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分三路

當然,袁紹是他自己想多了。︽∴頂︽∴點︽∴小︽∴說,ww■w..c☆om劉備既不會搶他的盟主做,也不會有着另立旗號不遵他號令的行爲。

在劉備看來,袁紹縱然是憑藉着袁氏威望,登上關東討董聯軍的寶座。但諸侯之間也是各自不服的面和心不和,牙齒和舌頭都還要打架呢。衆人目前相安無事,那是因爲有着大義的名份把他們攏在一起。隨着時間的流逝,各種矛盾就自然會暴露出來了。劉備又何必去幹袁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兒?

劉備想的一點也沒差,比如冀州牧韓馥,此時心中就頗不寧靜,五味雜陳。在諸侯中,他乃冀州牧,名位最高,權柄最重。然則諸侯人心皆向袁紹。如今袁紹毫不誇張的說是一呼百應。韓馥也是一步步爬升,如今早已嘗過權力滋味的人。他捫心自問,自度一個小小的渤海已經容不下袁紹了。在他看來,袁紹有能力,有人支持,唯一缺少的就是地盤了。那麼問題來了,袁紹討董之後,目光會停留在哪裡?

毫無疑問,他的冀州,就是一塊大肥肉。沒錯,是他的冀州,韓馥的冀州,而不是朝廷的冀州。

自從靈帝駕崩,董卓禍亂洛陽後,大漢天下的原有秩序,就瞬間崩塌了。中原各路諸侯佔據地盤,在自己的窩裡面埋頭打着小算盤不說,山高皇帝遠的益州、交州更是自爲一國,連人事任命權,基本上朝廷都插不上手了。天子本就年幼,再加上董卓兇殘,天下諸侯討董之後,全國各地更是理直氣壯的不遵守朝廷法令了。隨着朝廷對地方人事、財政、軍事等大權的全面失控,一個個獨立小王國逐漸形成了。

是以在韓馥心中,冀州早就是他的冀州,而不再是朝廷的冀州了。是以在最初,袁紹發信過來,約好一同舉兵的時候,韓馥第一時間不是響應,而是召集幕僚商議:“助袁氏乎?助董氏乎?”皇帝直接讓他給忽略了。

當時治中劉惠勃然作色,曰:“興兵爲國,安問袁、董?”在大義面前,韓馥沉默良久,這才默許發兵。然則在軍糧上屢屢作梗,陰欲使袁紹不得全其功。

這還是韓馥,其他諸侯也各心懷異志,來了酸棗許久,也只是天天大擺宴席,今天你請我,明天我請你,呼朋喚友,稱兄道弟,至於最關鍵的討董,卻始終沒個章程。

這次劉備率軍奉迎太后與弘農王車駕至此,這下大家都傻眼了,不能再糊弄下去了,開大會吧。

諸侯全至,只有遠在荊州的袁術,因爲太遠,就只派了個代表來。另外豫州刺史孔伷也沒有出席。被氣病了。他在豫州牧黃琬入京後,繼任爲豫州刺史。孔伷沒太多本事,唯一愛好就是清談高論,不過書讀得多,又能言善辨,所以也在名士之列。董卓聽了伍瓊等人的,便提拔他爲豫州刺史。

誰曾想這刺史之位坐了還沒多久呢,袁紹就號紹大家起兵反董了。孔伷不通兵事,但反董這種壯懷激烈的事,又如何少得了他?於是便馬上興沖沖的同意了。結果他一舉兵,董卓的老臉又被啪啪打得通紅,基本上董卓提拔的人,一大半都在起兵討論他,你說這叫什麼事?

於是袁術一上表,請求拜孫堅爲豫州刺史,董卓馬上二話不說就同意了。他這個大老粗,才懶得管已經有一個豫州刺史存在的事實。你們去窩裡鬥去吧。你袁本初不也自己封自己爲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嗎?

其實袁術是疏忽了,他本來想和兄長袁紹溝通下,讓孔伷這個不通兵事的“名士”挪下位置,去幹點別的活。然後讓自己的頭號打手孫堅統領荊、豫之兵,自南往北,攻入河南。他本來以爲,按他和董卓這水火不容的關係,自己的奏章上去,董卓肯定得壓好久,誰曾想自己的書信方到袁紹那,董卓這裡任命就下來了。

Wωω• ttkan• ¢ Ο

這下好了,黃泥巴掉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解釋不清楚了。袁紹現在瞧着他那是一肚子火。有這麼幹事兒的嗎?這存心是讓聯軍不和諧啊!孔伷覺得丟了大面子,把袁術給恨上了,老子爲了你們袁氏,在玩命呢,一個不慎,搞不好就要丟掉小命,結果你袁術給我來這一手?所以孔伷病了,還病得不輕。

不過,就是他病了,這會還得開。

河內太守王匡,佔據地利優勢,自上而下,渡過一條黃河,便進入河南尹,離洛陽近在咫尺。於是袁大盟主決定與王匡兵合一處,渡河攻打洛陽。袁紹要佔這個便宜,衆人也沒法,誰讓王匡就願意和袁紹一塊呢。誰讓袁紹是盟主呢。這是第一路軍。

然後袁術與孫堅,自荊州魯陽越過霍陽山,進攻樑縣,沿途而上。這是第二路軍。本來第二路軍序列還有孔伷和穎川太守李旻的。不過孔伷在病中表示,你們愛誰誰,大爺我要養兵,不幹了。於是袁術只好去信穎川太守,希望李旻能夠與孫堅配合。

