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八章 大明朝不缺錢,只缺糧

顧炎武是從鎮江啓程前往松江的,在此之前,他在揚州府滯留了兩個多月。.』.這倒並非齊王府有過什麼命令,不讓顧炎武過江,而是顧炎武對江北的鹽業改制和正在整編的江北軍有了興趣,所以留在那裡觀察,如此便耽擱了下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饒是周士相前世只是一個普通士兵,這八個字也是讓他如雷貫耳的。論聲望,顧炎武肯定沒法和錢謙益比;論地位,錢謙益做過禮部尚書,現在是定武朝廷的太傅,顧炎武卻只做過弘光朝兵部司務小官,且未到職。論功名,顧炎武是捐納出身的國子監生,這和文壇領袖探花郎錢謙益更是不能比。但周士相很炎武,揚州方面消息一到,他就立即讓桂永智親自去接顧炎武。等聽說顧炎武要留在揚州一段日子,周士相也不催,手書給揚州的江淮經略使葛義,要他禮待顧炎武,不得刁難,併爲其開方便之門,任他於各地走訪。

周士相前往松江後,顧炎武方從揚州瓜州渡江至京口。三天後,周士相便有快馬至,請顧炎武至松江一晤。顧炎武沒有拒絕,考慮到顧炎武舟車勞頓,不宜乘坐馬船,一直陪同他的桂永智便命人備船,經水路前往松江。船隻是由貨船改裝,艙中有桌有牀,可坐可臥,較爲寬大,由船家和他妻子共同經營,船家掌艄,妻子招呼客人起居飲食。是簡單,但這船以清淨周到著名,坐的多是仕宦和堂客來往江浙的生意人。

船在常州的於塘停泊,顧炎武和桂永智上岸在客店舒服地住了一宿,早餐吃了鹹粥和雞蛋餅,然後趕早出。隨着船身搖盪,顧炎武不知不覺地打起盹來。

“顧先生,前方就是嚴子陵臺了,要下船走走麼?”桂永智一聲輕呼,把顧炎武喚醒。

“要!請船家靠岸。”顧炎武不加思索道。

嚴子陵是東漢的高士嚴光,原是光武帝劉秀的同學,劉秀當上皇帝后要嚴光來幫他。多方尋訪後終於找到,二人在皇宮中秉燭夜談,聯牀共榻,十分高興,夜深熟睡,嚴光甚至把腳擱在光武帝的身上。此事後來傳了出去,引起諫官上奏,嚴光因而感到官場險惡,便悄然離去,隱居在浙江富春山下,任由光武帝派人勸說,也不願再見他。常州這座子陵臺是北宋時期修建,上面刻有范仲淹爲嚴光所寫的“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十六字讚語。

走近子陵臺,顧炎武信步在樹下的石椅稍歇。桂永智陪他遊覽風景,並無不耐。離開子陵臺後,船隻繼續朝松江方向駛去,行至蘇州境內,顧炎武提出要往寒山寺一遊。這寒山寺乃姑蘇有名禪寺,桂永智以前一直聽聞,卻不曾親見,又有大帥交待,自是無不答應。

二人在寺中禮佛之時,錢謙益卻突然來到,這讓顧炎武很是詫異,因爲他並未給錢謙益遞過書信,他如何會知自己路經蘇州的呢。錢謙益的出現讓桂永智也是奇怪,但微一思索,便已明瞭,錢畢竟是太傅,顧炎武的消息自是瞞不過他,當下笑着上前給錢謙益見禮。

“宗伯大人健朗依舊,晚輩好生歡喜!”

顧炎武面上有些尷尬,因爲他曾駁過錢謙益的面子。當年顧炎武處決世僕6恩下獄之時,好友歸莊曾求錢謙益搭救,錢謙益卻提出要顧炎武拜入他門下。歸莊不願失去錢氏這一奧援,雖然明知顧炎武不會同意,還是代顧炎武拜謙益爲師。顧炎武知道後,急忙叫人去索迴歸莊代書的門生帖子,錢謙益自是不給。結果顧炎武便自寫告白一紙,聲明自己從未列於錢氏門牆,託人在通衢大道上四處張貼。弄得錢謙益大爲尷尬,解嘲道:“炎武也太性急了!”

“寧人一別數載,別來無恙!”錢謙益對早年之事早就上前將顧炎武托起。寧人是顧炎武的字,不過他原本的字叫“忠清”,這“寧人”卻是後改,以示對清朝態度。

“佛門淨地,不能飲酒,還請太傅和顧先生坐下來喝杯茶!”

桂永智眼色示意隨從去僧人處沏茶。茶沏好後,顧炎武和錢謙益彼此相對,都是感慨萬千。很快,二人便放開,不過因爲桂永智是齊王的人,錢謙益不便當着他的面和顧炎武說起江南清欠等事,便道:“寧人素有謀略,見識也是人,此番齊王兵攻打貴州,營救邊外李定國,你說吳三桂會不會棄滿清不顧,揮師來打齊王?”

