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治貪之法【4000字二合一大章】

“哈,哈哈哈......”

趙孟慶氣極反笑,指着顧鼎臣的鼻子罵道:“大家都做的是大明的官,又何必在這裡惺惺作態呢?下官是貪了,府臺大人也貪了,可那又如何?大明的官員又有哪個沒貪過呢?”

不待顧鼎臣反駁,趙孟慶便接道:“太祖皇帝嚴懲貪官污吏,下令貪銀五十兩以上則剝皮製成稻草人。如此嚴酷的刑罰可震懾住了貪官污吏?爲何貪官污吏仍一個個的前仆後繼?欽差大人可曾想過?太祖皇帝心疼子民,可難道官員就不是人?寒窗苦讀數十載,一朝登科本應是萬衆豔羨,可光看官員的俸祿,還以爲是叫花子呢。若只是孑然一身倒也罷了,可到了中進士放官的年紀,哪個不是有家室的?一年俸祿不過可憐的幾十兩,還不夠塞牙縫的呢,養家餬口,真是笑話!”

趙孟慶越說越激動,面頰上的肌肉不斷抽動道:“既然皇帝陛下不爲臣子們考慮,那官員們自然自己想辦法,別的且不說,便說地方上截留的火耗和獻給京官的冰炭敬,這不能算貪吧?如果這都算貪,大明的官員早就都餓死了。”

十官九貪,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很多時候不是官員想貪,而是這個文官制度逼着他們貪。不貪就無法向上官敬獻冰炭銀兩,自然在官場混不下去。

“當然,我不僅截留了火耗,向京師獻冰炭敬,還貪了修建河堤的銀兩。這其中,府臺大人也有份。下官相信換了任何一個官員來也不會例外。”

趙孟慶說完十分暢快的呼出了一口氣。

至於顧鼎臣,從最初的震驚已經變得沉默。

趙孟慶所說的雖然有無理取鬧的地方,但細細想來卻也不是全無道理。

至少太祖皇帝在給文官的俸祿設置上確實太過小氣了。

千里做官,只爲吃穿。

在大明朝官與民的地位分別是涇渭分明的。無數人擠破了頭就是爲了能夠當官,一旦官袍加身,其家族在當地都會一躍成爲豪族,社會地位提升的不是一點半點。

除了官員的地位外,最吸引人的自然就是權力帶來的灰色收入了。

就像趙孟慶說的,既然太祖皇帝不讓他們好過,他們就自己想辦法讓自己好過。

即便是顧鼎臣,也接收過地方官員每年獻出的冰炭敬銀。

一來這已經是朝廷默認的合法事情,大家都收。

二來顧鼎臣有一大家子需要養,僅僅靠朝廷的那點微薄俸祿實在是不夠看。

而顧鼎臣還是堂堂禮部右侍郎,加內閣大學士頭銜。他尚且如此,那些地方的五六品,六七品官員若是不貪怎麼能活下去?

但他們截留些火耗以供冰炭敬就好了,爲什麼要去貪修建河堤的銀兩?

他們難道不知道河堤質量的重要性?

臨清緊鄰黃河和運河,一旦黃河決堤,整個臨清都將被淹沒。屆時無數百姓將會被淹死!

做人要有底線,做官同樣也是。

在顧鼎臣看來,有些事情是准許的,比如冰炭敬,比如火耗。再清廉的官員也會收這些。這不能算是貪。

要說不截留火耗,不拿冰炭敬的官員,全大明恐怕都找不出三個。

但你不能貪得無厭,連百姓的性命都不管不顧吧?

“你錯了!”

顧鼎臣攥緊了拳頭開始了還擊:“本官相信,換了任何一個良心沒有泯滅的官員,都不會貪墨修建河堤的銀兩以肥己。”

顧鼎臣單手指天道:“舉頭三尺有神明,不是什麼人都像你那樣不知廉恥的。”

“是嗎?那欽差大人倒真是高風亮節呢。”

趙孟慶譏諷道:“你可知道臨清的特殊性?大家都知道臨清有鈔關,衙門官員肥的流油。故而各級官員都會暗示我多交一份銀子。僅僅靠截取火耗是不可能補上這份銀子的。我不去動修建河堤的銀兩,難道能變出這些銀錢嗎?”

