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新朋舊友

孔融的建議不可謂不高明。

首先,他將根本責任推給了孝桓皇帝,避開了先帝孝靈皇帝,以免引起天子的反感。

其次,他劍鋒直指的對象是宦官。在宦官制度被取消的情況下,宦官勢力已經一敗塗地,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就算有人對此有疑義,也不會主動跳出來,爲宦官鳴不平。

這幾乎是沒有對手的戰鬥,勝利唾手可得。

在《孝靈帝紀》正在編撰之時,孔融的這個建議有歸咎孝桓,爲孝靈分謗的意思,得到天子支持的可能性很大。

但明眼人都知道,孔融這個建議看似附和天子,實際上卻藏着諫止天子的用意。

孝桓皇帝有兩個最爲人詬病的亂政:一是重用宦官,亂了綱紀;一是重用段熲,對東羌用兵。

段熲的勝利爲孝桓皇帝贏得了美諡,卻將原本就入不敷出的財政推向崩潰,導致孝靈皇帝繼位之初,就面臨着連官員俸祿都無法及時發佈的困境。

天子取消了宦官制度固然是善政,但他在天下未定之際就打算對海外用兵,比孝桓皇帝更爲惡劣,也更爲危險。要想避免重蹈覆轍,就應該停止海外用兵,休養生息。

所以孔融這個上書一公佈,就贏得了無數人的稱讚。

孔融也很得意,特地來到司徒府,找禰衡喝酒,想聽聽禰衡的意見。

禰衡對孔融的到來早有準備,讓一個年輕小吏將孔融帶到一旁的小院,等他處理完手頭的公務,再與孔融見面。

見禰衡擺譜,孔融有點不爽,推開迎接他的小吏,徑直來到正堂。

司徒府的正堂被禰衡改造成了一個大型公廨,連走廊上都坐滿了人。有的是等着彙報工作的,有是則是處理相關事務的。禰衡坐在正堂上,面前是一張大案,案上擺着筆墨紙硯,還有一摞摞的公文。

孔融進來的時候,禰衡正一邊批覆公文,一邊聽案前的兩個人彙報事務。

聽到腳步聲,禰衡擡頭看了一眼,見是孔融,皺了皺眉,卻沒說話。

孔融開始沒當回事,聽了片刻,才意識到這兩個人彙報的不是一件事。

一個說的蠶桑,一個說的是爲北軍準備錢糧的事。

兩人聲音都不大,說話的同時,還翻看着手中的帳本,報出一串串數字。

正當孔融驚訝的時候,禰衡擡起頭,將手裡的公文遞給一旁小吏的同時,對左側正說蠶桑事的人說道:“你把賬目覈對清楚了再來彙報,不要浪費我的時間。”

那人一愣。“長史,這賬目已經覈對過三遍了,沒有訛誤。”

一側彙報北軍錢糧的小吏視若未聞,繼續彙報。

禰衡一連說了幾個數字,然後冷笑一聲:“這是南陽前年的桑田數目,比你剛纔報的這幾個還大,你說去年增長了三成,這些桑田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就算你們今天增加了原本劃歸章陵的幾個縣,數字也對不上。如果不是算錯了賬,就是虛增數字了。”

那人臉色微變,不敢多嘴,捧起賬本,拜了兩拜,下去了。

彙報北軍錢糧的小吏正好也說完了,等着禰衡回覆。

禰衡一邊招手讓另一個人上前,一邊拿起一份公文,筆不加點的指示着,口中說道:“太尉府之前報給司徒府的計劃是今天秋收之後進兵,除了徵發當地民伕運糧之外,還要趁着夏季空閒,巡視河道,減少運糧的消耗。第一批支付的錢糧是給清理河道的,不包括秋後進兵的開銷。那些錢糧,司徒府已經有安排,到時候自然會撥過去,一石也不會少。”

“喏。”小吏應了一聲,將一份文書送到禰衡面前,禰衡掃了一眼,在上面批了幾個字,然後讓人用印。

孔融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他知道禰衡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但他還是第一次看到禰衡一心多用,同時處理幾個事務。

“禰長史一直這麼辛苦嗎?”孔融問一旁的年輕小吏。

年輕小吏點點頭,看向禰衡的眼中充滿崇拜之情。“禰長史真是奇才,不僅過目不忘,而且心細如髮。不管多小的錯誤,都很難瞞過他的眼睛。司徒委任他爲長史,付以留府之任,真是太英明瞭。先生不用着急,稍微等一會兒,他就有空了。”

孔融上下打量了小吏兩眼。“你很面生啊,剛入府的?”

小吏微微一笑。“先生真是高明。”

孔融撇了撇嘴。他一聽就小吏說話,就知道他是新來的,甚至不知道他和禰衡之間的關係,還以爲他是來拜訪禰衡的。

“哪裡人氏?”

