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滿兵前,漢軍後

初七日,安親王嶽樂親率滿漢兵馬一萬三千人自正陽門出,經大校場再出外城上方門,浩浩蕩蕩開向溧水。

兩江總督郎廷佐、大學士額色黑、固山額真碩爾輝、江寧左佈政朱國治等文武官員出正陽門相送,恭祝安親王大軍奏捷,一舉擒拿大賊張煌言。

大軍出上方門時,嶽樂傳下軍令:“勿令海寇逃走一人,以左近郡縣酬有功將士!”滿漢將士聞聽此令,皆是精神振奮,俱呼大清萬萬歲。

隨同嶽樂進軍溧水的有滿州正藍旗都統穆裡虎、固山額真努力、都統索裡拜等,滿州披甲兵將8oo餘人。另有漢軍鑲黃旗下都統劉良佐、韓大勳、黃州總兵宋勇、徐州總兵張天福、揚州副將蔡起士、淮安參將丁之元等將。

劉良佐此人原和高傑、劉澤清、黃得功同爲明弘光朝江北四鎮之一,後以兵十萬降清,隨清豫親王多鐸進攻江南。順治五年封二等子爵,隨徵南大將軍譚泰剿叛鎮金聲桓、王得仁於江西,授散秩大臣。不過之後卻一直不被清廷重用,只於順治十年晉爲漢軍都統,但卻是個領俸祿無實差的旗下閒職。這讓劉良佐十分鬱悶,當年他降清時可是帶兵十萬,現在卻是個空頭都統,此中差距不可謂不大。

然而想到被清廷處死的劉澤清,劉良佐卻又感到萬分慶幸,畢竟他活着,劉澤清死了。本以爲這輩子就這樣了,不想老來卻來了機遇,安親王嶽樂向朝廷指名要他下江南。

嶽樂將劉良佐從旗下要來的原因是劉良佐曾參與過江南和江西之戰,對當地情形十分熟悉。另一個原因則是眼下滿州兵將凋零,清廷不得不開始啓用那些不被他們重用的漢軍將領,畢竟這幫漢軍將領雖說不是滿蒙大兵的對手,可用來對付明軍卻都是個頂個的好手。濟度在廣東的慘死一定程度上也打擊了滿州八旗的保守勢力,令得重用漢軍,以漢制漢的聲音再次高漲起來。

大軍出城前,爲了讓劉良佐賣力,嶽樂曾與他言道若能擒殺大賊張煌言,他便可以向朝廷保劉良佐爲江南江安提督,加總管銜。

江南提督現爲管效忠,但嶽樂已經知道皇帝已經下旨捕拿管效忠,改以樑化鳳爲江南提督,不過這個江南提督主要負責的是江南右(江蘇)軍務,而江南江安提督則爲江南左(安徽)各府軍務提督官。之所以有兩個提督之設,卻是清廷考慮到江南省轄境極大,境內不論是人口還是錢糧都爲中國屈,若以一人出任提督軍務,勢必權柄過大,有潛在風險,所以纔有江南江安提督一設。只是一直以來江南江安提督都空缺,江南左各府軍務由兩江總督直轄。去年,戶部曾有提議,將江南行省拆分爲江蘇和安徽兩省,若劉良佐能夠出夠江南江安提督,那必然就是任安徽提督。

單是一個提督便足以讓劉良佐爲之賣命,況還加一個總管銜呢。所謂加總管銜,乃是清廷給予地方軍政大員的一個特權,類似便宜行事,意轄境軍務和政務,該總管提督都有權過問,並先行處置,再報朝廷。論起來,權柄之重不下巡撫,甚至能和總督並肩。

安親王如此擡舉自己,劉良佐自是感恩戴德,鞍前馬後奔波效勞,忙得是不亦樂呼。諸綠營將領中,徐州總兵張天福是資歷最老的,當年在遼東隨祖大壽降金的明將張天祿便是他的同胞兄長。張天福這人卻是沒有沾過他哥哥的光,其以義勇從軍,積功至總兵。弘光朝時,大學士史可法督師,令張天福率兵屯瓜洲爲前鋒,結果清軍下江南,其兄張天祿一紙書信便招了張天福率所部六千人降清。時人皆嘆史閣部用人不明。

