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

曹操心想,眼前這萬里如畫江山,若不都姓了曹,我如何能休息?數十年彈指一揮間,曹操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起,心中就有了爭霸奪鼎的心思。這個念頭升騰起來之後,就如同野草一般在他的心中瘋長,再也停不下來了。

從小小的兗州,到坐擁兗、豫,再到荊州爭奪戰,再到如今的益州。他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是無數人的心血和屍骨,鋪平了道路,把他送到了如今的位置。付出得太多,再要他停下來,他如何又肯甘心?只是這天下形勢啊。曹操心中就嘆了一口氣。頗有種有心無力的感覺。

曹操的眼光開始散亂,心思卻是不知道飄向何方去了。曹昂垂手靜立,見父親目光投向牆面,看着那幅巨大的地圖發呆,心中不禁一嘆。他知道父親的雄心壯志,也願意爲此而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只是,只是那個人如同大山一般,壓在父親的頭頂之上,曹昂想起那個人來,心中也是又敬又畏。

曹昂目光落在曹操臉上,父親多久沒有開懷笑過了?兩鬢又添幾許白髮,面上更增數縷愁紋。這天下,這江山,確實是讓人心動,可是,天命真的在我曹氏嗎?真的能夠爭得過嗎?曾經無數次在深夜思考過的問題,這一次,忽然又涌現在了曹昂的心頭。

忠孝、君臣、父子、天下……無數個念頭,從曹昂心中閃過。看着曹操一臉的疲倦,曹昂咬了咬牙,一發狠,就顫聲道:“父親,兒臣以爲,若事不可爲,不如罷之。如此,父親可保名節,全宗族,顯爵祿矣。”

曹昂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在這靜室之中卻是顯得格外清晰。曹操雖然在發愣,但自家兒子的話語,他卻是一字不差的聽了進去。於是曹操愕然了,他看着這個長子,道:“子修你剛纔在說什麼?”

曹操一臉的不可置信,彷彿是在肯定,自己剛在出現了幻覺,曹昂並沒有說話。但瞬間,在看到曹昂一臉的坦然,並打算再重新講一遍時。曹操瞬間就勃然大怒。

一股無名之火從曹操心底竄了起來,他猛的站了起來,揮袖把案桌一拂,怒不可遏的罵道:“混帳!”

曹操心中不知道是什麼滋味,憤怒,悲傷,驚詫等等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他百感交集。他萬萬想不到,自己最最欣賞、信重的兒子,被自己費盡心思嘔心瀝血培養的兒子,他竟然背叛了自己。他怎麼敢?他怎麼能?

在曹操站立起來發怒之時,曹昂就跪了下去,請罪道:“父親大人息怒。”

息怒?曹操如何能夠息怒。他在外面拼死拼活的,就想着爲子孫打下一份基業來,結果自己的繼承人卻毫不珍惜,現在竟然說出了這種話來。真的是崽賣爺田心不疼啊。曹操盛怒之下,不禁想道,自己讓曹昂作爲繼承人,合適嗎?

曹操如同憤怒的獅子,在房間裡轉來轉去,若不是跟前跪着的是他的兒子,他這會早就提劍砍了過去了。一股莫名的情緒在曹操心中醞釀卻又發泄不得,曹操呼呼喘着粗氣,雙目通紅。曹昂見了,心中不由懊悔,於是泣聲道:“父親大人息怒,是孩兒錯了。孩兒之所以口不擇言,是不忍見父親操勞之下,愁容滿面,日漸消瘦。孩兒不願要什麼基業地盤,只要父親康健歡樂。”

這卻是曹昂的心裡話,一字一句,充滿了赤誠。拳拳赤子之心,顯露無疑。看着曹昂滿臉淚痕,雙眼孺慕之意表露在外。曹操心中火氣頓消。不禁暗歎一聲,這個癡兒。

曹操與曹昂性格極爲不同,曹昂與他的兄弟們也極爲不同。曹操或許是因爲自己的少年過得太任性胡爲了,所以對自己的兒子們就非常嚴格,尤其是長子曹昂。從小就讓他們讀書習武,曹昂更是儒家諸經爛熟於胸。這就導致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曹昂讀經,那是真讀進去了。曹操讀經,卻是對自己有用的就拿來用,對自己沒用的就棄之如敝屣。所以後世的各種研究中,纔會有很多人都把曹操列入法家。而從不會把他視爲一個純粹的儒家子弟。但曹昂就不同,他是一個典型的儒家子弟,儒家經典被他奉爲圭臬。

所以,曹昂纔會如此的痛苦。儒家的忠與孝,君與臣,他自己本身的理想和追求,各種義理思想經常在他心中盤踞交戰。而這些,卻是曹操不曾發現並瞭解的。

曹昂作爲曹操的頭號繼承人,從小就帶在身邊培養,甚至早早就隨父從軍,跟着曹操身邊一起征戰,這是曹操的其他兒子不曾有過的待遇。曹丕曾經說過說自己也跟着曹操南征張繡,那會他才十歲,匹馬而逃。這種事,不見諸於正史,而是出現於野史記載。而按正常道理推斷,曹丕應該不會出現在那一次的戰爭之中。那一次,曹操倉皇逃竄,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全都戰死。曹丕真在軍中的話,誰能夠保全他的性命?他父親的頭號保鏢,他的兩個哥哥都死於亂軍之中,誰都顧不上誰,誰還顧得上年僅十歲的曹丕?

這一世,因爲劉備的亂入,歷史的長河稍微拐了個小彎,變得不一樣了。所以典韋沒死,曹昂也無事。但正因爲是如此,曹昂在軍、政兩方面得到了更多的鍛鍊。從而眼界大大拓寬,對這天下的看法,也漸漸有了自己思想的雛形。

可以說,曹操、曹昂父子倆,在三觀上來講,是不太一致的。曹操野心勃勃,雄心萬丈,想的是拓土開疆,稱孤道寡。曹昂想得更多的,只怕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了。

所以,這就是爲什麼,曹昂今天晚上膽大包天,對曹操出聲的原因了。一方面是他天性慈孝,不忍心見父親曹操疲勞過度,憂思百結。另一方面,他心中也是倍受折磨,不吐不快。

爭霸天下很好,但當個青史留名的能臣良吏,治理天下得享太平也沒什麼不好。尤其是曹昂在拜讀了劉備的各種文章理論之後,心中對太平的嚮往,對小康社會,天下大同的期盼,就更加強烈了。

在江東的劉備,要是知道自己搞出的四句教,格物論等後世的著作,能把頭號大敵曹操的繼承人曹昂給帶偏,只怕做夢都要歡喜得笑出聲來。

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四百二十三章 交州士家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八百十四章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七百十六章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八百十六章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六百八十四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七百四十四章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