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以快打慢

劉辯從說桌上找到尚書檯上奏的補缺奏本,仔細看了看,笑着與荀攸道:“六曹尚書還有一個空缺,潘隱,給尚書檯遞話,升荀卿家爲尚書,即刻擬定。”

荀攸又驚又喜,連忙起身擡手道:“臣謝陛……”

“卿家坐,”

不等他說完,劉辯一把拉着他胳膊,再次上桌,道:“卿家,朕還有問題,就是朝廷現在空缺衆多,但其中魚龍混雜,着實難以分清,可有取材之道?”

這也是困擾劉辯的一個大問題——手底下沒人。

但凡有足夠的人手,撐住朝廷,他早就將袁隗踢一邊去了。

荀攸坐好後,知道劉辯的意思不是爲了填補空缺,道:“陛下,可效仿武皇帝,下詔募賢。”

劉辯想的不止於此,而是要打破世家大族對仕途官場的壟斷,遏制門閥的發展。

“暫且可行,不夠長遠。”他道。

荀攸見劉辯若有所思,心裡猛的一動,道:“陛下,可開招賢館,招募天下賢直異士,陛下親自考校之後,擇能者而選任。”

劉辯雙眼頓時灼灼發光,心裡迅速想到了更多。

大漢朝的選官,以兩種爲要,一個是察舉,一個是徵辟,總的來說還是都掌握在世家手裡。

而他一直思考的科舉,事關重大,從頭到尾有非常多的事情要準備,短時間內不可行。

但招賢館,卻是能跳過世家,直接來到‘殿試’!

他完全可以在招賢館佈置考題,不論出身,不問尊卑,能者出位!

劉辯強壓着心頭激動,一臉滿意笑容的看着荀攸道:“卿家這個建議很好!”

說着,他又拿起筆,在紙上寫到:招賢館,募賢能,宜早。

寫完這些,劉辯擡起頭,看着荀攸道:“卿家以爲,節流該在何處?”

荀攸臉上第一次出現了遲疑之色,片刻後道:“裁減官吏。”

劉辯眉頭一挑,他剛纔只說了裁撤三公府,擴大尚書檯,並沒有說過裁減官吏。

之前看《太史記》,劉辯心裡隱約有這個想法,並沒有具體的。因爲這種事,不論是什麼時候,都是一種‘大忌’,在王朝末年,就是大忌中的大忌!

接着,劉辯心裡涌動着念頭,暗自道:‘倒也不是不行,但是得有一個足夠強力,甚至是蠻橫,又不懼朝野反彈的人來做。’

‘誰呢?’

劉辯心裡想着朝野的人選。

這時,一個小黃門來到門口。

潘隱悄步出去,小黃門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潘隱擺了下手,進來後,瞥了眼荀攸,在劉辯耳邊低聲道:“陛下,尚書檯負責起草詔書的尚書、主司,一個告假,一個缺位,荀侍郎的任命,還需等一等。”

劉辯神色不動,餘光瞥向他,道:“非他們不可?”

潘隱躬着身,道:“是。”

劉辯伸手拿起茶杯,心裡起疑。

‘我這邊剛選定七州州牧,這起草詔書的久告假了,是不是有點巧合……’

劉辯喝了口茶,沉吟着道:“袁太傅還在尚書檯?”

潘隱道:“袁太傅去了御史臺。”

劉辯若有所思,旋即看着荀攸笑着道:“些許小事。今天與卿家相談甚歡,朕要好好想一想,卿家回去之後,再詳細寫一道奏本給朕看,另外,卿家可隨時入禁宮,無需事先稟報。”

荀攸急忙起身,心懷激盪的擡手道:“臣領旨謝恩!”

劉辯微笑點頭,目送他離去。

他一走,劉辯就面色冷漠,道:“那尚書是突然告假的?”

潘隱看着劉辯的側臉,小心謹慎的道:“小人派人查問過,是突然出宮,告假說是染了風寒。”

‘這是袁隗的手筆?’

劉辯心裡揣度,道:“關於董卓、那幾個州牧的任命詔書呢?”

“也停了。”潘隱越發小心的道。

劉辯冷笑一聲,道:“傳王允來見朕。”

潘隱悄然繃緊臉角,道:“是。”

他剛轉身,劉辯忽然看向他,道:“對了,母后近來在忙什麼?”

