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京師水深 【4000字二合一大章】

事已至此,這些權貴們才明白,陛下是真的要重用唐寅,用其一掃京師權貴跋扈的風氣。

起初權貴們不以爲意,但現在卻發現唐寅就是陛下手中的一柄尖刀,可以隨意刺向任何想去的地方。

好在陛下並沒有徹底對他們撕破臉,證明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

公爺、侯爺、侍郎、御史們紛紛帶着前任府尹送來的賀錢來到順天府,求見唐寅。

唐府尹也擺起了架子,叫他們排隊來。

等到權貴們交完“贖金”,唐寅這才叫衙役們把那些惡僕從大牢提出來,叫權貴們帶了回去。

至此,前任留下了虧空全部填平,府庫重新充盈起來。

......

......

樹立了威信,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至少在順天府內,所有官吏都對新府尹敬佩有加。

敢於和整個京師權貴階層鬥法,最終還大獲全勝叫權貴們乖乖交還了銀錢,這份能力和魄力值得他們追隨。

除此之外,觀望的商賈百姓們也對新府尹好感倍增。

難得京師出了個青天大老爺,這是不是意味着他們以後有冤情不必再打碎牙往肚子裡咽了?

這個疑問很快就得到了回答。

朝廷設立的檢舉箱正式立在了順天府衙外,接受百姓投信檢舉。

別管檢舉的是多麼大的人物,只要你投信順天府尹就會把信遞送至內閣,由內閣大學士遞送至御前。

這樣升斗百姓也有了和天子溝通的渠道,雖然這個渠道曲裡拐彎繞了一些,但好在能搭上線了。

這在前朝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弘治皇爺雖然也是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可卻極爲傳統守舊。許多核心的問題他都不願意去改變,更不必說設立檢舉箱讓普通百姓彈劾大臣了。

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檢舉箱的設立讓府尹唐寅的工作量大增。

因爲事必躬親的緣故,他每天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分揀檢舉信上。

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活兒。

檢舉的內容五花八門,檢舉的人也各不相同。

要分出輕重緩急,還要分類歸攏,全部辦下來唐寅可是大汗淋漓。

他又不放心把事情交給底下的小吏去做。萬一這些小吏被那些權貴收買,抽走檢舉信那可就麻煩了。

無奈下唐寅只好受些累,等到交上第一批檢舉信再向謝慎訴苦請求配備一些靠譜的副手來。

唐府尹花了三日時間纔將第一批檢舉信歸攏好,一起帶到內閣。

此時內閣三巨頭恰巧都在,李東陽見唐寅揹着個大口袋,心中一驚道:“唐府尹背的這是什麼?”

唐寅放下口袋,氣喘吁吁的回道:“這裡面......都是這些天百姓投到檢舉箱裡的檢舉信。”

聞言內閣三巨頭皆是深吸了一口氣。

這也太誇張了吧?

滿滿一口袋檢舉信,足以見得百姓對京師權貴不滿到什麼程度。

只不過以前沒有鳴冤訴苦的渠道,百姓們被欺壓受了委屈也只能忍氣吞聲。

現在好了,朝廷設立了檢舉箱,百姓們便將積壓許久的情緒釋放了出來。

“這個...這麼多的檢舉信都是伯虎一人分揀歸攏的?”

謝慎見唐寅一臉憔悴,再聯繫到他的一雙黑眼圈,遂如是問道。

謝慎不提還好,謝慎一提唐寅便覺得無比委屈道:“誰說不是呢。我一連三天都在做這一件事情,從沒有這麼累過。這次來內閣便是想向四明你討要一些信得過的副手,不然全部活兒都我來做,整個人都要崩潰了。”

謝慎不由得笑道:“你瞧瞧你,好歹也是正三品的府尹大老爺,怎麼跟沒手下一樣?那些書吏都是吃乾飯的嗎?”

唐寅聞言連連搖頭道:“他們?他們可不行。四明你就信得過?”

謝慎沒好氣道:“有什麼信得過信不過的,反正你還要過目,誰敢造次?”

