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

卻說王匡與袁紹兵臨河內,對河南虎視眈眈。√∟頂√∟點√∟小√∟說,..董卓亦自心憂不已。他數面受敵,兵力實在不濟,若袁紹等人渡河,洛陽城中局勢只怕立馬就要城頭變幻大王旗了。

老董是個粗人沒錯,但他也知道自己犯了衆怒,朝中諸公心懷鬼胎一個個的不配合,京師之外又有無數人起兵反對,這天下亂成一鍋粥,他也是徹底抓瞎了。

這個時候,李儒便出來獻策了:“主公,不若以打促和。先以主力迎擊袁本初,勝上一陣之後,再以高官厚祿誘之。不愁袁紹、王匡不上鉤。”

董卓聽了,一想,對呀。孃的,把你們先打得屁滾尿流,好讓你們知道老子涼州鐵騎的厲害。到時大不了再讓你袁紹做個三公之位,大家一同共掌朝政。難道你袁紹還不肯?你聯合諸侯反對老子,不就是想攬權嘛!

旁邊賈詡聽了李儒所言,心中冷笑一聲,什麼餿主意,都已經撕破臉皮圖窮匕見了,袁紹等人會退讓嗎?縱然袁紹退讓,其他諸侯答應嗎?劉備、曹操答應嗎?已經是不死不休之局了!涼州鐵騎再天下無雙,也不見得是諸侯的敵手,主公敗了。賈詡雖然心中早就判了董卓死刑,卻閉上雙眼,不發一言。

他之前來洛陽時,曾出一策,讓董卓交好洛陽內外公卿百官,收斂涼州兵馬暴行,等徹底把皇帝、朝政掌握在手中之後,再奉國家以討天下。如此潛移默化之下,數十年之年,董氏君臨天下,也未嘗不可。可惜董卓未聽,只圖眼前一時快活。結果導致如今之局面。真是鼠目寸光啊,豎子不足與之謀。既然如此,自己也要考慮後路了。賈詡暗暗想道。

董卓等商議已定,便使大將牛輔率精兵五千,兵出平陰,準備渡河。王匡在河內,聞董卓兵出平陰,大怒,道:“董賊不束手就擒,安敢出兵耶?”於是使從事韓浩率泰山兵爲先鋒,兵進河陽,扼守河陽津與孟津兩大渡口,以拒涼州兵。

王匡字公節,乃泰山郡人氏,起事以來,於家鄉募得泰山精卒近萬。牛輔在南岸,遠遠探得北岸泰山兵嚴陣以待,蓄勢待發。自度不能敵。於是心生一計,於平陰徵發百姓,詐作將士,又多豎旗幟,於河邊連營紮寨。作出一副大軍源源不斷,欲從此處渡河的假象。而後自率精銳連夜潛行,陰從平縣渡河至泰山兵後。

韓浩正着令大軍嚴加守備,把器械都佈置在河岸,只待涼州兵渡河,便投石車、箭弩、火油等諸般手段齊上,讓董卓兵吃不了兜着走。卻哪裡想得到,敵軍自身後殺到。

牛輔在泰山軍後,發現泰山軍後營幾乎不設防,不由獰笑一聲,揮動大刀,回首喝道:“兒郎們,是該讓他們見識我涼州男兒武勇的時候了,給我殺!”

牛輔一聲令下,數千精騎捲起一路煙塵,直往泰山軍大營撲去。韓浩聞得大地震動不休,回首一望,只見數千鐵騎迎面撲來,一股殺氣凝而不散,直衝天際,知道不好,連聲嘶喊:“敵襲!迎擊!敵襲!迎擊!”

泰山軍剛剛反應過來,如雷般的蹄聲便已經把他們淹沒。涼州鐵騎一瞬間,便衝破營門,直入大營之中,來回砍殺。韓浩見自己麾下慘叫着被涼州騎兵一個個砍翻在地,不由目眥盡裂,瞋目大喝道:“董賊!哇呀呀呀呀呀,氣死我也!”

於是翻身上馬,取了兵器就要出戰。麾下親兵勸道:“將軍,董賊勢大,不若收攏將士,先走湛城,待主公援軍抵此,再作計較。”

韓浩大怒,道:“吾豈肯拋將士而全己身?今日我必與涼州賊不死不休!”於是一鞭抽在馬股上,坐騎吃痛,一躍而出。自家主將去拼命,親兵們自然只能隨着。

韓浩出了中軍帳,着令左右道:“掌我帥旗!”此時營中已經亂作一團,兵找不到將,將找不到兵,泰山軍被涼州兵殺了個措手不及,正四散而逃。忽見自家主將帥旗高高飄起,不由自主的竟往帥旗匯聚。韓浩收攏敗軍,只復得殘軍二千餘,韓浩心中欲哭無淚,思道,主公以家鄉子弟託我,我今日敗北,有何面目回泰山見父老?

於是大喝一聲,率衆徑往涼州兵殺去。

牛輔率了騎兵,來回鑿穿砍殺數次,只殺得殘肢斷臂一地,鮮血淋漓滿身。尤有不足,見還有人引兵反抗。眯着雙眼舔了舔嘴蜃,道:“衆將士,隨我去取此兒頭來。”

麾下轟然應諾。

牛輔率騎繞了一圈,到得韓浩近前,望見旗號,不由怪笑一聲,道:“還料營中主將已遁走,不料還在此處。不錯不錯,有膽識,且留你個全屍好了。”

韓浩聞言,肺都快氣破了,把劍一指,喝道:“好賊子,竟敢偷襲我大營,拿命來吧!”牛輔聞言,雙眸兇光一閃,道:“給我殺!”

