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

審配聽了審榮之語,轉念一想,自家侄兒都不能信的話,這滿城將士誰人能信。遂從其言,便欲退走。忽聞城外蹄聲如雷,便至城邊,探首望之。卻見城外一支軍疾馳而來。審配撥劍在手,高呼道:“敵襲!守城!”

喊完之後,卻見審榮一動不動,審配大怒,道:“敵已至,還不率軍準備作戰?”

審榮聽了,行至城頭絞索旁,反手就是數劍,嬰兒手腕粗細的麻繩,被他砍作數截,而那吊橋,卻是嗚的一聲,跌了下去,砸在地面之上,砰然作響。

審配不敢相信,指着審榮道:“小兒你竟敢如此?”

審榮道:“還請叔父大人見諒,爲軍中袍澤計,爲家族計,小侄不得不降矣。”

審配氣得破口大罵:“小兒!豎子!”便提了手中劍來要斬審榮。兩人一個要戰一個要降,意見雖然有分歧,但打斷骨頭還連着筋,審配氣勢洶洶,審榮卻不敢對叔父動刀子,於是便被審配逼得步步後退。

兩個姓審的老大動了手,身後的鐵桿自然也不會閒着,於是你一刀我一劍,開始在城頭拼命。張飛引軍至,見吊橋落下,大喜,又見城頭騷亂,金戈之聲四起。知道事情只怕出了變故。便欲引兵往前,想攻上城頭以助審榮。旁邊副將葉蛟見了,抱拳請命:“將軍,末將願先登。”

張飛許之,葉蛟便率所部,架雲梯,攀沿而上。一邊爬一邊大喊:“大將軍德懷四方,先降者受大賞!”

審配見敵軍攻城之餘還有心思來攻心,不由大怒,遂喊道:“放箭!放箭!”頃刻之間,城頭之上,箭如雨下。葉蛟方登上城頭,逼開守軍,正欲跨步上前,忽然箭雨如雲而來,一時不察,身上便中了數箭。葉蛟強忍劇痛,奮起餘勇,於城頭之上大開殺戒。每喊一聲,刀光一閃,便立殺一人。行二十六步,殺二十六人,留下二十六雙血腳印,力竭而死。

葉蛟雖死,卻爲漢軍打開了局面。源源不斷的漢軍涌了上來。圍住迫於葉蛟聲勢而遠遠退開的守軍,分塊絞殺。

審配見審榮四處躲避,又見漢軍涌上城來,知東門不保,遂便匆匆退去。欲引其餘三城兵馬來奪東門。

審配既走,審榮便大開城門,跪迎張飛進城。張飛進來,見葉蛟戰死,不由大怒。當初在界橋,葉蛟逢到顏良文丑這般猛將亦能全身而退,在這區區小縣,卻竟然送了性命?遂道:“葉將軍隨我多年,不意命斷此處,審配當斬也!”

一句話卻是把審榮嚇得冷汗直冒,生怕張飛一個不快,便要一刀把他給砍了。幸好張飛已經不是那個莽張飛了。他親自下馬,扶起審榮,好生勸慰一陣,又命審榮在頭前帶路,疾追審配去了。

審配退至城中,聚集三城兵馬,乃道:“吾受主公厚恩,不可不報也。今當效死!”士卒皆慨然,樂從審配死。

於是審配提兵來擊漢軍,意欲再把東門從漢軍手裡給奪回來。途中正遇張飛,張飛大喝一聲,雙腿一磕馬肚,一騎當先,直衝入冀州軍陣中,鋼矛一抖,冀州軍便是哭爹喊娘一片。張飛環目一轉,見審配在前,遂一拍馬股,直取審配。不數合,大矛橫掃,將審配擊落馬下。張飛喝令一聲,命左右縛之。冀州軍見主將被擒,知大勢已去,除部分袁氏死忠作鳥獸散去之後,餘衆皆降。樑期遂平。

張飛捉了審配,便問道:“可願降否!”

審配大聲道:“不降!不降!”

張飛見審配不降,忿怒,欲推出去斬之,旁邊審榮跪伏在地,泣道:“還望將軍放過吾叔父一命。”

審配沒見審榮還好,見了審榮暴跳如雷,也不管身上被縛得死緊,掙扎着就要用腳來踢審榮,破口大罵:“小兒害我,豎子不足與謀也!”

旁邊把審配架開,張飛本欲斬了審配以祭葉蛟,後來又轉念一想,你不是要做袁紹忠臣嗎,我便偏不許。要讓你眼睜睜看到袁紹死。於是便將審配押入囚車,隨軍一道行動。

樑期一失,再渡過滏水,鄴縣便遙遙可見了。聞樑期失守,審配被擒,鄴城吏民皆慌。高幹在河內聞信,遣親信來勸袁紹:“陛下莫如暫退至司隸,以函谷之險,關中之沃,涼州之勇,未必不能東山再起也。”

高幹這話也頗爲在理,若袁紹聽了高幹的,退往長安,然後用重兵沿途扼守關隘,指不定也還能苟延殘喘幾年。奈何袁紹界橋一戰,喪師失旅不說,手中文武精英亦折之大半,精氣神已經被這一戰打沒了。哪裡又還能夠聽得進去。誰勸也不聽,只是在鄴城坐等漢軍來。

按袁紹的話就是說:“吾終不爲喪家犬。”

袁紹要在鄴城與漢軍拚死,袁譚與田豐又還有什麼辦法?於是便抱着必死之心,在鄴城堅守。

袁尚在鄴城,聞其父不退,大急,遂欲引兵返鄴。卻被高幹勸住:“顯甫若往,必死無疑。”

袁尚道:“死吾不懼也,身爲人子,吾不可不往救吾父。”

高幹道:“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爲袁氏計,顯甫不能往。”

袁尚想了想,終於止兵,不復往鄴。

高幹又對袁尚道:“若主公有事,河內不能守,吾與顯甫引兵退往函谷關以西。”高幹打的是什麼主意,河南尹被曹操奪了,索性便把河內給讓出來給劉備。讓得了河內的漢軍與曹操去相爭。然後他們好在關中積蓄實力。

放棄了河內,他們還有關中。若能與涼州諸將合縱連橫,將來天下局勢有變,未必不能再乘風而起。

張飛兵臨鄴城。太史慈也連下元城、魏縣,渡過洹水,直奔平陽城。如此一來,鄴城便已經被兩路大軍死死給包圍了。

袁紹不肯退,其實心裡也清楚。人家有備而來,能退到哪裡去。搞不好出了鄴城就有伏兵。到時被追上了還不是一樣要輸,還不如在城中來得安全。

五月,攻城戰開始了。

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二百一十章 定策遼東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七百五十九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五百一十五章 江夏李通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五百二十八章 撤離荊州(三)第七百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