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離間

三天之後。

劉辯在書房內,咬着湯餅,認真的看着荀彧的奏本。

荀彧這道奏本,將朝廷的政務囊括了在一起,設立了目標,確立了方式方法,將本來散亂的各項事務進行統籌,對於尚書檯各級機構的責任、權責進行了更爲細緻的劃分。

這比他東一榔頭西一錘子好了不知道多少,令劉辯有種撥開雲霧見月明的通暢感。

他雙眼大睜,一字一句的盯着,看着。

潘隱見劉辯這般認真,廢寢忘食,暗自詫異。

劉辯咬着湯餅,忽然想到了什麼,擡頭看向潘隱,含混的喊道:“命劉表入侍中廬。”

“是。”潘隱連忙應着道。

劉辯又低頭看着奏本,拿起筆,寫着、記錄着。

“啓稟陛下,不其侯、陽安長公主求見。”忽然間,門外出現一個小黃門道。

劉辯眉頭一皺,旋即鬆開,道:“宣。”

“是。”小黃門應着,小碎步退去。

不多時,一個頗爲高大,渾身書卷氣的中年人出現在門口,旋即是一身精緻華服,很是雍容的三十出頭的婦人。

劉辯審視着兩人,心道:這就是伏完與陽安長公主?

兩人也在暗暗打量着劉辯,這位陛下繼位以來,朝野惶惶不安,至今難以消散。

迎着劉辯的目光,兩人連忙低頭,快步進來,伏完擡手道:“臣不其侯伏完,參見陛下。”

陽安長公主跟着屈身見禮。

劉辯笑着從書桌內走出來,道:“都是一家人,免禮,坐下敘話。”

陽安長公主從桓帝來算,是劉辯的姑姑。

伏完躬着身,目送劉辯走向不遠處的小桌,暗暗組織着措辭。

三人分賓主坐好,劉辯看着伏完道:“伏卿家可是罕見進宮,是有什麼事情嗎?”

陽安長公主皺眉,餘光在伏完身上。

伏完本還想客套一番,見劉辯開門見山,故作猶豫片刻,道:“陛下,是這樣,小女,早有婚配,入宮……有些不妥。”

劉辯神色不動,眼神在兩人臉上梭巡,旋即笑着道:“怎麼了?卿家也爲謠言所擾?認爲朕猜忌協弟?”

“臣不敢。”伏完連忙躬身道。

陽安長公主跟着,神色慌張。

他們原本認爲,是劉辯選秀,哪裡會料到,他們的女兒突然被指婚給了劉協!

劉協在朝野中,是一個‘麻煩人’,無數人都在猜想這位什麼時候會突然因病‘暴斃’。

伏完與陽安長公主自然不肯將寶貝女兒嫁給劉協,等着被牽累,最好結果都是守活寡!

劉辯拿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悠然一笑,道:“沒有的事情,伏卿家與長公主不用想那麼多。劉協與伏壽,朕會親自指婚。另外,伏卿家,出任御史丞。”

伏完一怔,表情有些不知所以,反應失措。

御史臺,在理論上,是以御史大夫爲主官,而後是御史中丞與御史丞,隨着御史大夫改爲大司空,位列三公,御史臺的實權便落到了御史中丞手中,號稱‘臺長’,而御史丞則‘主內’。

伏完在去年轟轟烈烈的‘裁剪冗官’中,被‘停薪留職’,掛的是太散大夫的虛銜。

伏完確實有封侯拜相的‘野心’,但絕不是在這種時候!

他剛要張嘴,劉辯又道:“兼任大鴻臚。”

這次不止是伏完怔住,陽安長公主也愣了下,表情開始遲疑了。

御史丞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位置,還不如九卿佐官,可大鴻臚卻是實實在在的九卿!

