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

作爲一個兗州人,面對夏侯惇時,滿寵經過分析認爲這是青州方面的離間計的同時,也本能的替他的兗州老鄉們分辨起來。

“仲德,公臺等事主公已久,披肝瀝膽,至誠至忠,如何是那等不顧名節的背主之人?還請元讓三思!”

“若兗州文武相疑,軍政必不自安,到時如何同心協力,以抗敵軍?此必敵分化之策也。”

滿寵說了很久,夏侯惇也聽了很久。

直到滿寵覺得口乾舌燥,這才停了下來。滿寵看向夏侯惇,滿眼期待。夏侯惇卻是幽幽的來了一句:“伯寧,我信你,也信仲德,然則兗州人人可信乎?”

剛開始滿寵還挺高興,聽到後半截話,心卻又涼透了。滿寵不禁站起身來,大聲道:“元讓,此時我們不能互相猜疑!以中敵人之計!若元讓有疑,莫如恭請主公裁斷!”

夏侯惇最終沒有張揚此事,也沒有去煩千里之外的曹操。只有滿寵知道,兗州文武之間,已經出現了一條細小的裂痕了。若果再有些微外力因素,它就會迅速擴大,然後爆發。

只是滿寵也沒有辦法。疑心一起,不是幾個人拍着胸脯保證忠心就能夠消除的。尤其是現在己方處於弱勢的情況下。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只有在空前自信、處境佔優的環境下,人類纔不太會互相猜疑。而在劣勢、悲觀之時,猜忌之心若起,那就很難控制了。

事實上,從夏侯惇接下來的行動中,也證實了這一點。夏侯惇在蛇丘休整幾天後,率部後退的同時,卻要求臧霸堅守蛇丘。

臧霸對道:“今巨平、成縣、汶陽皆在敵手,我駐蛇丘,兵力不足,三面皆敵,恐難敵漢軍。莫如棄蛇丘,退保章縣,此乃上策也。”

若在平時,夏侯惇便會允了。但在這個時候,夏侯惇看誰都帶上了一層猜疑之色。他覺得蛇丘還能守一守,最起碼可以拖延漢軍的腳步,好爲他在後防建立新的防線爭取時間,可是爲什麼臧霸不同意?

卻沒有想過,臧霸新逢大敗,手裡的軍隊已經不多,而士氣又不振作,若他與滿寵棄城走,卻獨留臧霸率部守蛇丘,這如何能夠守得住。臧霸出言反對,理所應當。而臧霸也沒說錯,在三面環敵,兵力不足的情況下,守住蛇丘,那是千難萬難。搞不好這一仗打完,臧霸就會變成光桿將領。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臧霸自然不願意做。

但臧霸一開聲,夏侯惇就不滿意了。

他眉頭高高皺起,看着臧霸冷聲道:“宣高,此乃軍令,你欲違令乎?”

夏侯惇是曹操指定總督兗州諸軍事的大將,他下了決斷,諸將自然要依令而行。只是臧霸的隊伍自成一系,平時夏侯惇對他也很客氣,諸事都是商量着來。想不到在這時卻是發作了。

臧霸聽了,心中不由怒氣一衝,拂衣而起,不辭而出門去了。

夏侯惇看着臧霸遠去的背影,冷哼一聲,對呆在一旁的滿寵道:“伯寧,我們走。”

出城之後,滿嘴苦澀的滿寵這才向夏侯惇道:“元讓,留宣高在此,以他新敗之軍。他如何是張飛、太史慈敵手?”

夏侯惇道:“那又如何。”心中卻是暗想道,嫌疑,只能以鮮血來清洗。

滿寵不說話了,這不是讓臧霸去死嗎?

這一路,兩人都顯得很沉默。

未幾,大軍自蛇丘退到章縣,扼守汶水上游。欲保東平。也就在這個時候,曹仁引大軍到了昌邑。曹仁之前接到夏侯淵的信,也知道兗州日子難過,誰曾想到了昌邑之後,竟然發現在程昱等人連番施爲之下,劉備的軍隊還是勢如破竹,奪取了泰山全境,濟北與東郡大部。

而任峻與呂虔的戰死,也讓曹仁感慨不已。任峻勇於任事,與曹家有親,呂虔熟知兵事,可稱良將。誰曾想就這樣折在了漢軍的手中。

曹仁在昌邑沒待多久,就接到了夏侯惇的信。匆匆跑到章縣之後,曹仁見了夏侯惇,便不禁埋怨道:“元讓好生糊塗,若果兗州諸臣真有異心,你我早爲階下囚矣,何必拖延到此時。”

這會兗州已成敗局,真有人想投北邊,也不用在這裡觀望下去了,早早的發動兵變,獻土而降不就完了?

別看兗州諸文臣不領兵,但他們的奴僕家丁算起了,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夏侯惇嘆道:“我如何不知?我非是疑兗州所有,是疑其中一二矣。獨不知其一二是誰。”

曹仁明白夏侯惇的意思了,他不是懷疑所有人,而是懷疑其中或許有那麼一、二人與北方勾連。

曹仁笑了笑,對夏侯惇道:“元讓,便是有人與北方暗通款曲又如何,孟德早已說得明白,劉玄德大破袁本初之後,在北方趁勢而起已然不可阻擋。在關、涼已平,幽、遼已定的情況下,兗、豫必然會成爲劉玄德的下一個目標。我等在此,勝敗不論,只要拖住劉軍南下的腳步,好使孟德奪取西川、收復荊州,便能反轉局面,與劉玄德相抗衡。”

“兗州不保已然是定局。再深入追究何人投敵,已毫無意義,反而將會得不償失,動搖人心。”

夏候惇道:“若如此,我兗州形勢,敵軍豈不一清二楚,如何與之交戰?”

曹仁道:“你我皆統軍大將,自此之後,行軍佈陣之事,自行決斷便可,何必報之於程仲德、陳公臺?其等不知你我籌劃,又如何傳遞消息?”

夏侯惇道:“如此,恐引仲德等不滿。”

曹仁道:“無妨,此事我自當之,我回昌邑,親自說服仲德。”兩人商議已定,曹仁便又旋即回昌邑,往見程昱。

若說兗州諸臣,曹仁與夏侯惇最信誰,除了程昱,再無他人。

見了程昱,曹仁很乾脆的把前後諸事向程昱和盤托出,並向程昱提出,將與夏侯惇一道,共決軍機之事,不再報之於兗州幕府。

程昱聽了,一臉凝重,他也明白,曹仁這已經是非常信任自己了。否則不知會他也是正常。曹仁與夏侯惇都是主公股肱之臣,心腹大將,他們在兗州要自行其事,誰能夠攔得住。

見曹仁把話說開,程昱也只能點頭同意,並表示將由自己知會其他諸人。從此兗州幕府只負責錢糧與民政,不干涉參與軍事行動。

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七百五十四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盡墨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五百三十八章 準備出兵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七百四十九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七百五十九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七百一十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七百八十章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