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

看着不遠處那巍峨的城池,衆人不禁張開了嘴巴,有遠自大秦(羅馬)而來的胡商,看到長安城後,也不禁萬分驚訝。大秦的首都七丘城,已經是他認知中最大的城市了,想不到長安城,給他的感覺更爲震撼。

也確實如此,羅馬城在後來的奧雷裡安當皇帝時,城牆也只不過是高6米,周長20公里。而現在的長安城,城牆卻高達12米,周長25公里……

見得諸人無比震撼,丁儀心中大爲得意。特意在長安城多逗留了幾日,讓胡人們好好逛一逛長安城。東、西方兩種完全不同的建築理念,給胡商們帶來了極大的衝擊。而他們對城中的一切,也感到無比新鮮。

在趙雲駐守長安之後,這座古老的雄城,迎來了它的新生。道路、城牆、各處建築、公共衛生系統等等,很多地方都已經完成了重建或修繕。丁儀他們來得正是時候。在劉備平定關、涼之後,許多逃走的百姓,又漸漸遷回了關中,劉備也將關東的一些流民遷了過來,並將這裡的田地賞賜給一些軍中因傷殘而退伍的將士們。此時的長安雖然還沒有徹底恢復元氣,但也開始漸露氣象了。一些胡商們,陸陸續續的在這裡完成了他們所期待的交易。不過,所有人都沒有離開,他們還想着去大漢天子所居住的城市去看一看。

丁儀等人過洛陽之後,便乘船一路東下,直達青州。劉備早早就得報,說西域諸國使臣與胡商等東來。於是命大鴻臚卿準備接待事宜。漢人官員對胡人,早就見怪不怪了。漢通西域幾百年,這期間來漢土的胡人,又豈在少數。連遠在極西之地的大秦帝國的皇帝馬可·奧勒留,也曾派遣使團,於延熹六年抵達大漢王朝。當然,這個使團到底是真是假,誰也不知道。只是當時的朝廷也挺懷疑的。史載是疑傳者過焉,懷疑他們就是來做生意的,然後冒充使團。估計是因爲遠來者是客,而且又語言不通,所以纔沒有追究。

臨淄,哪怕是在漢朝,也是擁有着光輝歷史的雄城。自周天子始封姜太公於齊,都營丘(臨淄)後,這裡便迅速成爲了東方的中心。佩六國相印的蘇秦曾描述過臨淄的盛景:“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臨淄之途,車彀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家敦而富,志高氣揚……”到了現在,臨淄也一直是漢王朝青州的州治,齊國的國都。

雖然雄偉壯麗不及長安、洛陽,但在此時的北方,仍然是難以一見的繁華之地。因爲朝廷與劉備的緣故,臨淄成爲了北方的中心。而劉備又不像其他諸侯一樣,歧視商人。所以這裡各行各業齊聚,無比興盛。胡商們大開眼界,覺得這裡比起之前的長安、洛陽兩京來,更合自己心意。胡商們興致勃勃的開始着與漢朝商人們的交易。丁儀在安排好使臣們住進館驛後,進了大將軍府。他得到了劉備的召見。

劉備對丁儀很感興趣。不僅僅是因爲麴義奏報中的舉薦。主要是因爲丁儀的身份。漢朝與西域已經隔絕了很多年。從漢靈帝駕崩後,老臣與邊將逐漸凋零。放眼滿朝文武,再想找一個西域通,那已經是非常困難了。丁儀在西域以漢臣的身份待了幾十年,在臨淄,還有誰會比他更瞭解西域?劉備需要一個非常準確的西域信息,以支撐他以後對西域的戰略。

劉備接見丁儀的時候,王宮中,四頭大象的出現,卻是引起了一陣轟動。大象不稀罕,中國自己就有,但戰亂多年以來,天子與諸臣都沒見過大象的身影了。更何況,這是幾千裡外于闐王貢獻的馴象。象徵意義巨大。

大家在不大的庭園中,圍着四頭大象看了許久熱鬧。有人奏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四夷來朝,海內賓服,此我大漢中興之兆也!”

漢朝人,不,應該說是漢人,自古至今就喜歡這個套路。自認爲是世界的中心,天生高高在上,除了自己的種族,其他的都是蠻夷。天子聽了,自然是心花怒放,於是大開宴席,與羣臣賀,又令鴻臚寺卿依例厚賞西域諸國使臣,送諸國質子入太學或書院讀書。

丁儀在見到劉備之後,把西域的情況與段煨、麴義到西域後的行蹤向劉備逐一彙報之後,便言辭懇切的進言,勸劉備不要放棄西域。丁儀也不知道,劉備這次復通西域之後,到底能堅持多久,漢朝在西域三絕三通,時棄時守。對西域根本就沒有一個長期穩定可靠的戰略態度。他可不想這次漢軍只是在域轉上一圈,宣揚威嚴之後,便又撤回。

劉備聽了,眼中笑意一閃而逝,然後道:“朝廷若守西域,每年所耗費之錢糧何止億萬,今匈奴遠遁,鮮卑勢弱,西域於我有何用哉?”

劉備說的也是事實,西域的戰略價值遠遠大於它的經濟價值。畢竟漢王朝重農抑商,而來漢朝進行絲綢交易的,也絕大多數都是西域的胡商。西域這個地方,小國林立,經濟又薄弱無比,當年王莽想派個使團去西域,車師國都不敢接待,甚至差點都逃到匈奴去了。原因就是車師剛接待過一個漢朝使團還沒有恢復過來,若再接待,經濟就會崩潰。都窮成這樣了,更不用說靠他們來養活漢朝在西域的駐軍了。所以漢軍在西域,向來都是自己屯田,自給自足。

漢朝之所以控制西域,並不是想從那裡獲得什麼經濟利益,也不可能獲得什麼經濟利益,就算有絲綢等物品的貿易,但比起漢朝在西域的花費來,那簡直是九牛一毛。漢朝在西域的存在,只是爲了控制西域諸國不要倒向匈奴人。這一點,班超就已經很明確的向皇帝說明過。所以,就像劉備現在說的,北匈奴逃了,南匈奴降了,鮮卑也被他打趴下了,西域對他來說,還有什麼價值呢?

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六百八十章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七百三十五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六十八章 出手相救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七百十二章 荊州風雲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下邳之戰(二)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六百八十章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袁劉大戰(十九)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三百零五章 劉備興兵第七百十六章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七百六十六章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