在九卿削的削,裁撤的裁撤,唯有大鴻臚不一樣,大鴻臚的權責非但沒有削減,反而增加了。

主要負責的是對異族的來往、接待、管理等,還承接了被裁撤的少府的一部分權責,比如管理一部分皇家莊園、御林苑等。

劉辯注視着他們的表情,道:“伏卿家,長公主,去見一見祖母吧,已經定下的事情,莫要再議。過幾日,伏卿家代朕去一趟沛縣,督促董卓用兵。”

伏完登時頭皮發麻,現在是一點都不猶豫了,萬分不同意他女兒與劉協的婚事,低着頭,一個勁的給陽安長公主示意。

陽安長公主自然清楚這裡面的危險,連忙道:“陛下,小女……”

劉辯拿起茶杯,微笑着的看着陽安長公主。

這位張嘴出口的話,硬生生的止住了。

伏完目中一片苦澀,早知道,就不來這一趟了。

劉辯喝了口茶,道:“朕聽說,在徐州,彭城相劉備與平虜校尉呂布有些矛盾,卿家代朕去調解一下,以國事爲重,切莫意氣用事。”

從陶謙的奏本來看,劉備與呂布在追擊紀靈、鞠義的途中發生了矛盾,差點火併。

伏完聽到這個,緊繃的臉色稍鬆,好像,也不是要‘收拾’他的意思。

“陛下,渤海王與廷尉鍾繇求見。”這時,潘隱站在門口道。

劉辯嗯了一聲,道:“宣。”

伏完與陽安長公主對視一眼,兩人無聲行禮,起身立到一旁。

劉協、鍾繇一前一後進來,兩人瞥見伏完與陽安長公主在,神情各異,擡手行禮道:“臣等參見陛下。”

劉辯看着兩人,不顯生疏的道:“免禮,都坐吧。”

“謝陛下。”四個人按次序坐好。

劉辯拎起茶壺,給劉協倒茶,道:“去過廷尉府了?”

劉協看着劉辯手裡的茶杯,小臉暗暗繃緊,道:“是。鍾廷尉賢達能幹,處事用心,廷尉府井井有條,臣弟十分欽佩。”

鍾繇沒說話,只是微微傾身。

劉辯伸手給鍾繇倒茶,道:“朕意在侍中廬每三日講經,皇弟與鍾卿家列席。”

劉協愣了下,侍中廬?講經?

鍾繇卻早就知道了,‘講經’只是一個名頭,本質上還是爲了避開紛雜的尚書檯。

荀彧?

鍾繇心裡想着,他也看得出來,眼前的陛下,似乎對剛剛到京的荀彧格外重視,居然特意開侍中廬。

劉辯看着幾人的臉色,神情一肅,道:“朕已下旨給伏卿家,命他代朕前往沛縣,督促董卓進兵,協調荊、徐,豫三州兵馬,儘速撲滅袁術叛亂!”

鍾繇見劉辯終於鬆口,連忙擡手道:“陛下聖明!”

伏完心裡還是不願意,只是劉辯話頭到這裡,他已不能再開口拒絕。

劉協瞥了眼這位即將成爲他老丈人的不其侯,心裡忐忑,思索着劉辯這番安排的用意。

劉辯拿起茶杯,輕輕喝了一口,漫不經心的道:“朕聽說,三羌、黑山軍那邊又蠢蠢欲動?”

冬天已過,夏收在即,不事生產或者冬天受創嚴重的羌人、黑山軍,又準備出門劫掠了。

鍾繇立即道:“陛下,臣請旨再走一趟三羌。”

劉辯看向他,點頭道:“朕命趙雲率三千禁軍護衛卿家,再給卿家節制漢中太守之權,必要的時候,殺殺他們的銳氣!”

今時不同往日,劉辯手握大軍,悍將濟濟,再無須顧及那麼多了。

鍾繇一臉肅容,擡着手道:“臣領旨!”

劉辯伸手,給鍾繇敘茶,道:“卿家對黑山軍怎麼看?”

鍾繇擰眉,面露思索。

黑山軍,不過是一羣散亂又聚集在一起的叛匪的總稱,林林總總,大大小小數百個,以張燕爲盟主,盤踞在朝廷控制力薄弱的一些地方,如崇山峻嶺,老林黑水,裹挾匪盜、百姓數以百萬計。

若是尋常匪患,派兵征剿就是,但這些人散亂又以山林結寨,易守難攻,朝廷要想征剿,少說要十萬大軍,時間上,可能要數年!

