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

西安將軍蘇拜乃是受延綏總兵韓應琦四川提督王之鼎二人所迫,被迫出降。┡.んm

吳三桂自雲南突然起兵入貴陽後,便以夏國相馬寶爲先鋒,領兵兩萬餘入川,馬寶領軍直奔重慶。四川清軍因多尼之亂,糧草早已告絕,不少綠營將領以成都家眷遭滿蒙軍禍害爲由,拒不再奉四川巡撫高民曕之命,不少叛降將領甚至暗中命士兵絞辮,和川中明軍聯繫,準備隨時反正。

吳軍值此刻入川,打出的又是永曆帝朱由榔的旗號,自是吸引川中清軍。畢竟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雖然南都新立了個定武皇帝,可朱由榔這個永曆皇帝卻是正統。奉正朔,自古以來都是華夏主流,便是敵營也概不能外。加上太平軍遠在江南,一個遠水,一個近火,川中清將選擇效忠誰,自是一目瞭然的。

高民瞻審時度勢,自知無力抵抗吳軍,也不可能讓那些降將跟着他撤,便搶先派人至夏國相軍中,以重慶成都二城請降,又願爲吳軍襲取保寧。除此之外,又有譚詣譚弘等降清明軍來降,川東地區永曆派駐督師重病纏身的文安之等亦遣使欲迎永曆帝。

吳三柱聞訊後大喜,以永曆帝名義委高民瞻爲明四川巡撫,譚詣等來降清將續爲明候,來投各官俱升賞有加,並米糧,安撫川中數萬百姓,此舉迅穩定四川局勢。另命永曆擬旨召文安之至貴陽,欲以其爲內閣輔,以收拾招攬雲貴川等地明軍雜牌力量。

在洪承疇的建議下,吳三桂命“咒水之難”的倖存者,馬吉翔的女婿任禮部侍郎的楊在攜永曆聖旨往南京,督促唐王棄帝號自歸藩下,責令南都一干文武即日以永曆十四年爲正朔,罷“定武”偕號,遣使造冊至貴陽奉表永曆皇帝。

其實吳三桂覺得這個提議很是可笑,他道賊秀才已擁新帝,哪裡會理會朱由榔。那唐王皇帝才做得幾天,又哪會甘心從寶座離開。此事有些荒唐,真想要南都服軟,唯今之計還是先入北京,他定武祭孝陵,朱由榔便能祭成祖以下諸帝陵,屆時大義名份永曆本就不缺,法統也是神宗孫,兵將亦有,人心向誰便難說了。

洪承疇卻笑道此事就是荒唐,但卻不能不做。倘不遣使南都,豈不是自承永曆不如定武,舊帝不如新帝,又或是默認定武小朝廷的法理性了不成?

這件事的重要性不在於南都是否願意退讓賊秀才真將唐王撇下重奉永曆,而在於叫江南叫湖廣叫兩廣叫江浙叫那北方各省都知道,永曆天子尚在!

天子在,唐王做得什麼皇帝!

永曆在一天,定武便做不得數!

洪承疇這麼一說,吳三桂恍然大悟,忙讓朱由榔趕緊擬旨。朱由榔爲自保,也爲獲得吳三桂的支持,更爲自己帝位,對吳三桂和洪承疇的種種指使,竟無一不答應。吳三桂自貴陽啓程入川時,三道封王聖旨同時自貴陽快馬加鞭出。

一道是封周士相爲“齊王”的聖旨,一道是封鄭森爲“閩”王的聖旨,一道是封李來亨爲“順王”的聖旨。

周士相早已在南都得唐王冊封齊王,此事天下盡聞,朱由榔卻再頒封王旨,其中自是有用意。若周士相接受永曆“齊王”封,則唐王的定武朝廷便立即灰飛煙滅;若周士相不受,則於朱由榔不損,天下人至少他對於有功之臣的封賞之厚,不會如從前責怪他賞罰不明,吝嗇王爵。這個態度,洪承疇怎麼也要讓朱由榔做足的。

