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千里大逃奔

吳三桂的擔心成真了,李定國揮兵要救朱由榔的消息終是傳到了貴陽的多尼耳中。

“吳三桂想幹什麼?他如何敢瞞着朝廷藏匿朱由榔!”

病纔剛好些的多尼驚疑不定,若是此事是真,那吳三桂此舉和欲謀造反有什麼區別。難道說他吳三桂也不看好大清,做了十六年滿州鷹犬,回過頭又要做朱家的狗了嗎?

羅可鐸也被這消息嚇住,呆在那裡說不出話來。要是吳三桂舉旗造反,十幾萬兵馬北上打貴州,他和多尼肯定打不過!

多尼和羅可鐸都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從前又未經戰陣,入滇以來又諸事不順,困在貴陽每日只想北歸,陡聽吳三桂有反意,自是慌得不知如何辦。

“走,趕緊走,這鬼地方一天也不能多呆了!多尼,我們從四川走,去陝西,回北京去!”

羅可鐸是真想離開貴州,江寧被明軍收復的消息傳來時,他就想走了。貴州這鬼地方,要吃沒吃的,要喝沒喝的,還有把滿州子弟拿去換豬肉的土人肆虐,他可不想堂堂一個滿州郡王最後落得腦袋就值半片豬肉!

“走?”

多尼怔在那裡,卻是動心了。只是沒有朝廷調令,就這麼走,怕回到北京後,福臨肯定不會饒他。

“再不走什麼時候走?等明軍和吳三桂夾擊咱們嗎?咱們現在走,好歹能把這兩萬滿蒙子弟帶回去,福臨他不會怪我們的!就算他要治咱們的罪,太后總不會不管吧?”

見平郡王拼命勸信王撤軍,愛星阿急了,趕緊勸道:“兩位王爺也別急,這事只是傳言,真假未知。奴才以爲還是派人去雲南打探清楚的好,別是明軍的奸計。”

愛星阿是領侍衛內大臣,其祖父是一等總兵官、武勳王揚古利,其父乃一等公塔瞻。早在順治八年愛星阿就領軍出征過,所以閱歷和經驗要比兩位王爺強很多。他勸多尼不要着急,不能因未經證實的傳言就懷疑吳三桂。在他的勸說下,多尼方稍定,問愛星阿:“那你說怎麼辦?”

愛星阿想了想,建議派人到雲南,讓吳三桂至貴陽大營商議攻打湖廣軍事。若吳三桂來,那說明他沒有二心;若他不肯來,則恐怕吳三桂真是藏了朱由榔,存了反心。

羅可鐸問愛星阿,要是吳三桂不肯來怎麼辦。愛星阿苦笑一聲,直言若吳三桂不來,貴陽也拿他沒有辦法,就是朝廷也拿他沒有辦法。他們唯一能做的事,除了將吳三桂謀反之事上奏朝廷,便是要爲貴陽的這兩萬滿蒙子弟尋個歸路了。

多尼聽後嘆了一口氣,不知道爲何局面會弄成這樣。羅可鐸卻想着不能幹等吳三桂是真反假反,得立即着手準備撤退的事,免得跑都來不及。

“二位王爺也別多想,吳三桂到底是不是反了,還得試了才知道。”

愛星阿竭力寬慰這兩個少年主子。多尼也沒辦法,只能派人去雲南要吳三桂來貴陽軍議。

接到多尼要吳三桂去貴陽的軍令後,吳三桂部下幕僚和諸將一致反對吳三桂去貴陽,洪承疇也認爲不能去。這節骨眼,去貴陽太危險。多尼和羅可鐸固然是黃毛小兒,可萬一這兩人犯了渾性子,把吳三桂給扣下,或是殺了,那雲南十幾萬大軍可就羣龍無首了。

洪承疇給吳三桂出了個主意,讓他藉口李定國在勐臘一帶和土司歃血作盟,意欲反攻爲名,說無暇分身赴貴陽。

“我不去,多尼必認定我反,這不是叫我不反也得反了?”

吳三桂很是擔心,東南勝負未定,他就匆匆舉旗反正,怎麼也不合他的利益。賊秀才打贏還好說,可萬一是順治贏了呢?

洪承疇知道這個名義上的學生最是首鼠兩端,既想獲取最大好處又不肯擔風險,實是個不能成大事的人。若不是自己死後名聲要着落在吳三桂身上,他纔不願相助於他。

“多尼認定你反又如何?他還能來打你不成?”