兵力朝廷有,但軍餉糧草支撐不住!

思索再三,鍾繇再次擡手,道:“臣請再走一趟黑山軍,招降張燕等人!”

劉辯搖頭,道:“已經招降了,朕考慮,是否小懲大誡一番。”

在靈帝時,爲了專心應付黃巾軍,對於黑山軍,朝廷招降後,分發了大量官職,將許多地方,默認劃給了黑山軍,令得他們成了獨立勢力。

鍾繇瞬間明白劉辯的意思,沉吟着道:“陛下,幽州劉使君兵馬不足,還得防衛鮮卑、烏桓。冀州應使君立足未穩,還在平亂。幷州的盧使君致力於變革,無力出兵。若想懲戒黑山軍,還須朝廷出兵……至少得等到夏收之後。”

夏收之後,朝廷纔有錢糧。

劉辯目露思索,實則上,夏收那點錢,也是杯水車薪。

劉協觀察着劉辯的神情,又想起了鍾繇的話,小臉繃緊,擡手道:“陛下,臣請前往豫州督戰,爲陛下分憂。”

鍾繇聞言臉色立變,而後擰起眉頭,目光緊緊盯着劉辯。

劉辯毫不在意的一笑,道:“你能有這份心,朕很欣慰。區區一個袁術,還用不着朕的親弟弟出面,太擡舉他了。你專心在尚書檯,多看多學,將來爲朕分憂。”

劉協見劉辯這麼說,心裡緊張緩解一半,放下手道:“臣弟領旨。”

鍾繇跟着面色放鬆,準備的反對措辭煙消雲散。

他真怕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陛下真的答應劉協!

“關於黑山軍,”

劉辯想了再三,道:“朕再斟酌斟酌。”

對於黑山軍,他在等一個機會。

鍾繇見着,頓了頓,躬身道:“陛下,近來丞相與王公對於政務,爭吵有些失分寸。”

劉辯點點頭,王允之所以憤怒,除了平叛一事外,還有就是荀彧的入京。

王允對‘潁川黨’深爲警惕,又沒辦法做什麼,怒氣便撒在了無用的的丞相楊彪身上。

劉辯忽的看向劉協,笑着道:“皇弟,你在尚書檯,要多勸和。”

劉協眨了眨眼,遲疑着道:“臣弟去勸和?”

劉辯道:“對,你最合適不過了。過幾日,你再擺宴,宴請他們,請他們摒棄分歧,以國事爲重。”

劉協怔了怔,還擺宴?

劉辯看了眼伏完與陽安長公主,道:“皇弟,你帶他們去見見祖母,將婚事儘快敲定。”

劉協也瞥了兩人一眼,強耐着不安,起身道:“是。臣弟告退。”

伏完,陽安長公主同時擡手,心思各異的隨着劉協退出了劉辯的書房。

等三人走了,鍾繇目光在劉辯臉上一轉,道:“陛下,有人舉薦何鹹爲洛陽丞。”

“何鹹?”

劉辯面露疑惑,旋即猛的想起來,連忙道:“可以。”

何鹹,何進之子。

何進‘入宮告病’後,大將軍府被封,‘致仕後’,官屬被遣散。

而‘裁剪冗官’中,王允等人刻意針對的不止是‘潁川黨’,還有閹黨、外戚一黨,李儒更是查到了諸多何鹹的罪證,又顧及劉辯、何太后,是以何鹹直接被罷官閒置。

說實話,劉辯基本上不記得這個人,也就是何鹹前不久生子,何太后高興,與他提過一嘴。

鍾繇倒是不知道其中緣故,見劉辯允准何鹹出仕,心中暗自明瞭,擡手道:“臣領旨、告退。”

等他退出去,劉辯沉思一會兒,招過潘隱,在他耳邊低語了一陣。

潘隱等劉辯說完,躬着身道:“是。小人這就去傳信。”

劉辯嗯了一聲,默默坐着,片刻,轉頭看向身側掛着的地圖,盯着豫州,雙眼微微閃爍,自語道:“是時候了。”

