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

“如何分憂法?”

張安說話時,已從椅上站起。汪士榮坐在那沒動,目中卻多了些炙熱之色。

“南都急需監國坐鎮,江南士紳和父老百姓無不翹首以盼監國親至,大帥盼監國祭奠孝陵之心更是急矣,監國如何能不去?他真不去,怕正合了洪老兒之心。朱由榔若真在洪老兒和吳三桂手中,那所謂大義可就由他們捏着了。咱大帥辛辛苦苦打下南京城,難道還替他吳三桂做了嫁衣不成?大帥爲何要奏請監國立即還都,除了安定人心這塊,未必沒有這方面的擔心。所以,眼下最重要的事便是監國馬上去南都祭奠孝陵,登基爲帝。只要監國稱了帝,所有問題就不是問題了自古至今,可沒聽說當上皇帝的會把龍椅讓出來的,監國真做了皇帝,朱由榔最好的下場便是遙奉太上皇,如景泰年間一般。若他自己不走運,那就難說了”

徐應元的話聽得郭紹發愣,張安和汪士榮卻聽得仔細。樑雙虎聽的是一知半解,此人急性子,索性問道:“你要我們幹什麼,直接說就是。”

徐應元笑了笑:“我的意思很簡單,宋先生不敢做的事,咱們得替他做了親軍是咱們的人,直接綁了監國走便是。到了南京,有大帥鎮着,監國不答應也得答應。”

“直接綁人?”郭紹心下駭然,這事可比僞造聖旨更要嚇人。

汪士榮卻起身附議道:“我看可行。”

張安沒有贊成,也沒有反對,他只說了句:“親軍指揮使周保國是蘇納的人,對大帥很忠心。”

有些話不用點明,聽者自然有數。周保國是滿州降人,和蘇納等人一樣,手中沾了太多滿州人的血,所以他們根本沒有退路,只能死跟周士相。對周士相有利的事,自然也對他們有利。旁的不說,就他這滿州降人的身份,朝廷那幫官員們有誰真看得上他們,信得過他們?監國或者皇帝又能信得過他們?當日,周士相拒絕以王興的第十鎮改充親軍,而以周保國這一旅兵爲親軍,恐怕就是防着日後監國這邊會有什麼變故,提前做的安排。

親軍指揮對大帥忠心,換言之對這監國可就不忠心了,而監國可就在親軍手中。

張安的態度很明顯,這讓徐應元底氣更足。

“周指揮那沒的說,俺們親軍也是奉大帥的令,不奉他鳥監國!這事能幹!”

樑雙虎突然一臉殺氣的從椅子上蹦起,嚷道:“不過,他孃的,照俺說,要幹就幹得利索些,這監國也忒的是麻煩,索性半路之上尋個由頭弄死他,到了南京,大傢伙聯名勸進,大帥直接做天子便是!有咱太平軍十數萬將士保着,他朱家子孫哪個敢說不?!”

“這如何使得!”

郭紹嚇了一跳,徐應元說要綁監國去南都,爲了大局着想,他能接受,也想的通。可樑雙虎直接說要幹掉監國,這是弒君,他萬萬不敢想。

汪士榮亦是失聲道:“這是要做廖永忠了?”

“廖永忠?哪個廖永忠!”

樑雙虎不知道廖永忠是誰,徐應元、郭紹他們如何不知。當年小明王韓林兒在滁州,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去將他迎回應天,至瓜州時船翻而死,死的可是不明不白的很。若今日朱家子孫亦遭此舉,可是因果報應了。

郭紹直搖頭:“這事怕是做不得,真做了廖永忠,咱們的下場可就倒黴的很。”

“有什麼倒黴的?”徐應元“哧”了一聲:“廖永忠不過封侯未封公而矣。”

郭紹聽後怔了一下,國朝定鼎大封功臣時,太祖朱元璋對諸將說道:“廖永忠在鄱陽湖作戰時,忘我抗敵,可謂奇男子。但卻派與他要好的儒生窺探朕意,所以封爵時,只封侯而不封爲公。”此話說得籠統,但當時之人,後世之人哪個不曉得太祖皇帝是因爲小明王的事怪罪廖永忠,這才封侯不封公。

“便是封了侯,廖永忠後來也是橫死,這事還得慎重,不可草率。”

郭紹不想當廖永忠第二,想要勸阻大家不要找死。廖永忠的前車之鑑可是血淋淋的。

徐應元嘿嘿一聲,道:“廖永忠僭用龍鳳,自己找死,怪得了誰?再說,法不責衆,我等是爲漢家的天下,是爲大帥辛苦打下的江山着想,大帥那裡不會責怪我們的。要真讓監國在這胡來,真出了大事,壞了大局,你我將來難道還不是死?”說完,看向張安,問他是否參與此事。

張安卻搖頭道:“大帥仁義,我等若害了監國,便是讓大帥負上弒君之名,這比當年孫可望所爲還要惡劣。再說眼下大帥也無自立之心,當日文村勸進蔣指揮的事你們不是不知道。”頓了一頓,張安又提醒徐應元:“監國畢竟是公主叔父。”

“這麼說,張兄是反對此事了?”

