

很顯然,這支金兵必然是走東線北上,而且他們未必知道河間縣失陷的消息。

吳階指着地圖上沿途州縣道:“沿途的官倉早已被高慶裔搜刮一空,靠搶掠百姓,保證不了三萬人馬的補給,所以金兵的目標一定還是河間縣。”

“那你的意思是?”

吳階指了指河間縣,“把金兵困在縣城內!”

王貴負手走了幾步,要把金兵困在縣城內,首先就要疏散城內的八萬百姓,然後把糧草搬走,規模很大,至少要花兩天時間,還要迷惑住金兵,引他們上當,各個環節必須環環相扣,稍有疏忽就會被金兵識破。

但話又說回來,八萬宋軍還真攔截不住三萬金兵,如果金兵要決戰,宋軍會傷亡慘重,如果金兵不睬宋軍,直接繞過河間府,他們也追不上。

想來想去,也只能利用金兵補給不足的唯一弱點,將他們誘進河間縣,如果計策失敗,那也只能強行攔截了。

想到這,王貴點了點頭,“時間緊迫,我們立刻着手佈置!”

新書初步定在本月十二號上傳發書,懇請各位書友繼續支持!!

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鄉偶見第二百三十七章 弓馬大賽 十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七百三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六十八章 西郊狩獵 二第四百零四章 兩軍對峙第七百三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器助學第十三章 鹿山學堂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五十八章 典買丫鬟第五百章 一箭奪魁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場第二百八十二章 金明池畔第九百二十六章 賀蘭老劍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四百四十二章 錢落柳靜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八十八章 噩耗傳來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動出擊第七百四十一章 偷襲相州 中第四百八十三章 曹府再宴第五十章 岳父做媒第二百九十章 吏部授官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三百二十四章 石州探查第九百九十四章 主動出擊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房山陷阱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二百九十一章 小別重逢第四章 李氏宗祠第五百六十一章 秘密物品第四百零四章 兩軍對峙第九百七十三章 城門衝突第七百六十七章 上門要債第九百九十三章 範相議政第三百六十五章 最後一戰 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計取歷城第八百七十七章 膚施防禦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七百九十三章 夜探金營第九百二十二章 締結和約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金國投降第九百二十八章 另有目的第四百四十八章 曹府家宴 四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價條件第四百零六章 河面警告第四十八章 灑淚惜別第五百六十三章 意外情報第五百五十六章 知州來訪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八百二十九章 決戰蘇州 下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六百八十一章 河東防禦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情把柄第七百九十九章 生死大戰 二第五百零一章 臨時任務第九百四十三章 神秘火器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心難測第四百七十一章 雪中送炭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返武場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第九百六十七章 滅國之戰 二十二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河大戰 上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一百九十一章 矛盾初現第五百五十九章 攻心爲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一千零二十章 火燒任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九百九十一章 望風而降第三百九十一章 嚴詞拒絕第四百二十六章 主動出擊第六百五十四章 京兆新宅第二百三十四章 弓馬大賽 十一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戰主和第六百六十一章 喬氏商行和大家隨便閒聊幾句第七百六十五章 無奈妥協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溫柔之鄉第四百九十三章 莫俊毒計第二百六十七章 指點迷津第八百四十四章 正式遷都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排名之爭 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橫山小道第九百一十三章 決戰太原 中第二百三十章 弓馬大賽 七第八十五章 馬匹風波 上第二百四十六章 師師請客 上第五百一十三章 拔掉毒刺第四百二十八章 吞併部曲第七百五十二章 將相爭功第三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七十九章 緊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