自從那日何太后與何進大吵之後,除了登基大典外,劉辯就沒見過何太后,以何太后三頓飯都要與他一起的性子,這麼多天不露面,十分反常。

潘隱想了想,道:“太后娘娘一直在長樂宮,沒有出來過。”

“看來,何進的死的……另有隱情。”

劉辯自語一聲,道:“去吧。”

潘隱不敢多嘴,應着快步出去。

劉辯定了定神,再次看着桌上他的手記,想着剛纔與荀攸的話,臉上又浮現笑容,心裡舒坦的道:“這有了人才相助,果真是好……越多越好……”

原本對於朝政只是模模糊糊的他,現在已經有了一個較爲清晰的計劃。

劉辯看着,拿起筆,記錄一些想法,以免日後事多想不起來。

不多時,王允就來了,他身形不高,臉角微黑,眼簾低垂,給人一種老實巴交的感覺。

“臣王允,參見陛下。”

王允進了書房,擡手行禮道。語氣平靜,不見絲毫波瀾。

劉辯轉過身,看着這位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丞相’,笑着道:“卿家免禮。是這樣,負責起草詔書的尚書告病,現在事多,容不得耽擱,朕想給他換個位置,黃門侍郎荀攸升調過去。”

王允本以爲是什麼事情,沒想到是這件,面色不動,心裡卻遲疑起來。

因爲,他做不到!

尚書檯,設尚書令,僕射,又有左右丞等,尚書的實際位次其實很低,任命權,掌握在尚書令手中。

而尚書令,雖然因爲尚書檯而較爲顯赫,在朝中有獨坐,但相對於三公九卿,實則品佚並不高,尚書令的任命權,由錄尚書事共議,已經決定了人選。

左思右想,王允發現還是做不到,只好道:“陛下,尚書令,還未到任。”

劉辯心裡明白了,道:“卿家去吧。”

王允欲言又止,最後心底無奈一嘆,道:“臣告退。”

劉辯伸手拿起手中的手記,神情漸漸冷峻,自語道:“也好,就先從尚書檯開始!”

他決定,要儘快徹底掌握尚書檯,以掌握大權!

旋即,他起身來到書桌,坐下後,拿起筆,邊寫邊道:“潘隱,傳旨給尚書檯,尚書令,僕射等暫不設,六曹尚書,須有旨意而定。挑選小黃門一,中黃門九,候在尚書檯,今後與尚書檯公文、詔書等來往,皆有小黃門處置。”

不等潘隱應着,劉辯已經寫完,摺疊好,道:“來人。”

一個黃門急匆匆跑進來,道:“小人在。”

劉辯將紙條遞給他,道:“交給左慄,命他立即去辦!”

“是。”黃門應着道。

潘隱見劉辯沒有其他吩咐,連忙也應着,退了出去。

劉辯坐在椅子上,雙眼冷靜中帶着一絲寒意的看向門外。

第33章 細思極恐第266章 換相第69章 賈詡(加更求月票)第248章 大事情第229章 接連的第20章 揮劍第170章 風雲變 袁術敗第379章 詐第102章 御駕親征(求訂閱)459.第459章 三天結案第115章 每逢大事第363章 賈詡的投名狀第145章 與朝臣的隔閡第87章 終究是錯了第316章 熾盛殺機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第402章 陰險計謀415.第415章 太一437.第437章 多面下注第73章 大漢風骨第7章 大長秋第241章 壺關477.第477章 抱負第131章 大漢蠡賊447.第447章 天災人禍418.第418章 手段第158章 郭嘉失算 賈詡得計第50章 家國第329章 大卸八塊第225章 曹操回京第197章 兵鋒所向第238章 準備第63章 算計第262章 召見477.第477章 抱負468.第468章 少年第240章 困境第10章 董重的能耐462.第462章 孔融怒噴尚書檯第62章 輪到朕了第194章 皇甫堅長與趙雲第398章 謠言四起第319章 會盟第203章 讓子彈飛第396章 大事在即第395章 隱秘之事第141章 臧霸第164章 郭嘉的猜測 洛陽的沸騰第268章 盟約第24章 誅心第161章 大事惜身 小利忘義第348章 你是好人嗎479.第479章 歸去來423.第423章 兄長第326章 歃血爲盟第310章 帝王與文官的矛盾第243章 夜襲第399章 未雨綢繆第3章 喝問448.第448章 樓外樓第142章 蔡侯紙第48章 直擊第3章 喝問第40章 匕見第59章 世家風骨第347章 量小 惜身第239章 圍魏救趙第153章 袁術野心,皇位我也坐得第329章 大卸八塊第371章 納女入宮第325章 心思詭譎444.第444章 黑夜中的殺機第366章 郭嘉死第28章 開始殺人了第337章 三英戰呂布第166章 仿效漢武 設置內朝第340章 曹操的高明手段第291章 絕筆信第22章 皇甫嵩第192章 豢養第103章 雁門失守第120章 應聲栽倒第160章 空城之下 田豐開口第111章 古之惡來第98章 黑山軍460.第460章 誘惑420.第420章 新任小主事第184章 曹操威名第363章 賈詡的投名狀第284章 這可怎麼辦啊?第250章 鏖戰第107章 瞬息萬變第280章 曹操的自立之說第123章 邀名第28章 開始殺人了第373章 對於曹操的默契第90章 自投羅網第173章 天降橫財第312章 十年賦稅第179章 鐵面無情的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