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

查抄範家,竟有這麼大的油水,着實讓奉太后之命前來山西的內大臣遏必隆驚喜。

議政王公大臣會議上,布木布泰雖納范文程意見,行這殺雞取卵之策,但考慮到也不能太過寒了那幫替大清效命的商人之心,故布木布泰會後又召遏必隆,讓他擇上三五家鉅富動手,只要能解了國庫燃眉之急便可,不必竭澤而漁。畢竟大清仍擁有北中國和南方的閩浙、雲貴,局面上仍較南方復明勢力強,屬“正統”,所以有些事情也不能做的太過。

布木布泰面授機宜,指出不能“無罪而誅”,遏必隆心領神會,到了山西后,便立即以“外通察哈爾”的罪名將八大皇商之首的範永鬥給下了獄。

“外通察哈爾”這罪名可是不小,現今察哈爾親王是林丹汗次子阿布奈。和其兄額哲對清朝親近不同,阿布奈對先人的恥辱耿耿於懷,對清廷更是痛恨,雖說他是清朝皇帝福臨的姐夫,可自襲爲親王后卻是不肯到北京朝見,暗地密謀反清。阿布奈有二子,長子布爾尼,次子羅不藏也皆對清朝充滿恨意。其子布爾尼頗有勇略,深得族人之心。

原本清廷準備待南方戰事平定後,就用兵察哈爾,逼迫阿布奈到北京來,然後軟禁於他,不曾想,南方戰事這幾年卻是江河日下,清朝的精力都被拖進南方戰事這個無底洞中,甚至於連皇帝福臨都率大軍親征,國庫空虛的更是可以跑馬,自然無法騰出手解決阿布奈,只能從貿易上對其封鎖,儘可能的削弱察哈爾的實力。

現在遏必隆給範永鬥按上外通察哈爾的罪名,那就是打一開始就存了查抄範家的心思。他到了山西后,當地的官員不是沒有勸過這位內大臣,倘朝廷真的急需用錢,可下旨讓這些皇商捐獻,這樣既能得其錢財,又能免做殺雞取卵寒人心之事,豈不兩全其美?

遏必隆卻不敢告訴這些山西的漢人官員,大清現在不是急需錢,而是十分十分需要錢,要的也不是幾十萬、幾百萬這樣的小數目,而是以千萬計!

皇商們能甘願向大清獻上多達千萬的錢財?肯定不可能,所以遏必隆繞開山西的漢官,直接命令他帶來的滿州兵到張家口先查抄範家大院,爾後再查抄範家在各地的產業。

聽聞範永鬥被欽差內大臣下令鎖拿後,其餘諸皇商都是吃驚,因爲他們從未聽聞範家和察哈爾有私通,頂多也就是偷偷賣些物資給他們。這事無論在前明,還是現在,都是司空見慣的事。皇商們能有今日,哪個不是靠着偷偷和口外做生易發的家?就是大清朝,當年不也是和皇商們秘密做買賣麼,大清入關還因此事賞賜皇商們,怎的現在卻突然要抓範永鬥了?

不過諸家皇商們雖然疑惑,但卻沒人站出來爲範家說話,也不替範家活動,一個個反而幸災樂禍等着看範家倒黴。誠然,他們都是大清皇帝冊封的皇商,大清沒入關前他們聯合在一起,可現在,八家可沒多少合心的了。

商場如戰場。

範家憑着內務府的特權大肆擴張經營,早就損害了其餘七家的利益。那七家巴不得範家倒掉,這樣朝廷吃肉,他們就能喝湯。要知道,範家一旦倒下,那空出來的生意大的能嚇死人!

於是,山西官場和商場在範永鬥被抓這事上,集體保持了沉默。就是先前和範家關係緊密,有不少交集、入了不少乾股的官員們也是明智的選擇了靠邊,不敢沾範家這身臊。有幾家皇商的家主更是痛罵範永鬥枉負皇恩,狼心狗肺,外通蒙古,不得好死。

遏必隆自然是樂意看到這個局面的。雖然具體數字沒有得出,查抄出來的還有很多暫時無法變賣的土地、房屋、古董字畫等,但從範家大院和他家的各處產業中,抄出來的現銀就有五百多萬兩!

