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管亥在太壹山中穿行的時候,劉備率着浩蕩大軍,也到了徐州。沿途旌旗遮天蔽日,大軍雲集,從頭看不到尾。

江東很快就感覺到了戰爭的壓力。對於這一次的戰爭,基本上沒有人看好孫策。畢竟劉備的威名太甚。當年袁術橫踞揚、豫,兵馬無數,是何等的威風。結果袁術悍然稱帝,劉備南征,翻掌間便滅了袁術。

現在的孫策,其父孫堅當年也只不過是袁術麾下一大將而已。孫策再厲害,有孫堅厲害?有袁術厲害?

事實上劉備就覺得,孫策比其父孫堅、比孫氏故主袁術都要厲害。奈何普通吏民們不這麼看。他們只會認爲劉備把袁術都給推平了,作爲袁術的老部下,孫策又怎麼可能與劉備相抗衡?

這些年孫氏能夠坐穩江東,那是因爲劉備沒時間南下。看看劉備這些年在北方,平袁紹,滅諸胡,收張燕,定關涼,逐曹操。從而一統北方。這些戰績就擺在這裡。若是劉備不在北方折騰而是調頭南下先定江東呢?結果不言而喻,江東肯定是會落入劉備的手中的。

是以,基於這些樸素的觀點。很多吏民開始逃亡了。很多人都扶老攜幼的往更南邊走,以期躲過戰火的波及。然後等局勢明朗之後,再回去重建家鄉。也有膽大包天的,毅然趁夜北渡,衝破大江天險和吳軍的封堵,投向他們看好的一方。

這些行爲反應到社會上,就是米價應聲而漲。而徵兵工作,也變得艱難了起來。很顯然,民心向背與實力對比,江東人民內心中已經自動做出了選擇。正是因爲明白這一點,江東自孫策以下諸文武,這些天來,臉都是黑得很。

這晚,孫策府邸,孫策與孫權兄弟倆爆發了一場大爭吵。孫策比孫權大七歲,因爲劉備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孫堅比歷史上晚死許多年,是以孫策並沒有在孫權跟前豎立起如兄如父的絕對威嚴起來。

這個年代的嫡長制深入人心,所以孫權對兄長孫策繼承江東家業毫無怨言,但並不代表他就沒有一絲別的想法了。做爲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東吳開國君主,孫權除了勇武不如孫策外,心機城府未免就弱於其兄了。

現在江東這種局面,孫權在經過用心考慮後,也並不認爲自己這邊就佔據優勢了。就算是漢軍在曹操那邊毫無作爲,而曹操能夠派軍來援。兩家人馬加起來,能不能打得過劉備,那還是兩說。

就算打得贏吧,這次打贏了,下次呢?從秦始皇橫掃六合,一併天下以來。大一統的思想就已經深入人心。搞割據,終究是不會長久的。曹孫聯手,能夠打敗劉備嗎?打敗劉備後,能夠吞併北方嗎?如果不能,下次劉備再捲土重來,如何是好?

孫權可不認爲自己家裡有傳國璽,就真的是氣運加身了。孫氏割據一方,如果沒有席捲天下的可能,再興盛,跟他孫權也沒太多關係。地方就這麼大,職位就這麼多。天花板是很容易能夠摸得到的。讓他出去帶兵,他兄長放心,兄長之後,傳位給了侄兒,侄兒能對他放心麼?侄兒能對自己的兒子放心麼?將心比心,孫權覺得不能。

既然江東前景不太光明,而且是好是壞與自己也沒太大的關係。不如勸說兄長一起歸降算了?

自董卓禍亂朝綱以來,天下分崩離析已久。人心思定。這會舉江東而歸漢,是符合吏民的心聲,符合歷史的潮流,符合天下的大勢的。這樣的行爲,會得到天下人的讚揚推許。而孫氏也將會獲得比較高的聲望。

劉備向來以仁德而著稱天下,孫氏來歸,他不分封一大批官職和侯爵,他好意思?到時候孫氏仍然能夠滿門富貴。甚至比現在要更好。因爲現在,只有兄長一人被封爲列侯。自己和弟弟們卻無寸土得封。

而且歸了漢朝之後,孫氏再無後顧之憂。自己的滿腔抱負,不也有了平臺可以施展了嗎?如此大好河山,如此中興之主,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北方還沒平定,劉玄德就派人去了西域,這會南北一統的要緊關頭,他都沒有撤回極西之地的兵馬。這說明什麼?說明劉備心雄萬里啊!

孫權想來想去,覺得情況不外就是如下兩種。一是與劉備硬碰硬,雙方鬥得頭破血流,最後江東吏民的血液流盡,再無元氣與劉備抗衡,被北方征服。二是審時度勢,在這個最緊要的當口,率江東吏民歸附朝廷。

第一種選擇,孫氏的統治可能會延長,但孫氏最後的下場可能不會太好。非得頑抗到底,雙方打出真火來了,被征服者的下場又能好到哪裡去?

第二種選擇就不一樣了,主動歸附與被動征服的待遇,那可是天壤之別。爲了豎立形象也好,爲了安撫功臣也好。劉備都不會虧待了孫氏。不然就會寒了天下人心。至於被征服者,劉備的態度再不好,給的待遇再差,也不會有人去同情。

所以想通後的孫權,就前來尋找自己的兄長孫策了。孫策還以爲兄弟找自己什麼事呢,結果開口沒幾句,孫權話裡話外竟然就是想勸自己投降。

孫策聞言不禁勃然大怒,他叱道:“仲謀聽了誰人胡言,吾必斬此妄語者!”

孫權昂然道:“大兄何出此言?我自思慮,乃有此意。此等大事,旁人豈能左右之!”

孫策便喝道:“大戰當前,仲謀不思爲江東出力,卻獨言歸降,是何理哉?不戰而降,豈是丈夫所爲?你且退下,此事休得再提!”

孫權聽了,又急又怒。他認爲自己沒錯,既是爲了江東免於生靈塗炭,也是爲了孫氏的前途。如此一舉兩得之事,兄長竟然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自己?

這個時候了還講究什麼英雄、丈夫?利益就要最大化,自認頭鐵,等到被劉備打得頭破血流了,再去投降,身價可就低了啊!

想到這裡,孫權就和孫策吵了起來。孫策對於孫權這個兄弟,也是頭痛。孫權成年了,二十多歲了,這會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性格。自己這個做大哥的,說話也沒那麼好使了。

父親去世了,自己對兄弟要更加友愛,不能打不能重言重語罵。要是放在孫堅還在世時,孫策哪裡有這如此多的顧慮,早就拎着沙包大的拳頭打過去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七百五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八百十七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258徐州之亂(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258徐州之亂(五)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六百六十二章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七百九十八章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八百十四章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