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

王允還沒回到尚書檯,劉辯的旨意已經到了。

有內監在尚書檯內來來回回,搬走了諸多桌子,文書,工具。

丁宮,劉弘,劉虞三人見着,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丁宮抓過一箇中黃門,問道:“你們在幹什麼?”

中黃門連忙道:“陛下的旨意,尚書令、僕射等暫不補缺。”

“不補缺?”

劉虞若有所思,道:“陛下還有什麼旨意?”

中黃門道:“回太尉,六曹尚書,須旨意而定,尚書檯的公文、詔書等來往,有黃門負責。”

丁宮看了眼劉虞,疑惑不解的道:“陛下的旨意,是……”

劉虞卻是陡然明悟,看着中黃門道:“你們搬吧。”

中黃門擡手,將尚書令、僕射以及左右監、丞的印、文書,桌子等,全數搬出了尚書檯。

等中黃門一走,劉虞見王允還沒回來,低聲道:“我猜,多半是與陛下任命的那個幾個州牧的旨意有關,袁暉剛剛告假了。”

丁宮頓時明白,瞥了眼四周,見無人,湊近一點道:“袁太傅是不同意?”

劉虞微微點頭,道:“我猜測,這裡面肯定發生過什麼事情,只是我們不知道。”

他早就有所察覺,劉辯與袁隗的關係,有些微妙。

劉弘道:“是袁太傅不想那董卓入京?’

劉虞剛要說話,聽到腳步聲,轉頭看去,見王允走進來,掉轉話頭就道:“子師,陛下是否發怒了?”

子師,王允的字。

王允一怔,迎着三人的目光,頓了下道:“陛下想要調整六曹尚書,升任黃門侍郎荀攸爲尚書。”

劉虞好像明白又疑惑,道:“袁太傅不同意?”

王允看着三人,本不想說話,還是道:“袁太傅還不知道。”

劉虞怔了下,也有種說不出話的感覺。

丁宮卻是明白了,是因爲那袁暉告假,導致詔書無法起草,所以陛下想換人,但六曹尚書的任命,在尚書令手裡,尚書令又空缺,這個事的決定權,又回到了袁隗手裡。

沒有袁隗點頭,王允做不到。

丁宮給了劉虞,劉弘一個會意的眼神,道:“子師,陛下還說什麼了嗎?”

王允道:“沒有。”

說完,他就坐回他的位置。

在尚書檯,袁隗威望最高,說話行事滴水不漏,其他四人綁在一起也不是對手。

而丁宮,劉弘,劉虞的三公,是隱形的盟友,慣常共同進退。

獨王允是誰也不沾邊,儼然一個孤臣。

丁宮三人看了眼王允,沒有再多說。

劉虞心裡有些憂心,袁家不動聲色的佔據了閹黨、何進去後的朝堂,上上下下都被卡死,幾乎所有事情都得袁隗點頭。

宮裡那位陛下豈能答應!

這時,王允收拾着站了起來。

見狀,三人又看了過去。

王允手裡拿着文書,道:“散值了。”

劉虞怔了怔,這位還真是……特立獨行。

……

第二天的清晨,劉辯起的很早,簡單吃過之後,就在撲在書桌上,整理着昨日與荀攸的談話內容。

荀攸的話,令劉辯對朝政有了一個較爲清晰的認識,結合自身,他有了對朝廷改制的初步想法。

大漢朝廷的制度,發展到現在已經十分混亂,尤其是在閹黨與外戚黨爭之後,厄需梳理。

劉辯專心致志的寫着,不時要翻找各種書籍,查找資料,不知不覺就到了晌午。

潘隱端着盤子進來,見劉辯伏案書寫,不敢打擾,悄步將盤子放到不遠處的小桌上。

“放這裡。”劉辯頭也不擡的說道。

潘隱連忙轉過身,將盤子小心翼翼放到劉辯的書桌上。

劉辯早就餓了,快速寫完一段,放下筆,認真審視一眼,隨手抓過一張餅,一邊吃一邊看。

吃了兩口,他忽然擡頭看向潘隱,道:“是母后做的?”