吳三桂遲疑一下,道:“多尼是不敢來打我,可順治總是認爲我反了。”

洪承疇微微搖頭:“你一日不稱明臣,一日不舉明旗,順治如何認定你反了?”

“呃?老師的意思是?”吳三桂一臉不解。

洪承疇耐着性子爲吳三桂分析了一番,在他看來,清廷現在能夠動用的重兵就兩支,一支在江北大營,一支就是多尼手下的貴州清軍。江北大營有太平軍牽制,順治就是想抽兵對付吳三桂都不能,而多尼本就畏懼吳三桂,黃毛小兒不堪成事,又哪裡來的膽量和本事敢對付久經沙場的吳三桂和他手下的關寧精銳?

所以洪承疇認爲吳三桂根本不必擔心清廷會騰出手先對付他,順治沒有這個實力,多尼沒有這個能力。他只要一日不公開打出復明旗幟,清廷哪怕知道他想幹什麼,也只會安撫,而不是就此決裂,將吳三桂徹底逼向明朝。

“你已立於不敗之地,又何必擔心這擔心那?”

洪承疇的話堅定了吳三桂信心,派人去貴陽回稟多尼他無法前往貴陽。吳三桂和洪承疇都以爲多尼收到這個回覆後會捏着鼻子認下,頂多在滇黔邊境做些戒備,哪曾想多尼和羅可鐸兩人一商議,竟不顧愛星阿的反對,直接下令貴州的清軍隨他們逃往四川。

貴州清軍除了兩萬餘滿蒙兵,另有六萬多明軍降兵,多半是孫可望駕前軍。多尼撤軍命令一下,清軍在貴州駐紮的城池大肆燒殺搶掠,爾後滿蒙兵押着那幾萬明軍降兵一路直往重慶方向逃奔。

多尼進入重慶後,立即率部西入成都,搶光四川巡撫高明瞻囤積的軍糧後竟是洗了成都城往北狂奔。途中糧食吃光便搜殺百姓、民夫爲食,後又殺南方綠營兵爲食。致使營兵一鬨而散,最後多尼到達保寧時,八萬多清軍只剩兩萬多滿蒙兵,其餘不是逃散,就是被他們殺食。

川陝總督李國英沒想到信王竟會直接領大軍逃回來,急忙籌集軍糧,另八百里加急快馬報訊於江北行營。(未完待續。)

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三百零四章 願降,別放炮第一百五十四章 矛盾第三百四十三章 駐軍澳門第一千六十一章 你的父親是國姓第三百四十八章 帝國主義第一千九十八章 汪士榮在此!第五百九十六章 安南之變第三百零八章 本帥向來英明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於開封登基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顧一切搶糧食第七百五十一章 親王與驢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四百九十章 獅子大開口的宗室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九百九十三章 毒藥苦口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制度 繼承者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錦衣衛上門第七百一十一章 盼公速至第一百九十四章 世道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朝人制朝第十四章 勸說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九百九十六章 定武嫡侄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一百三十一章 防線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假黃鉞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七百七十四章 紫氣東來第九百五十六章 我兒是探花郎第四百七十三章 挾天子第四百零八章 太平軍四鎮第九十八章 代表第630章 唐王有什麼資格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九百一十九章 長公主第九百一十五章 我大清還未亡呢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六章 敬佩第二百五十一章 俘虜第六百二十四章 老夫人什麼意思第五十章 出征第四百二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八百零三章 圖利而降者,殺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小國公夫人第一千三十七章 逐滿歌第一千五十四章 始作俑者,無後第六百九十八章 官兵真的殺人了?第一千七十五章 幾萬對幾百第十二章 憑證開單章 求訂閱第七百五十四章 金陵 二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十二章 憑證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294章 有本事你砸第三百四十四章 搶劫澳門第五百五十二章 滿州衣冠滿州帽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一千零五章 誰做天子我決定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清翻不了天第五百七十章 天時 地利 人和第七百三十三章 義王不如狗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七百七十一章 管效忠 樑化鳳第六百二十三章 好日子過夠了不成第九百三十章 該抓就抓 該殺就殺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一千八十七章 目無王法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八百八十四章 賊秀才兵臨城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時興起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狼狽爲奸 上第四百一十六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一百七十章 攻守 九第五百五十四章 人心算個什麼東西第六百四十七章 腦袋也值錢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二百七十五章 成軍 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瘋狂 崩潰第七百一十一章 盼公速至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638章 怎麼會是他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二百七十章 讀書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守 1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二百五十七章 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