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五星出東方,利在中國

如果可以將自己前世的故事說給張煌言他們聽的話,周士相會將滿蒙特別行動隊的太平軍將士比作一隊隊會說“八格亞魯”的“太君”。

試想,在大多數府城和縣城還有據點都是僞軍把守的情況下,突然來了一隊貨真價實的“皇軍”,這些僞軍們如何分辨“太君”是敵是友?就是他們接到上面的公文提醒,也得愣上半天,因爲,他們面前的就是真“太君”!

說起來,滿蒙特別行動隊的無往不利其實也是漢人的悲哀,那些甘作僞軍的清軍爲何能夠對滿蒙兵無比恭順,有求必應,甚至都不敢驗看對方的關防身份?原因還不是因爲害怕!

他們爲何害怕?因爲滿蒙大爺會殺人,會殺許許多多的漢人!

正是因爲滿蒙兵建立在對漢人屠殺基礎上的威風,纔有了今日江南左近這出荒誕而又現實的一幕。如果那些清軍不畏懼滿蒙兵,而是平等對待,那麼滿蒙特別行動隊的效果就會打上很大折扣,甚至毫無效果。

張煌言說滿蒙特別行動隊是利器,周士相卻不想他們真的成爲利器,他需要的是清軍對太平軍的畏懼超過滿蒙韃子,他需要的是太平軍三個字比滿蒙大兵來得更兇殘,更可怕。

以堂堂正正之師令對方畏懼,而非旁門左道,狐假虎威。

“國公好算計,先使滿蒙兵騙殺郎廷佐派出來的清軍,再拿這些清軍的關防向南京深入,別說郎廷佐分不出真假,就是嶽樂來,恐怕也弄不明白。”

張煌言笑着說道,身上的疲倦也是一掃而空,秣陵關下,南京近在眼前,他如何能不激動。四天前他接到周士相的消息,請他放棄蕪湖立即西進時,當時還真是無比困惑,現在卻是終於明白這位年輕的國公作的何打算。

“算起來,江寧當接到溧水的急報,也不知道嶽樂會不會上當?”

羅綸看着正向秣陵關前進的太平軍將士,心有所感,如果不是親眼目睹,他很難相信他們是從八百里外的江西景德鎮來到這裡的。

“會還是不會,明日就能知道。”

周士相的目光落在了遠處的石頭城方向,說不激動是不可能的。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張煌言微一沉吟,問道:“國公準備如何對付嶽樂?”

“就在方山等着他便是。”

說這話的時候,周士相也吃不準嶽樂會不會被張煌言出現在溧水這個真情報引出來,但不管是不是嶽樂本人來,只要南京的清軍能夠再被調出來一批,他對奪取的南京信心便又大上幾分。

周士相命軍官郭雄取來地圖,藉着火光指着地圖告訴張煌言和羅綸,他意在秣陵關和方山東面的丘陵地帶設伏。先放清軍過方山,然後伏兵四出,一舉截斷其首尾,將清軍盡數全殲在此。

“國公這個計策是好,南京的清軍做夢也不會想到國公會出現在這裡,他們只會以爲出現的是尚書大人。以有備打其不備,出其不意,定能一舉成功!”

羅綸很興奮的說道,他其實是想說南京的清軍肯定會來痛打尚書大人這個落水狗,根本不會想到等他們的不是落水狗,而是一隻兇犬,但想這個比喻實在是不好,便硬生生的止住了。

“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嶽樂不會來,要是嶽樂留在城中,我們打南京怕有些麻煩。”

董常清所說也是周士相剛纔擔心的,軍情司的消息說南京城在鄭軍圍城時就陸續進了一萬多援軍,而鄭軍撤退後,援軍進的更多,再加上嶽樂從安慶帶去的三萬多北方綠營兵,城中兵馬不下五萬之衆。雖說管效忠帶了八千去蘇鬆,樑化鳳又帶了五千走,浙軍在蕪湖的出現又調動了金礪部五千,另外郎廷佐又派了三四千兵出城收復失地,可再怎麼算,南京剩下的兵馬還有兩三萬之衆,而周士相手中能用於南京之戰的只有一萬六千人。因爲長途急行軍,太平軍三萬多將士從江西出發,最終順利趕到這裡的只有不到一半,餘下一萬多兵都落在了後面。

以不到對方一半的兵力攻城,爾後還要徹底肅清城中守軍,佔領滿城,控制南京,固然有爆破這個破城利器在,難度也相當大。若是城中清軍據城巷戰,或是據守滿城,只要嶽樂這個親王仍在,只要他們的指揮系統仍在,那這仗,鹿死誰手還真難說。