泰山接壤青州,此處的漢子,一個個彪悍勇武,乃此時上好的兵源地。泰山兵與後來的青州兵、丹陽兵,都是同等級的存在。可惜王匡新募之兵,缺少訓練。戰陣之上,更講究的是團體配合。這種新兵蛋子,又如何是久歷沙場,屍山血海中成長起來的涼州兵的對手?

泰山軍防守得雖然有模有樣,但一來成軍不久,二來剛纔被涼州兵一陣好殺,已經殺得膽怯。未幾,泰山軍便漸漸不支,牛輔見狀,仰天狂笑,一把長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飛,每一刀下去,血肉橫飛,慘叫連連。泰山軍見牛輔狀若瘋魔,不禁心中大懼。也不知是誰先嗷的一聲大叫,扔了手中武器掉頭就跑。於是就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引起連鎖反應,大軍頓時崩潰,一個個四散而逃。

牛輔見狀,也不去追,率了人把韓浩團團圍住,道:“那將,可速降我!”

韓浩見衆軍士自行逃散,不禁萬念俱灰,此時韓浩只有親兵在側,聞得牛輔招降,不由慘然一笑,道:“我乃討賊先鋒將,豈有降賊之理!”

牛輔大怒,道:“不降我則死!”

韓浩道:“死則死矣,有何難哉。”於是往北拱手一拜,道:“主公,韓浩無能,有負主公之託,今日喪師失土,我之過也,當以死謝罪!”

說完,韓浩拔出佩劍,怒視牛輔道:“董賊無道,必敗無疑,汝等自觀之!”於是自剄而亡。韓浩既死,親軍皆哭拜於地,有一小校忽地拔劍奮起,道:“隨我殺賊,爲將軍報仇!”

數十親軍,皆含淚執刃,義無返顧的往牛輔殺來。未到近前,無數箭矢飛出,把數十親兵皆釘於地上。

不知爲何,牛輔見了這幕,竟然沒有以往殺戮後的快感,心情卻有一種莫名的沉重。沉默良久,牛輔搖了搖頭,把心中的陰影強行抑止,一揮手道:“把這些人葬了罷。打掃戰場,向主公報捷!”

董卓得知牛輔渡河,大破王匡軍,斬殺王匡部將韓浩,不由大喜,乃進牛輔爲中郎將,封關內侯。於是又令張濟等率兵進駐河陽津,扼守渡口。而後召集羣臣議事,商討“招降”袁紹、王匡之事。

王匡在懷縣,得知先鋒盡喪,韓浩自盡,不由大怒,拔劍把書案砍作兩段,罵道:“董卓匹夫,吾與汝誓不干休!”

於是便前來尋袁紹,道:“本初,我先鋒折在河陽,如今兵力不濟,還請本初在此主持大局,我欲再返泰山招募健士。”

袁紹道:“公節自去,此處有我!”

不說王匡飛馳泰山募兵,卻說董卓在殿中,召集羣臣議事,欲遣使說降袁紹等。結果公卿們一個個裝聾作啞,一聲不吭。

董卓大怒,心道,你們一個個的都盼着袁紹小兒打過河南是也不是?沒看見老子大兵滅了袁紹一路?

於是又和顏悅色,鼓勵大臣們主動站出來,爲朝廷分憂。結果衆臣依然如泥胎木塑般一言不發。董卓獰笑一聲,心道,你們逼老子的。

於是開始點名,着大鴻臚韓融、執金吾胡毋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等人出列,以韓融爲首,一起出使河內,帶詔書面見袁紹。

董卓見諸人面現難色,便獰笑道:“諸公欲以宗族試我劍之鋒利乎?”

衆臣心中一凜,暗罵董賊無恥,動不動便拿親族來威脅,卻也無可奈何,只得應了這份差事。

陽武城下,關羽率本部兵來回馳騁,呼喝聲不斷:“城上守軍聽了,我家主公奉太后詔書,聲討逆賊董卓,爾等可速速開城迎接義師。限時一炷香,若有不降者,大軍進城,立成齏粉!”

陽武城頭,縣令對守將道:“將軍,城下依稀是劉玄德之軍。劉玄德領兵以來,未嘗一敗,不若降了罷?”

守將臉色發黑,軍中摸爬打滾許多年,好不容易受人賞識,才得以領兵駐守一城。還沒多久,劉備便竟然打了過來。政治他不懂,他是一個純粹的軍人,只知道聽令行事。如今縣令欲讓他降,他一箭未射,一仗未打,如何心甘?軍人的尊嚴不允許他這麼做。就是劉備是戰神武安君轉世,他也得先打上一打再說,未戰先降,不是軍人所爲。

於是守將舉手止住縣令在他耳邊的喋喋不休,道:“休得多言!半個時辰後,我率軍出戰,若敗,縣令可自行決定降與不降!”

縣令心想,你是不是傻啊,你打得贏嗎你,這出戰不是白白送死麼?不如早降了完事。省得城中百姓提心吊膽的。於是縣令正欲再勸,卻看見守將眸子冰冷,莫名打了個顫,到了嘴邊的話又噎了回去。

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二百五十章 劉協心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八百十七章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四百八十七章 冀州攻略(二十九)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一百七十七章 袁氏兄弟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六百九十七章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七百四十章 二將南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見叛亂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四百一十七章 劉備應對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七百三十二章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三百一十三章 下邳之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三百八十七章 袁劉大戰(十七)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退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開始(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五章 曉夢迷蝶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