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

張飛既擒袁熙,這邊二將也破了沮授之營。袁軍畏青州之威,皆伏地降。太史慈與嚴顏踏破袁營,臨至陣旗下,見了沮授,乃道:“公與,可願來歸否?”

沮授長嘆一聲,想起劉備當日放自己出營的情景來,便出了旗門,向二人躬身一拜,道:“非是沮某貪生,劉將軍活命之恩未報也。今軍敗,吾願降。”

二將大喜,遂命親將護送沮授回後方大營,沮授沿途遇見被縛的袁熙,不禁訝然,遂對青州軍道:“此乃袁二公子也,當以禮待之。”

張飛沒來得及詢問袁熙姓名便要去追袁紹,張飛親兵再問時,袁熙卻是沉默不言,青州軍沒法,只好把他捆得結結實實然後往後方俘虜營送。現在聽得沮授說這是袁紹之子,不禁大喜。這可比一般的將領值錢多了。只是聽沮授言下之意,是要給袁熙鬆綁,當下便踟躕起來:“非是某家不願,只是袁將軍還要配合纔是。”言下之意鬆開也可以,但袁熙要是暴起傷人,雖然不怕他逃了去,但若是弄出甚動靜來,卻是不好。

沮授聽了,便道:“無妨,且解之。”

又對袁熙道:“顯雍,此等大戰,兇險異常。事已至此,汝當妥善保身,爲袁氏留存血脈方是上策。”

沮授與田豐在州中素有大名,且又不參與袁紹立嫡之爭,袁熙往日裡也是非常敬重沮授,只是見自己身爲階下囚而沮授卻受漢軍護送,顯然是降了劉備的,不由心下也是黯然。聽了沮授之言,轉念一想,卻是覺得沮授之言甚是有理。這等攻州滅國之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父親這一敗,家中將來也不知道會如何。自己如今雖然做了俘虜,但若是想活命,倒也不難。罷罷罷,爲了汝南袁氏之延續傳承,便先苟活於這世間罷。袁熙心灰意冷,也不說話,只是默默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

張飛親兵見袁熙聽勸,便把袁熙給鬆了綁,便擁着袁熙與沮授一道,往大營去了。

袁紹這邊舍了沮授、袁熙,倉皇而逃。總算是把追兵給甩掉了。一路行至廣宗,廣宗守將馮禮出來迎住,袁紹到了城中,稍歇,便又引軍往鄴城走。臨行,又撥一部兵予馮禮,道:“追兵若來,還請將軍爲吾拒之。”

馮禮拜道:“敢不效死!”

未幾,東面數道煙塵飛舞而來,馮禮知是敵至,乃以巨石堵死城門,呼兵集於城頭,乃道:“吾等受大將軍厚恩,今當戰死沙場以報之也!”言辭鏗鏘,語氣慷慨。

軍士聽了,心中氣血噴涌,皆呼道:“願從將軍死戰!”

將乃兵魂,沙場中之領頭羊。馮禮慨然欲赴死,諸卒只覺胸中豪氣頓生,方纔的緊張、膽怯紛紛不見。只盼着那敵軍早來,與之大戰一場。殺一個夠本,殺二個算賺。

青州這邊,三將齊至,見廣宗守將閉門死守,不禁冷笑一聲:“愚昧之輩,也敢抗吾大軍乎?”當下便下令攻城。

廣宗十數年前便遭遇黃巾軍的蹂躪,到現在還尚未恢復元氣。城牆殘破不堪,到處都是漏洞。馮禮但憑血勇,如何能擋得住這數倍於己的敵軍。不一會,青州軍便攻入了城中。

馮禮率部且戰且走,到了城中府衙,已是退無可退。嚴顏見狀,策馬出來:“汝等已無退路,何不歸降?”嚴顏見這部人馬着實悍勇,一路從城頭血戰到城下,又與己軍巷戰至今,卻是動了賞識之心。

馮禮此時已經身被數創,全身劇痛不已,聽了嚴顏之語,不禁呸的一聲,然後哈哈長笑道:“唯死可也!”於是一聲令下,身後忽然弩發如雲。

嚴顏若不是見馮禮身後諸軍兵刃齊指,心有提防,這一下便要中矢。見嚴顏及時避開,馮禮心中卻是暗道一聲可惜,此番佈置若是能射殺一個青州大將,也是爲主公除去一患了。

既然失敗,馮禮便對左右道:“縱火!”這邊嚴顏差點中招,心中大怒,便把手一揮,身後諸軍一道擁出,立時便把馮禮等人亂刀砍翻在地。正欲入府,忽見後院火星一閃,瞬間濃煙滾滾,大火便沖天而起。一道濃煙夾着火光沖天而起的時候,四城隱蔽之處,也是火光一閃。卻是那馮禮自知守不住廣宗城,便早早安排了人手,暗中縱火焚城,好拖住這一路追兵。

果然,一路所向披靡、招降納叛的三將未防馮禮還有這一手,滿城火起,還有未剿滅的殘兵四處亂竄,一時之間卻是讓三將有些手忙腳亂。等在廣宗城救完火,再剿滅殘黨,卻又過了數日。嚴顏便道:“在此拖延數日,袁紹只怕是去得遠了。不如且還營。”

張飛猶自不肯罷休,復引軍追擊五十里,一無所得而返。於是便留副將葉蛟守廣宗,與太史慈、嚴顏一齊回返大營向劉備繳令。

袁紹留了馮禮守廣宗之後,又一路疾行半日,卻見身後未見追兵,稍鬆一口氣來,謂左右道:“馮將軍在廣宗,必定是阻住那追兵了。”

諸人心道有了兩路人馬,就算擋不住那追兵,至少也能拖延得數日時間。如此,也足夠了。便建議停下來稍歇一歇。

袁紹一路奔逃,也是累極。見麾下文武各各面帶倦容,心道他等也不容易,遂下令就地休息。袁軍休息的時候,卻不知道就在前方離他們不遠處的一道山崗上,數個斥候正臥伏在草地上,正慢慢的往後退去。

袁紹與高幹都是知兵之人,只是誰也沒能想到前方往魏郡方向竟然還有一路伏兵。遂只於後方撒了一路斥候好隨時監控追兵動向。

此時,魏延、沙摩藏兵之處,斥候正在彙報袁紹動靜。二將聽了,眼中帶喜,袁紹果然率了文武敗逃而來。既然如此,待他等行到此處,自己便率大軍直撲而出。

以有心算無心,措不及防之下,袁紹如何能遮擋得住。嘿嘿嘿,這潑天大的功勞,便要到手中也!

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董卓反應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八百二十八章 中南半島(二)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七百六十二章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七百零九章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戰呂布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子孝轅門斬將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八百十七章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八百零四章 戰爭爆發(五)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袁劉大戰(十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四十四章 入朝爲官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三百章 監造水排(二)第七百十八章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