徐應元有些失望,若無張安軍情司參與,這事辦成的成功性就要低很多。他是不怕的,公主叔父又如何,難道大帥還能爲一個女人怪罪他們這些忠心部下不成?

張安道:“不,我只是反對害監國。”

徐應元聽後點了點頭,看向汪士榮。汪士榮猶豫片刻,輕輕點了點頭。樑雙虎那邊自然沒有問題,郭紹這裡一臉爲難,可最後亦是點頭答應。

統一了意見,徐應元心中大定,便對張安道:“那周指揮那邊就勞張兄去跑一趟了,有你去,周指揮定然沒有意見。”

“事不宜遲,我這就去找周保國。到了南都,大帥若是問罪,有我擔着,與你們無關。”

張安也是果決,當下便和樑雙虎去找周保國密議此事。徐應元和汪士榮他們亦去準備。此時,行宮內,首輔郭之奇、大學士宋襄公、丁之相、袁廓宇等人仍在相勸監國啓程北上。連城壁亦在,卻是不時插言反對。洪育鰲則是不知如何是好,是該勸監國真的歸政於天子,還是馬上去南都登基爲帝。

宋襄公等人苦勸,監國卻執意不去,他對閣臣道:“朕監國之時就曾有言,乃因天子南巡沙漠,海內虛君,統緒幾失,國危民惶,諸臣士民,連番勸進,至再至三,孤方允從監國。今天子車駕既已歸國,孤如何還能竊居監國之位,代行天子事?你等不必再說,孤已決定,即刻遣人赴滇奉上表文。”

“殿下真是糊塗!”

袁廓宇急了,“天子歸國一事乃是洪承疇家信所言,他乃清廷五省經略,此事如何能信!再者,天子現在到底在何處,是在晉王那裡,還是在吳三桂手中?若在吳三桂手中,天子便是被俘,有英宗故事在,殿下仿成例便是。若在晉王處,仍是身陷邊境,與國不通,殿下更應代行天子事,豈能就此棄監國號!”

“臣以爲袁大人說的對,洪承疇乃是漢奸,此人所言不可當真。臣這兩日來反覆思量,總覺此事乃是清廷奸計,用意便是阻殿下至南都!”丁之相亦道。(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十三章 殺了朱由榔,家兄做皇帝第十五章 錢糧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旗第628章 王爵以待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七百零一章 刻不容緩第三百八十九章 易幟反正 上第九百六十九章 你能出宮?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612章 天子棄國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一百九十章 遭遇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四百七十三章 挾天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下武昌,奪安慶,功可封侯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六百七十九章 糜爛 議和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四百八十二章 錢不夠用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漢人第三十三章 解憂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中朝一家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二譚驚變第三百零九章 南蠻子太狡猾第十一章 朝廷第一千章 總動員第四百四十六章 俺瞎子要露臉了第五百七十五章 點驗首級第637章 遊射 僵持 全軍第五十五章 賊秀才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五百五十四章 人心算個什麼東西第一千二十七章 虛君?第六百六十七章 兩省巡撫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無頭公案 朱三太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夔東十三家第二百零五章 藥庫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保衛開封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三百五十三章 滿韃子就在這裡!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九十七章 降了第一千二十二章 譚詣要幹什麼?第二章 家恨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四百四十五章 前鋒營出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戰後第八百一十章 將來,我們再做了斷!第八百七十二章 保護鰲拜第七百五十六章 金陵 四第一百九十一章 奸細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殺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一千九十三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第八百四十二章 陰森恐怖第四百零七章 漢人的東西學不得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滿名你還是漢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控扼江防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五百七十章 天時 地利 人和第一百零二章 信物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入長江 上第614章 羅託的援軍第三百七十七章 平南王的後事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太后的孃家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堅定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六百七十七章 贖城費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八百四十三章 吳克善在哪!更新說明第二十六章 鎮壓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一千七十六章 李來亨誤我大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636章 鐵甲重裝步兵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七百六十七章 永曆歸國 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僞帝之女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殺第611章 夷虜所畏中國者,火器也第六百八十二章 吳三桂的好心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孤身勤王第295章 洪承疇的公子第一千四十章 漢人香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們去湖南第四百四十七章 俺有一個夢第三百七十一章 愛新覺羅家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