潘隱笑着道:“是,太后娘娘讓人送來的。”

劉辯嗯了一聲,又繼續看着剛剛寫好的筆記,道:“何苗與舞陽君等人出京了?”

潘隱觀察着劉辯的神色,輕聲道:“是。”

劉辯心裡已經猜到,何進的自殺,多半是與何太后的爭吵有關。

吃了幾口,肚子裡有東西了,劉辯拿過湯碗,喝了一口,感覺着順下去的暢快,道:“還有什麼事?”

潘隱低着頭,小心謹慎的道:“陛下,袁暉還在告假。”

袁暉告假,那就是說,劉辯關於那七州州牧的任命,以及荀攸的擢升都沒有成功。

劉辯放下碗,又拿起餅,咬了一大口,含混不清的道:“知道了。”

知道了?

潘隱一怔,這是……什麼意思?

他見着劉辯一臉專注盯着筆記的神情,不敢多問,應着就緩步退了出去。

劉辯看着筆記,忽的冷哼一聲。

潘隱嚇了一跳,急忙轉過身,見劉辯仍舊盯着桌上,他臉色微微緊繃,越發悄步的離開書房。

就在這時,廷尉府。

左慄帶着一隊禁軍,來到了廷尉府。

鍾繇覈驗身份後,看着左慄,有些疑惑,擡起手道:“天使,這是?”

左慄微微一笑,道:“鍾廷尉,奉旨提袁紹,請將他交給我。”

鍾繇不疑有他,指揮人去提袁紹,而後頓了頓,道:“敢問天使,陛下的意思是?”

左慄被他問的一楞,道:“鍾廷尉有話說?”

鍾繇立刻察覺他問的不對,道:“袁紹在大赦的名單之上,待大赦詔書頒佈,就要釋放了。”

左慄明白了,心裡冷笑,雪白的臉上一片淡漠,道:“這個,鍾廷尉就不用考慮了,人我提走,不會再送回來。”

鍾繇皺眉,這天使說的是‘提走’、‘不會再送回來’,這不是要放袁紹?

他本想再問一句,又想起劉虞的叮囑,只好按住心裡的疑惑,收聲不言。

袁紹很快被帶出來了,並沒有蓬頭垢面,反而髮絲整齊,衣着乾淨,神情威肅,龍行虎步而出。

左慄看着袁紹,一擡手。

身後的禁衛上前,直接鐐銬要套上去。

袁紹神色一沉,道:“你們這是何意?”

左慄抱着手,靜靜看着他,根本不迴應。

袁紹冷冷的看着他,沒有反抗,任由禁軍將他牢牢鎖死。

鍾繇目睹着袁紹被鎖拷,帶出廷尉府,塞進了馬車裡,心裡有種不太好的預感,招來一個小吏,低聲囑咐幾句,道:“記住了,單獨與太尉說。”

小吏小心答應着,小跑着出去。

馬車裡的袁紹與左慄對坐,他盯着左慄,神情冷漠,目中隱有一絲殺機。

左慄與袁紹對視,面色不動,心裡想的卻是那日袁紹帶兵殺入宮中的場景。

那日,他躲在一處花壇裡,用花草遮掩,當時,他瑟瑟發抖,渾身冰冷,恐懼到極點,四周都是慘叫聲,還有刀砍在人身上的噗呲噗呲聲。

那些聲音就好像沒有停過一樣,一直在他耳邊迴盪,甚至還有一些血撲灑在他臉上,眼睛裡。

他一動不敢動,咬着泥土,不敢吭聲,直到那些禁軍殺向宮裡去。

左慄一直躲到天黑,徹底安全了,這纔敢出來。

那一天發生的事情,左慄歷歷在目,現在想起來,仍舊心有餘悸。

對於袁紹表現出的恨意與殺機,左慄能感覺到,雪白的臉上掛起淺淺的微笑,心裡在想着,回到他的黃門北寺獄,怎麼炮製這袁紹。

袁紹被內監從廷尉府帶走,是在廷尉府門口發生的事情,立時間就飛速傳播。

袁紹不是普通人,哪怕他是袁家庶子,可在誅除閹黨的行動中,他出了大力,風頭最盛,絕大部分朝臣、士人認爲他沒有做錯,令他的聲望反而空前高漲。

袁紹被從廷尉府帶走,一下子就成了洛陽城裡的談資。

最先得到的消息,是宮裡的劉虞。

他將報信的廷尉府小吏帶到一旁,沉聲低喝道:“伱確定是宮裡人?帶進宮了?”