這個鉅額成果讓遏必隆抑止不住的激動,他知道範家身爲八大皇商之首,又承包了內務府和口外親附蒙古的所有貿易,在關內各省都有產業,金銀如流水般,卻不曾想到這範家真是富可敵國的很!

和那直接查抄範家大員的二等侍衛海通阿一樣,遏必隆對富可敵國的範家很是痛恨,再想到其餘幾家,他咬牙切齒更是心癢癢,於是很快又以同樣的罪名查抄了靈石王登庫、平陽靳良玉、蒲州王大宇、榆次樑嘉賓四家皇商,抄得現銀九百六十餘萬兩。

這一舉動可是把剩下的幾家嚇得不輕,然而人的自私天性讓他們失去了最後自救的機會。他們竟天真的以爲朝廷動不動自己身上,大清不可能把皇商們全都宰了,總要有人替大清幹活吧!

遏必隆沒有這樣想。

大量銀車被押送回北京時,遏必隆上了兩道密摺,一道是給太后布木布泰,一道是給遠在揚州的皇帝。密摺內容是請準繼續查抄餘下幾家皇商及和內務府有關係的商人,一次性解決國庫缺錢問題。所謂長痛不如短痛。

布木布泰也被山西商人們的鉅額財富驚呆了,她回的密旨上只要遏必隆“斟酌行事”。皇帝沒有旨意過來,卻有御前侍衛快馬帶來皇帝的口諭,只一個字“可”。

有了皇帝和太后的同意,遏必隆便更是肆無忌憚了,他迅速將抄家擴大化,再接再勵,先後又抄介休田生蘭、太谷翟堂、平遙黃雲發及清源常氏、祁縣喬氏、祁縣渠氏、太谷曹氏數家山西商人,得銀共計一千六百餘萬兩,另有無數財產。

“起初,他們抄範家時,我覺得範家倒了於我有好處,所以我不說話;接着,他們抄了靈石王家、平陽勒家我想,朝廷沒動我家,說明會大用我家,所以我不說話;後來,他們又抄了介休田家,太谷翟家、平遙黃家我依舊不說話,因爲我想八大皇商全死了,我喬家就能成皇商了,這是多麼難得的機遇啊!最後,他們來了我家,沒有人看我的笑話,也沒人同情我家,更沒人替我家說話,我很後悔,可一切已經晚了。”

被殺前,太谷曹家家主曹萬全後悔的腸子都青了。未完待續。

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四十二章 綁票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四百一十章 建鄉設村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二百五十三章 勤王?第七百零四章 殺光韃虜再凱旋!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三百零五章 伐清如伐樹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618章 董學禮兵敗第七百一十九章 我等前來接應張尚書!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死人不會反對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四百二十五章 明朝忠臣何其多第八百四十五章 取明自代?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九百五十章第二十二章 混亂第九百四十二章 庫恩布 于成龍第十四章 勸說第三百八十四章 曾殺過漢人否?第五十九章 開刀第一千五十二章 大勢已去第一百五十六章 都統第七十三章 正軌第三百零六章 靖南王府的二管事第一千二十九章 經濟越發達,糧食就越少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九百四十四章 治家不嚴 何以治國第二百章 水師第四百一十六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二百三十八章 決戰 八第十六章 洗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藩第四百六十七章 滿漢一家第九百八十一章 勸降李國英第七百八十七章 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你憑什麼認祖歸宗!第七百六十三章 武昌水營第五百五十七章 疑神疑鬼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一百九十三章 人市第五百七十章 天時 地利 人和第八百四十三章 吳克善在哪!第六百四十六章 活捉線國安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臣有用嗎!第四百四十章 長毛賊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請給我一點創作寬容第六百五十七章 大帥做天子!第十八章 剔發第十六章 洗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二百三十六章 決戰 六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十九章 晦氣第四百四十六章 俺瞎子要露臉了第一千七十章 老闖將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九十七章 降了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四百零七章 漢人的東西學不得第八百八十八章 我們不講理第289章 秀才的擔心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將軍府做壽第八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反了!第八百零七章 河東君第四百五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293章 滿大爺跑了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九十六章 王府第八十六章 危言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八十一章 回去第四百一十三章 孤不惜數莖頭毛第四百八十六章 虞美人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東蠻子進展太快了第一千八十章 封土關外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九百六十六章 怎麼,你不賣?第五百二十一章 駙馬爲何不來救我們第八百九十八章 馬鷂子衝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