其他諸侯,以劉備爲首,率劉岱、張超、張邈、袁遺、曹操、鮑信等人自酸棗進攻原武、陽武城。一路推進。這是第三路軍。

最後,韓馥屯鄴城,負責大家的軍糧籌備。

自此,董卓在北方、南方、東方三面,受到討董聯軍的威脅。

自地理位置來看,袁紹王匡之兵離洛陽最近,袁術孫堅李旻次之,最遠的,反倒是酸棗聯軍了。

董卓是人,不是神。他麾下的涼州兵雖然精銳無雙,但也雙拳還敵四手啊,更何況不止是四手。於是董卓打開地圖,開始琢磨了。

酸棗,袁紹一身鐵甲,頭上盔纓與身後風中翻騰不定的火紅披風相互輝映。他立於道旁,左手按在腰間玉帶上的佩劍上,意氣風發的向前來相送的劉備等人道:“諸君,就請止步,他日功成之時,我等再在洛陽大醉一場!”

說完,便轉身上馬,大喝一聲:“出發!”數萬冀州精銳,護着兩輛華麗的車駕,緩緩往河內郡而去。

劉備望着太后與弘農王的車駕,心中悵然若失。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千辛萬苦把何太后與弘農王救出洛陽。而何太后卻仍然選擇了袁紹這個她心中憎恨的人,一同返還河內。這一去,前途未卜,太后啊,我劉備能救你一次,卻無法救你二次了。你與弘農王,善自珍重罷。

劉備不知道,何太后如此做,也是情非得已。作爲一個久居深宮,養尊處優的女人。在這亂世,她不知道該相信誰,該依靠誰。一個人在陌生混亂的環境下,最依戀的,第一個會想起的,就是自己曾經最安心的家。何太后的家在哪裡?她的家早已不在南陽,她的家,在洛陽,在皇宮。她成爲皇宮的女主人已經整整十年了。這裡,如何能忘?

既然天下諸侯聯兵討董,證明大漢皇室在天下臣民心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那麼,就去洛陽罷。何太后彷彿又看到了入主皇宮的希望。

她一廂情願的想象,討董聯軍勢如破竹,董賊一路逃竄,最後授首。然後她入駐皇宮,仍然是那個母儀天下的太后,仍然是可以臨朝秉政的太后。自出逃以來,洛陽的宮室就常常出現在她的魂夢中,她久居宮中,一草一木,皆熟悉無比。她不要過這種顛沛流離的日子,這不是一國太后該過的。

而且朝中,有她熟悉的三公,九卿,百官與士大夫,比起在軍營擔驚受怕,她更加嚮往那威嚴、恢宏的皇城。在她想來,袁紹與王匡兵屯河內,河內與洛陽,只隔了條黃河。跟着他們去,只要贏了,她馬上就可以回到洛陽了,馬上就可以繼續做她的太后了。

袁紹會輸嗎?何太后從來沒想過。或者,潛意識裡根本不敢想。至於劉備,何太后又想起劉備那雙深邃的眼睛,想着自己曾在他面前失態痛哭,何太后不知爲什麼,不禁俏臉一紅。思道,這人不愧是劉家的大功臣,嗯,待哀家返還京師後,再加封他好了。

袁紹拍拍屁股,得意洋洋的跑了。這裡劉備卻開始頭痛了。剩下的酸棗盟軍以他爲首,可是,除了曹操、鮑信外,幾乎沒一個聽他的。劉備一去談出兵,衆人便打哈哈,以各種理由推脫。劉備就搞不明白了,張邈不是曹操的好哥們嗎?橋瑁不是討董的急先鋒嗎?袁遺是袁家人,張超是張邈兄弟,這兩人就不說了。可是劉岱劉公山,咱們都是劉家人,你要不要這樣?

劉岱表示,誰和你一家人了?咱們幾百年前纔是一家人!我和袁紹是兒女親家,我和本初纔是一家人!

這幫貨,光吃糧食不幹活。劉備煩得不行,便問荀彧這是何故,荀彧啞然失笑,道:“主公身在其中,故而不知。主公聲名遠播,此番又有營救太后與弘農王之功。風頭之勁,直蓋袁本初。而酸棗諸公,皆與袁氏關係密切。是以藉故拖延,不欲主公再立新功,以助本初。否則,袁本初以盟主之重,卻無寸功。這臉面何處放?”

劉備怒道:“某一片赤誠,忠心爲國,反而做得錯了?”

荀彧聞言,目露神采,旋又黯然,道:“主公早生數十年,必爲大漢柱石。如今,我大漢強枝弱幹之頹勢已顯,天下人心散亂。勢難以救矣。”

劉備亦是默然,最後道:“文若,不管如何,我等應盡心盡力。如此,方問心無愧,不失臣子本份。”

荀彧面色肅然,往劉備躬身一拜。

感謝書友遠方的樓和書友夢想天神的打賞,謝謝大家的支持。我回來了,求點推藏。

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三百六十三章 郭汜敗亡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四百八十章 冀州攻略(二十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離荊州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八十九章 黃巾亂起(三)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七百六十一章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拜訪鄭玄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十九章 青州之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七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平定涼州(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六十四章 十惡不赦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二百二十三章 兩軍對壘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一百九十九章 袁本初遣使說冀州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七百三十三章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七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九十五章 大戰江陵(四)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七百四十一章 襲破羅縣第三百七十八章 袁劉大戰(八)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七百四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二百九十二章 張濟之死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