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

連續短促的慘叫聲,終於打破了這寂靜之夜。不過等關城中守軍反應過來時,城頭與城門洞裡的守軍已經被曹軍給殺戮一空了。而關門也被曹軍打開,曹洪一騎當先,率着滾滾洪流衝了進來。

延平二年正月初四,曹操使大將曹洪雪夜襲葭萌,拔之。

劉璋聽到消息,一屁股跌坐在椅上,面無人色,完了,曹操對自己下手了。木然半晌,劉璋的聲音終於響起:“快!快報青州與關中,向大將軍請援!”

不說益州亂作一團,消息傳到青州,劉備也是愕然。他也沒想到曹操竟然不顧天時,便悍然出擊,一戰而下葭萌。曹操這一動,就讓他被動了。就是讓關中的趙雲去救,這種天氣,沒有一個月以上,大軍休想穿過秦嶺。出了秦嶺,還要被漢中的曹軍阻擊。等到自己的大軍至時,只怕劉璋的屍體都已經涼透了。

葭萌關一下,蜀郡平原便再無險隘,一馬平川。以益州軍的戰力,如何擋得住曹軍的侵掠如火。

劉備想了想,既然益州已不能救,那就先取兗州吧。孟德你肆意胡爲,須怪不得我手下不留情了。

這個年大家都沒過好。曹操在益州暴起發難後不久,劉備起兵至兗州。兵分兩路,張飛自冀州攻東郡,太史慈自青州攻泰山郡。

時大河已結凍,張飛引軍入東郡,先拔頓丘,後分兵東向,攻衛國、東武陽等縣,另一路軍,卻是準備渡河,來打濮陽。

臧霸守東郡,聞張飛兵至,便驅民夫破冰,以阻張飛。奈何冰層太厚,而天氣大寒。百姓不願爲臧霸所驅使,多有逃散。河冰未破,而張飛兵至。臧霸無可奈何,只好退守濮陽,以堅城爲守。以御張飛。

張飛驅大兵而來,望城而呼:“曹操逆反朝廷,宣高何不早降?”

兩家此時已經撕破臉皮,什麼朝廷不朝廷的,臧霸已經完全不放在心上。這年月,但凡有點野心的,早就把天子視若無物了。臧霸受曹操厚恩,怎麼可能被張飛一呼便降。於是在城頭冒出個頭來,對着城下張飛喊道:“要戰便戰,休得廢話!”

張飛聞言怒氣上衝,某看你臧霸是條漢子,這才勸降,免得你早早當了那屈死鬼。既然如此不識好歹,那你就去死吧。於是便使三軍攻城。

臧霸也不是好惹的,一面讓人抵禦漢軍,一面讓人於城頭遍澆冰水,這個時候,冰水要比沸水有效多了。不但能把漢軍給澆下去,還能讓城頭變得溼滑無比。

兩軍攻防個把時辰,張飛悻悻而退。這個時候,就顯出這天氣的影響來了。張飛想要掘地道,地下被凍得死緊,將士們手都刨出血泡了,也不過是挖了數丈遠。好在陳到那邊消息傳來,進展順利,這才讓張飛眉頭稍展。

陳到引軍自頓丘至衛國。衛公姬華開城出降。

衛公是漢朝的二王三恪之一。中國的歷代王朝皆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得了天下之後,會封前代王室後裔爵位,稱爲二王、三恪,給予他們王侯名號,贈予封邑,讓他們繼續祭祀宗廟,以示尊敬,顯示本朝所承繼統緒,以標明正統地位。

這個傳統很久遠,得遠溯到虞舜以堯子丹朱爲虞賓;夏禹封堯子丹朱於唐,封舜子商均於虞。皆不用臣禮,而用賓禮。而到了周武王於牧野之戰後,又分封黃帝后裔於薊、堯之後於祝、舜之後於陳國、夏之後於杞國、商之後於宋國……用以表示“興滅國,繼絕世”之意。到了秦始皇帝掃六合、並天下之後,燕王、楚王、魏王都曾請求始皇帝給塊封地,地方也不要大了,小縣就可以,用來祭祀各自的先王。結果始皇帝他老人家太霸道,說以後天下都是郡縣,不搞分封了。要地方分封沒有,當個普通老百姓吧,給你們分點田地自己耕種去。也是,人家大秦用軍功制,就是王室無軍功,都不得封,何況滅國之君乎?這事也就惹惱了天下遺民。對大秦帝國並不歸心,總是想着搞事情。結果秦傳二世而崩潰。

到了西漢孝武皇帝的時候,儒家力量開始重新擡頭,於是這二王三恪的說法又被提了出來。漢武帝也樂得拉攏人心,於是在元鼎四年,漢武帝封周朝後裔姬嘉爲周子南君,位比列侯,封邑三千戶。到了漢元帝這個真正讓儒家學說一家獨大的皇帝手裡時,又封姬嘉之孫姬延年爲周承休侯,位次於諸侯王;漢成帝初元五年時進位爲周承休公,漢平帝元始四年改封爲鄭公。到了綏和元年,漢成帝又封孔子十四世嫡長孫孔吉爲殷紹嘉侯,以繼殷後,一月後進位爲殷紹嘉公,漢平帝元始四年改封爲宋公。

東漢繼承西漢的做法,建武二年,漢光武帝封孔安爲殷紹嘉公,姬武爲周承休公。建武十三年,改封孔安、姬武爲宋公、衛公。把所在的封國,改爲宋縣、衛縣。

這兩家,地位尊崇,皇帝見了,也是待以賓客之禮,而不需要用臣子之禮拜見皇帝。歷史上一直傳承不絕,直到永嘉之亂這才失國。

衛公在衛國,深受百姓敬仰,聞漢軍來,紛紛至衛公府門外,跪求衛公庇護。衛公有相一人,掌政事。見此,來尋衛公。

衛公姬華便道:“天下仍尊漢,既然漢軍來,可迎也。”縣令心中再不情願,卻也拿衛公沒辦法,更何況,還有滿城百姓站在衛公這邊。於是只好同意大開城門出降。

陳到兵至衛國,兵不血刃而下衛國。陳到是汝南人,另外一個宋公,就在汝南,自然知道這衛公是怎麼一回事,他也不敢怠慢,到了城門處,忙翻身下馬,並以臣屬之禮來拜見衛公。

姬華見這漢將恭順有禮,心中也是舒服,對陳到道:“王師既至,將軍入城後,還望勿傷城中百姓。”不由得姬華不擔心,這幾十年來,世道混亂,兵匪有時候實在是難以分辨,更何況自己的地盤,實際上還歸屬曹操控制呢。

陳到對道:“衛公但管放心,衛國之民亦是漢民,吾乃朝廷之將,率漢家之軍,如何敢傷百姓分毫。若有士兵不法,必定軍法從事。”

聽到陳到如此說,姬華這才放下心來。

第六百七十七章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四十五章 風波又起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七百三十一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四百一十二章 袁紹敗績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一百七十四章 胡軫之死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七百五十六章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七百零九章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三十一章 退婚之事(完)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二百九十章 攻取會稽第六百六十七章 虎將許褚(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七百十六章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