嶽樂部出了上方門後,便沿官道向溧水挺進。因存了擒殺張煌言之功換取皇帝對自己的寬恕,嶽樂進軍之心頗是急切,唯恐去的慢了又叫張賊跑掉。

安親王心急,可大軍行軍總要有個順序,有個章程,總不能一聲令下大傢伙一齊撒腿就跑吧。那樣的話,跑不了多遠,這兵就得自己瓦解掉。

嶽樂早年曾隨豪格平定過四川,在諸王年輕一代之中也算是翹楚之輩,很得滿州上下和皇帝、太后看重,要不然也不會能在議政王公大臣會議上壓了濟度一頭。南方戰局險危,皇帝先想到的也是他安親王,而不是其他年輕諸王。因此雖求功心切,嶽樂還是按着性子,並沒有出加快行軍的命令。

江寧通往溧水的官道要經過方山一帶,爲左山右水之勢,沿途盡是丘陵,小山連綿,過了方山又是秣陵關,整個山勢地形頗是險峻,很適合伏兵。因此行到方山下,都統索裡拜見此山雖不高,但山形險峻,官道至此變得狹窄,便建議安親王派一部在前爲先鋒,大軍在後,這樣避免有被伏擊的危險。

嶽樂聽了卻是輕笑起來,說道索裡拜未免太杞人憂天了,浙寇在溧水,海匪又在崇明,他們如何會出現在方山上。話雖這麼說,嶽樂卻還是納了索裡拜的建議,命都統穆裡虎領滿兵在前,漢軍綠營隨後。

穆裡虎領命後,便率滿兵騎馬在前。待滿兵過去一會後,嶽樂才令漢軍綠營跟進。

山上草木叢中,卻隱藏着一雙眼睛。一棵幾人抱不過來的大樹下,總旗額爾德木尼低聲咒罵幾句,然後問身邊的安軍使吳重山:“吳安使,韃子分了前後隊,咱們怎麼辦?要不要信號?”

吳重山搖了搖頭:“放他們過去,咱們的任務是堵住這邊的口子,其他的事交給友軍便是。”

穆裡虎領滿兵一路疾馳,很是順利,但越往山中行,穆裡虎就越覺得不對勁,因爲這山上未免太靜了些。

“籲!”

穆裡虎勒馬止住,於馬上四處探望,心下隱隱不安,總感覺兩側坡上的草叢中似乎埋有伏兵。(未完待續。)

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雞用牛刀第一千一十章攻心爲上 攻城爲下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帝國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七百五十一章 親王與驢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七百一十章 好男兒留的什麼辮!第七百六十五章 你對得起大清麼!第八百三十九章 不從令者死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617章 壯丁對壯丁第三百六十章 陷井第四百八十一章 賜婚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七百二十五章 蒙古韃子請我們做事?第一千一十四章 賊秀才定會要朕的命第八百一十七章 蔣指揮,大帥請你去南京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八百零五章 誰作孽,誰來受第一千零一章 人力錢糧盡控在手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南北夾擊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四百二十四章 出兵東征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六百八十九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283章 10萬駕前軍第八十五章 出售第八百七十四章 巴圖魯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大帥的牆角第七百五十三章 金陵 一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三百六十二章 救我!第四百六十四章 利益集團第三百九十二章 惠州總兵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五百零八章 陣斬馬雄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城尚家絕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光頭降兵第一百零七章 黑衣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四十六章 侍女第639章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二百五十七章 進軍第286章 滿洲大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漢將第五百三十三章 負隅頑抗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千秋李晉王第五百三十五章 南寧城破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時興起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閣 女婿 皇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拔毒瘤第二百四十二章 決戰 十二第七百四十八章 事不過三第七十七章 吞併第八百五十九章 不能讓南蠻子走!第七十九章 首級第六百九十五章 得寸進尺第三百零三章 搶糧食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馬察泰,我是蘇納第一百一十五章 招兵第二百七十七章 成軍 下第八百零五章 誰作孽,誰來受第290章 8旗爺們來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共飲長江水第一百七十三章 攻守 十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決戰 一第一千七十六章 李來亨誤我大事!第四百九十五章 不開城便屠城第六百五十八章 千秋史冊憑誰作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三百四十六章 韃靼人會幫忙的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法西斯書社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團第六百九十六章 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第九章 土匪第六百九十章 漕糧一斷,京師必亂第四百四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百一十九章 慘烈第一千七十七章 目標遼東第七章 知縣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五百六十章 首級換肥豬第九百七十二章 朱家早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