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

夏侯惇連夜疾行,狂奔五十里後,停下來歇息,乃召主簿相問:“此是何地?”

主簿對道:“將軍,此地名喚夕陽裡。”

夏侯惇默唸幾遍,道:“夕陽之名不吉,此地不宜久留,當速離之。”於是匆匆又引了大軍登程,行至半道,見此處地形險要,便思道,關羽必輕騎來追我,若留一軍於此,其必中伏,夕陽之名,正合應在關羽身上。

於是便留一軍於此阻擊關羽,自己卻是不敢停留,率部飛奔而去。關羽追至夕陽裡,黑暗中絆馬索忽地騰起,前方先鋒數十騎疾奔之中馬失前蹄,騰空跌倒在地,而後兩邊林中箭如雨下,漢軍立時大亂。

關羽收攏部衆,與曹軍混戰一場,待擊破曹軍之後,收審俘虜,方知夏侯惇已走。關羽聞之,不禁撫須大笑:“夏侯元讓膽怯矣,若其伏大軍於此,我必敗矣。”知追之不及,遂罷兵。

夏侯惇一路奔至與滿寵相約的地方,見了滿寵,這才長出一口氣,旋即又反應過來,自己應對失措了,當親率部伏於夕陽裡,而遣使詣滿寵,就算不能勝,有滿寵爲後援,亦不得敗。可惜這大好機會了。

二將合兵一處,返回巨平,至此,泰山郡除了巨平一地,盡歸漢軍。到了城中,滿寵與夏侯惇道:“元讓,巨平前突爲孤城,而後有張飛,前有關羽、太史慈,恐難守,我欲棄之而保蛇丘,汝意如何?”

夏侯惇思來想去,難以決斷。守巨平,則可保蛇丘後方安危,但巨平的兵馬也將有覆滅的危險;棄巨平,兵馬保住了,但蛇丘等地又將直面漢軍的兵鋒。於是便至信給程昱等人。

恰好曹操有信來,令兗州步步爲營,拖延劉備南下腳步,並將百姓南遷,將來好充荊、益之地人口。程昱在收到夏侯惇的信後,與陳宮等人商量。隨後告訴夏侯惇與滿寵,先於巨平堅守,若巨平有被合圍的危險,准許他們撤離。

仗打到這個時候,兗州方面發現他們早就已經失去了先機。曹操親率主力在荊、益。而兗州離劉備,實在是太近。光靠兗、豫兩州兵馬,難以與劉備相抗衡。在失了先手的情況下,任你再多計策,再多謀劃,也是無可奈何。除了在特定的戰爭中獲得一些勝利之外,面對漢軍的泰山壓頂之勢,他們又能如何呢?

郭嘉的計策,雖然當初也有人反對,但後來包括程昱、毛玠、陳宮、董昭等人,都是一致同意了的。只是在荊州耽誤的時間太多,而袁紹敗亡得又太過迅速,所以才導致瞭如今的尷尬局面。若不能按照曹操的指示,拖延漢軍的腳步,只怕兗州丟失之後,那邊益州還沒打下來。若是如此,那就真的糟糕了。

無論如何,也要保證,就算兗州不保,也要確保益州能夠落入自己的手中。否則,那就真的是沒什麼好爭的了。

按照這個思路,程昱等人迅速在兗州行動起來,準備各種後勤物資,以加固還未丟失的城池的城防。然後又在兗州各處進行堅壁清野,收攏糧食。與此同時,將重要的文書、典籍還有各地庫存中的錢、帛等物,進行轉移。兗、豫兩地,官道之上,車隊往來頻繁至極。

就在這種情況下,巨平之戰開始了。

關羽與太史慈引軍圍巨平,而張飛南下,卻被臧霸阻住,兩支軍隊於蛇丘外的曠野之上,展開大戰。

劉備在送走西域的使團之後,目光也重新投向了兗州。田豐在兗州,幹得頗爲不錯,把後勤打理得井井有條,最起碼,太史慈與張飛等便再也沒有因爲糧食而直接上書給自己幕府了。劉備心想,等拿了下兗州,也是時候全面起用冀州人馬了。像高幹這樣的人,不讓他給自己出力,簡直就是浪費。

在看了戰報之後,劉備笑了,兗州打的什麼主意,現在已經是一清二楚。兗州想要打持久戰,好給曹操爭取時間,自己當然不能如他之意。現在兗州已經集中了自己麾下三員大將,乾脆那就再添一把火。

於是劉備召來馬超,道:“孟起,我有一處可立大功,你可願往?”

涼州軍被收編之後,經過整編,不合格的劉備都讓他們回去種田去了,現在他是北方最大的地主,而北方經過連番大戰,正是地廣人稀的時候。他土地多得很。剩下的,精編在一起,分給張繡一部,然後其他的則由馬超與龐德統領。馬超因是降將,自知資歷淺薄,所以劉備分封諸將之時,他只能在旁邊看着眼熱不已。雖然自問自己不輸任何人,卻也無可奈何。

見劉備說有功可立,便不禁喜不自勝。像他這樣的武夫,沒仗打簡直就是一種煎熬。於是忙道:“主公但有差遣,但管吩咐。”

劉備笑道:“今吾軍與孟德相爭兗州,前方大戰迭起,一時難下。吾欲使汝引精騎,襲擾兗州後方,可敢往否?”

馬超聽了,把胸脯拍得震天響:“末將願往!”什麼敢不敢的,先應下來再說。管他去哪裡打,只要有得打那就行。

馬超回了府,召龐德與馬岱來見。與二人道劉備之令,問道:“若我出兵,當擊兗州何處?”

馬岱聽了,道:“大兄何必問我,豈不聞主公有言,擊兗州之後。管他何處,只要是兗州後方便可!”

龐德沉吟了會,道:“以我之見,當擊兗州後方之糧道,襲其屯糧之所,若能建功,前方曹軍必敗!”

馬超聽了,一擊掌,喝道:“便是如此!”三人當晚,喝得大醉。又在家中歇了一日,便領了兵符,點齊了五千精騎,走冀州繞了個彎,於繁陽渡過大河,直奔兗州而去。

這個時候,兗州文武把目光全放在了巨平與蛇丘。之前或許還有關注東郡,但在關羽、張飛與太史慈齊聚泰山的時候,他們便不由自主的全神貫注着這塊地方了。卻不料,一支精騎,已經渡過了大河,開始突襲他們的後方了。

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屯田忙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八百十六章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安天子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七百四十八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258徐州之亂(五)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五十四章 新的去向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