南都也鄭森爲“閩王”,永曆這邊也同樣封閩親王,倒有兩家爭着要拉攏鄭森的意思。不過比起南都的閩王封,朱由榔這裡還有一道丹書鐵券,卻是許福建爲鄭家世鎮之地,此例既是仿世鎮雲南沐家,又是仿清廷對三順王之例。當初吳三桂從漢中起兵入川南下時,清廷便有云貴二省擇一省歸其藩鎮之議。

吳三桂和洪承疇希望鄭森得封閩王后,能在福建和浙江形成一股獨立勢力,令南都無法盡佔東南,如此將來真有定武永曆相爭之時,鄭森這個閩王能成爲牽制南都的重要力量。

吳三桂不擔心鄭森不受永曆這個王封,世鎮福建這個誘惑可他是十多年來一直夢寐以求的,若當年清廷肯答應他這個條件,天知道他朱成功還是不是大明的國姓爺延平王了。

洪承疇對鄭森有一番定語,道其大軍入江謀攻南都不成,卻便宜了賊秀才,其再是英雄豪傑,這心總有不甘。況鄭森其人最是利己,否則當年便不會坐國敗事,也不會揮師攻打同爲抗清力量的郝尚久,逼得郝尚久將潮汕獻給清軍,令得鄭軍從此再也不能踏上潮汕一步。賊秀才坐擁江南精華之地,兵強馬壯,又挾唐王在手,其勢可比鄭森強得多,倘若再敗順治大軍,那威望真是天下無二了。因此洪承疇斷定哪怕鄭森知道受了永曆這王封會和南都鬧僵,他也會毫不猶豫接下。骨子裡,鄭森就不是一個甘居人下的。

吳三桂對此也是認同,只是他卻不同意封李來亨爲王。洪承疇的意思是以永曆名義封李來亨爲王同時派使前往湖廣,說服忠貞營及搖黃十三家等能夠奉立永曆,若能成功,則憑空得湖北一省及十數萬兵馬。

忠貞營和搖黃十三土寇的力量,吳三桂還真是眼。聽着有十多萬人馬,可真正能打的卻不過萬餘人,不管是忠貞營還是搖黃土寇,行的還是當年的流賊做法,每到一地便大肆裹挾青壯,此舉初期會讓他們兵強馬壯,可卻是無源之水,流得再兇,終有枯竭之日。至於湖北之地,他也是無心染指。吳三桂很清楚,他奉了永曆可以入川北上,但真要將手伸進湖北,賊秀才勢必會和他短刀相見。他賊秀才能將湖北給忠貞營那幫流賊,卻不會給他吳三桂。

吳三桂甚至猜測,賊秀才將湖北丟給闖賊們,是不是早就想到他吳三桂會有起兵反正的一天,這樣湖北就成了太平軍和關寧軍的一個緩衝區,在清未滅前,二者井水不犯河水?倘若真是如此,吳三桂倒真是佩服這個素未謀面,但聽威風的廣東秀才了。

不肯封李來亨爲王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吳三桂和李自成是有大仇的,他和忠貞營的那幫闖賊餘孽也是有血海深仇的,所以這些人又如何會肯投他吳三桂。

洪承疇笑了起來,勸吳三桂放寬心。世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洪承疇認爲忠貞營雖是太平軍放入湖廣,能佔武昌也是太平軍相助,如今也受太平軍支援,可忠貞營畢竟並不是太平軍,李來亨他們不是賊秀才的手下。二者之間是合作關係,而不是隸屬關係,所以不是沒有分化的機會。況且忠貞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李來亨袁宗第郝搖旗賀珍等大寇又哪一個不是獨立兵馬,獨自的旗號,搖黃土寇更用說。人心本就不齊,利益之下,各人會有什麼樣的選擇,本就是難說的事。便是效果不大,埋下根釘子也是好的,將來總有起效的時候。

