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

東萊陽丘山,此山不高,卻有奇景。奇石清泉,妙竹幽谷,從山腳到山腰,青翠樹木間,茅屋點點,星羅棋佈。圍繞陽丘山,大片土地被開墾出來。一代宗師鄭玄在此做了個隱士,帶着數百學徒躬耕於此。

此時山腳下,一處廣闊的平地上,前方五十步和百步處,各放了幾個草垛,後面一排排的學生,正身着利落的短褐,彎弓射箭,旁邊則是圍觀者,正在爲相熟的同窗呼號加油。左側一處高臺,鄭玄正輕扶短鬚,笑眯眯的看着熱鬧。陽春三月,萬物復甦,學子們的春季射藝比賽也便開始了。

這個年代的書生,可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迂腐之徒。君子六藝也不是口頭說着玩玩的。他們大多身體強壯,會擊劍,會射術,會騎馬,他們熱情如火,渴望着建功立業,他們對國朝有着天然的使命感,出將入相是他們孜孜以求的夢想。而這個時代,因爲文武官職還遠遠不是後世那麼涇渭分明。無數的我們眼中的文臣會帶兵,無數的武將會出任文職。比如大名士孔融就擔任過中軍侯和虎賁中郎將的職位,而在軍隊混跡了一輩子的大壞蛋董卓也差點當了少府令,去替皇帝理財。

數輪之後,輪到劉備出場了,他緊了緊腰帶,便調整氣息,緩步上前,把箭囊中的箭插於地上,完全不理周圍此起彼伏的喝彩聲,等氣息平穩後,才取箭彎弓,瞄準之後便放,不一會,十枝箭便全射了出去。

等前方報靶的把大大的全中旗幟一揮舞,場上的歡呼聲更熾熱了。人堆裡就有人不平衡了,不滿道:“看把他得意的,憑什麼啊!”

便有人不屑道:“憑什麼?憑他劉五郎提出了格物致知且身體力行之,憑他提出了我等儒者當爲天地立心,憑他校正完善了句讀(標點符號),憑他的學識文采。你寫得出《桐葉封弟辨》、《管仲論》?”

衆人皆啞口無言,莫能以對了。此時的劉備,已經向四周同學團團行了一禮,退場休息了。同門數百,全中的不僅是他一個,還有許多。當然不僅是射藝,還有經學上的,文學上的,他都遭到了打擊。鄭玄門下,能人實在是太多,不太好混啊。

他剛拜入鄭玄門下時,便引起衆多同門嫉妒,因爲他是數百弟子中,少數能得鄭玄親自指點開小竈的。人多了,便有江湖。劉備甫一入門,便享此待遇。其他鄭玄門下自然不幹,你有何能耐啊,不如讓我們來稱稱你的斤兩?於是紛紛鼓譟着要和劉備較量較量。

自古文人相輕,更何況這些自信自大的熱血少年。鄭玄也自然不會去幹涉,真金不怕火煉。再說了,他的門下,哪月哪日不在辯論中度過?

眼見似乎犯了衆怒,劉備也是很無奈,只能準備露兩手了。結果差點就老馬失蹄了,用盡了全身解數,才維持了個不勝不敗。這一番比試,讓無數學子心折,就算還有不服的,也只能在腹內牢騷幾句,不敢多言。也讓劉備清醒的認識到,自己這個穿越衆也不是萬能的,自己太渺小了,天下之能人異士無數,比他強的不知凡幾,他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要保持謙虛謹慎,虛懷若谷的態度。

劉備的名聲是豎立起來了,可是隨之而來的卻是煩惱。鄭玄門下的學生,太喜歡辨論了。有時候一日甚至有好幾場辨難。劉備不參與還不行。因爲這種風氣就是鄭玄引導的,他就喜歡提出問題,然後讓弟子們去切磋琢磨,然後來問難、啓發。就是在這種良好的學習氣氛中,他的門徒中才會不斷涌現出聞名於世的人才。

可是劉備不喜歡參與這種辯論啊。因爲在經學上,兩世爲人的他加起來也不是一些師兄的對手。能甩他好幾條街的厲害人物太多了。這種學術,重在積累,在知識的深度上,他自然不是浸淫此道多年的師兄們的對手。幸好他還能因爲超前的眼光和不同的角度,每每闡發新論,讓大家耳目一新。

勉力堅持沒多久,劉備就開始動歪腦筋了。他首先把他精心準備好的標點符號給拿了出來。標點符號其實在先秦便已經開始使用,在漢時,標點符號被稱爲句讀,讀字同逗音,就是句號和逗號。很多經書在印刷和手抄的時候,根本就不會標記句讀,那麼爲了不產生誤解,歧義,讀書人就會自行的去增加句讀,這也是爲什麼許多士子家中有藏書無數,還要去遊學遍訪名師的原因。爲什麼許多名儒學生很多?爲什麼盧植、鄭玄等人都要去拜馬融爲師?一是爲了交流,讓自己的學術更上一層樓,二就是去看看,自己的書有沒有讀錯,斷句是不是正確。