“我不是怕他們直接抽走檢舉信嘛。”

唐寅十分無奈的攤了攤手道。

“這倒也是。”

謝慎點了點頭道:“不過我也只能給你配一些書吏,這些人你便能絕對的放心?”

“總比順天府衙裡的好吧。他們是直接從內閣借調的,沒有利益關係,不會懼怕那些涉事權貴的。”

顧鼎臣則是攥緊拳頭咬牙道:“都說京師權貴跋扈,但顧某想不到他們竟然跋扈到這種程度。我內閣定要將其中冤情摘出,爲受欺壓的百姓做主。”

“咳咳。”

李東陽咳嗽了一聲,一邊捋着鬍鬚一邊道:“這件事情四明和九和商量着來吧,老夫便不插手了。”

謝慎疑惑道:“西涯公這是何意?”

李東陽面有尷尬道:“恐怕這檢舉信中會牽扯到老夫。”

三人皆是大驚。

在他們印象中李東陽就是文官中的楷模啊,怎麼可能有人會檢舉他?

李東陽解釋道:“老夫一生行事端正,並沒有什麼可心虛的。不過老夫的女婿太過跋扈,平日裡老夫也沒少因爲他被御史彈劾。此番換成了百姓檢舉,自然也不可能逃過去了。”

謝慎那個瀑布汗啊。想不到李東陽這樣的老油條挑女婿也能走了眼,竟然挑了個紈絝子。

顧鼎臣點了點頭道:“西涯公這是要避嫌啊。此事便交給我和四明好了,不會讓您老失望的。”

對於李東陽的選擇,謝慎是可以理解的。

到了李西涯這個年紀,官聲是最重要的。

李東陽一輩子愛惜羽毛,絕不會在接近致仕的年紀做出徇私的事情。

他不插手此事便是告訴百官,老夫不是個徇私之人。你們衝着老夫女婿來就好,休要往老夫身上潑髒水。

“既如此,西涯公也請放寬心。謝某相信令婿也不會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的。”

謝慎安慰道。

“希望如此吧。”李東陽無奈的搖了搖頭道:“如若他真的犯了大明律法,老夫也不會包庇。老夫會第一個奏請陛下嚴懲於他。”

此時此刻,一旁的唐寅才真切明白京師官場的水是真深啊。

連內閣首輔,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都有可能牽扯其中。

......

......

經過顧鼎臣和謝慎的進一步篩選,將第一批檢舉信送到了正德皇帝御前。

這一批檢舉信檢舉是都是王公貴族,大多是侵佔田畝,橫行街市性質十分惡劣。

朱厚照看過奏疏後勃然大怒,當即降旨責斥涉事王公,並令其立刻歸還侵佔的田畝,閉門思過一個月,不得再有橫行霸道的行爲,否則必將嚴懲。

王公貴族不比文官,他們更仰賴天子的鼻息。

天子個人喜好厭惡對他們的影響極大,幾乎沒有人敢與和天子對着幹。

這也是謝慎先選擇將這一批檢舉信遞送御前的原因。

先讓天子表明一個態度,讓被檢舉着震駭,給後來人警戒。這樣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假如把王公換成文官會是什麼樣的結果?恐怕天子會被文官用各種理由懟的體無完膚。

文官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羣體,明明是他們的問題,卻能夠義正言辭,毫無一絲羞愧之心。

而如果先拿王公開刀,便可以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文官們看到天子態度的決絕,至少會心有忌憚,行爲也會收斂的多。

其實檢舉信這種東西就是一種輿論監督。

事實證明自上而下的監督模式存在許多弊病。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家都是文官系統的,自然官官相護。只要不觸及要害,糊弄一番也就過去了。

這個也是人之常情。

而如果想改變這一模式,就必須打破常規,用輿論監督。

這相當於自下而上的監督模式。

官員王公們表現如何,普通百姓最有發言權。

若是受了欺壓,寫一封檢舉信揭露王公權貴的惡行,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然這種自下而上的監督模式也有很明顯的問題。

