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漢桓帝無子,所以皇帝之位才輪到了自己的堂侄兒劉宏。結果漢靈帝當了皇帝,卻在熹平元年,聽任人誣告自己的皇叔勃海王劉悝造反,使大鴻臚、宗正與廷尉一起持節去勃海國問責劉悝。劉悝無奈之下,自殺。史載是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等皆死獄中,衆庶莫不憐之。這皇位之爭的血腥殘酷可想而知。

也是從此之後,劉碩沉迷於酒色之中,從此不問諸事,只知享樂。而誰知道自己的堂侄當了皇帝之後,比起他這個皇叔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弄得天下烏煙瘴氣,奸邪橫行,最後導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漢家江山分崩離析到了今天不說,還害得他子女妻妾差點死了個精光。

劉碩自知死期將至,他一生經歷了無數事,生死榮辱都不掛在心頭了。唯一牽掛的,是自己的身後事。平原王一系,不能在他這裡斷了根啊。大哥無子,兄弟劉悝被漢靈帝逼死,全家老小也死絕了。要是他這裡再沒個交待,他死了就真的無面目見九泉之下的父母兄弟了。所以他看到劉備突然來了,就如同抓住了根救命稻草。

劉碩的膝下,子女雖然都先他而去,但他並不是就沒有後代了。孫和曾孫都有了。但是漢家有《置後律》,對於諸侯王的繼承,有着嚴格的規定。爵位只能是嫡子、嫡孫才能夠繼承的,庶子不行。所以很多史書中記載的某某王無嗣,國除,並不是就真的是這個某某王就沒了後代了。而是說這個某某王沒了嫡子。

當年劉備想出鎮青州,劉碩也是在其中出過力的。也算是有香火之情。而現在,他也只能指望劉備了。若劉備不同意,朝廷中就算有人可憐他也沒用。至於天子,他心中恨劉宏一系恨得不行,哪裡還會去考慮天子的態度。

劉備看得劉碩老淚縱橫,心中也是微酸。這個年代,無論貴族還是庶平,對於子孫後代的傳承看得無比重要。劉碩不願自己這一脈斷了傳承,劉備也能理解。

而且前渤海王劉悝一家死得太慘,天下人心中頗多不滿,若是讓平原王劉碩這裡也斷了根,漢桓帝這一脈就真的是絕嗣了。漢桓帝三兄弟是二房的,漢靈帝一脈是四房的。要是天下人知道漢桓帝一系斷了傳承,只怕會更爲嘆惜不滿吧?

想到這裡,劉備就決定,幫劉碩一把。不過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平原王罷了。這點俸祿他還出得起,大不了每年花點錢養起來唄。而要自己幫了劉碩,將來走到那一步時,來自宗室的助力也應該會多一點吧。好歹也有個好名聲在這裡,天下諸侯王們不用擔心自己將來會拿他們開刀,廢除他們的封國了。

一念至此,劉備就緊緊抓住劉碩的手,輕聲道:“平原王不必如此,爾膝下可有佳孫,我自當奏請天子,爲平原王立嗣。”

平原王劉碩一聽,立時就雙眼瞪得溜圓,口中嗬嗬了幾聲,這才喘過氣來,就命旁邊侍候的一個二十餘歲的年輕人跪下:“玄德,此我孫劉延年,此子聰慧,可爲我嗣。乖孫,快拜謝中山王殿下。”

劉延年剛纔已經向劉備行過禮了,如今聽了大父的,又忙向劉備一拜。劉備端坐,受了他這一禮。然後看向劉碩,鄭重道:“平原王,我回臨甾之後,自當向朝廷上奏,請封劉延年爲平原王世子。”

劉備出了平原王府,王朗一路相隨,道:“大將軍此舉,深得人心。”興滅繼絕,在漢人的獨特文化哲學。這從幾千年前的虞舜時期就開始了。舜得位,封堯子丹朱爲賓客,不視爲臣子;以後的夏、周都是如此。周滅商,封黃帝之後於祝、神農之後於焦、堯之後於薊、舜之後於陳、夏之後於杞、商之後於宋,使這數國君主各奉先人之祀,以使歷代先王不斷血食香火。

秦滅周,以陽人地賜周君;漢朝也是如此,西漢封周之後人爲周子南君,東漢封孔子後人爲宋公,繼殷之後,承殷之祀;封周朝後人爲衛公,繼周之後,承殷之祀。歷史上的宋國、衛國一直傳承到西晉的永嘉之亂。歷朝歷代都是如此。國如此,家更是如此。歷史上有很多記載,某某王侯無子的,就從他的近系中過繼一個過來,奉他之祀。而在民間,過繼、收養,以使自己不斷香火,祖宗先人不斷祭祀。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也是常見。

所以劉備答應劉碩,要奏請封其孫爲平原王世子,在王朗看來,是符合儒家一貫主張的傳統的。

政治其實很矛盾。一方面儒家主張興滅繼絕。一方面漢家幾百年來又冷酷的廢除了無數絕嗣的諸侯國。因爲天下就這麼大,不狠心廢除那些絕嗣的侯國的話,宗室那麼多,每個皇帝登基,都會分封自己這一系的兄弟子女,這地盤怎麼夠分?

當然,漢家也有溫情的一面,比如開國功臣蕭何、曹參的後人們,他們雖然無數次因爲各種原因(犯罪、絕嗣等)被廢除封國,但歷代天子們又總是會下詔讓他們的子孫復家。這會蕭何和曹參的後人還有着封邑呢。而一些斷了傳承的宗室,天子與朝廷想起來了,也會讓其他宗室過繼過去,以奉香火祭祀。

劉備離開平原回到了臨甾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奏請立劉延年來平原王世子。這事在第一時間就得到了通過。

漢桓帝一系怎麼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以前沒個人領頭,大家都不吭聲。現在劉備站出來說話,大家自然是同意。天子也略有些小尷尬。這事還得怨他父皇,當年宦官曹節和王甫誣告渤海王,逼死劉悝全家老小。而曹節因此而增封邑四千六百戶,王甫增封冠軍侯,這可是他父皇的一大黑歷史……

平原王劉碩在平原硬挺着,直到等來了朝廷的敇書,這才吐出了胸中憋着的一口氣,只匆匆留下一句話,讓劉延年以後唯劉備馬首是瞻,就撒手離世了。

延平六年春三月,平原王劉碩薨。

與此同時,曹操也在成、都,召集郭嘉,佈置一件大事。

第五百五十五章 關中攻略(七)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許禇投曹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二百六十二章 冀兗交鋒第四百八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十三章)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二十三章 東萊故事(4)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關中攻略(十四)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六百八十章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