這時的句讀就一個句號一個逗號,而且還很不美觀,諸子身上的書籍斷句,都是抓了大筆隨便點一個墨點。讓劉備看得甚是難受。他之前在盧植門下時就有這個想法,但一直沒來得及實行。現在在鄭玄門下,拿出來就更好了,因爲學徒更多,影響才能更大嘛。

劉備也沒有弄太多符號出來。就那麼幾個,可是也足夠讓一干同門佩服了,“。”句號,意章句之結束;“,”逗號,意尤未盡也;“?”問號,表示疑問;“!”感嘆號,表示語之詫異歎賞也。就這麼幾個符號改善一使用,再讀書時,便覺得賞心悅目許多。因爲此時讀書,都是用的吟誦,大家便發覺這幾個符號和語調之高低,情感之變化特別契合。不由紛紛誇讚。鄭玄也決定在他以後的著作中,採用劉備所完善的句讀符號。

然後劉備又在辯論的時候,根據主題,寫了幾篇文章。當然,文章是後世唐宋八大家的,他堂堂中文系出身的,自然會記得名家之作。說實話,不到萬不得已,他實在是不願意做文抄公。只是師兄們給的壓力太大了,他懷有目的而來,自然不能“泯然於衆人”,只能借一借後世諸大家的名作了。

在一次討論商、周施政得失的辨論會上,他“寫”出了《桐葉封弟辨》;在一次討論古之名臣將相的辯論會上,他“寫”出了《管仲論》,之後又連續拋出《賈誼論》、《晁錯論》和《六國論》。這些文章,論證周密,駁難犀利,縱橫開合的同時又立論新穎,雄辨折人。最關鍵的是能夠借古寓今,話裡話外,似乎都在勸說當今天子治國要以道,要能納賢用人。。。。。。這正騷到諸學子的癢處。從來文人似乎都是懷才不遇的,皇帝似乎都是信用奸佞的。熱血青年們大抵都愛議論政治,一個個的還自詡才高八斗,覺得國朝現在如此這般,都是沒有啓用自己的結果。君不見,諸葛亮隱居的時候不也自比管(仲)、樂(樂毅)嗎?當然,他那是有真本事,但沒本事也自比管樂的人也不計其數。

劉備就這樣聲名鵲起了,然則他卻閉門不出,讓劉恪告訴來拜訪他的人,說他自知學問不足,還要繼續深造,還在他住的茅屋外豎了兩塊木牌,一邊書:“書山有路勤爲徑”,一邊書“學海無涯苦作舟”。這高冷的逼格一樹,大家反而更喜歡他了。因爲這是典型的兩漢名士的行爲風格啊。

卻不知道茅屋裡的劉備,打定主意以後在鄭玄這裡就專心帶領大家去搞格物,什麼經學章句啊之類的不去碰了,他實在不是搞學問的料。當然,這得要耐心等待。

就這樣,二三個月後,劉備就在這裡站穩了腳跟,並有着一定的聲望。不過,他混跡了好幾個月,沒見到孔融,也沒見到太史慈。只記得《三國演義》和部分《三國志》的他,根本就不知道那個四歲能讓梨,十歲獨自造訪李膺家讓衆名士稱讚,十六歲便做主收留逃難的張儉的大神童大名士孔融如今正在洛陽爲官。他也不知道太史慈乃是東萊黃縣人,這個時候才幾歲,估計還在田地裡玩泥巴。

當然,史書上有所記載的幾個人還是出現了的,比如管寧、邴原和華歆,國淵。這幾個人是一夥的,向來走得比較近,在鄭玄這裡沒待多久,又遊歷他郡尋訪名士去了。因爲在史書上沒有給劉備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劉備也沒太在意他們的去留。

還有幾個有印象的就是劉琰、程秉和郗慮,劉備也僅僅是記得自己曾經所讀的史書上似乎有他們的名字。後來一接近,才知道,果然能留名青史,哪怕僅僅只是出現個名字便被一筆帶過的人物,都不簡單。這三個傢伙,就是經常把劉備弄得差點下不了臺的師兄。之後便臭味相投,相互漸漸熟悉了起來。

至於劉備還想見的一個人,他的早期幕僚之一,孫乾孫公佑,也仍然沒有出現。於是到目前爲止,劉備仍然只有劉恪一個人跟着,至於在來的路上所幻想的招納一堆謀士名臣做小弟,早就被現實所湮滅,從此再沒想過。

鄭玄在高臺上看着劉備離場,對這個弟子,他是很高興的。很難想象盧植能艱難割愛,讓劉備拜於他的門下。他實在是太滿意了。不論是人品風姿,還是對待學術的態度,都讓鄭玄暗裡樂得合不攏嘴。

ps:感謝書友130722104741518江湖過客,,,,,的打賞,多謝大家的支持。

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六百六十五章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形勢突變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子駕崩第八百十六章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七百五十九章第六百九十七章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西域見聞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七百五十九章第四百九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十三)第六百八十二章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三百七十一章 袁劉大戰第三百二十六章 再立一軍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六百七十一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四百四十四章 馬邑城破(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五百三十二章 官員任免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七百五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