那就是容易出現誣陷,出現民粹。

不管是誣陷還是民粹危害性都不亞於貪污。

前者會攪亂正常的官場秩序,使得朝官人人自危。

後者危害更大,甚至會動搖大明的根基。

這就需要內閣把握好度。

簡單的來說,就是篩查哪些檢舉信是真實的,哪些是虛造的。

文官集團內部也會利用檢舉信作爲一種手段大肆攻訐政敵,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可能導致大規模的內鬥。

這可比赤膊上陣,上演全武行還要可怕。

畢竟動動嘴皮子殺人可是文官最擅長的。

按下這些暫且不提,卻說唐寅在順天府幹的熱火朝天,卻在最意氣風發的時候被澆了一盆冷水。

戶部侍郎,左副都御使,禮部郎中,河南道監察御史等三十名官員聯名上疏彈劾唐寅擅專。

擅專這兩個字是極爲用巧的,也是封建王朝一個特有的罪名。

面對至高無上的皇權,臣子只是一個符號。

而如果這個符號不能認清自己的地位,擅自做主濫用權力觸碰到統治者的底線,便會被責斥擅專。

天子賦予你權力你可以行使。天子沒有賦予你權力你就不能行使。

一但行使了,那就是擅專。

說白了這是個政治正確的問題。一般官場老油條都不會犯擅專的毛病,而唐寅卻是個新人,犯錯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天子恐怕心裡會不痛快。

雖然他信任唐寅,但那是因爲信任謝慎,連帶着信任謝慎推舉的人。

這之間畢竟隔了一層關係。

假如有人彈劾謝慎擅專,朱厚照肯定不會信,還會責斥那些彈劾謝慎的官員,弄不好直接下駕帖叫錦衣衛把那些官員拿去午門廷杖。

可官員們彈劾的是唐寅,這就難說了。

從心底裡,朱厚照還是很怕官員擅專的。

因爲這樣一來等於皇權的威嚴受到挑釁,這是他無法接受的。

這麼多官員聯名上書彈劾唐寅,可見並非空穴來風。

聯想起近來唐寅的作風,朱厚照更是懷疑確有其事。

彈劾的奏疏中寫道,唐寅身爲順天府尹不具備審訊高官要員的權力,卻幾次三番命衙役前去京官府邸,命其過堂問話。其態度跋扈囂張,目中無人。

不得不說這些官員選擇的切入點很合適。

順天府尹雖然是三品官,但卻不具備審訊高官的權力。別說審訊了就連問話都不行。

唯一具備這一權力的機構除了廠衛就是大理寺。而後者是要高官犯了要案後才能提審問話的。

唐寅畢竟初來乍到,對官場中的種種潛規則還不能很好的理解,犯下了這種低級錯誤,竟然直接叫衙役前往高官府邸,命其到府衙接受問話。

朱厚照當然也不會相信一面之詞,當即命人宣唐寅入宮面聖。

唐寅風風火火的來到豹房,朱厚照當直問及此事。

唐府尹毫不猶豫的承認,引的朱厚照劈頭蓋臉的一通臭罵。

唐寅一頭霧水,心道自己究竟犯了什麼錯,天子爲何如此憤怒?

見唐寅一臉茫然,朱厚照更覺得氣不打一處來。

“好好好,謝先生真是給朕舉薦了一個好臣子啊。唐寅,朕且問你,是誰叫你勒令三品大員到順天府接受訊問的?”

唐寅恭敬回稟道:“稟陛下,臣這也是應急行事。”

“放肆!”

朱厚照咆哮道:“誰叫你應急行事的。朕不過是把檢舉箱放到了順天府前,你便以爲自己是欽差了嗎?即便是欽差也得估量一番,你卻肆意下牌票,你把朕放在眼裡嗎!”

唐寅打了個寒顫,連忙跪倒道:“臣惶恐。臣沒有一絲一毫擅專的意思。只是有些事情不叫這些涉事官員到順天府問話問不出個所以然啊。”

“問不出有廠衛,有大理寺呢。你搶着出什麼風頭?真是一點規矩意識都沒有!”