洪承疇道賊秀才給了李來亨一個咸陽郡王,那這邊就給一個親王封,還是給的當年李自成的國號,李來亨不能不承情。當年永曆雖是對不住忠貞營,但他們畢竟在永曆旗號下戰鬥了近十年,其營之內,總不會一個心向永曆的都沒有吧。洪承疇執意如此,吳三桂也不好駁,只得依他意思辦了。至於他吳三桂,親王封號早已擬出,乃是遼王。

吳三桂早年於崇禎時爲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後封漢中王,濟王。其引清軍入關後,清廷封他爲平西王,年初順治爲了籠絡他,晉其爲平西親王,現在吳三桂再迎永曆,復興大明,朱由榔自要酬以親王爵。經“商議”後,朱由榔派皇親王維恭(咒水之難倖存者之一)代表自己向吳三桂送去了由吳三桂準備好的王印,並在吳軍文武之前宣讀了封王詔。

吳三桂得封遼王時,川中吳軍進展順利。馬寶統兵在高民瞻引導下,趁保寧清軍及駐保寧的清川陝總督李國英不知高民瞻倒戈實情,奇兵突至,保寧清軍倉促之間難以拒敵,很快被馬寶擊敗。李國英領殘兵百餘騎逃奔漢中和信王多尼會和。

得知吳三桂的關寧軍已取保寧,前鋒正向漢中逼近,多尼不顧李國英苦苦勸阻,竟與羅可鐸再次北逃。

李國英此時麾下已無多少兵將,遂向清廷保舉原保寧總兵王之鼎爲四川提督,又調延綏總兵朝應琦部兩千餘人協守保寧。奈何多尼部滿蒙騎兵的逃奔讓漢中人心惶惶,諸將都無守意,不得已,李國英只好帶着王之鼎和韓應琦退到了西安,欲與西安將軍蘇拜死守西安城。(未完待續。)大雁塔拍**寫真美女一絲不掛尺度全開不雅照曝光!!關注微信公衆號:meinvmo1(長按三秒複製)在線觀看!

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一百四十一章 漢人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四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的委屈第四百七十七章 封不了王便做女婿?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一千一十一章 錢多人傻速來第227章 孤不堪天下重任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七百四十七章 活捉嶽樂第九百七十六章 安南將軍急遞第八百二十九章 戰鼓捶響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夷狄畏威不畏德第九百五十五章 從崇禎元年開始補第四百三十章 亂動亂叫者死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二十九章 成全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三百八十三章 我要做親王第七百一十六章 迎大明天兵第一千一十八章 讓我攔截朱由榔?第一千六十章 大禍已釀成第一千五十六章 西班牙 紅毛鬼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一百六十章 守城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后家也要清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滿韃子不可信第二百三十五章 決戰 五第八十七章 香山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一千二十六章 朱由榔之死第630章 唐王有什麼資格第634章 賊秀才不過第2個李定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鹽貨第四百二十七章 延平拒兵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時興起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嶺南三忠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第七十八章 司禮監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無恥賊秀才第九百三十八章 賊秀才要與朕議和?第四章 投奔第七百零八章 贛州才值錢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七百零二章 黃袍加身第二十七章 吏員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市第五十二章 賞格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第八百零七章 河東君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九百五十九章 親軍辦案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六百四十二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六百七十九章 糜爛 議和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九百九十三章 毒藥苦口第三百四十六章 韃靼人會幫忙的第一千九十一章 矯枉過正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第五百三十章 朝廷還想卸磨殺驢麼第二百三十九章 決戰 九第四百五十九章 滿州子弟何以叛我!第五百章 你曾說過,忠臣無後第四百二十八章 經略衙門第九百八十五章 內戰不可避免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六十四章 清鬼第一千六十四章 智勇過人唐三水第六百八十章 帝落平陽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九百七十四章 哪還顧得了你們!第一千三十五章 乳母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家大帥要做親王第七十四章 火藥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蓬洲千戶所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二百四十七章 入城第五十八章 存亡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一千八十三章 請晉王襄助一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死了不打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