顧炎武搖了搖頭,斷然道:“應當不會,雲貴現在對吳三桂不過是塊雞肋,河南一定,他就能揮師北上光復北.京,這個節骨眼他和齊王大打出手,智者所不爲。”說完,桂永智,不動聲色對錢謙益道:“縱觀吳三桂這二十年來作爲,乃是不肯吃虧之人,若他光復北.京,只怕必定會南下,到時免不了又是一場內戰。老宗伯可曾想過,設法調和二人,共襄大明呢?”

“這...”

錢謙益怔在那裡,這件事,他似乎從未考慮過。

.......

自光復江南以來,周士相還是第一次來到後世的上海,如今的松江府。松江府在蒙元時期才設立,所以論歷史及名聲,肯定不如蘇州府,單那“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便能不過雖說不如蘇州出名,可松江府在江南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比起南京的應天府都要強大,人口及錢糧賦稅的產出也不下於蘇州。

僅以人口爲例,松江雖經歷“嘉定三屠”,但現存人口也有一百二十餘萬,其中丁口過半,這幾乎就要趕上廣東一省人口,廣西和雲貴三省人口相加,恐怕也多不了松江太多,至於四川等被清軍屠戮一空的省份更是提都不用提。

有人才有生產,纔有賦稅和錢糧。江南數府商業氛圍濃厚,萬曆年間,松江府的手工作坊幾乎佔據了江南的七成以上,而江南數府則是佔了全國的九成。這些手工作坊主要是以紡織業爲主,主要便是生產棉布綾羅綢緞等織品。這些紡織品利潤極大,通過海上貿易賣往海外,使得坊主們爲之暴富,獲得大量金銀。然商業的達必然損害農業,因爲紡織業需要大量的棉花和蠶絲,這便不斷的使原本的耕田變成栽種棉花和桑樹的經濟田,隨着時間推移,江南數府漸漸便從產糧重地轉爲賦稅重地。而明朝的糧食主要來源便從江南轉爲湖廣,遂有“湖廣熟,天下足”一說。

如果沒有天啓以後的天災,如果沒有西北的流民,沒有滿清入關,江南的商業會展到何種程度,是否會產生資本主義萌芽,誰也不知道。

歷史沒有假設,周士相也不會去假設,他來松江的目的是爲“建村設鄉”坐鎮,而不是來促進當地紡織業的展,推動資本主義進程,因爲在當下,大明朝缺的不是錢,而是糧食。

只是,在實地走訪了那些作坊,聽取了主持松江清欠的汪士榮湯效先等人的彙報後,他稍稍改變了自己的初衷。

...............

骨頭對朱由榔的處理,讓很多擁明讀者棄書,這個我無法挽留你們。我只堅定自己的朱由榔不代表大明,也不佩做大明天子。公告:筆趣閣app安卓,蘋果專用版,告別一切廣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進入下載安裝: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

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把的人質第八百七十七章 該咱漢人揚眉吐氣了第三百八十四章 曾殺過漢人否?第九百零八章 梅花山 可不訂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襲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四百三十八章 烏真哈超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我比跑得快?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四百二十六章 廣東來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酷令 北線 時間第五百六十七章 爲了活下去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八零八章 將軍何忍!第一千三十二章 保天下還是保國第三百五十七章 驅趕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八百六十章 狗大帥,逼死咱了第九百五十二章 大儒遇上兵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賊秀才舉兵逼宮第二百二十章 遺言第一千六十二章 順治要死了,康熙要來了第八百八十章 壘屍及頂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五百二十六章 永曆朝官收容隊第九百六十章 鐵骨侯爺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九百六十五章 媽媽走不得第一千六十六章 可願扶保大清?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七百一十五章 屠吉安第三百一十六章 將軍府做壽第九十四章 去留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清不會亡第四百七十二章 信王爲何不見你第三百九十三章 反覆小人第五百零八章 陣斬馬雄第五百零七章 爲了大清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戰第四十九章 先手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守 1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田川歸國第一百五十七章 奴才第七百四十章 戴罪立功第一百零八章 投降第四百九十六章 到底誰更狠第六百九十二章 想做皇帝的女性?呸!第五百四十四章 擁唐派第七百八十九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五百一十六章 虛無的希望第七百七十五章 八大皇商 殺雞取卵第三百五十八章 沒有退路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鮮 和約 白旗家眷第四百八十三章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第三百一十章 砍人不砍馬第九百二十八章 奏銷大案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三十九章 夫子第八百一十三章 包衣奴也配稱旗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死了不打緊第一千四十八章 兄終弟及第三百四十五章 封死澳門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九百八十八章 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六百七十一章 安南第二百六十九章 嶺南三忠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七百三十五章 下武昌,奪安慶,功可封侯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第八百三十五章 血紅血紅第四百一十六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九百三十二章 皇上太年輕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爹是洪承疇第一千零二章 吳三桂要北京,我們要關外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六百五十八章 千秋史冊憑誰作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滿名你還是漢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搶奪第六百五十章 張勇降 羅託死第五百五十章 靖寇策第七百四十章 戴罪立功第八百八十一章 我鰲拜自個領死去!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雲南整編 夔東請鎮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暴雨斷電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學士自廣東來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監和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