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

曹昂與曹操父子之間最後還是鬧了個不歡而散。曹操聲色俱厲的叱訓了曹昂一頓,然後勒令他閉門讀書思過。

教訓完長子之後,曹操心中的憂慮更甚,就連自己培養的繼承人也有這樣的念頭,江東那裡的軟骨頭只怕更多。算了算了,還是趕緊派援兵吧,免得夜長夢多。至於好處不好處的,先讓江東緩一口氣再說。

歷史上,曹操自己迎漢獻帝東歸,然後自任丞相,總攬天下事務。舉着匡扶漢室的旗號,藉着漢家天子的名義看誰不爽就打誰。結果天下諸侯就沒一個服他的,這個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那個說他是名爲漢相,實爲漢賊。總之不管是什麼心思和理由,就是找着藉口來和他對着幹,繼續要搞分裂,做着掀翻漢朝,自己登基爲天下共主、建立新王朝的美夢。

如今劉備做着與歷史上曹操所做的一樣的事。但在名義上,卻沒有一個諸侯敢於在正式場合來發聲反對劉備。原因有很多,比如劉備一貫的好名聲與名望等等。但最最主要也是諸侯們最不願意去想的一個原因就是,劉備他姓劉,還是宗室之後。

這就給了劉備做一切事情的正確理由。他擅權也好,篡位也罷,仔細追究起來,都是天子家事。反正關起門來大家都姓劉,就算劉備最後登基爲帝了,他的王朝,也仍將是漢王朝。漢室的宗廟,諸侯王們,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而不是像其他諸侯一般,若是曹操或者是孫氏登基,建立了新王朝。那漢朝自漢太祖高皇帝劉邦以下的諸帝宗廟,雖然不至於被搗毀,但還能被供奉、朝請晚拜嗎?劉姓諸侯王們,還能一代傳一代嗎?不會了吧,到時候所立的宗廟,那就是其他姓氏了吧。

所以這就是劉備的優勢所在,他若想要那個位置,真正關心天下的士大夫們會支持,百姓們也會支持。因爲他們都渴望着有一個明主開創出新的太平,創造出新的盛世氣象。他的追隨者們也會支持,因爲劉備上位了,他們作爲元勳功臣,自然會水漲船高。劉氏諸侯王們也會支持。因爲劉備想要獲得他們的支持,就必然要向他們有所承諾。而像曹操這樣的外姓諸侯,大概也只會用刀子和他們說話了吧?歷史上曹魏上臺了,這天下還有什麼劉姓諸侯王?

曹操是何等人,他自然仔細想過這個問題,但劉備的先天優勢就在那裡。他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去改變這一切。而要想爭鼎天下,除了一刀一槍的拼殺,一點一滴的去爭搶之外,他還能做什麼呢?

伴隨着二袁的覆滅,關涼的臣服,這天下,大半已經在劉備手中了。不由得曹操不急了。原本想借着這個機會討要全部荊州的曹操,果斷停止了落井下石。先是暫時擱置了談判,而是讓自己麾下的頭號大將曹仁與夏侯惇率精銳五萬,往助江東。

這突如其來的決定,讓魯肅一陣愕然,他與曹操這邊的人正據理力爭,爲了自家的利益吵得臉紅脖子粗的,突然益州的大老闆曹操就說別吵了,我先出兵幫你們打仗。搞得魯肅還以爲是江東出了什麼急事。在匆匆回到館驛,傳回消息之後,江東那邊的反應就及時的傳達了過來。江東暫時無事,兩邊大軍正在對峙。

魯肅頓時心中就鬆了一口氣。再看益州與曹操時,感觀又自有些不同了。魯肅是個厚道人。他心想,曹公如此赤誠,那麼接下來,只要不是太過分的要求,那我也自當代主公回報益州。嗯,土地就算了,錢糧方面,多多補償一下吧。

卻說劉備率軍進駐徐州。大軍屯集於此,人吃馬嚼的,糧食每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飛快消耗。劉備看在眼裡,心中也是有些肉痛。他剛去青州的時候,遍地餓殍,大量土地不是被兼併就是被拋荒,他帶着部曲們,放下了刀劍,拎起了鋤頭。開始埋頭種地。糧食是有多寶貴,他心中是有着清醒、深刻的認識的。追根究底,他雖然被這個時代所改變,但終究還是與其他諸侯們不一樣。他在穿越之前,也是被統治階級的一員。身邊所出現的人們,也沒什麼大人物存在。所以,劉備一直到現在,在衣食住行等享受方面,其實是相當節儉樸素的。甚至一度因爲後院的女主人們太少了些,而讓人們議論紛紛。

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被許多的有心人瞧在眼裡,記在心裡。而劉備的言行舉止,無疑是非常符合許多人心中明君聖主的形象的。

糧草物資都在飛快的消耗,劉備心中着急,但也不能貿然行動,他得對麾下的將士們負責,得對他們共同的事業負責。廣陵前線,陳登的彙報不停的送來。甘寧也在那裡,無數的先登死士日夜在大江防線上進行着試探。試圖尋找着突破點。

奈何江東那邊也知道情況危急,在家園危在旦夕的情況下,江東將士也拼盡了一切力量在進行防守。沿江南岸密密麻麻遍佈了烽火,無數支部隊嚴陣以待,江面上又有數支船隊在不斷來回巡視。但凡有點風吹草動,揚州兵馬就會緊急出動。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時之間,漢軍也沒能取得什麼進展。劉備知道,打仗這種事,千萬急不得。稍一心急,指不定就會犯錯。只要持續保持對江東的高壓,說不定戰機慢慢就會自己出現了。

這日,劉備閒來無事,就請來諸臣一道議事。席散之後,賈詡見劉備眉間鬱郁,便道:“主公且留步。”

正準備轉入後殿休息的劉備見是賈詡,心中一喜,便停了下來,看着賈詡道:“文和有何事以教我?”他心想,賈詡機變過人,說不定便有好主意。就算沒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聽聽他的言論,或許也可以讓自己得到一些別的啓發。

就見賈詡道:“主公,我軍與江東對峙,而漢中初戰失利。恐曹操會遣援軍來此,江東軍民聞信,其勢必振,到時江東之事,只怕不可再爲。”

劉備心中一轉,知道賈詡說的沒錯。而且他敢肯定,曹操百分百會派援軍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曹操只派了一個人來。孫策與揚州文武,也必定會大肆宣傳,搞得人盡皆知,好提升揚州吏民的士氣信心。這對於漢軍來說,真是一個壞消息。這意味着,戰爭的難度又提高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六百八十四章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楊奉作亂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七百五十章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四百零六章 呂布兵到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三百七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七百五十九章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一百三十一章 天下亂象(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六百七十五章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洛陽風雲(四)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七百七十章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五百四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