顧鼎臣愣了一愣道:“你說的大家指的是?”

趙孟慶覺得委屈不已,擲地有聲的說道:“自然是督府衙門,以及兩京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還有那十三道監察御史!欽差大人真以爲他們是個個屁股乾淨嗎?欽差大人你說自己沒拿這份錢,下官相信。可大部分的官員是拿了的。他們不會問這份錢是怎麼來的,他們只管拿錢!”

他們只管拿錢!

這句話不斷在顧鼎臣腦中迴響,刺激的顧鼎臣幾乎崩潰。

不知爲何,在他看來強詞奪理的趙孟慶似乎總能找到辯駁的理由。

“驚訝不驚訝,意外不意味?下官實話告訴欽差大人,你能想到的官員幾乎都拿了這筆銀子。下官貪墨的修建河堤款項看似很大,實則有一大半都進了他們的腰包。大人不是要除惡務盡嗎,怎麼不把這些人一起除了!這樣下官黃泉路上也不會一個人太寂寞!”

此刻的趙孟慶反而沒了任何的顧忌,說起話來肆意妄爲。

顧鼎臣此刻能說什麼?他發現自己竟然無言以對!

如果真的如趙孟慶說的,修建河堤銀兩最終進了京官的腰包,那麼大明的制度真的應該完善一下了。連御史言官這一監察羣體都受賄貪墨,那不等於爛到根子了嗎?靠誰來監督?這不是監守自盜嗎!

如果一個人出了問題,那可以說是那個人品行不佳,但如果是十個人,是一百個人,一千個人出了問題呢?

如果整個大明朝都出了問題呢?那一定就是制度的問題了。

雖然顧鼎臣十分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現在看來,這恐怕纔是問題所在。

即便沒了趙孟慶,也會有吳孟慶、劉孟慶。

到了這個位置上,爲了滿足自己的貪慾,以及各位京官的大胃口,由不得你不貪。

不貪?那絕對在任上幹不足一年,就會被吏部找個藉口調任。

開玩笑,大傢伙都指望着臨清地方官獻上大筆孝敬銀子呢,你說不貪就能不貪?

這一點恐怕是所有富庶府州官員的心結,很多人不得不戰戰兢兢,鋌而走險。

而貪墨這種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當然這一切都不成爲趙孟慶貪墨的理由。哪怕如他所言他是被逼無奈,他也犯了大錯。

“言盡於此,本官也無需聽你狡辯了。來人哪,帶下去!”

顧鼎臣擺了擺手,立刻便有兩名錦衣衛力士上前將趙孟慶拖了下去。

也許是知道自己難逃一死,趙孟慶哈哈大笑道:“顧大人,聽趙某人一句勸,莫要費心費力處理什麼貪官了,你能處理的了一人,難道能處理的了全天下的貪官嗎?”

趙孟慶的聲音越來越小,顧鼎臣的心情卻是越來越沉重。

過了良久他才恢復過來,下令逮捕東昌知府孫炎。

此人和臨清知州趙孟慶沆瀣一氣,知法犯法,必須嚴懲。

除此之外,他還命人前去將三濟堂的人全部拿下。

如此殺手刺客組織如果不一網打盡,任其爲非作歹,後果也是不可估量的。

想不到他來臨清督導運河清淤事宜,竟然牽扯出了這麼多事情,當真是叫人唏噓感慨。

顧鼎臣決定處理完了這些事情就火速回京向陛下和首輔、次輔彙報工作。

趙孟慶固然該死,可他說的有些事情還是值得好好思考的。譬如大明的官員爲何會去貪,只有想明白了這點纔可能對症下藥,想出好的解決之策。

不然,任由這些官員貪下去,沒多久大明就從根裡爛下去了。

......

......

