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

投降的人實在是太多,盧植只好把婦孺老人另立一營加以監管,這樣也不怕那些青壯反覆。最後,盧植又分了一百北軍,七百健卒留守大營,看管俘虜。他實在是分身乏身,沒有辦法立即處理這些人。然後才率部匆匆北去。

北方的叛軍,一如劉備所料般的被盧植迅速平息。一切都顯得波瀾不驚,如果不是親身經歷了滿地血腥,如果不是現在哀鴻遍野的俘虜營。劉備甚至會懷疑廬江郡倒底有沒有叛軍。

平叛很容易。但善後工作卻讓劉備焦頭爛額。盧敏還好,這些年跟着父親盧植,耳濡目染之下多少有些經驗,對瑣碎公文的處理能很快上手。至於劉恪,劉備只指望他別添亂,完全沒想過他能幫上什麼忙。

將士的賞賜、撫卹,亂民的甄別、處理,戰後的防疫工作等等。。。。幸好大方向由盧植決定,他們只需要去拾遺補缺和具體執行就行。

這一日軍帳中,盧敏搓着雙手呵氣道:“這天氣是漸漸冷了,我們可得加快善後工作,錢糧也不多了,可憐俘虜營中之人,若是大人籌措不到更多糧食,不知道他們如果度過這個冬季?”

劉備一邊翻看着文冊,一邊道:“這個冬季度過了,來年還有春耕呢。諸多獵戶還好,組織起來去行獵便可,那些毀家滅田的,該如何是好?”

帳中一片沉默,數息後,盧敏幽幽嘆息:“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劉備撇嘴道:“天地不仁,乃是天地無心。”

盧敏訝道:”五郎何出此言?天地無心,何以生萬物以養人?“天父地母,可不是反清復明的專用口號,這一說法源自《周易》: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管子》和《淮南子》裡都有天父地母的描述,而《太平經》更是具體:天者主生,稱父;地者主養,稱母;人者主治理之,稱子。。。。。。

劉備道:”大道自然,天地無心,以生物爲心。是以天地無心而生化萬物,而後我等格物而致知。何爲知?吾以爲,知爲見聞之知、德性之知。格萬物而先致見聞之知,而後大其心,再致德性之知。德性之知,便是良知,便是天理。是以我等要致良知,而後方可知行合一。“

劉備越說越快,越說越興奮,這些日子他從未停止過思考,他的理論正逐漸成型:”什麼是良知?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是了,只有格物致知,而後知行合一,才方可齊家治國平天下!否則,有才無德,不致良知,爲官越高,禍害越大!天地無心,我等儒學傳人,便要格物,要以人心體天心,引導百姓爲善去惡!我們要爲天地立心!“

劉備最後激動得站了起來,雙目發出奪目的神采:“儒者自當爲天地立心!”

盧植在主位上,初時還面帶微笑的看着嫡子與愛徒辨論,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年輕人精力旺盛,他也樂觀其成,因爲道理是越辨越明。聽着聽着,盧植沉默了,臉色開始嚴肅起來。等到劉備喊出儒者當爲天地立心的時候,他竟然控制不住心神的激盪,也站立了起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盧植禁不住仰首撫須大笑起來。把盧敏和劉備、劉恪三個嚇了一跳。

盧植止住笑後,回身再看劉備,越看越喜歡。多好的少年郎啊,才十六歲(古人算虛歲,劉備已過十五的生日,便是十六了),便有如此驚人之思想、如此驚人之見解。格物致知、見聞之知,德性之知、知行合一、爲天地立心!字字句句,皆是珠璣。而且之前格物一說稍顯單薄的話,如今這一系列成型的,具體的理論,已經代表着劉備在學術思想上面漸漸走向成熟。

盧植知道,劉備所說的每一個理論,每一個觀點,都會引起士林的大議論。小小年紀,已經頗具宗師風範,真是難得啊。盧植看着面前因爲自己的注視而顯得有些靦腆的弟子,心中的歡喜卻是怎麼也壓抑不住,想不到這個故人之後,能給自己帶來如此大的震撼。爲天地立心!說得多好啊。儒家不是一直這樣做的嗎?每一次學術上的辯論、爭吵,不都是想要得到先聖經書上的解釋權、主導權,從而用自己的理論去教化天下百姓嗎?這就是爲天地立心啊!只可惜,數百年來,博士通儒無數,卻無一人能及得上自己的弟子劉備。自己這是撿到寶了啊!

劉備覺得自己的臉都有些發燒了,頭一回被一個滿臉鬍鬚的大叔盯着看這麼久,縱使他兩世爲人處變不驚,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盧植看着劉備,歡喜道:“五郎,待廬江事了,吾與汝薦書一封,汝可持信往汝師伯鄭康成處受教。我已經教不了你多少啦,爾師伯鄭康成,學問精深,通貫古今,山東無人能出其右者。汝此去就學,必能百尺竿頭再進一步。爲師也甚期待,將來汝之成就!”

劉備跟隨盧植來廬江,一是想加深師徒感情,二是想見識下軍陣。這兩個目的已經達到。再一想,廬江事了,老師盧植也要到一年多後纔會被朝廷徵拜爲議郎,去了洛陽。與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楊彪、韓說等校書《東觀漢記》。自己耗在廬江一年多也沒有必要。又見盧植言辭懇切,心下不禁一暖,便道:“就依老師之命,待廬江事了,我便前去拜見師伯,去見識下師伯門下弟子的風采!”

