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

歇了一陣,看看天色,袁紹便下令三軍起行。高幹看了眼軍心散亂,垂頭喪氣的部隊,心中亦是默然,其打馬行至袁紹處,道:“主公,可要往鄴城,令大公子率軍來接?”

袁紹想了一想,搖頭道:“不用了,有兩路人馬斷後,追兵來時,吾已回魏郡矣。”高幹一想也是,便不再多言。復策馬于軍陣之側,往來呼喝,令軍隊加快行軍速度。

又行一陣,卻是漸漸靠近了青州軍的埋伏圈了。

設伏的地方,並不是什麼險地。一條小河蜿蜒向東流,順着河道,便是黃土夯就的官道。官道另一側,卻是一片寬闊的田地。再往前一點,左側有一個不高的小山丘,山脈自此向後延伸,一直到遠處。丘上樹木不多,蒿草無數。魏延便與沙摩率了軍藏於此處。

過了這小山丘之後,前方又是一馬平川。任誰也想不到青州軍會在此處設伏,而沙摩又是山林裡出來的蠻將,對在山林中隱藏自己的氣機拿手得很。是以袁紹領了大軍一路行至此處,竟然是半點異常也沒有發現。

只有高幹,心中隱約感覺到有點不安。不過他只以爲是戰敗之後的正常反應,便也不再在意。眼看袁紹漸近,魏延便把手一舉。草中所藏弩手皆是悄無聲息的把弩上了弦,只要魏徵把手勢往下一壓,便要扣動扳機了。

因山丘在此而盡,所以前方藏不了多少人。魏延與沙摩一番商議之後,決定在前全部部署弓弩手,待得弓弩手發動之後,後方聞得響動的大軍再直撲出來。

袁紹正行間,忽然身下坐騎突然躁動不安,袁紹扶其頸鬃,嘆道:“馬兒啊馬兒,此番辛苦你了,待返了鄴城,吾必令人好生侍候你。”

袁紹所乘乃胡人所獻名駒,往日裡甚是喜愛,照顧得也非常好。只是此番大戰,營破之後,三軍散亂,他的馬伕卻是消失不見,恐是亡於途中了。袁紹只以爲是坐騎許久未進**料所以煩躁,所以勒馬不停安撫。

誰知道越是安撫,馬兒越是恣意。搖頭晃腦的就是不肯再往前行,袁紹兵敗界橋,喪師失土,心情本就大壞,見自己坐騎也是桀驁不馴,不由大怒,喝道:“若不再前,立便斬汝!”

馬兒聽得袁紹喝聲,碩大的眼睛中卻是溢出兩滴眼淚來。就在此時,魏延把手往下狠狠一壓,立時絃聲齊響,無數支箭矢便激射而來。

這烏壓壓的一片箭雲,幾乎全部是向着袁紹及他身邊的人覆蓋而來。魏延與沙摩一心想抓住袁紹,至於是死袁紹還是活袁紹他們卻不太在意。所以早就議定,只要見到袁紹所部,便重點打擊袁紹及其身邊文武。正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也。

“嘣”的一聲響,驚醒無數人的時候,袁紹那坐騎竟然是長嘶一聲,人立而起,立時便把袁紹給掀下馬背來,然後又往袁紹跟前一擋,竟然是以血肉之軀爲袁紹遮擋住了大半箭矢。饒是如此,袁紹臂上,還是中了一箭,袁紹大叫一聲,左右見袁紹中箭,立馬便撲了過來。親兵把盾一豎,把袁紹護了個結實,然後急問道:“主公有恙否?”

袁紹看了看穿臂而過的箭矢,又看了看已經身中無數箭矢,已然倒地身亡的坐騎,心中一酸,忍住劇痛,道:“快尋了高將軍來,令他指揮吾軍突圍!”

箭雨如雲撲來的時候,因事發突然,袁紹周圍無數人慘叫着中箭倒地。此時高幹正在前軍,聞得背後大亂,回首一望,只見中軍主將處已經是伏屍無數,亦不見袁紹身影,又見那山丘處影影綽綽有無數青州軍跳躍呼號而來。不由大驚,遂便欲往救之。又見前軍將士臉有懼色,便冷聲道:“主公若有事,大公子尚在鄴城,汝輩親族皆當斬之!”

衆將士一聽,瞬間便把命拋了開去,嗷嗷叫着便欲上前搏殺。高幹見了,便使別將引一軍去那山丘處縱火,以阻敵軍,然後便回首道:“只要救得大將軍出來,吾等便走,不必與那青州賊軍糾纏!”

衆人轟然,高幹便提兵疾往中軍而去。

魏延待矢發數輪之後,便一聲令下,頓時三軍呼嘯而來,疾往中軍而去。他等也不去管那前、後兩軍,只要取了袁紹首級,便算功成。

大軍漫山遍野而來,卻是遭到了袁紹親兵的頑強反擊。

魏延畢竟還是年輕,千算萬算,未算到能隨在袁紹身邊一道撤退的,皆是冀州精銳。袁紹背靠勢傾天下的袁氏,自己又英武非凡,還慣會籠絡人心。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家世好、顏值高、還有能力和親和力。所以此時還跟隨着他的,大半是願意爲他效死的腹心死士。且主將若是有事,親兵豈有不死戰之理?

魏延與沙摩兵力本來就不是很多,被袁紹的死士阻得一阻,攻勢便是一滯。這慢得一慢,高幹便提兵殺了過來。

高幹乃是此時袁紹之外名位最高之人,其在軍中素有威名,諸卒見高幹來援,士氣更是大振,一個個皆是狀若瘋虎,不要命的往青州軍陣中反衝了過去。

魏延見敵軍完全不防禦,一副以命換命的打法,卻是眉頭大皺。他在曲周大戰一場,箭矢幾盡用光。雖然佔了曲周,但因兩軍對攻一場,各有消耗,是以補充得也不多。後來潛伏於此,見了袁紹,萬矢齊發,此時軍中卻是差不多用光了。不然又何懼這些死士,遠遠以箭矢射之便可。

沙摩身先士卒,衝入敵陣,鐵棒掃過,便是腥風血雨,正自大殺特殺,忽然一騎到來,正是那高幹。高幹鐵槍一伸,敵住那沙摩,然後對身邊衆將道:“且去擋住敵軍。”

有了增援,袁軍便不再慌亂,前、後所部漸漸向中軍靠攏,並在諸將的指揮下,列成陣勢,迅速向魏延所部逼來。

就在此時,忽然又有親兵來報,言山後火起。魏延回首一望,卻見不遠處的山後,大火已經沖天而起,正朝方纔自己藏匿的地方燒來。

魏延打的是一擊必中的主意,所有力量傾巢而出,山後卻是未留人手。此時身後大火蔓延而來,身前戰局又膠着。魏延心想,既然殺不得袁紹,便不能久留,若是其他援軍聞聲而來,吾軍折損太多,到得主公面前,卻不好看。不如且退。

一念至此,便下令鳴金收兵。沙摩與高幹大戰一場,正自覺得那高幹漸漸遮攔不住,心中大喜,忽聞金聲。不由一愣。手中便慢得一慢,高幹趁此機會,卻是跳出戰圈去了。

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七百八十章第五百五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一)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七百九十三章 馬超兵敗第八百一十章 戰爭爆發(十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七百十七章 半途之擊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七十章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八百十五章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七百三十一章第四百二十八章 竟然是他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五百二十九章 瓜分荊州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六百八十章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人密謀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五百三十四章 烏桓政策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袁紹稱帝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二百三十二章 跨海東征(四)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七百六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