朱厚照氣憤的一甩袖子背過身去。

他當然知道唐寅下牌票提審高官不是爲了作威作福,但這行爲本身就是很嚴重的錯誤。

假使換了謝慎他還能夠接受,畢竟謝慎是當朝次輔,身份地位擺在那裡可以壓的住。

而唐寅不過是剛剛升任順天府尹的官場新人,這麼做不是等於主動亮出短處叫人彈劾嗎。

“你可知幾十名官員聯名彈劾你擅專?你叫朕怎麼做,你叫次輔如何自處?”

......

......

第四百三十八章 華亭縣令第三百八十六章 劉謹矯詔第五百七十二章 攻守之勢異也【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大文魁第四百四十八章 陰謀論第一百八十四章 倭寇來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漏網之魚(第一更)第五百零八章 請君入甕第四十一章 巧論倭患第四百五十三章 徐家織造廠(下)第四百九十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七十二章 無巧不成書第十九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水未落,石未出【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鳴和第五百七十三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十章 縣尊之恩第五百一十二章 一丘之貉第二百九十六章 蚍蜉撼樹(第二更)第六十一章 府尊點撥第五百五十章 平定倭患開個單章推書~第七十九章 好渾的水第五百八十三章 倉儲與國運(上)第一百六十章 不使人間造孽錢第八十章 撲朔迷離的局勢第一百四十七章 鎮守太監第四百七十七章 圍攻哈密城第三百二十二章 上面有人(第三更)第二百二十章 世道人心(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氣煞人也第四百零四章 弄臣能臣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覓清幽第五百七十五章 泰山封禪(二)第四十七章 報官第二十七章 教諭開小竈第三百五十七章 打開市場第一百一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七十二章 內宮助力第三百一十七章 潞安一霸(第三更 )第三百零五章 君恩難料(第一更)第三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辦案第一百九十七章 碩鼠(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華的逆襲第一百一十一章 姚江詩會(三)第一百七十章 薛大人好自爲之吧第五百六十三章 案情反轉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一十七章 輪番上陣的徐家父女(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佛郎機老朋友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二百七十七章 振臂一呼第五百四十二章 真倭假倭 【4000字二合一大章】開個單章推書~第九章 狠狠打臉第二百一十二章 松江府之行第二百三十九章 拜會王華第三百八十三章 內閣尊乎?第四百九十六章 蘇州行第三百八十六章 劉謹矯詔第三百二十二章 上面有人(第三更)第一百九十六章 碩鼠(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子之威第三百零六章 外放知府(第二更)第四百一十四章 找到突破口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返鄉(一)第二百零七章 從私塾開課到科試開考第九十一章 東廠的殺機第九十七章 入股書坊第一百一十九章 除惡揚善的縣學生員第二十五章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第三百七十三章 坑死妹夫的大舅哥第二百九十一章 騎牆的錦衣衛第三百四十七章 文曲星與祥瑞第五百章 你對權力一無所知(第四更!)第二百九十一章 騎牆的錦衣衛第四百七十章 退敵之策第十八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一)第三百零七章 離京(第三更 爲盟主夢中盛唐i加更!)第五百五十三章 徭役、隱戶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三十四章 縣試案首第四百五十六章 決斷第四百二十三章 前程很重要啊第二百三十七章 夢中伊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與王守仁談心學第二百八十二章 蝴蝶效應第五百二十六章 算無遺策【4000字二合一大章求雙倍月票!】第五百二十四章 國法重如山(下)【第二更,求雙倍月票!】第三百三十八章 吉星高照第三百二十四章 國法要殺你第五百六十五章 大朝議第一百七十九章 科試這個攔路虎第四百五十二章 徐家織造廠(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文淵閣失火第二百二十六章 精彩的作答第二百四十八章 觀政選官的年輕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任吏部尚書第五百四十二章 真倭假倭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六章 孫家惡奴第五百三十六章 會試放榜 【4000字二合一大章】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策 【4000字二合一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