卻說顧鼎臣將趙孟慶、孫炎等貪墨官員處斬後,更是對臨清乃至東昌府的官員進行了一番清查。

涉事深的一概撤職拿辦,涉事淺的也降至扣俸。

至此,貪墨案才告一段落,顧鼎臣也得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督導運河清淤上。

又在臨清逗留了半個多月,顧鼎臣便啓程返回京師。

一路上他都在考慮貪墨這個問題,困擾了大明朝一百餘年的頑疾到底能不能在本朝禁絕?

如果真的能夠禁絕,付出的代價又是什麼?

這一點恐怕也只有事事通神小閣老知道了。

話分兩邊。

卻說正德皇帝得知了臨清的事情直是震怒。

修建河堤的銀兩裡面有他從內帑中撥付的,等於是朱厚照自掏腰包。可謂君恩浩蕩。可他的臣子們是怎麼回報他的?

他們非但不感念皇恩,反而把銀兩放到了自己的口袋裡!

這些都是朕的銀子,他們怎麼敢!

等到顧鼎臣一返京,還沒來得及喝一口茶便被天子召見,於文華殿問話。

天子在殿上,內閣三學士在殿下,氣氛十分嚴肅。

顧鼎臣先是向皇帝陛下彙報了臨清之行的具體工作,隨後朱厚照就自己關心的點展開來問,問到最多的自然就是貪墨案。

顧鼎臣爲此也準備了許多,直是一一作答。

朱厚照越聽越氣道:“這個趙孟慶,處斬實在太便宜他了。依朕看,對付這種死不悔改的貪官就應該凌遲處死,要麼恢復太祖皇帝的剝皮刑罰,將他們一一剝皮做出稻草人!”

呃......

此刻謝慎嚴重懷疑老朱家是不是有暴力基因。

貪官當殺這沒問題,但搞剝皮什麼的實在是沒必要。

朱元璋不就給出了明證。

這些貪官敢中飽肥己就證明他們已經抱着僥倖心理,或者說做好了東窗事發身死刑場的準備。

這樣的人可以用賭徒來形容。

而賭徒是不會因爲你增加酷刑威懾就收手的。

換句話說,不管是斬首還是凌遲,亦或是剝皮都是一個死字,只不過花樣不一樣,還能死出第二次?

“陛下,臣以爲治貪僅靠增加酷刑恐怕無法有成效。”

“哦?先生有什麼好辦法?”

朱厚照又習慣性的朝謝慎投來了求助的目光。

謝慎和聲道:“回稟陛下,其實治貪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監察體制。提高官員俸祿也有不錯的效果。”

“監察體制?本朝御史們不就是用來監察的嗎?”

朱厚照大惑不解。

謝慎笑道:“陛下,御史們雖然有監察之責但覆蓋面實在太小了。譬如陛下委派一人爲南直監查御史,他的職責是巡查南直各府州縣。可一個人怎麼可能巡查的過來,即便巡查的過來,又怎麼保證這名御史不會被貪墨的官員收買呢?”

這......朱厚照無言以對。

是啊,這個巡查制度從一開始就有很大的問題。

譬如監察御史的唯一性導致很容易原則性上出問題。

“臣以爲僅僅提高巡查人數不會有什麼作用。要想徹底改變就要從根子上入手。”

“如何從根子上入手?”

“陛下不妨把這個任務交給商人。”

“商人?”

朱厚照難以置信的問道:“這怎麼可以?用商人監察官員?先生莫不是在開玩笑嗎?”