“襄陽人,鄙姓楊,名儀,草字威公,今年十四歲。半個月前剛入司徒府,爲奔走之吏。”

“襄陽人啊。”孔融微微一笑。“誰舉薦你來的?諸葛亮還是龐統?”

楊儀有點不快,收起笑容,淡淡的說道:“我是自己考進來的。”他頓了頓,又道:“因算學上略有心得,被禰長史引在左右。”

孔融詫異地打量了楊儀兩眼。

楊儀說得客氣,可是能被禰衡這樣的人看中,絕不是算學上略有心得就能行的,那得出類拔萃才行。

“我正好有一個難題,你能否幫我算一算?”

楊儀看了孔融一眼,伸手示意孔融跟他走。兩人回到之前的小院,楊儀請孔融上堂就坐,然後取出一把算籌,對孔融說道:“請先生出題。”

孔融也不客氣,出了一道題。

他最近在太學沒什麼事,經常跑到靈臺去玩,與太史令劉洪討論一些曆法的問題,其中有不少難度不小,需要高明的算學才能解決。

他給楊儀出了兩道題,不算很難,但計算量不小。

楊儀連算籌都沒用,掐掐指尖,就將答案報了出來,而且精準無誤。

孔融大驚,拍案而起。“小子,你師承何人?如此算學,在司徒府做個小吏太可惜了。若是有意,我可以引薦你去靈臺,拜在劉元卓門下。”

楊儀一驚。“是創《乾象曆》的劉元卓嗎?”

“正是。”

“孔文舉,你還真是無事不登門,登門必有事。”禰衡揹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了進來。“怎麼,挖人挖到我司徒府來了?”

孔融大笑,甩甩袖子。“正平,你看你說的,我只是見才心喜,不想他埋沒了。”

“他在司徒府大有用武之地,怎麼可能埋沒?”禰衡沒好氣的說道:“天文曆法固然重要,可是再重要,還能比民生重要?司徒府每天要經手的賬目堆積如山,每一個數字都關係到無數人的利益得失,不能有一絲訛誤,可比曆法早半天、晚半天嚴重多了。”

孔融連連搖頭。“正平,此言差矣。就連天子都要承天而行,曆法豈能輕忽?之前朝政荒疏,更是因爲曆法不準所致,如今天子中興大漢,修訂曆法纔是當務之急。”

第1053章 老臣深謀第366章 釜底抽薪第390章 相見不歡第837章 擴軍備戰(求月票!)第787章 心病難醫第1262章 不忘初心第147章 與狼共舞(鶴舞白沙盟主加更)第1160章 本性難改第172章 平平無奇第465章 最強呂布(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160章 暗流涌動第1159章 事出反常第663章 初相見第11章 士孫瑞第1196章 機會難得第1249章 輕重權衡第1156章 大勢所趨第127章 浪費口舌第1038章 今非昔比第753章 相見恨晚第547章 軟硬兼施第35章 勾心鬥角第1067章 主動請纓第1062章 趙溫歸來第826章 兔死狐悲第1164章 年終總結第471章 證道第305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410章 周忠的選擇第271章 翻雲覆雨第1204章 法家遺風第1190章 舊地重遊第817章 喜相逢第704章 虞翻悟道第878章 動若雷霆第637章 一場空第1183章 長遠規劃第426章 反其道而行第1188章 忠言逆耳第359章 奶與茶第372章 老謀深算第445章 風雪彈汗山第223章 知易行難(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312章 一念興亡第1085章 解放思想第289章 一戰封侯第475章 臥虎有憂第737章 以理服人第830章 殊途同歸第111章 無路可退第242章 深謀遠慮第852章 趨利避害第39章 遇敵(兢兢業業寂寞哥盟主加更)第238章 曲線救國(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923章 物是人非第619章 以靜制動第1149章 半日閒第174章 惺惺相惜第521章 決戰(四)第1062章 趙溫歸來第1152章 文武之業第1242章 一針見血第840章 近鄉情怯第737章 以理服人第844章 同心協力第1255章 一語中的第141章 老謀深算第1114章 色厲內荏第254章 古今之變第1192章 惟楚有材第138章 李傕授首(20200908094622608打賞加更)第340章 一進一退第492章 就怕你不來第637章 大道之爭第1250章 欲速則不達第389章 鄙視鏈第1210章 無字之書第1097章 理性萌芽第149章 姍姍來遲第1082章 圍三闕一第19章 恩威並施第1118章 曲線救人第680章 宦者列傳第379章 田豐三策第888章 見微知著第1241章 異鄉舊知第564章 利益對立第888章 見微知著第385章 有容乃大第355章 法外開恩第1181章 欲擒故縱第798章 雷霆雨露第878章 動若雷霆第847章 半斤八兩第1026章 推波助瀾第295章 萍水相逢第525章 決戰(八)(看更新後才睡打賞加更)第986章 不讓鬚眉第969章 一招制敵