小吏道:“是宮裡人,小人與廷尉都查驗過,肯定沒錯。至於是不是帶進宮,小人不知道。”

劉虞沉着臉,已經猜到,多半是宮裡那位陛下的意思。

他一時間不知道劉辯這麼的目的是什麼,對着小吏揮了揮手,轉身走進尚書檯,看着位置上,神情淡漠,專注審閱公文的袁隗。

稍稍思忖,他回到位置上,向袁隗道:“太傅,我聽說,宮裡將袁本初從廷尉府帶走了。”

房間裡的所有人都猛的一頓,都略帶吃驚的看着劉虞,而後轉向袁隗。

房間裡,出現了短暫的安靜。

袁隗神色萬年不動,許久才緩緩擡起頭,與劉虞對視,道:“我知道了。”

說完,他便又低着頭,繼續審閱公文。

劉虞從他臉上看不出什麼情緒,與丁宮,劉弘等無聲對視。

此時此刻,在這個房間裡,大漢的中樞機構,當朝官職最高的幾人,沒有一個心裡是平靜的。

別看袁紹只是一個小小的中軍校尉,但他牽扯到新帝以來的一系列大案,又是袁家人,備受矚目,突然被帶走,很多人心底浮想聯翩。

袁隗穩坐不動,繼續做事,直到傍晚散值,這才慢悠悠的離開尚書檯。

他一出宮,袁術就已經在等着了。

袁術滿面焦急,強耐着,扶着袁隗上了馬車。

直到馬車走出皇城範圍,這才急聲道:“叔父,有原本羽林軍將校突然失蹤了!”

袁隗雙手拄着拐,神情如常,淡淡道:“那葉舟,彭燁還是沒找到?”

袁術心神慌亂,臉上寫着恐懼,道:“是。葉舟與彭燁不知道是什麼人抓的,那幾個將校是前幾天在青樓喝酒,凌晨出來,然後就沒人見過了,我派人找遍所有地方都沒找到!”

袁隗枯瘦的臉角微微繃緊,雙眼銳利閃動,靜靜看着晃動的車簾。

袁術見袁隗不說話,忍不住的擔心道:“叔父,本初已經被帶走了,會不會再來抓我?”

袁隗餘光看了他一眼,道:“士紀回來了嗎?”

士紀,袁基的字。袁基,袁逢嫡長子,袁家默認的下一代族長,擬補缺九卿之一的太僕。

袁術眼角抽了下,還是強忍着不滿,道:“應該是明天到京。”

袁隗點頭,道:“不用擔心。”

袁術哪裡能不擔心,忐忑不安都寫在臉上,見袁隗還在關心他那好兄長,眉頭擰成川字,急聲道:“叔父,總得有對策啊!”

袁隗閉上眼,道:“我說了,不用擔心。”

袁術胸口壓着一口氣,又恐又懼,偏偏半點出不得。

他看着袁隗,三翻四次想要張口,最後還是沒敢說出口。

‘我是不是應該先一步逃出京?’袁術心裡暗道。既然袁隗不肯搭救他,他得自救。

只要出來洛陽,以小皇帝現在的能力,還沒辦法抓他回來!

……

景福殿。

劉辯身前多了一堆縑帛,全部是彈劾、建議、申辯的奏本。

彈劾,主要是彈劾劉虞,問題的核心是一人兼領兩州州牧。

建議,則是針對各地州牧空缺、調任,舉薦了很多人擔任幽州,冀州,青州等的州牧。

申辯,是爲了袁紹,奏疏裡對閹黨嚴詞痛斥,大加鞭撻,認爲袁紹有擎天保駕之功,不應當下獄,請求釋放。

劉辯一道道的看完,扔到一邊,擡頭向潘隱,道:“宮外有什麼動靜?”

潘隱知道劉辯的意思,躬着身,道:“袁暉還在告假,袁太傅散值回府了。”

劉辯看着門外已經黑下來的天色,微微歪頭,自語道:“這麼沉得住氣嗎?還是另有別的打算?”

