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

這日朝會,劉備在朝覲天子之後,便把入粟拜爵之事提了出來。如今青州缺糧,市面之上米價飛漲,這事想瞞也瞞不住。事情發生了,總還是要想辦法如何去解決。這滿朝文武,都是天下拔尖兒的人材,聽聽他們的意見也是好的。

楊彪與盧植等人聽了劉備要入粟拜爵,心中便有擔憂,孝靈皇帝在時,便買官賣官,弄得天下大亂。如今國事好不容易有了點起色,若此風再起,如何是好?

劉備聽了他們的擔憂,心想朝廷還真少不得這些老成持重的老臣。於是便道:“此乃一議,爲解今歲困境,明年糧收,便罷此例。期間具體條陳,還望諸公盡心。”

楊彪等人一聽說是暫時行的政策,心中便頓鬆一口氣,只要不是長期這樣搞,問題還不是很大。於是便應允了下來,答應劉備,他們來具體操作,到時把方案拿出來之後送到大將軍府讓他過目。

劉備把這事扔給大臣們,便又回府去想其他法子去了。就在這個時候,遼東太守閻柔上表,說今年遼東豐收,聞朝廷缺糧,可提供糧食十萬石。劉備得報大喜,便問其情況,卻原來遼東在掃平公孫度、擊破高句麗之後,經過盧植、黃忠等人的多年經營,那裡已經是開墾田地無數,之前因爲戰亂和移民,劉備免了那裡幾年田租,如今那裡家家戶戶糧食充足。而且隨着劉備的聲勢越來越大,之前收留了公孫度兒子的扶余王心中畏懼,在驅逐了公孫康之後,便年年來遼東上貢。這麼些年下來,遼東卻也落下了不少積蓄,本來黃忠在任時就要押解到幽州或者是青州的,但黃忠突然就被劉備調回來打仗,所以這事一時半會也便忘了。閻柔趕赴遼東上任,看到這堆積如山的府庫卻是嚇了一跳。又聞青州缺糧,便上表來。

十萬石,雖然不是很多,但也能稍解燃眉之急了。劉備又命閻柔在遼東與扶余、沃沮等國互市交易糧食。這些人與匈奴、鮮卑不一樣,他們所處之地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穀,善田種。所以他們種田都是一把好手。想來國中應該也還有不少糧食。

劉備又去信趙雲,既然打算讓他去接劉表了。那麼袁紹那邊便放一放好了。高幹去了司隸,想要一時半會拿下司隸只怕也不太可能。那麼張燕就可以調回來了。張燕的部隊,良莠不齊,基本上可以裁撤大半,這些人可以分給他們田地,編民入戶,讓他們去種田嘛。

劉備這邊爲治下糧食憂心的時候,孫策接到孫堅的來信之後,也開始行動了。他遣使回訪過曹操之後,便率部沿漢水而上,兵鋒直指襄陽。

孫策這一招,把襄陽給打懵了。劉表也沒想到,曹操與孫堅會如此快的達成默契,一道攜手來打他。光對付一個他就已經左支右絀了,更何況一下子來了倆。

此時黃祖已亡,能征善戰的又全部在南陽抵禦曹操。襄陽士族恐慌的同時,投降一說更是甚囂塵上。這聲音是如此之大,大到劉表也差點有壓制不住的勢頭了。歷史上便是如此,劉表一死,喪事剛辦完沒多久,劉琮就被一班臣子逼着投降了。

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月裡,如何保全自己和家族並儘量獲得更大更多的利益,這纔是士族們的第一選擇。至於忠君不忠君,呵呵,天下都有二個君王了,他們還在乎這個?豈不聞識時務者爲俊傑麼?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後世連滿清都有那麼多死忠,更何況這尚氣節、崇廉恥、風俗爲最美、儒學稱最盛的東漢。

襄陽一處宅院中,龐德公便與族人在一起商議,以襄陽之形勢,日後該如何應對。龐德公,襄陽名士,歷史上謂諸葛亮爲臥龍、龐統爲鳳雛、司馬德操爲水鏡的就是他。當然,他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侄兒,就是龐統。

龐統剛被司馬德操詡爲南州士之冠冕。現在這個心氣高昂的年輕人,還沒有出仕。正宅在家裡。

伯父龐德公召衆議事,他也來了。聽到家中議論紛紛,他便不禁冷哼一聲:“當年若聽吾言,舉家遷至青州,今日又何需煩惱襄陽?”

他說的是當年劉備在青州立書院,天下羣儒齊至的那會。當時荊州也有人去,宋忠便是一個。當時龐統也勸家中一道北遷。卻被當作孺子之言。當然,那會他確實也還小。

席間諸人聽到龐統之言,不禁老臉微紅。當年劉備只有個青州,邊上還有袁紹這等強敵,他們這一大家子如何敢去?他們又不是那種爲了經學什麼都不顧的人。還不如就在荊州這世外桃源待着呢。誰曾想,這世事無常,劉備在北邊是越發興旺,而荊州卻是危如累卵了。

龐德公見滿座皆默然無聲,不禁怒瞪龐統一眼,道:“過去之事,休得再談。且說眼前之事。”

作爲襄陽士族的一份子,曹操真的打了進來,那麼是選擇逃亡,還是選擇歸順?以龐德公與龐統的名士,便是想做個隱士都不行。曹操不可能不徵辟他們。

衆人聞言,又七嘴八舌的討論了起來。龐德公左聽右聽,卻是都不合自己心意。再看龐統時,卻見其在閉目養神。心中一轉,便呼龐統:“士元,汝可有何見解?”

龐統睜開眼睛,道:“若只想保全家族,降了曹操便是。若想建功立業,蔭及後人,唯往北一途耳。”

衆人聽了,聲音頓消。然後便有一人立時出言反對:“士元此言差矣,若曹孟德入主荊州,吾輩亦可在其麾下出仕,如何不能建功立業、蔭及子孫?”

龐統冷笑一聲:“劉玄德舉兵而來時,吾等又如何?再降一次麼?”

那人臉上掛不住,便道:“士元如何知曹公便勝不得劉玄德?”

龐統道:“袁紹勢危,數次請援曹孟德,其不敢應,卻舉兵來討荊州。與袁氏聯手亦不敢與之抗衡,今袁氏已敗,獨曹氏可抗劉青州乎?”

衆皆默然不言。劉備實在是兇猛,把天下士族之首的袁氏二兄弟,先後打得落花流水。這戰績就擺在這裡,天下誰人敢說不服?

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一百三十四章 皇位歸屬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涼州大戰(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五百四十二章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十八章 涿縣初見(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三百九十二章 袁劉大戰(二十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冀州之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四百二十一章 求同存異(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四百一十三章 袁紹敗績(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