在朱厚照的心中對商人還是很鄙視的。畢竟大明是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這可沒有商人什麼事。

“陛下,商人是最恨貪官的人。貪官們貪來的銀錢一大半都來自於商人。平白無故的被貪官從口袋裡拿錢,這些商人早就對貪官恨之入骨。用商人監察官員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謝慎的辦法其實是逆推來的。商人十分富有但缺乏保護自己的方式手段。這在貪官看來簡直就是一隻只肥羊,不宰都對不起自己。

普通的平頭百姓,升斗小民纔有幾個錢?即便貪官們刮地三尺也貪不了多少。

實際上貪官們大部分的進賬都是來自於商賈。

商賈們表面上對貪官恭敬有加甚至主動獻上孝敬,但有幾個是打心眼裡願意的?還不都是被逼無奈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那些貪官都是貪得無厭之輩,這一次索要五千兩,下次就是一萬兩,兩萬兩沒有止境。

商賈們巴不得貪官們都死無葬身之地,但苦於沒有監察手段只能繼續被貪官剝削。

如果朱厚照賦予商賈監察當地官員的權力,府縣一級官吏肯定不會那麼明目張膽的貪污了。

這其實也是從人性出發考慮的,也是謝慎眼下能想到治貪的最好辦法。

......

......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是一路人第三百零二章 當侍東宮(第三更 爲盟主vivian520加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女刺客第三百八十八章 巫蠱之術第四百六十七章 賊酋來襲第四百六十七章 賊酋來襲第五百一十一章 儒、匠、商第二百八十二章 蝴蝶效應第四百六十五章 宣府的衆生相第二百零一章 修築堤壩,改造海塗第五百五十九章 撕破臉第三百六十三章 謝遷被參第一百六十二章 寧員外的執念第五十一章 狀元居第三百五十一章 解蠱第二百六十九章 與王守仁坐而論道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家的感覺真好第三百五十九章 與首輔交鋒第二百一十章 入幕之賓第四百一十章 肺癆第四十七章 報官第二百七十八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二百二十章 世道人心(三)第四百九十二章 奪城第四十七章 報官第一百六十一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一百八十九章 劇本不對啊第三百九十一章 以血明志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京獻俘第六章 孫家惡奴開個單章推書~第三百二十四章 國法要殺你第一百三十二章 我自有風骨第一百八十九章 劇本不對啊第二百八十七章 哈密胡姬第一百九十章 神兵天降第九十八章 雙雙金鷓鴣第三百三十八章 吉星高照第四百八十二章 宮中有人好辦事第八十六章 秀才遇到兵第一百七十二章 無巧不成書第五百一十章 新的開始第五百一十八章 燈下黑第三百三十二章 募集糧草第四百章 借勢分寵第二百二十二章 鄉試前夕第十五章 君子之風第二百零七章 從私塾開課到科試開考第二百八十五章 針尖對麥芒第四百八十五章 寧王謀反(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汝目無君父第四百二十九章 接風宴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來的風疾第四百零二章 豹房第五百五十三章 徭役、隱戶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七十五章 神童的執念第五百零二章 深交唐寅(第六更!)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勢多變第五百一十八章 燈下黑第一百四十五章 畫舫遊湖第八十四章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第一百六十九章 花魁會(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賜死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三十三章 解元郎也要被催婚啊第七十九章 好渾的水第二百四十四章 謝狀元第二百一十四章 失火第五十七章 我不奪案首誰奪案首第五百八十章 緣分天註定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三十一章 鹿鳴宴上的言志詩第一百八十四章 倭寇來了?第三百六十章 內閣更替第二百九十章 朱希周的背景第三百五十二章 情字傷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李泰之死【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四百六十四章 九邊之首第四百九十八章 微服採花(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家的感覺真好第五百七十五章 泰山封禪(二)第四百章 借勢分寵第一百零一章 但願人長久第五百八十三章 倉儲與國運(上)第四百二十六章 朋黨是要不得的第二百一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五百二十一章 搬救兵(上)【第三更,求雙倍月票!】第五百二十章 冤家路窄(下)【第二更,求雙倍月票!】第四百九十九章 天子對才子(第三更!)第一百八十六章 別樣的孔教諭第一百六十七章 花魁會(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返鄉(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從癸丑到甲寅第十三章 王守文第五百八十章 緣分天註定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泰山封禪(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出京第五百五十二章 運河頑疾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六十一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一百八十二章 灘塗種棉花(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撕破臉第四十一章 巧論倭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