像袁隗這樣城府極深的老狐狸,做事肯定不會簡單。

劉辯想了又想,猜不透袁隗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道:“你盯緊尚書檯與宮外,另外,明天讓荀攸來書房。”

“是。”潘隱應着,慢慢退出去。

劉辯看了眼身旁堆如小山的資料,拿起筆,繼續寫着他的政策綱要。

看的資料越多,他發現不足就越多,很多想當然的想法並不可行,要結合實際做出修改,並且還要一步步去試。

這一寫,就到了深夜。

潘隱悄步進來,見劉辯還在奮筆疾書,輕聲道:“陛下,還是早點休息吧,不能這樣一直熬夜,有傷身體……”

劉辯嗯了一聲,道:“燒壺茶你就去休息吧。”

潘隱應着,轉身去吩咐門外的中黃門後,他就立在劉辯不遠處。

劉辯一邊寫,一邊查資料,不時回頭修訂,沉浸在其中,完全不知道時間。

不知不覺,天色漸亮,劉辯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擡頭見潘隱還在,笑着道:“去睡一會兒吧,中午之前朕就不叫你了。”

潘隱十分睏倦,還是陪着笑道:“小人不累,陛下還是早些休息,國事繁重,還需保重身體。”

劉辯笑了笑,直起身,伸了個懶腰,剛要說話,就看到一個小黃門跌跌撞撞的跑進來,急聲道:“陛下陛下,不好了,羌人,羌人打到三輔了……”

劉辯神情驚變,猛的站起來,大喝道:“羌人!什麼時候的事情!?”

第18章 知識的快樂第350章 賈詡第63章 算計第158章 郭嘉失算 賈詡得計472.第472章 防備第160章 空城之下 田豐開口第230章 盧植亡故第191章 殺人不見血第123章 邀名第31章 安排第131章 大漢蠡賊第77章 御史中丞第227章 爭風吃醋第14章 籌碼第74章 王允的野望448.第448章 樓外樓第141章 臧霸第80章 錯綜複雜第168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123章 邀名第251章第407章 此消彼長第362章 曹操的艱難選擇第251章第368章 任重道遠第336章 關羽戰呂布第28章 開始殺人了第259章 齷齪事445.第445章 尾隨430.第430章 恐怖猜測第42章 宮內宮外第337章 三英戰呂布第379章 詐第245章 曹操的緊迫第37章 終於來了第287章 ‘潁川黨’的內耗第13章 放肆第201章 陳宮的手段第121章 九卿之首第305章 郭嘉不易與第43章 先安後定(求追讀)第169章 豔名遠播第138章 奇襲455.第455章 頭疼第397章 刀風起第11章 君臣嫌隙第407章 此消彼長第324章 劉備與曹操的相似處475.第475章 誅心第135章 踏雪尋梅第18章 知識的快樂第51章 潛伏第68章 要壞第258章 曹操的野望458.第458章 殺紅眼420.第420章 新任小主事第181章 賈詡三策 曹操再敗第358章 合兵第392章 透心涼第24章 誅心第403章 躊躇滿志第182章 黃巾招降曹操第264章 劉協429.第429章 軟禁與驅趕408.第408章 老烏龜第131章 大漢蠡賊第52章 年號光熹第282章 善始善終第109章 斬盡殺絕第288章 袁術欲稱帝第59章 世家風骨第349章 闖袁營第159章 陰謀陰謀 大戰連天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陽危急第26章 禍國之人第84章 代君行事第287章 ‘潁川黨’的內耗第146章 上天示警第294章 人心第212章 大敗第289章 劉備 徐州刺史第120章 應聲栽倒第174章 崢嶸之人第128章 荀彧第393章 一記重錘第319章 會盟第176章 不可做曹賊第191章 殺人不見血第113章 回京第176章 不可做曹賊第273章 嚴峻第2章 殺入禁宮第133章 郭嘉第151章 大戰起第181章 賈詡三策 曹操再敗第104章 出征第220章 你們,對朕也很失望吧?第98章 黑山軍第244章 勇猛無敵第317章 末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