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黃忠因馬超戰敗,心中憤怒,意欲尋陳宮麻煩,可以說從戰術意圖上來說,陳宮已經達到了他救援定陶的目的。黃忠、馬超不在定陶城下,想來定陶城應該也暫時無事了。

延平二年冬,黃忠提點兵馬,與陳宮戰於荷澤。漢、曹兩支軍隊對陣,黃忠徑出轅門,與陳宮相見。

乃道:“公臺海內名士,如何不識天數?今天命仍在漢,公臺何不來歸?若肯歸降,吾主定當免罪賜爵。若更執迷,軍民共戮,遺害兗州矣。公臺還當三思!”

陳宮對道:“奈何受曹公恩重,何忍背之!”乃撥馬而還營。

黃忠心道既然你不知好歹,就休怪我手下無情了。遂命三軍鼓譟前行。兩軍各舉刀劍混殺,喊聲大震。

陳宮雖然已經編練兵丁,但漢軍卻是百戰之精銳。多年征戰倖存下來的老兵,又豈是陳宮麾下的新兵能比擬的。無論是經驗、反應以及狠辣,曹軍都遠遠不及。兩軍相鬥一陣,曹軍便看看抵不住了。

陳宮在軍中,把旗幟連揮,陣形變了又變,仍是奈何不了漢軍。見己軍節節敗退,陳宮長嘆一聲,只好收起旗幟,命左右鳴金。

曹軍被漢軍步步緊迫,心膽已怯,聞得金聲,心中大喜,手頭便是一鬆。返身撥腿走時,被漢軍逮住機會,銜尾掩殺而來。曹軍大敗。陳宮收攏兵卒,且戰且走。馬超在軍中,見了陳宮,分外眼紅,便對黃忠道:“將軍,吾當往擒陳宮,以雪前恥。”

黃忠許之,馬超便引兩千騎,滾滾而來,直取陳宮。陳宮見狀,便命精壯射之,馬超全然不懼,一雙血紅雙眼,只是盯着陳宮。

見曹軍紛紛放箭,馬超放聲大笑:“陳宮,只你善射乎?”於是把大槍掛在得勝鉤上,摘下弓箭來,連發數矢,曹軍無不應弦而倒。曹軍頓時大驚,紛紛退卻。

陳宮知軍心已亂,再也阻不得馬超了,心思電轉間,知道保命要緊,於是叱喝一聲,便在心腹家將的保衛下,棄下曹軍,一路狂奔而去。

馬超想不到陳宮一聲不吭,轉身就逃,正欲追時,卻又被這戰場之上遍地亂奔的曹軍給重重阻住,等擺脫這些敗軍,陳宮早就跑得沒影了。馬超大喊一聲,鬱氣沖天,只好率部返回來抓俘。

陳宮棄軍而逃,臨近昌邑時,這才止住,而後沐浴更衣,往城中而去。程昱得知,與衆人出來相迎,見陳宮萬人出征,回來時只得精壯千人。不由道:“公臺何至於此?”

陳宮一臉沉重,嘆道:“黃忠、馬超不可敵。”於是便把自己先勝後敗之事一說。見程昱等沉吟不語,又道:“若得精銳在手,我又何懼黃忠?”

進城之後,陳宮便進言道:“仲德,依我之見,黃忠回師之後,定陶必然不保。如今我西路全失,定陶不保,昌邑危急。若不早做打算,我等皆爲階下囚耳。”

程昱捊須深思,陳宮說的不錯。定陶與昌邑之間,一片平原。若攻下定陶,黃忠必定東望昌邑。而兗州大軍皆在前方,與張飛等人相抗。若不早早定策,等黃忠至時,曹仁等將救援不及,昌邑城中的這點人馬,如何防得住黃忠、馬超這等悍將?只是要調兵回來,前方只恐又防不住張飛、太史慈了。

陳宮見程昱長久不語,知道他心思。便道:“仲德,不是我危言聳聽,兗州只怕是守不住了。便是此番調了兵來,守住了昌邑又如何?昌邑若被圍困,前方必定不穩。遲早首尾不能相顧,莫如趁此機會,棄守兗州,保存實力,以守豫州。”

程昱道:“茲事體大,當召諸人以商討。”遂請董昭、毛玠等,又去信曹仁等將。將後方諸事一一說明。

曹仁得了信,這才知道,陳宮引兵救援定陶,卻被黃忠擊破,大敗而還。曹仁便嘆道:“事已至此,奈何奈何!”

於是便去信夏侯惇等人,言自己欲同意程昱主張,趁定陶未失,昌邑仍在之時,出其不意,棄守兗州。盡最大的可能與努力,保全實力。

夏侯惇與臧霸等面臨此議,也無可奈何。於是就在這個冬天,一場大撤離行動,便悄悄的拉開了序幕。

多餘的錢糧與有價值的東西,從各地運轉,然後被運往豫州。這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暗中相勸那些有實力的士紳豪族,讓他們轉移到豫州去。本來依曹仁之見,勸什麼勸,直接脅迫搬遷就好了。還是程昱讓曹仁打消了這個念頭。

“若強行爲之,恐人心不安。如此,非豫州之福。”曹仁聽明白了程昱的潛臺詞,知道強行遷徏的話,搞不好將來在豫州,就會有很多人通敵了。既然如此,不如願走的走,願留的留。

曹仁留了一部人馬守章縣,自己卻引大軍潛往了豫州樑國。以作接應,又讓夏侯淵屯沛縣、豐縣。

只是如此大的行動,又如何能夠瞞過漢軍的耳目。在曹軍初動之時,細作便得到了消息,層層上報之後。張飛等人仔細一分析,就作出了一個判斷,曹軍這是要跑。

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後,張飛便命部隊向章縣發起試探性攻擊。果然,章縣在漢軍的猛烈攻擊下,完全招架不住。在勉力死守了兩日夜之後,便宣告陷落。

章縣一失,後面的無鹽便也守不住了。沒過多長時間,東平國便落入了漢軍手中。控制東平之後,張飛清點府存,頓時便臉黑成鍋底了。

各縣府庫,早已經被曹軍搬空,而縣中大戶,不是遷移到了豫州,就是家中所積被曹軍徵用一空。給漢軍留下了一地雞毛。

東平王劉凱也哭唧唧的來尋張飛。東平王世系可以說是東漢諸宗室中除了東海王劉強一系外,比較強盛的一支。首任東平王劉蒼,乃光武帝劉秀與陰麗華皇后的第二子,漢明帝劉莊的同母弟。而劉蒼的第二子,被封爲任城王。只是後來任城王無子而國絕,桓、靈二帝在位時,又先後封其他宗室以奉任城王之祠。後世有名的的東平劉氏,就是東漢王朝東平王的後裔子孫。

劉凱來尋張飛,不爲別的,只因他王宮之中,百多年所積的財富,也被曹軍席捲一空。曹仁打定主意不要兗州了,自然不會對漢朝的宗室客氣。東平王與劉備暗通款曲,他又不是不知。以前要睜隻眼閉隻眼。現在哪裡會放過。只可憐劉凱宮中侍衛,又如何抵得住曹仁的虎賁。

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七百三十五章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戰(完)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七百一十章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陽城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議廢立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