盧植見劉備一付豪氣干雲的模樣,不禁又笑,五郎年幼,爭強好勝理所當然。

旁邊盧敏小聲道:“大人,吾也欲與五郎前去東萊,會一會鄭師伯門下師兄。”

盧植心情大好,把手一揮,道:“且同去,且同去!”

不說盧敏如願以償後如何興奮,卻說中山大商張世平,歷世與塞外貿易,販賣茶、鹽、縑帛等物與胡人,又把胡人的馬匹和皮毛等物往中原販。往來之間,獲利頗巨。數代便成北地掘指可數的豪商。這日正在莊園休憩,得報商隊管事張老二求見。張世平便把眉頭一皺,知道出事了,否則哪有這麼快便回來了。

張老二一身狼狽的出現在張世平面前,拜伏於地,戰戰兢兢的把事情經過一說,便開始偷眼打量自家主上的臉色。張世平早先陰沉着臉,後來卻是眉頭輕舒,嘴角帶笑:“涿郡綠林道上,有誰敢動我的商隊,且把財物抄掠一空。我道是誰,原來是你!”

自言自語完畢,張世平擺了擺手,對張老二道:“此次事出有因,我不怪你,你且下去歇着罷。”

張老二長舒了一口氣,早知道這麼簡單,就不用故意把自己搞得這般狼狽了。不過,無事真的一身輕哪。

劉恭與張博兩個火併了花太歲,把財物藏匿起來後,若無其事的回了涿縣。這次黑吃黑,讓他倆個吃了個飽,對花太歲城中的鋪面也沒有太多心思了。且花二死訊傳來,張縣尉只怕也要出手爭奪,頂多看在小妾的份上,給花二家人留下一點家產。這種各方關注的情況下,自己再出手就不太合適了。要低調。

至於搶了張世平的貨物,劉恭一點都不在意。誰讓你讓花二護商,怪得誰來?花太歲在劉恭心中早就是一個死人,所以這次哪怕是天王老子的貨物,他也照搶不誤。只要花二出現了,他就得死。

與此同時,廬江一大攤事也釐清得差不多了。盧植提審了幾個還活着的叛賊頭目,總算把事情原委弄清楚了。龍舒等地山民反,是因爲黃家勾結官府,長期強霸山貨市場,壓低價格,讓山民忍無可忍,暴起發難,結果造成死傷。然後官員沒有好生善後,讓事件進一步擴散,最終無法控制。不過黃家已毀於大火,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活下來。至於瀆職的官員,盧植一併禁錮在家,等候他的參本。

至於襄安賊,乃當地權族與山民相互勾結,欲除自己仇寇,結果一個沒操作好,把事情鬧大了。造反的人越來越多,把前太守都給引來了,還一個失手,把前太守給幹掉了。事已至此,便只能硬着頭皮一條道走到黑了。盧植來時,他等幾個頭目還想着暗中抽身而退,結果一網成擒。

盧植知道了前因後果,不由大怒,罵道:“目無王法之輩,今日便教你知道大漢律法的厲害!”當下便發兵,把襄安、臨湖一干犯事大族的宅院全部圍了,一個也沒放過,拘在囚牢中,等候發落。不過,抄了幾次家,所得錢糧財物,卻是能讓降衆撐到明年春耕了。

解決了後顧之憂,盧植就開始上書朝廷,讓朝廷減免“叛軍”之罪,然後把他們遷居山下,分予田地,編爲民戶。

在忙碌中,熹平四年就這樣漸漸走過了。

這一年,熱血青年曹操正在洛陽北部尉任上大展身手,他設置了五色大棒懲治犯禁者,以整頓京師治安。不久,他將會一頓殺威棒打死宦官蹇碩親叔。

這一年,曹操的好哥們袁紹已經辭了濮陽縣長的官職,在家開始居母喪。他服完母喪又服父喪,在家裡宅了整整六年。

這一年,少年得志的孫堅在歷任郡司馬,鹽瀆縣丞之後轉任盱眙縣丞,之後幾年,他還會轉任下邳縣丞。不是他做得不好,而是朝廷培養官員的一種磨資歷的方式。

這一年,士林中被許爲“八顧”之一的劉表,正和張儉等一大票黨人亡命天涯,一直到風聲平息,他才被大將軍何進何屠戶徵辟。

這一年,公孫瓚在離開盧植後,復爲遼西郡吏。賞識他的太守兼岳父侯太守已經別任他處。雄心壯志的他,正默默等待着機會的到來。

ps:我知道我更得少,實在是不好意思。我只能保證我不斷更。本書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離不開大家的支持。再一次感謝大家啦!

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六十三章 廣陽除惡(三)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七百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五百八十六章 涼州之戰(四)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七百五十章第五百零五章 南陽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青州攻略(二)第二十五章 東萊故事(今日第一更)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六百七十章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二百二十九章 跨海東征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海東征(七)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四百六十二章 冀州攻略(四)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三百五十八章 荊州之戰(六)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五百六十三章 關中攻略(十五)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七百八十五章 往攻新野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戰開始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四百零七章 淳于身死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二百八十八章 遊說郭嘉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