幾天後,沛縣外,袁術大營。

田豐,袁渙,許攸,高覽,張郃等人在座,皆是面露喜色的看向上面的袁術。

袁術英武的臉上同樣微笑不散,躊躇滿志。

郭圖擡手向袁術,道:“主公,現在洛陽城裡到處是董老賊那幾封信,小皇帝怕是要坐不住了。”

袁渙連忙跟着道:“主公英明,此計再妙不過。下官聽說,洛陽城彈劾老賊之聲如潮,小皇帝已經躲着不見人了。用不了多久,沛縣必然有好消息傳來!”

董卓附逆,洛陽城沸騰一片,喊殺聲四起。而消息傳到沛縣,董卓肯定惶恐,軍心大亂。

許攸深藏功與名,不動聲色的端坐,眯着眼,眼神裡的得意簡直是在告訴所有人——此計乃是我出!

田豐面無表情,心裡很是憂慮。

董卓與朝廷被離間,不論是董卓被朝廷誅殺還是董卓狗急跳牆,對袁術來說都是好消息!

袁術端坐着,等一衆人興高采烈的話音落下,沉聲道:“子遠,你代我寫信給董老賊,就說他願降我,既往不咎,冀州牧仍是他的,若是不詳,粉身碎骨,誅滅九族!”

許攸擡起手,朗聲道:“主公,下官以爲,當派一人入董營,以示誠意。”

袁術登時會意,目光在田豐,許攸,袁渙,郭圖四人臉上轉來轉去。

第277章 王朗的超乎尋常的手段第176章 不可做曹賊第339章 毒計第269章 科舉制第64章 魑魅魍魎434.第434章 京內京外第70章 手段(求追讀)第146章 上天示警第164章 郭嘉的猜測 洛陽的沸騰第331章 孫策戰華雄第115章 每逢大事第342章 點兵第209章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第122章 九品中正制第260章 輕描淡寫第268章 盟約第176章 不可做曹賊第28章 開始殺人了第276章 出乎意料468.第468章 少年第9章 緊張局勢第392章 透心涼第278章 皇家沒一個簡單的第224章 大忌第220章 你們,對朕也很失望吧?第72章 朋黨論第297章 許縣怎麼樣第168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427.第427章 見世面474.第474章 醒悟第244章 勇猛無敵第54章 十六治國方略第323章 一統第35章 人來人往第181章 賈詡三策 曹操再敗410.第410章 冰山一角第357章 分兵第90章 自投羅網第388章 帝心第43章 先安後定(求追讀)第323章 一統471.第471章 來勢洶洶第43章 先安後定(求追讀)第325章 心思詭譎第73章 大漢風骨第38章 袁家第350章 賈詡第15章 陣線第82章 人心446.第446章 大雨之下第118章 反轉第217章 王允與穎川黨第271章 風起丞相府第94章 潛規則第386章 重複的歷史414.第414章 回馬槍第380章 破局第407章 此消彼長第113章 回京442.第442章 弔詭472.第472章 防備第237章 曹操要幹一票大的第277章 王朗的超乎尋常的手段第139章 義父465.第465章 敏銳第76章 雨中人第311章 打起來了第382章 末世風氣第44章 不變應萬變第41章 就今晚吧第128章 荀彧第402章 陰險計謀第280章 曹操的自立之說第398章 謠言四起第190章 大婚與轉折第346章 抵達第284章 這可怎麼辦啊?第124章 大事件小手段第188章 劉協的演講第35章 人來人往第191章 殺人不見血467.第467章 生分第164章 郭嘉的猜測 洛陽的沸騰第106章 發兵430.第430章 恐怖猜測第176章 不可做曹賊第25章 曹操第277章 王朗的超乎尋常的手段第139章 義父第46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第40章 匕見第216章 從上到下八百個心眼第174章 崢嶸之人第386章 重複的歷史第26章 禍國之人第307章 怒氣第63章 算計第92章 蔡文姬(求訂閱)第72章 朋黨論第282章 善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