不想張煌言卻搖了搖頭,道:“國公放心,嶽樂會來的,因爲有我張煌言這個落水狗在...想我人頭雖不值錢,可韃子卻看重得緊。真要擒殺了我張煌言,他嶽樂在韃酋面前可能長不少臉。”

這話,周士相不好接,因爲他總不能說張煌言真是落水狗吧。

張煌言忽的嘆息一聲:“也不知郭總兵和允耕他們有沒有甩脫金礪追軍。”

聽了這話,羅綸面色頓時一沉。他與尚書大人和那木圖他們快馬趕來和周士相會合,浙軍同僚卻在郭總兵和徐參軍的帶領下忙於應對金礪追軍。太平軍主力集結南京,根本無力救援浙軍。郭總兵他們一旦真被金礪部追上,可想無甚陸戰之力的浙軍會遭到如何慘重的打擊。

周士相也是嘆息一聲,他沒有餘力去救援浙軍。他對張煌言說了一句:“尚書大人,戰爭,總會死人。”

張煌言聽後,很是感觸。突然,前方正在行進的隊伍有人叫了起來:“看,那是什麼,好亮!”

衆人擡首朝東方天際看去,房宿四營中央突然有一顆星辰變得極亮。這幕奇異天象頓時讓太平軍將士們感到驚慌,因爲誰也沒有看過這樣一幕。不少士兵甚至以爲此天象是凶兆,預示攻打南京之役恐會大敗。

張煌言早年被清軍追捕時,曾扮過遊方道士,對天文奇觀也算是略懂,但如此五星齊出景象卻也是他未曾見過的,一時怔在那裡,雖不信天象和世事有關,但也有些困惑迷茫。

士卒正驚慌時,卻聽山坡上傳來聲音:“諸軍勿慌,五星出東方,利在中國,預示我太平軍定能屠滅韃虜,恢復中華!”

.........

剛纔網站系統出問題,然後骨頭無意點其它書,竟然發現一本寫了兩百多萬字,訂閱只有幾十的作品。看到這本書,我想到曾經的《漢兒不爲奴》。我不知道這本書是不是符合我的讀者口味,但還是要推薦一下,不爲其他,只爲我和這本書的作者同樣在堅持。

書名《傾宋》,也許你一個收藏,一個訂閱,都會給這位作者莫大的鼓舞。

(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九章 糧草先行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今天無更第一千七十八章 先平朝鮮可否?第二百六十九章 嶺南三忠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七百六十章 金陵 完第七百一十六章 迎大明天兵第七百三十七章 城中爲順民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第一千四十四章 名不正言不順第六百九十一章 明黎南定條約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六百七十七章 贖城費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十五章 錢糧第九百一十三章 閩王 順王 遼王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思而後行第七百九十章 明之勳臣 清之雄鎮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四百三十三章 狼狽爲奸 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頭不戴清天,腳不踏清地第七百二十六章 這世道,爲官不易第一百二十七章 心氣第八百章 江蘇巡撫仍是你來做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虛實第八百九十章 賊秀才陣亡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第一千七十六章 李來亨誤我大事!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四百四十二章 血戰玄武山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第一百零一章 旗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絕地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活下來,故都見!第一千零三章 圖謀鄭家第三百二十六章 人心真難逆?第五百六十一章 獵頭令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七百八十一章 拔毒瘤第九百二十九章 官府到底姓什麼第四百一十章 建鄉設村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心中的辮子第三百一十五章 以直報怨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一千九十章 納蘭第三百零四章 願降,別放炮第三百九十九章 唐三水倒戈?第九百零一章 主子的舅舅也是主子第九百三十九章 督師連城壁第九百九十四章 韃靼王朝的危機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八百九十六章 太平寇來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安軍使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七百六十三章 武昌水營第五百九十九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三十二章 滅胡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慈煥願助殿下登基第三百九十四章 滾雪球第七百四十八章 事不過三第639章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一千七十九章 匹夫血 不會冷第一百四十九章 失色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少傅唐三水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七百五十一章 親王與驢第三百九十八章 全軍進攻第四百四十章 長毛賊第二百三十四章 決戰 四第三百零五章 漢人得勤快第六百五十章 張勇降 羅託死第九百八十五章 內戰不可避免第九十九章 保證第一千二十四章 全朕首領可也?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二百零一章 女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濟度怎麼死的第二百一十七章 阿母第五百四十九章 良官 新漢人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八百一十八章 先入城?先謁陵?爲了帝國永曆番外言 可不訂第七百七十六章 安慶羣英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要打就打最強的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六百八十八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一百四十四章 報仇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